收藏
项目代码:
2505-33*开通会员可解锁*-245717(不降级)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污染影响类)
报批稿
项目名称: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万吨储能铁-
铬液流电解液、
5.0 万吨车用尾气净化液等化学品生产及
配套仓储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盖章):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
二〇二五年九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目 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8
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
六、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0
专项评价: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附件:
附件
1 项目备案通知书
附件
2 现有排污许可证
附件
3 专家意见
附件
4 专家意见修改清单
附件
5 技术评估意见
附图:
附图
1 地理位置及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2 建设项目周边环境图
附图
3 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图
附图
4 南湖区大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图
附图
5 项目总平面布置图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1.0 万吨储能铁-铬液流
电解液、
5.0 万吨车用尾气净化液等化学品生产及配套仓储建设
项目
项目代码
2505-33*开通会员可解锁*-245717
建设单位联系人
涉密删除
联系方式
涉密删除
建设地点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明新路
439 号
地理坐标
(
120°53'19.779,30°44'27.578)
国民经济
行业类别
同时涉及:
①专项化学用品
制造(
2662);
②危险化学品仓
储(
5942)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同时涉及:
①二十三、化学原料和化
学制品制造业
-专用化学产
品制造
266-单纯物理分
离、物理提纯、混合、分
装的(不产生废水或挥发
性有机物的除外);
②五十三、装卸搬运和仓
储业
—危险品仓储 594(不
含加油站的油库;不含加
气站的气库)
-其他(含有
毒、有害、危险品的仓储;
含液化天然气库)
建设性质
□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
/
备案)部门(选填)
南湖区数据局
项目审批(核准
/
备案)文号(选填)
2505-33*开通会员可解锁*-245717
总投资(万元)
2500
环保投资(万元)
100
环保投资占比(
%)
4%
施工工期
12 个月
是否开工建设
√否
用地(用海)
0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
是:
面积(
m2)
专项评价
设置情况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
行)》的专项设置原则,本项目无需设置大气、地表水、生态和海洋专
项,需开展环境风险专项评价,具体对比情况见表
1-1。此外,本项目
土壤、声环境不开展专项评价,拟建地不涉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和热水、
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不开展地下水专项评价。
表
1-1
专项评价设置原则表
专项评价
的类别
设置原则
本项目情况
大气
排放废气含有毒有害污染物 1、二噁英、苯并
[a]芘、氰化物、氯气且厂界外 500
米范围内有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2 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涉及使用氯化铬原料,但氯化铬原料为六水合氯化铬,有潮解性,不属于细粉形态,且投料在密闭投料间内进行,破袋、进料时料仓亦属于密闭结构,料仓底部重力吸料,因此,基本不会有粉尘逸散,故不再进行定量分析,且项目厂界外500m 范围内无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故无需开展大气专项评价。
地表水
新增工业废水直排建设项目
(槽罐车外
送污水处理厂的除外
);新增废水直排
的污水集中处理厂。
本项目废水为间接排放,因此无需开展地表水专项评价。
环境风险
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存储量超过临界量 3 的建设项目。
本项目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存储量超过临界量(Q>1),需开展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生态
取水口下游
500 米范围内有重要水生
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的新增河道取水的污染类建设项目。
本项目不涉及,因此无需开展生态专项评价。
海洋
直接向海排放污染物的海洋工程建设项目。
本项目不涉及,因此无需开展海洋专项评价。
注:
1.废气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指纳入《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污染物(不包括无排放标准的污染物)。
2.环境空气保护目标指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区、文化区和农村地区中人群较集中的区域。
3.临界量及其计算方法可参考《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附录B、附录C。
规划情况
规划名称: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23-2035年)
规划环境
影响
评价情况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名称: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23-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召集审查机关: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审查文号:浙环函【
2024】415号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
规划及规
划环境影
响评价符
合性分析
1、与《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符合性分析
(
1)规划范围
规划对象: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
规划范围:北至平湖塘
—西塘桥港—新丰镇界,西至亚太路,南至
科技大道,东至伍子塘
—妙峰路,总面积 29.08 平方公里。
(
2)功能结构
规划形成
“三轴一廊、一核五片四点”的结构。
三轴:分别为广益路
-新大路智能制造发展轴、科技大道市域协同
联动轴和亚太路创新成果转化轴。
一廊:依托平湖塘沿线绿地、沪杭交通廊道以及农林用地打造片区
之间的生态廊道。
一核:嘉兴科技城科技创新核心。
五片:分别为创新成果转化片区、微电子产业片区、生命健康产业
片区(包括嘉兴南湖高新区化工园区)、特钢产业片区和智能装备产业
片区。
四点:指位于四个产业片区内的产业邻里中心。
(
3)功能定位
生命健康微电子产业集聚高地。以南湖生命健康微电子产业生态园
为建设载体,联动微电子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打造产业链条完善、创
新资源高度集聚、应用场景丰富的产业绿谷。其中南湖高新区化工园区
打造为以生物医药为核心,化工新材料为支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
智慧、绿色化工产业集聚区。
智能装备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南湖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园为建设
载体,高标准引进国内外智能制造企业,打造以工业机器人和高端特钢
为主导,智能化精密元器件和智能仪器仪表为支撑的智造园区。
协同创新成果转化主要平台。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
遇,强化长三角
G60 科创走廊的创新引领作用,激发南湖区开放创新
基础优势,引进国内外工业领域实验室、创新平台,建立科研院所与企
业供需匹配平台,加强创新资源在企业间的流动,助力创新成果转化落
地。
做大做强企业主体。围绕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隐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
形冠军和单项冠军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集聚发展,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
业加强协同制造、协同创新,构建新型产业创新生态。以培育本土企业
总部和引进省(境)外企业总部为抓手,打造总量大、能级高、环境优
的总部经济发展高地。
集约配置资源要素。将资源要素重点向整合后的开发区(园区)倾
斜,引导和支持大产业、大项目向重大平台集聚,土地、能源、资金、
排放权等要素资源向重大平台倾斜。提高项目准入门槛,投资项目要符
合
“标准地”要求。完善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系,发挥政府产业基金
引导作用,支持平台项目建设。
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引擎产业,大力培育智能装备、生命
健康和新型材料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改造化工、特钢等传统优势
产业,加快发展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构建
“1341”现代产业体系。
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明新路
439号
现有厂区内,属于五片中的嘉兴南湖高新区化工园区,项目所在地用地
性质为工业用地,本项目属于专项化学用品制造和配套危险化学品仓储
经营,符合嘉兴南湖高新区化工园区
“以生物医药为核心,化工新材料
为支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安全、智慧、绿色化工产业集聚区
”功能定
位,因此,符合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要求。
2、与《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明新路
439号现有厂区内,
属于五片中的嘉兴南湖高新区化工园区,经表
1-2对照分析,本项目实
施后,三废和噪声采取适当的污染防治措施后能够达到规划环评中提出
的相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项目符合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的要求;
项目严格执行规划环评中污染物总量管控要求。项目符合规划环评的空
间准入标准、行业准入标准等要求。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规划环评要
求。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情况
表
1-2 本项目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摘录本项目相关)
序
号
类别
主要内容
符合性说明
1
空间
准入
标准
生命健
康产业
片区
(含嘉
兴南湖
高新区
化工园
区)、
微电子
产业片
区、小
部分特
钢产业
片区
生态空间清单
符合。本项目拟建
于 生 命 健 康 产 业
片区(嘉兴南湖高
新区化工园区),
属 于 浙 江 省 嘉 兴
市 南 湖 区 嘉 兴 工
业 园 区 产 业 集 聚
重 点 管 控 单 元
ZH33040220001,经对照分析,本项
目 符 合 生 态 空 间
管控要求。
管控单元名称
及编号
管控要求
南湖区嘉兴工
业园区产业集
聚重点管控单
元
ZH33040220001
空间布局约束:1、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实施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
2、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控制三类工业项目布局范围和总体规模。鼓励对现有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升改造。3、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有污染和干扰的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生态绿地等隔离带。4、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污染物排放管控:1、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2、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3、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划,强化
“两高”行业排污许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4、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污水零直排区
”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分流。
5、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
6、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环境风险防控:1、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
2、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资源开发效率要求:
1、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准入条件清单
符合。本项目属于
专项化学用品制
功能区块
环境准入条件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6
造和园区配套危
险化学品仓储经
营,为二类工业项
目,不涉及禁止或
限制准入产业。
分类
行业清单
工艺清单
产品清单
嘉 兴 南 湖 高 新区化工园区
禁止准
入产业
/
①《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管控措
施要求不符合的行业;
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所有淘汰类项目;
③涉及生产、储存和使用《嘉兴市危险化学品禁止、
限制和控制目录(试行)》中的禁止部分危险化学品
(满足豁免条件的除外)
④其他非化工类工业项目(涉及重大危险源必须入园
项目以及化工园区配套项目除外)。
/
新建、改建、扩建
使 用 高 污 染 燃 料
的项目(热电行业
除外)
精炼石油产品制造251、煤炭加工 252
炼焦
2521;煤制合
成气
2522;煤制液
体燃料
2523
/
以原油、重油
为原料生产
石油制品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
品制造业
C26
化 学 农 药 制 造2631(不含单纯物理 分 离 、 物 理 提
纯、混合、分装的)
/
/
化学纤维制造业C28
281 纤维素纤维原料及纤维制造
/
/
限制准
入产业
(指禁
止新建)
/
①《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管控措
施要求不符合的行业;
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所有限制类项目;
③新建、扩建不符合开发区主导产业定位且不属于主
导产业配套的三类工业投资项目(现有涉危险化学品
企业搬迁入化工园区的除外)。
化学原料和化学制
品制造业
C26
有机合成染料制
造
2645(不含单纯
新建
10 万吨/年
以下聚苯乙烯、
涂料、油墨、
颜料及类似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7
物理分离、物理提
纯、混合、分装的)
20 万吨/年以下丙烯腈
-丁二烯-
苯 乙 烯 共 聚 物
(
ABS ) 、 10
万吨
/年以下普
通合成胶乳
-羧
基丁苯胶(含丁
苯胶乳)生产装
置;新建、改扩
建氯丁橡胶类、
丁 苯 热 塑 性 橡
胶类、聚氨酯类
和 聚 丙 烯 酸 酯
类 中 溶 剂 型 通
用 胶 粘 剂 生 产
装置
产品制造中
高
VOCs 含量
的有机溶剂
型产品
橡胶和塑料制品业C29
2911 轮胎制造;有炼化及硫化工艺
的橡胶加工、橡胶
制品制造及翻新、
再生橡胶制造(常
压连续脱硫工艺
除外,
2912、2913、
2914、2915、2916、2919,配套工序除外)
/
合成革、含浸
胶工艺的普
通橡胶制品
292 塑料制品制造(有电镀工艺的;
年用溶剂性胶粘
剂
10 吨及以上的;
年用溶剂性涂料
/
使用再生塑
料的塑料制
品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8
(含稀释剂)
10 吨
及以上的)
2
污染
物排
放标
准
废气:工艺废气执行《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2-2015)及修改单、《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大气污
染物排放标准》(
GB37823-2019)、《制药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310005-2021)、《无机化学工业污
染物排放标》(
GB31573-2015)、《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2-2008)、《化学纤维工业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2563-2022)、《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及修改单、《涂
料、油墨及胶粘剂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7824—2019)、《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
《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1346-2023)、《轧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8665-2012)、《炼
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8664-2012)及《关于印发浙江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计划的通知》(浙
环函
[2019]269 号)、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
《铸造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39726-2020)
等;恶臭废气《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新扩改建二级标准;工业炉窑等废气排放执行《工业炉窑大
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9078-1996)及《关于印发<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环大气〔2019〕56
号)、《浙江省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浙环函〔
2019〕315 号)。
符合。项目废水、
废 气 经 处 理 后 达
到相应标准限值;
固 废 经 妥 善 处 置
后 对 环 境 影 响 较
小;噪声能够做到
厂界达标。
废水:纳入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的石油化学企业、合成树脂及化纤加工企业和无机化学企业废水纳管分别执行《石
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1-2015)、《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2-2015)和《无机化
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3-2015)中的间接排放标准;生物制药类企业排放废水执行《浙江省生物制药工
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923-2014)表 1 和表 2 标准;化学合成制药类企业排放废水中总镉、烷基汞、六价铬、
总砷、总铅、总镍、总汞等特征污染物执行《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21904-2008),其他污
染物排放的控制要求由企业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根据其污水处理能力商定或执行相关标准;制革及皮毛加工企业废水
纳管标准执行《制革及毛皮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0486-2013)表 3 中特别排放限值;涉及电镀(包括
阳极氧化)的企业废水执行《电镀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2260-2020)表 1 中间接排放限值;含酸洗工艺企业
(不含电镀企业)工业废水中铁参照执行《酸洗废水排放总铁浓度限值》(
DB33/844-2011)中相应标准;钢铁企业
经预处理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3456-2012)间接排放限值后纳管排放(总铁执行《酸洗废水排放
总铁浓度限值(
DB33/844-2011)》中特别排放限值);一般企业经自建污水处理设施预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
准》(
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后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其中氨氮和总磷执行《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
排放限值》(
DB33/887-2013)。
噪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固废: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暂存、处置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的相关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9
要求;危险废物暂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的相关要求,处置执行《危险废物填埋
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19)、《危险废物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18484-2020)等有关规定。
3
总量
管控
清单
总量管控限值
符合。本项目严格
执 行 总 量 削 减 替
代。
水污染物总量管控限值
大气污染物总量管控限值
危险废物管控总
量限值(
t/a)
CODcr(t/a) NH3-N(t/a)
SO2(t/a) NOx(t/a)
颗粒物
(
t/a)
VOCs
(
t/a)
CO2(万
t/a)
684.687
81.258
273.019
726.338
611.600
967.685
625.8773
36305
4
环境
质量
管控
标准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对于 GB3095-2012 中无规定的特殊大气污染物,参
考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附录 D 或其他国内外相关标准。
符合。本项目在采
取 适 当 的 污 染 防
治措施后,能够维
持 区 域 环 境 质 量
现状。
水环境:地表水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中的Ⅲ类水标准,地下水执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T14848-2017)中Ⅲ类水质标准。
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相应标准;
土壤环境:执行《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 15618-2018)及《土壤环境质量 建
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GB36600-2018)。
环境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对于 GB3095-2012 中无规定的特殊大气污染物,参
考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
HJ2.2-2018)附录 D 或其他国内外相关标准。
5
行业
准入
清单
遵守《
<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 年版)浙江省实施细则》、《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外
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浙江省制造业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等文件及法律法规要求。其
中国家和地方颁布的产业目录均以最新版本为准。
符合。本项目符合
行 业 准 入 标 准 相
关文件要求。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0
其
他
符
合
性
分
析
1、与《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符合性分析
(
1)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包括大桥镇镇域和镇区两个层次。
镇域范围:包括大桥镇和科技城(嘉兴南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辖范围,
总面积约
95.33 平方千米。
镇区范围:东至焦山门村、农建村,南至由桥村、沪昆高速铁路,西至三环
东路,北至中华村,面积约
55.50 平方千米。
(
2)功能定位
大桥镇作为城市化潜力地区,规划定位为科技创新产业新城,发展导向为中
心城区先进制造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微电子为支柱,智能制造和生命健康为
主导产业。
(
3)规划目标
至
2025 年,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空间、产业布局、资源配置更加科
学合理,助力全市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
至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建成人文活力宜居城市副中心、
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引领区、绿色低碳产城融合先导区、城乡统筹共同富裕示范区。
(
4)统筹划定“三条基本控制线”
落实上级下达任务要求,到
2035 年,大桥镇耕地保有量不低于 5.51 万亩,
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4.92 万亩;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 28.68 平
方千米。
(
5)构建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规划大桥镇形成
“一核四心、两带两廊、六片区”的国土空间总体格局。其中:
“一核”:即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应用技术研究院集聚区域为
代表的研发孵化创新核。
“四心”:以平湖塘、基础设施廊道为界形成的各片区中心,包括:综合服务
中心、工业东区产业配套中心、工业南区产业配套中心、生活服务中心。
“两带”:即依托亚太路打造的科创活力带;沿广益路——新大公路打造的城
市功能发展带。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1
“两廊”:指平湖塘生态廊道、G60 科创走廊(沪杭基础设施廊道)。
“六片区”:以平湖塘、基础设施廊道为界形成的功能板块区,包括:创新创
业活力区、智慧商务乐活区、产业转型升级区、科创转化示范区、绿色生态宜居
区、现代高效农业区。
(
6)细化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分区
遵循全覆盖、不重叠的基本原则,细化落实上位规划确定的规划用途分区,
规划大桥镇域主导用途分区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
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战略预留区、村庄建
设区、一般农业区以及农田整备区。
符合性分析:本项目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明新路
439 号,属于“一
核四心、两带两廊、六片区
”空间结构的“六片区”之一—产业转型升级区范围,本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年产
1.0 万吨储能铁-铬液流电解液、5.0 万吨车用尾气净化
液等化学品生产及配套仓储建设项目,符合《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国土空间总体
规划》(
2021-2035)要求。
2、与《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符合性分析
对照《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本项目属于南湖区嘉兴工
业园区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ZH33040220001)。对照该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准入
清单(表
1-4),本项目符合《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
表
1-4
项目与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符合性分析
类别
管控内容
本项目
是否
符合
空间
布局
约束
1、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实施分区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条件。
本项目属于专项化学用品制造和
园区配套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
为二类工业项目,经分析,本项
目符合南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及规划环评的准入要求。
符合
2、合理规划布局三类工业项目,控制三类工业项目布局范围和总体规模。鼓
励对现有三类工业项目进行淘汰和提
升改造。
本项目属于二类工业项目。
符合
3、合理规划布局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功能区块,与工业区块、有污
染和于扰的工业企业之间设置防护绿
本项目位于嘉兴南湖高新区化工
园区内,项目周边均为工业企业,
距离居住区较远,与周边工业企
符合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2
地生态绿地等隔离带。
业之间设置防护绿地。
4、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
本项目不涉及畜禽养殖。
符合
污染
物排
放管
控
1、严格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削减污染物
排放总量。
项目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制度。
符合
2、新建二类、三类工业项目污染物排放水平要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推
动企业绿色低碳技术改造。
项目采用成熟的污染防治技术,
污染物排放水平能够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
符合
3、新建、改建、扩建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
相关法定规划,强化
“两高”行业排污许
可证管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控制。
经对照分析,本项目符合两高项
目相关要求;本次项目审批后企
业将依法执行排污许可手续。
符合
4、加快落实污水处理厂建设及提升改造项目,深化工业园区(工业企业)
“污
水零直排区
”建设,所有企业实现雨污
分流。
本项目厂区实行雨污分流,污水
纳入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
符合
5、加强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与修复。
本项目按要求进行分区防渗,同
时落实自行监测要求和应急响应
措施。
符合
6、重点行业按照规范要求开展建设项目碳排放评价。
项目不属于需开展建设项目碳排
放评价的重点行业。
符合
环境
风险
防控
1、定期评估沿江河湖库工业企业、工业集聚区环境和健康风险。
企业建成后将根据管控单元要求
开展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
符合
2、强化工业集聚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设施设备建设和正常运行监管,加强重
点环境风险管控企业应急预案制定,建
立常态化的企业隐患排查整治监管机
制,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要求企业建立常态化隐患排查整
治监管机制,并做好台账记录;
企业应按要求修编应急预案,并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符合
资源
开发
效率
要求
1、推进工业集聚区生态化改造,强化企业清洁生产改造,推进节水型企业、
节水型工业园区建设,落实煤炭消费减
量替代要求,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本项目清洁化水平较高,不涉及
煤炭资源消耗。
符合
3、与《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2016]150 号)符合性分析
对照《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环评
[2016]150 号),本项目建设符合“三线一单”相关要求,详见表 1-5。
表
1-5
“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内容
符合性分析
符合性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3
生态保护红
线
本项目拟建于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明新路
439 号,对照南湖区“三
区三线
”划定成果图,本项目位于城镇集中建设区,不涉及永久基
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符合
环境质量底
线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为达标区,附近地表水达到
Ⅲ类水质要求。项
目建成后,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纳管,项目废气经收集处理后能够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固废经妥善处置,落实好各项环保措施后,能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管理要求,不会触及区域环境质量底线。
符合
资源利用上
线
①本项目不涉及煤炭能源的消耗,故项目实施不会突破区域能源(煤炭)资源利用上线。②本项目用水均来自区域自来水供水管网,用水量较少,故项目实施不会突破区域水资源利用上线。③本项目不占用基本农田,故项目实施不会突破区域土地利用资源上线。
符合
生态环境准
入清单
本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不属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产能项目,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4 年本)》
限制和淘汰类产业;对照《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2025 年版)》,不
属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中禁止准入类项目,为许可准入类项目,且能满足与市场准入相关的规定;项目位于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中的嘉兴南湖高新区化工园区,项目符合《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2023-2035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准入要求,同时符合《嘉兴
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相应环境管控单元准入清单要求。
符合
4、《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 年版)》浙江省实施细则符合性
分析
项目建设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
2022 版)》浙江省实施
细则的符合性分析见表
1-6。由表可知,项目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
南(试行,
2022 版)》浙江省实施细则的要求。
表
1-6 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2022 版)》浙江省实施细则符
合性
序号
内容
项目符合性分析
1
第十五条 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
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
有色、制浆造纸等高污染项目。高污
染项目清单参照生态环境部《环境保
护综合目录》中的高污染产品目录执
行。
本项目属于专项化学用品制造和配套危
险化学品仓储经营,对照《环境保护综合
目录》,本项目不属于高污染项目;本项
目位于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中的嘉兴南
湖高新区化工园区,属于合规园区。
2
第十六条 禁止新建、扩建不符合国家
石化、现代煤化工等产业布局规划的
项目。
项目不属于禁止新建、扩建的石化、煤化
工项目。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4
3
第十七条 禁止新建、扩建法律法规和
相关政策明令禁止的落后产能项目,
对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
汰类中的落后生产工艺装备、落后产
品投资项目,列入《外商投资准入特
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的外商投
资项目,一律不得核准、备案。
禁止向落后产能项目和严重过剩产能
行业项目供应土地。
本项目不涉及以上禁止新建、扩建的项目。
4
第十九条 禁止新建、扩建不符合要求
的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经对照分析,本项目符合两高项目相关要求。
5、与《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环环
评〔
2025〕28 号)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
(环
环评〔
2025〕28 号)文件:
一、突出管理重点
重点关注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有毒有害污染物名录、优先控制化学品名
录以及《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简称《斯德哥尔摩公约》)
附件中已发布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监测方法标准或其他具有污
染治理技术的污染物。重点关注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重
点行业建设项目,在建设项目环评工作中做好上述新污染物识别,涉及上述新污
染物的,执行本意见要求;不涉及新污染物的,无需开展相关工作。
二、禁止审批不符合新污染物管控要求的建设项目
各级环评审批部门在受理和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时,应落实重点管控新污
染物清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斯德哥尔摩公约》、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
案和项目所在园区规划环评等有关管控要求。对照不予审批环评的项目类别(见
附表),严格审核建设项目原辅材料和产品,对于以禁止生产、加工使用的新污
染物作为原辅料或产品的建设项目,依法不予审批。
三、加强重点行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评
建设单位和环评技术单位在开展涉新污染物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环评工作时,
应高度重视新污染物防控,根据新污染物识别结果,结合现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5
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相关要求,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符合性分析:经对照分析,本项目属于专项化学用品制造和配套危险化学品
仓储经营项目,不属于重点关注的石化、涂料、纺织印染、橡胶、农药、医药等
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经对照,本项目不属于不予审批环评的项目类别;本项目属
于报告表,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
》
的专项设置原则,无需开展大气专项评价;综上,本项目符合《关于加强重点行
业涉新污染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意见》要求。
6、《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
见》(环环评
[2021]45 号)符合性分析
经对照《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
指导意见》(环环评
[2021]45 号),本项目符合相关要求,具体见表 1-7。
表
1-7
与两高文件符合性分析
序
号
生态环境部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
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相关要求
项目情况
符合
性
1
深入实施
“三线一单”。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应加快推进
“三线一单”成果在“两高”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重大项目选址中的应用。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组织
“三
线一单
”地市落地细化及后续更新调整时,应在生态
环境准入清单中深化
“两高”项目环境准入及管控要
求;承接钢铁、电解铝等产业转移地区应严格落实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将环境质量底线作为硬约
束。
本项目属于浙江省嘉兴
市南湖区嘉兴工业园区
产业集聚重点管控单元
(
ZH33040220001),
符合管控单元环境准入
和管控要求。
符合
2
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新建、改建、扩建
“两高”
项目须符合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法定规
划,满足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碳排放达峰目
标、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相关规划环评和相应行业
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要求。
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应纳入国家产业规划。新建、
扩建石化、化工、焦化、有色金属冶炼、平板玻璃
项目应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
区。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把关,
对于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依法不予审批。
本项目位于嘉兴南湖高
新区化工园区,属于依
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
评的产业园区。项目准
入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
求;满足总量控制要求、
当地规划环评准入要求
等。
符合
3
落实区域削减要求。新建
“两高”项目应按照《关于加
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的通
知》要求,依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制定配套
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区域削减
措施,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
本项目严格执行总量控
制制度;项目采用国内
先进、成熟工艺,严格
控制污染物排放;项目
不涉及煤炭消耗。
符合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6
点区域
(以下称重点区域)内新建耗煤项目还应严格
按规定采取煤炭消费减量替代措施,不得使用高污
染燃料作为煤炭减量替代措施。
4
提升清洁生产和污染防治水平。新建、扩建
“两高”
项目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单位产品
物耗、能耗、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依法
制定并严格落实防治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措施。国
家或地方已出台超低排放要求的
“两高”行业建设项
目应满足超低排放要求。鼓励使用清洁燃料,重点
区域建设项目原则上不新建燃煤自备锅炉。鼓励重
点区域高炉
-转炉长流程钢铁企业转型为电炉短流程
企业。大宗物料优先采用铁路、管道或水路运输,
短途接驳优先使用新能源车辆运输。
本项目采用国内较先进
的生产工艺、设备等,
单位产品物耗、能耗、
水耗等达到清洁生产先
进水平;企业现有工程
已制定并落实了土壤与
地下水的污染防治措
施,本项目实施后将进
一步落实土壤与地下水
污染防治措施。
符合
5
将碳排放影响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各级生
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批部门应积极推进
“两高”项目
环评开展试点工作,衔接落实有关区域和行业碳达
峰行动方案、清洁能源替代、清洁运输、煤炭消费
总量控制等政策要求。在环评工作中,统筹开展污
染物和碳排放的源项识别、源强核算、减污降碳措
施可行性论证及方案比选,提出协同控制最优方案。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探索实施减污降碳协同治
理和碳捕集、封存、综合利用工程试点、示范。
项目不属于需开展建设
项目碳排放评价的重点
行业。
符合
6
加强排污许可证管理。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和行政审
批部门在
“两高”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审查过程中,应
全面核实环评及批复文件中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及区域削减措施落实情况,对实行排污许可重点管
理的
“两高”企业加强现场核查,对不符合条件的依法
不予许可。加强
“两高”企业排污许可证质量和执行报
告提交情况检查,督促企业做好台账记录、执行报
告、自行监测、环境信息公开等工作。对于持有排
污限期整改通知书或排污许可证中存在整改事项的“两高”企业,密切跟踪整改落实情况,发现未按期完成整改、存在无证排污行为的,依法从严查处。
企业现有项目已依法申
领了排污许可证,本项
目实施后企业将依法重
新申报排污许可。
符合
7、环评分类管理类别及排污许可管理类别
(
1)环评分类管理类别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 年版),本项目属于专
项化学用品制造和配套危险化学品仓储经营,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环评分类
管理类别判定情况详见表
1-8。
表
1-8
环评分类管理类别判定表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7
环评类别
项目类别
报告书
报告表
登 记表
二十三、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品制造业
26
44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261;
农药制造
263;涂料、油
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
264;合成材料制造
265;专用化学产品制造266;炸药、火工及焰火产品制造
267
全部(含研发中试;不含单纯物理分离、物理提纯、混合、分装的)
单纯物理分离、物理提纯、混合、分装的(不产生废水或挥发性有机物的除外)
/
五十三、装卸搬运和仓储业
59
149
危险品仓储
594(不含加
油站的油库;不含加气站的气库)
总容量
20 万立方米及
以上的油库(含油品码头后方配套油库);地下油库;地下气库
其他(含有毒、有害、危险品的仓储;含液化天然气库)
/
(
2)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判定
对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
2019 年版)》,企业现有排污许
可管理类别属于
“危险废物治理”,为重点管理类型,企业已于 2020 年完成排污许
可证申报(证书编号:
9*开通会员可解锁*34152G001V),并于 2025 年申请变更,变
更后证书编号不变。
本项目涉及专项化学用品制造和危险化学品仓储,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应归为
“登记管理”类别,企业现有排污许可管理属于重点管理类,因此,本项目实施后
要求企业重新申领排污许可证。
表
1-9
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类别判定表
管
理项目类别
重点管理
简化管理
登记管理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66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
266
化学试剂和助剂制造2661,专项化学用品制造
2662,林产化学产品
制造
2663(有热解或者水
解工艺的
),以上均不含
单纯混合或者分装的
林产化学产品制造
2663(无
热解或者水解工艺的
),文化
用信息化学品制造
2664,医
学生产用信息化学品制造2665,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材料制造
2666,动物胶制
造
2667,其他
单纯混合或者分装的
危险品仓储594
总容量
10 万立方米及以
上的油库(含油品码头后方配套油库,不含储备油库)
总容量
1 万立方米及以上 10
万立方米以下的油库(含油品码头后方配套油库,不含储备油库)
其他危险品仓储(含油品码头后方配套油库,不含储备油库)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8
二、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建
设
内
容
2.1 建设内容2.1.1 项目概况
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现有两个厂区,老厂区位于嘉兴市南湖
区大桥镇中环南路(广益路
)南,主要从事资源再生利用和污水处理药剂生产,新
厂区位于明新路
439 号,目前在建。
为落实
“创新、协调、绿色、减碳”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对在建厂房的最大
化利用,企业利用明新路在建厂房,实施年产
1.0 万吨储能铁-铬液流电解液、5.0
万吨车用尾气净化液等化学品生产及配套仓储建设项目。
项目投资:本项目计划总投资
25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 1000 万元,
流动资金
1500 万元。
建设内容:项目不增加土地和厂房,拟利用公司位于明新路
439 号的在建厂
房和设施,购置反应釜、配料釜、纯水装置、灌装生产线和储罐等设备,形成年
产
1.0 万吨/年铁-铬液流电解液、5 万吨车用尾气净化液(尿素液)、0.5 万吨防
冻液、
0.5 万吨洗车液和 2 万吨稀硫酸的生产能力,并配套建设液碱、盐酸、次
氯酸钠、硫酸等化学品的仓储。
劳动定员和生产组织:本项目拟定劳动人员
20 人,实行单班制,每班工作
时间
8 小时,企业年生产安排 330 天。
2.1.2 项目组成
(涉密删除)
2.2.2 项目产品方案
(涉密删除)
2.2.3 原辅材料消耗
(涉密删除)
2.2.4 项目生产设备
(涉密删除)
工
艺
流
2.3 项目生产工艺
(涉密删除)
2.4 产污环节分析
(涉密删除)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19
程
和
产
排
污
环
节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
2.2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问题2.2.1 企业概况
(涉密删除)
2.2.2 广益路老厂区概况
2.2.2.1 产品方案
(涉密删除)
2.2.2.2 原辅材料消耗
(涉密删除)
2.2.2.3 生产设备
(涉密删除)
2.2.2.4 工艺流程
(涉密删除)
2.2.2.6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
(涉密删除)
2.2.2.5 老厂区现有污染源强
(涉密删除)
2.2.3 码头概况
(涉密删除)
2.2.4 明新路厂区概况
该厂区已批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水处理剂的建设项目
(搬迁、技改)目前正在
建设中,本评价按原环评内容进行概述,具体详细内容见原环评报告。该项目建
成后,同期关停老厂区。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0
2.2.4.1 产品方案
(涉密删除)
2.2.4.2 原辅材料
(涉密删除)
2.2.4.3 生产设备
(涉密删除)
2.2.4.4 生产工艺
(涉密删除)
2.2.4.5 污染源强
由于明新路厂区项目正在建设,污染源强按原环评审批量统计。
(涉密删除)
2.2.5 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于
2015 年、2018 年、2021 年分别编制
了《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由嘉兴市
南 湖 区 环 境 监 察 大 队 分 别 出 具 了 备 案 登 记 表 ( 南 环 预 备 〔
2015〕5 号)、
(
330402-2018-017-H)、(330402-2021-009-M)。
2024 年 2 月,企业根据《浙江省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要求,
对原《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修编,
并由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出具了备案登记表(
330402-2024-012-M)。
2.2.6 排污许可证申领执行情况
1、排污许可申领情况
对照《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
2019 年版)》,企业属于重点管
理类型,目前企业已申领排污许可证(证书编号:
9*开通会员可解锁*34152G001V),
根据调查,企业已按照《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
736
号)等文件要求建立了环境管理制度(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环
境管理台账制度、危险废物管理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企业已按要求完
成台账记录、排污许可证执行年报、季报和月报,并按照排污许可管理要求制定
自行监测方案,定期委托自行监测。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1
2、总 量控制 符合性 分析
表
2.2.6-1
总量一览表
项目分类
污染物名称
实际排放量
达产排放量(含
在建项目)
现有工程总量
指标
*
是否符合
废气
颗粒物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符合
SO2
/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符合
NOx*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符合
VOCs
/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符合
废水
CODcr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符合
氨氮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符合
注:现有工程总量为环评审批量,其中
COD、氨氮、SO2、氮氧化物为排污权交易量;
根据《嘉兴市环科环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资源综合利用及环保水处理剂的建设项目(搬迁、技改)环境影响报告书》,企业现有厂区使用亚硝酸钠作为还原剂生产 FST 铁盐混合絮凝剂,在反应过程中会产生
NOx 气体,企业现有排污许可证自行监测计划未包
含
NOx 监测要求,本评价按照实际产能及环评报告核算量计算 NOx 排放量。
2.2.7 现有企业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要求
(涉密删除)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2
三、区域环境质量现状、环境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区
域
环
境
质
量
现
状
3.1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3.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3.1.1.1 基本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
为了解区域环境质量现状,本报告收集了嘉兴市区
2024 年清河小学国控点
的常规监测数据(部分数据未公开),具体详见表
3.1-1。
表
3.1-1
嘉兴市区
2024 年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表
污染
物
评价指标
现状浓度
(µg/m3)
标准值
(µg/m3)
占标率
(%)
达标情况
SO2
年均浓度
7
60
11.7
达标
NO2
年均浓度
26
40
65
达标
PM10
年均浓度
45
70
64.29
达标
PM2.5
年均浓度
25
35
71.43
达标
CO
日均浓度第
95 百分位数
1100
4000
27.5
达标
O3
日最大
8 小时滑动平均值
第
90 百分位数
158
160
98.75
达标
根据
2024 年监测数据可知,2024 年项目所在区域属于达标区,各指标均能
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及修改单要求。
3.1.1.2 其他污染物环境质量现状数据及现状评价
本次环评引用
“浙江友联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年产 11000 吨颜料中间体技改项
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的监测数据(报告编号:HJ2407058,ZJXH(HJ)-2403189),
具体监测点位见图
3.1-1。
(
1)监测点的设置
监测点位布设见表
3.1-2。
表
3.1-2
空气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
监测点
编号
监测点
名称
监测因子
监测时段
相对厂址方
位
G1
项目拟建地
东南侧
小时值:硫酸雾、氯化氢、
NMHC
日均值:硫酸雾、
TSP、
氯化氢
2024.03.12~03.19(氯
化氢:
2024.07.12~07.19)
SE(1290m)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3
图
3.1-1
环境空气监测点位图
(
2)监测结果与评价分析
特征污染因子监测及评价结果汇总见表
3.1-3。
表
3.1-3
特征因子现状监测及评价结果汇总表
监测点
编号
监测物
平均时
间
评价标准
/(mg/m3)
监测浓度范围
/(mg/m3)
最大浓度占标
率
/%
超标
率
/%
达标情况
G1
硫酸雾
小时值
0.3
0.076~0.187
62.33
0
达标
日均值
0.1
0.007~0.011
11.00
0
达标
氯化氢
小时值
0.05
<
0.02
20.00
0
达标
日均值
0.015
0.006~0.009
60.00
0
达标
TSP
日均值
0.3
0.044~0.159
53.00
0
达标
NMHC
小时值
2.0
0.61~0.94
47.00
0
达标
由表
3.1-3 的监测和评价结果统计分析,项目引用各监测点位各项指标均能
满足相应环境质量标准限值要求。
3.1.2 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
根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
2024 年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
年嘉兴市
83 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中Ⅱ类 12 个、Ⅲ类 71 个,分别占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4
14.5%、85.5%。与 2023 年相比,Ⅲ类及以上断面比例上升 1.2 个百分点,Ⅳ类
断面比例下降
1.2 个百分点。83 个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
年均值浓度分别为
4.0mg/L、0.37mg/L 和 0.134mg/L,同比高锰酸盐指数下降
2.4%,氨氮和总磷分别上升 8.8%和 3.9%。
根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发布的《
2023 年嘉兴市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3
年嘉兴市
83 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中Ⅱ类 14 个、Ⅲ类 68 个、Ⅳ类 1
个,分别占
16.9%、81.9%、1.2%。与 2022 年相比,Ⅲ类及以上比例下降 1.2 个
百分点,
Ⅳ类比例上升 1.2 个百分点。83 个断面主要污染物高锰酸盐指数、氨
氮和总磷年均值浓度分别为
4.1mg/L、0.34mg/L 和 0.129mg/L,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和总磷同比分别下降
6.8%、12.8%和 11.0%。
本次评价收集了
2023 年南湖区平湖塘的焦山门桥断面监测数据。由监测结
果可知,根据监测结果可知,
2023 年焦山门桥断面各因子均能达到或优于《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Ⅲ类标准。
表
3.1-3
2023 年焦山门桥断面监测数据年均值统计表(单位:mg/L)
项目
溶解氧
CODMn
BOD5
氨氮
总磷
CODCr
水质
焦山门桥
平均值
6.82
3.4
2.0
0.29
0.129
11
/
水质类别
Ⅱ
Ⅱ
Ⅰ
Ⅱ
Ⅲ
Ⅰ
Ⅲ
3.1.3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项目厂界外
50 米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
告表编制技术指南
(污染影响类)》(试行)相关要求,故不对项目声环境现状进行
监测。
3.1.4 生态环境
本项目位于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内现有厂区内,不新增用地,根据《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本项目不开展
生态现状调查。
3.1.5 电磁辐射
本项目无新建或改建、扩建广播电台、差转台、电视塔台、卫星地球上行
站、雷达等电磁辐射类项目,不开展电磁辐射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3.1.6 地下水、土壤环境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5
本项目针对土壤和地下水采取了源头控制、分区防控等污染防治措施,基
本上不存在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途径,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
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不开展地下水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环
境
保
护
目
标
3.2 环境保护目标
(
1)大气环境保护目标:本报告调查了厂界周边 500 米范围内大气环境保
护目标,项目厂界外
500m 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居住区、文
化区和农村地区中人群较集中的区域等保护目标。
(
2)声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厂界外 50 米范围内无声环境保护目标。
(
3)地下水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厂界外 500 米范围内无地下水集中式饮用
水水源和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
(
4)生态环境:本项目位于浙江南湖经济开发区内现有厂区内,不新增
用地,无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污
染
物
排
放
控
制
标
准
3.3 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3.3.1 废气排放标准
1、有组织废气
本项目有组织废气氯化氢、硫酸雾污染物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
GB16297-1996)表 2 二级标准,氨、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中新扩改建二级标准。
本项目废气依托现有废气设施处理及排放(
DA004、DA005),根据原环评
审批,现有废气设施(
DA004、DA005)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31573-2015)表 4 中标准限值,因此,本项目实施后,有组织废气排放
(
DA004、DA005)仍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3-2015)
表
4 中标准限值,氨、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表 2
中新扩改建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2、无组织废气
本项目氯化氢、硫酸雾、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GB16297-1996)表 2 无组织排放标准,氨、臭气浓度执行《恶臭污染物
排放标准》
(GB14554-93)中表 1 的厂界排放限值。
本项目依托现有车间实施,根据原环评审批及本项目排放标准要求,本项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6
目实施后明新路厂区厂界氯化氢、硫酸雾污染物排放仍执行《无机化学工业污
染物标准》
(GB31573-2015)表 5 企业边界排放限值要求,氨、臭气浓度执行《恶
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中表 1 的厂界排放限值,颗粒物执行《大气污
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无组织排放标准。
厂区内无组织排放的有机废气
(VOCs)以非甲烷总烃为指征,执行《挥发性
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
(GB37822-2019)附录 A 表 A.1 中的特别排放限值。
具体标准值见下表。
表
3.3-1 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限值
排放源
污染物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气筒排放限值
单位
执行标准
DA005
硫酸雾
10
mg/m³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31573-2015)表 4
氨
14(25m)
kg/h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臭气浓度
6000(25m)
无量纲
DA004
氯化氢
10
mg/m³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
准》(
GB31573-2015)表 4
表
3.3-2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值(单位:mg/m³)
污染物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
限值
单位
执行标准
硫酸雾
0.3
mg/m³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标准》
(
GB31573-2015)表 5
氯化氢
0.05
mg/m³
氨
1.5
mg/m³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1
臭气浓度
20
无量纲
颗粒物
1.0
mg/m³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6297-1996)表 2
NMHC
4.0
mg/m³
表
3.3-3 厂区内挥发性有机物(VOCs)无组织特别排放限值
污染物项目
限值
(
mg/m3)
限值含义
无组织排放监控位置
NMHC
6
监控点处
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
在厂房外设置监控点
20
监控点处任意一次浓度值
2、废水排放标准
本项目废水主要为纯水制备系统排浓水和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依托厂区现
有污水处理站处理后与纯水制备系统排浓水一起纳管排入南湖区工业污水处理
厂。
本项目废水纳管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表 4 中的三级标
准,其中氨氮、总磷纳管执行《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7
(DB33/887-2013)中的排放限值。
本项目依托厂区现有排污口,根据原环评审批,现有无机化工产生的废水
与废有机溶剂产生的废水采取
“单独收集、单独处理,无机化工废水全部回用”
的原则进行处理,废水排放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的三级
标准,其中氨氮、总磷纳管执行《工业企业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
(DB33/887-2013)中的相关要求。因此,本项目实施后废水纳管口排放标准不变。
南湖区工业污水处理厂的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18918-2002)中一级 A 标准。
表
3.3-4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单位:mg/L,除 pH 外)
项目
pH
COD
SS
BOD5
总磷
氨氮
纳管标准
6~9
≤500
≤400
≤300
≤8
≤35
表
3.3-5
污水处理厂污水排放标准(单位:除
pH 外 mg/L)
污染因子
一级
A 标准
备注
pH
6~9
GB18918-2002
CODcr
50
BOD5
10
NH3-N
5(8)
总氮
15
总磷
0.5
石油类
1
SS
10
注:括号外数值为水温
>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
3、噪声
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中的
3 类标准,即昼间 65dB(A)、夜间 55dB(A)。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
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即昼间 70dB,夜间 55dB。
4、固体废弃物
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
采用库房、包装工具(罐、桶、包装袋等)贮存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过程的污染
控制,其贮存过程应满足相应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环境保护要求;危险
固废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及《危险废物识别
标志设置技术规范》(
HJ1276-2022)要求执行。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8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1、总量控制因子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
[2021]33 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
知》(浙政发〔
2022〕21 号)、《浙江省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浙发
改规划〔
2021〕215 号)等要求,对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
二氧化硫(
SO2)、氮氧化物(NOx)、烟粉尘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
总量进行控制。
根据上述总量控制要求及工程分析,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
(
CODCr)、氨氮(NH3-N)。
2、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
根据工程分析,本项目总量控制指标见下表。
表
3.4-1
本项目总量控制表
项目
指标
单位
纳管量
排环境量
废水
废水量
m3/a
3606.5
3606.5
CODcr
t/a
0.180
0.180
NH3-N
t/a
0.018
0.018
3、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替代比例
(
1)根据《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审核及管理暂行办法》(环
发
[2014]197 号),用于建设项目的“可替代总量指标”不得低于建设项目所需替
代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上一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不达标的城
市、水环境质量未达到要求的市县,相关污染物应按照建设项目所需替代的主
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
2 倍进行削减替代(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
度基本达到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的除外)。
(
2)根据《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护航经济稳进提质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
施》(嘉环发
[2023]7 号),对上一年度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达标、水环境
质量达到要求的区域,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等三项污染物排放总
量控制指标按所需替代总量指标的
1:1 进行削减替代。对于市级及以上重大项
目,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污权指标由市级储备库优先保
障。
根据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供的资料,
2024 年嘉兴市环境空气和地表水属于
达标区,本项目
COD、NH3-N 按照 1:1 平衡替代。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29
表
3.4-3
本项目总量削减替代平衡方案 单位:
t/a
种
类
污染物
现有总
量指标
本项目新
增排放量
以新带老
削减量
本项目实施
后全厂
新增
量
替代
比例
需区域
替代量
废
水
明新
路厂
区
废水量
37036.5
3606.5
/
40643
3606.5
/
/
CODcr
1.852
0.180
/
2.032
0.180
1:1
0.180
氨氮
0.185
0.018
/
0.203
0.018
1:1
0.018
废
气
明新
路厂
区
SO2
1.792
/
/
1.792
/
/
/
NOx
10.174
/
/
10.174
/
/
/
VOCs
4.716
/
/
4.716
/
/
/
颗粒物
1.659
/
/
1.659
/
/
/
注: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
A 标准,因此
本项目废水排环境量为按照
CODcr 50mg/L、氨氮 5mg/L 核算。
4、总量平衡及排污权交易
本项目所需总量由建设单位向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提出申请,通过浙江省排
污权交易平台获得有偿使用权。项目未落实总量指标前不得投产。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0
四、主要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施工
期环
境保
护措
施
4.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
本项目依托现有厂房实施生产,无厂房基建等施工期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
期主要为设备安装调试,主要污染因子有:施工废水、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污水、
装修油漆废气、施工噪声、施工垃圾、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具体污染防治措施
见表
4.1-1。
表
4.1-1
施工期污染防治措施一览表
类别
污染防治措施情况
废水
①设备车辆的冲洗废水等施工废水要求收集经沉淀池后回用,禁止乱排、漫流。
②施工期生活废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废气
建议建设单位装修阶段使用环保涂料及油漆,减少装修废气的产生。预计在采
取环评要求的措施后,本项目施工期间的废气排放量较小,在大气的扩散作用
下,预计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
噪声
①严格控制人为噪声,进入厂区不得高声叫喊、乱吹哨;设备运输车辆出入现
场时应低速、禁鸣,加强设备运输车辆的噪声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产生。
②合理安排施工计划和施工机械设备组合时间,避免夜间施工。
③建议对施工设备进行合理布局,尽量将高噪声的机械设备放至于场地中间,
并进行一定的隔离和防护消声处理,如果产生噪声的动力机械设备相对固定,
也可以设在机械设备附近。
④为保证场界噪声达标,本评价建议施工单位务必采用低噪声的施工机械和施
工方法。
固废
①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规范运输,不要随路散落,也不要随意倾倒建筑垃
圾,不能对环境空气和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②生活垃圾要收集到指定的垃圾箱内,统一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
运
营
期
环
境
影
响
和
保
4.1 营运期大气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4.1.1 污染工序及污染源强
1、工艺废气
根据工程分析(
2.3 章节),本项目工艺废气主要为储能铁-铬液流电解液、
车用尿素液、洗车液、防冻液及稀硫酸生产过程产生的投料废气、配料废气、灌
装废气和稀释废气。
根据
2.3 章节分析,本项目固体原料属于结晶水或颗粒状,破袋、进料过程
可能产生的投料粉尘量极少,且投料在密闭投料间内进行,破袋、进料时料仓亦
属于密闭结构,因此,基本不会有粉尘逸散,本报告不再进行定量分析。
另外,
**原料中可能含有微量的氨在操作过程中逸散形成氨和臭气,本项目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1
护
措
施
**投料设置密闭投料间,投料时料仓全密闭,且进料口负压吸料,氨极易溶于水,
溶解搅拌时大部分游离氨随
**溶解,因此操作过程中逸散的氨和臭气量极小,本
报告不再进行定量分析。为加强异味管控,企业对密闭投料间进行整体集气,废
气经收集纳入现有喷淋装置处理后高空排放。
本项目液体原料主要涉及乙二醇、浓硫酸,液体原料均由储罐区经管道密闭
输送至配料设备,成品采用全自动灌装线或直接管道输送至储罐暂存,密闭性较
好,废气产生量较少,不再定量分析。
2、污水站废气
本项目无工艺废水产生,新增生活污水依托现有污水站处理,采用
“芬顿氧
化
+絮凝沉淀+好氧厌氧生化+膜处理”工艺。污水站运行期间会产生恶臭气体
(氨、
H2S),本项目新增生活污水量较少,且废水水质简单,相应的废气污染
物产生量相对较小,本报告不做定量分析。
4、取样检测废气
本项目生产过程中需取样检测是否合格,产生少量取样检测废气,由于取样
检测样本量较小,产生的废气量很小,此处不在定量分析。
5、有机液体装卸挥发损失
本项目罐区槽车进出料大呼吸废气采用平衡管控制,
因此收集效率取
100%,
其物料装卸过程中的排放量为零。
6、动静密封点无组织泄露
生产过程中涉及的易挥发物料可能从物料投加、卸料、输送管道解封及法兰
等处产生一定的无组织废气,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全部采用管道进行输送,并且
各设备基本能够密闭化操作,因此无组织废气产生量较少,此处不在定量分析。
7、储罐废气
本项目新增储罐均设置平衡管,储存过程中大呼吸废气经平衡管消纳,主要
新增储罐小呼吸废气。本项目成品储罐主要涉及尿素、乙二醇的水溶液,储罐小
呼吸废气产生量极小,不再定量分析。
本项目戊类罐区涉及次氯酸钠储罐、硫酸(
98%、60%)储罐、氢氧化钠储
罐及盐酸储罐,其中次氯酸钠及氢氧化钠不属于易挥发类物质,本报告仅定量核
算硫酸及盐酸的小呼吸废气。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2
固定顶罐的小呼吸损耗按下式进行计算:
LB=0.191×M
P
101283-P
0.68
×D1.73×H0.51×ΔT0.45×Fp×C×KC
其中:LB――固定顶罐的呼吸排放量,kg/a;M――储罐内蒸汽的分子量;P――在大量液体状态下,真实的蒸汽压力,Pa;D――罐的直径,m;H――平均蒸汽空间高度,m;
△
T――一天之内的平均温度差,℃;
FP――涂层因子(无量纲),根据油漆状况取值在 1~1.5 之间;C――用于小直径罐的调节因子(无量纲);直径在 0~9m 之间的罐体,C=1-0.0123(D-9)2;罐径大于 9m 的 C=1;Kc――产品因子(石油原油 Kc 取 0.65,其他的有机液体取 1.0,无机物水溶
性一般比有机的要好,产品因子一般要比有机物的小,从不利的角度来说,按有
机物来取是可以的,本次计算取
1.0)。
具体计算见下表。本项目废气处理设施依托现有设施,收集效率以
100%计,
根据企业现有资料,氯化氢采用
“碱喷淋+水喷淋”处理方式,处理效率以 90%计,
本项目实施后风量为
***m3/h,处理后通过 25m 高排气筒排放(DA004);硫酸
雾采用
“碱喷淋+水喷淋”处理方式,处理效率以 90%计,本项目实施后风量为
***m3/h,处理后通过 25m 高排气筒排放(DA005)。
表
4.1-2
固定顶罐小呼吸废气计算过程
(涉密删除)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3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本项目废气处理系统依托现有,故需考虑项目现有污染排放量,本项目污染物叠加现有源强后排气筒的最终产生量见下表。
表
4.1-3
叠加现有污染源后排气筒的最终产生量
排气筒名称
排气筒风量(
m3/h)
污染源
新增产生(
kg/h) 原有产生量(kg/h)
以新带老削减量
(
kg/h)
最终产生量(
kg/h)
DA004
涉密删除
氯化氢
0.061
0.276
0.039
0.298
DA005
涉密删除
硫酸雾
0.008
1.854
0.0003
1.862
表
4.14
项目工艺废气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污染
源
污染物
名称
污染物产生
治理措施
污染物排放
排放时
间
h/a
核算方
法
废气风量
(
m3/h)
产生浓度
(
mg/m3)
产生量
(
kg/h)
收集效
率
工艺
处理
效率
核算方法
排放浓度
(
mg/m3)
排放量
(
kg/h)
DA004
氯化氢
产污系
数法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0.298
100%
水喷淋
+
碱喷淋
90%
产污系数法
0.99
0.030
7920h
DA005
硫酸雾
产污系
数法
涉密删除
涉密删除
1.862
100%
水喷淋
+
碱喷淋
90%
产污系数法
5.32
0.186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4
运
营
期
环
境
影
响
和
保
护
措
施
4.1.2 排放口基本情况
项目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见表
4.1-5。
表
4.1-5 项目废气排放口基本情况一览表
排放口编
号
污染物
排放口地理坐标
排气筒高
度(
m)
排气筒
内径
(
m)
废气风
速(
m/s)
排气温度(
℃)
排放口
类型
经度
纬度
DA004 氯化氢
297833.64 3402760.80
25
0.8
13.82
常温
一般排
放口
DA005
硫酸
297837.74 3402759.68
25
1.0
12.38
常温
一般排
放口
4.1.3 废气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
1)治理工艺可行性
根 据 《 排 污 许 可 证 申 请 与 核 发 技 术 规 范 专 用 化 学 产 品 制 造 工 业 》
(HJ1103-2020)中推荐的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本项目依托现有废气处理工艺属于
可行技术,具体见表
4.1-6。
表
4.1-6
治理设施可行性分析一览表
序号
排气筒
污染物种
类
污染治理设施
推荐的可行技术
本项目采取污染
治理设施工艺
去除
率
是否为可行技
术
1
DA004
氯化氢
碱液吸收、电除雾、多级
水洗
-多级碱洗
水喷淋
+碱喷淋
90%
是
2
DA005
硫酸雾
碱液吸收、电除雾、多级
水洗
-多级碱洗
水喷淋
+碱喷淋
90%
是
本项目废气污染物主要为氯化氢、硫酸雾及微量的氨和臭气,与现有工程废气
相同,经预测分析,本项目实施后排气筒废气最终可满足排放标准要求(《无机化
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1573-2015))。
表
4.1-7
本项目有组织废气达标排放情况一览表
排放口
名称
污染物
排放情况
排放标准
达标情
况
浓度(
mg/m3) 速率(kg/h)
浓度限值
(
mg/m3)
速率
(
kg/h)
DA004
氯化氢
0.99
0.030
10
/
达标
DA005
硫酸雾
5.32
0.186
10
/
达标
(
2)风量依托可行性:
①储罐呼吸废气:本项目新增
1 座 110m3 的次氯酸钠储罐、2 座 110m3 的液碱
储罐、
1 座 200m3 的盐酸储罐、1 座 110m3 及 1 座 200m3 的硫酸储罐;本项目实施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5
后现有项目储罐经营部分内容(
1 座 170m3 次氯酸钠储罐、1 座 211m3 液碱储罐、1
座
300m3 盐酸储罐、1 座 150m3 硫酸储罐)以新带老淘汰,根据核算,本项目实施
前后储罐废气风量变化不大,盐酸储罐呼吸废气可纳入现有氯化氢废气处理系统
(
DA004),硫酸储罐呼吸废气可纳入现有硫酸雾废气处理系统(DA005);
②生产工艺废气:本项目尿素生产过程设置密闭投料间,新增集气风量约
4000~5000m3/h,密闭投料间废气(氨、臭气浓度)纳入氯化氢废气处理系统
(
DA004)。根据企业提供的设备资料,该废气处理设备设计风量为 30000m3/h,
原环评达产风量为
25000m3/h,尚有 5000m3/h 余量,因此可满足依托需求。
综上所述,从处理能力上,本项目废气依托现有废气处理设施可行。
4.1.4 非正常工况
经分析,本项目非正常工况主要按环保设施故障时考虑,去除效率下降按完全
失效计,则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排放情况见表
4.1-9 所示。
表
4.1-9
污染源非正常排放情况
排放口
名称
污染物
非正常工
况类型
排放情况
单次持续时间
发生频
次
应对方案
浓度
(mg/m3)
速率
(kg/h)
DA004
氯化氢
处理设施
故障
9.93
0.298
1h
1 次/年
停产,维修
处理设施
DA005
硫酸雾
处理设施
故障
53.19
1.862
1h
1 次/年
停产,维修
处理设施
4.1.5 废气环境影响分析
(
1)特征污染物
正常工况下,在落实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后废气可做到稳定达标排放,对周边
环境影响可接受。
非正常工况下,有组织废气排放速率及排放浓度较正常运行时大大增加,废气
排放将对周边大气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企业应重点落实生产设备和车间厂房
的密闭措施,并加强废气的密闭化、管道化收集;日常运营过程中,强化废气治理
设施的维护管理,确保治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切实降低废气非正常工况发生频率。
(
2)恶臭污染物
恶臭污染主要是通过影响人们的嗅觉来影响环境,由于个人的生理、心理条件、
年龄、性别、职业、习惯等因素的不同对恶臭的敏感程度、厌恶程度和可耐受程度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6
也不同。本项目臭气产生量较小,且生产设备和车间厂房密闭措施较完善,臭气影
响可接受。企业应重点落实生产设备和车间厂房的密闭措施,并加强废气的密闭化、
管道化收集,减少臭气影响。
4.1.6 自行监测要求
本项目废气依托现有废气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和排放,排气筒排放浓度执行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标准》
(GB31573-2015)表 4 特别排放限值。对照《排污
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总则》(
HJ819-2017)、《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无机化学工业》(
HJ1035—2019)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专用化学
产品制造工业》(
HJ1103-2020)等技术规范,本项目实施后废气污染源监测计划
要求如下。
表
4.1-10
有组织废气监测计划
监测点位
监测指标
执行标准
监测频次
DA004
氯化氢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
GB31573-2015)
表
4
1 次/半年
乙酸
*
参照《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
放标准的技术方法》
(GB/T13201-91)
1 次/半年
DA005
硫酸雾、氯化氢
*、NOx*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
GB31573-2015)
表
4
1 次/半年
臭气浓度、氨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表 2 中新扩改
建二级标准
1 次/半年
厂区内
非甲烷总烃
《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
放控制标准》
(
GB37822—2019)
1 次/半年
厂界
*
臭气浓度、
SO2、NO2、
PM10、PM2.5、氯化氢、
硫酸雾、甲苯、二甲苯、二甲醚、四氢呋喃、异丙醇、乙酸乙酯、
NMHC、
NH3、H2S、臭气浓度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
准》
(GB16297-1996)表 2 中
无组织监控点浓度限值、《无机化学工业污染物标
准》(
GB31573-2015)表 5、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554-93)中表 1 的厂界
排放限值
1 次/半年
注:
*本项目依托排气筒的现有污染源,执行标准及监测频次按照原环评审批内容;厂界废气
按照本项目实施后全厂监测计划罗列,本项目不涉及指标按照原环评审批内容;
**本项目生产涉及氯化铬原料,根据工艺资料,项目氯化铬原料为六水合氯化铬,有潮解
性,不属于细粉形态,且投料在密闭投料间内进行,破袋、进料时料仓亦属于密闭结构,因此,基本不会有粉尘逸散,但考虑到铬及其化合物属于有毒有害污染物,保守考虑,本评价要求企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7
业根据管理部门要求及排污许可管理要求执行自行监测计划,同时,建议企业定期对厂界铬及其化合物进行自行监测。
4.2 营运期水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4.2.1 污染工序及污染源强
本项目利用现有厂房实施,产品生产及贮存等均在厂房内进行,初期雨水及地
面冲洗水均已在原环评中核算,故本报告不再重复核算。
本项目产品通过全自动灌装线灌装,为防止自动灌装过程的跑冒滴漏,企业配
备集液漏斗和防漏托盘对漏液进行收集后可直接回用于配料,不作为废水外排。
本项目生产设备均为专釜专用,正常工况下运营期无需进行清洗,取样检验时
的清洗水产生量很少,可直接回用于配料釜用水,因此本项目不产生设备清洗水;
非正常工况下,设备检修时产生的检修废水经收集暂存后可直接回用于配料,如检
修废水量产生量不能够全部回用,企业将作为危废委托危废资质单位安全处置,亦
不作为废水外排,本评价要求企业加强检修工况废水收集与处置管理。
本项目新增废水主要包括废气喷淋废水、制纯水反冲洗水、纯水制备系统排浓
水及生活污水。
1、废气喷淋废水:根据废气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废气处理依托现有“水喷淋
+碱喷淋”废气治理设施,根据企业提供资料,本项目实施后,喷淋废水新增年产生
量约
***m3,根据现有废水设计方案,废气喷淋水可全部回用于现有工程工业级聚
氯化铝生产,不外排。
2、纯水制备系统排浓水:本项目新建 2 套纯水制备系统:一套规模为 3t/h,
采用
“*********”工艺,产水率 70%,用于铁铬液流电解液生产,根据企业提供资
料,铁铬液流电解液实际所需纯水量约
****m³/a,为加强水资源利用,该股纯水制
备系统排浓水部分(
**m³/a)全部回用于现有工程水处理剂生产用水;一套规模为
***t/h,采用“********”工艺,产水率 70%,用于本项目其他产品生产,根据企业
提供资料,本项目其他产品实际纯水用量约为
*****m³/a,则纯水制备系统排浓水
产生量约为
*****m³/a,部分(****m³/a)回用于现有工程水处理剂生产用水,剩余
******m³/a 经收集后直接纳管。
3、制纯水反冲洗水:本项目新建规模为**t/h 的纯水制备系统制备工艺涉及砂
滤和碳滤,根据设备厂商提供的资料,约产生
****m³/a 制纯水反冲洗水,经企业现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8
有有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纳管排放。
4、生活污水:本项目新增劳动定员 20 人,年工作时间 330 天,人均用水量按
120L/人•天计,则生活用水量为 792m3/a。产污系数取 0.85,则生活污水产生量为673.2m3/a,其中 COD~350mg/L,氨氮~35mg/L。
5、蒸汽凝结水
本项目新增蒸汽消耗量约
***吨/年,因此会产生蒸汽凝结水,保守核算蒸汽凝
结水产生量约
***t/a,蒸汽凝结水全部回用于纯水制备系统用水。
本项目废水水质简单,生活污水经厂区污水处理站预处理达标后与纯水制备系
统排浓水一起纳管排入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外排。
本项目水平衡见图
4.2-1。
(涉密删除)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39
运
营
期
环
境
影
响
和
保
护
措
施
表
4.2-1
废水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表
产排污环
节
废水类别
污染物
产生情况
治理设施
排放情况
排放去向
产生量(
t/a)
产生浓度(
mg/L)
治理设施名
称及编号
治理工艺
处理能力
(
m3/d)
去除效率
是否为可行技
术
排放量(
t/a)
排放浓
度
(
mg/L)
员工生活
生活污水
废水量
673.2
/
厂区有机废水处理设施
TW001
芬顿氧化
+絮凝沉
淀
+好氧厌氧生化
+膜处理工艺处理
250
/
是
673.20
/
生活污水、制纯水设备反冲洗水经有机废水处理站处理后,与纯水制备浓水一并排入南湖工业污
水处理厂
CODcr
0.24
350
/
/
/
NH3-N
0.02
35
/
/
/
纯水制备
制纯水设备反冲洗
水
废水量
1400.1
/
/
是
1400.14
/
CODCr
0.28
200
/
/
/
SS
0.28
200
/
/
/
纯水制备系统排浓
水
废水量
1533.2
/
/
/
/
/
/
1533.16
/
CODCr
0.15
100
/
/
/
/
/
/
/
小计
废水量
3606.5
/
/
/
/
/
/
3606.20
/
CODcr
0.67
/
/
/
/
/
/
0.180
50*
NH3-N
0.02
/
/
/
/
/
/
0.018
5*
SS
0.28
/
/
/
/
/
/
/
/
注:
*按排外环境核算。
4.2.2 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
表
4.2-2
废水类别、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序号
废水类别
污染物
种类
污染治理设施
排放去向
排放方式
排放规律
排放口
编号
排放口
名称
排放口
类型
治理设施名
称
治理工
艺
处理能力
m3/d
是否为可
行技术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0
1
纯水制备系统
排浓水
CODcr
/
/
/
/
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
间接排放
间断排放,排放期间流量不
稳定且无规
律,但不属于
冲击性排放
DW001
废水总
排口
总排口
2
制纯水设备反
冲洗水
CODcr、SS
厂区内有机废水处理设
施(
TW001)
芬顿氧
化
+絮凝
沉淀
+好
氧厌氧
生化
+膜
处理工艺处理
250
是
3
生活污水
CODcr、
NH3-N
4.2.3 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
表
4.2-3
废水间接排放口基本情况表
排放口
编号
排放口名称
排放口地理坐标
排放去向
间歇排放时段
受纳污水处理厂信息
经度
纬度
名称
污染物种类
排放标准浓度限值
/(mg/L)
DW001
废水总排口
120°53′20.70″
30°44′29.21″
纳管
间断排放,排放期
间流量不稳定且
无规律,但不属于
冲击性排放
南湖工业污水处理
厂
CODcr
50
NH3-N
5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1
运
营
期
环
境
影
响
和
保
护
措
施
4.2.4 废水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处理能力依托可行性:根据前述分析,本项目废水产生量约 10.93m3/d,其
中生活污水(
2.04m3/d)和制纯水设备反冲洗水(4.24m3/d)合计量 6.28m3/d,
需依托现有有机废水处理设施。根据原环评,现有有机废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处理
能力为
250t/d,原有项目进入厂区有机废水处理站的水量为 113.26t/d,尚有
136.74t/d 的余量。此外,根据原环评,现有有机废水处理设施设计进水水质见
表
4.2-4,本项目污水水质简单,满足设计进水水质要求。
(涉密删除)
●废水回用可行性:根据原环评,现有工程水处理剂工业级聚合氯化铝生产
所需自来水水量
22933t/a,生产所需水质要求不高,同时接纳盐酸酸雾喷淋废水
回用;现有工程水处理剂硫酸铝产品生产所需自来水水量为
15570t/a,生产所需
水质要求不高,同时接纳硫酸酸雾喷淋废水回用。本项目废气喷淋废水为盐酸雾
废气喷淋产生(硫酸雾喷淋设施能力不新增),废水产生量为
80t/a,本项目纯
水制备系统排浓水回用水量为
20698.99t/a,合计量未超过现有工程水处理剂生产
所需水量,即从废水水质、废水水量分析,本项目新增废气喷淋废水和纯水制备
系统排浓水回用于现有工程水处理剂生产可行。
综上,本项目水污染物控制措施措施是有效可行的。
4.2.5 废水依托集中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评价
项目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收集预处理达标后与纯水制备系统排浓水一起纳入
污水管网,根据调查,本项目位于嘉兴市南湖区大桥镇明新路现有厂区内,属于
嘉兴市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的服务范围。企业所在区域污水管网已接通,废水可
纳管纳入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具备废水纳管条件。
2024 年 4 月 1 日嘉兴市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秀洲工业污水处理厂出厂排
放口顺利完成切换,处理后尾水通过联合污水一期管线排放至杭州湾,工业污水
处理厂调试工作基本完成,出水均稳定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两厂同步投入运
行。
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设计日处理规模
5 万吨,采用 AAO+臭氧高级氧化工艺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2
并辅以高浓度废水预处理工艺线,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一级
A 标准,截至目前剩余约 4 万 t/d 处理余量。根据前述分析可知,本项目新
增外排废水量约为
10.93m3/d,仅占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水处理量的 0.03%,在南
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内;即污水处理厂可以接纳本项目废水。
本环评收集了浙江省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管理平台公布的嘉兴市南湖工业
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总排口
2025 年 8 月 11 日~8 月 18 日
的水质监测数据,具体如下。由表可知,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的各项污
染因子均可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图
4.2-1
pH 值自行监测结果图
图
4.2-2
化学需氧量自行监测结果图
图
4.2-3
氨氮自行监测结果图
综上,本项目废水经预处理达标后纳管排放,最终送至南湖工业污水处理厂
集中处理,对周边水环境的影响较小。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3
4.2.6 废水自行监测计划
根据《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技术指南 总则》(
HJ 819-2017)和《排污许可证
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专用化学产品制造工业》(
HJ1103-2020)等技术规范,本
项目实施后全厂废水自行监测计划如下。
表
4.2-7
自行监测方案
污染源
类别
排放口
编号
排放口名称
污染物名称
监测
设施
监测频次
废水
DW001
废水总排口
流量、
pH、CODcr、氨氮、
BOD5、甲苯、二甲苯、SS、总磷、总氮、总有机碳
手工
1 次/月
车间或生产设施排放口
总汞、总铬、总镉、六价
铬、总砷、总铅、总镍
手工
1 次/月
DW002
雨水排放口
化学需氧量、悬浮物
手工
1 次/月
备注:雨水排放口有流动水排放时按月监测;若监测一年无异常情况,可放宽至每季度开展一次监测。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4
运营期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4.3 营运期噪声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4.3.1 噪声污染源强
项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源主要为磁力泵、搅拌釜、灌装线及相关辅助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项目主要噪声污染源源强
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详见表
4.3-1。
表
4.3-1
工业企业噪声源强调查清单
(室内声源)
序号
声源名
称
声压
级
/dB(A)
声源控制措施
空间相对位置
/m
距室内边界距离
/m
室内边界声级
/dB(A)
建筑物插入损失
/dB(A)
建筑物外噪声
X
Y
Z
东
南
西
北
东
南
西
北
东
南
西
北
东
南
西
北
建筑物外距离
1
磁力泵
1
80
厂房隔声
+
基础减震
10
5
0.5
30.9
5
10
60
55.7
56.7
55.9
55.6
10 10 10 10 39.7 40.7 39.9 39.6
1
2
磁力泵
2
80
10
10
0.5
30.9 10
10
55
55.7
55.9
55.9
55.6
10 10 10 10 39.7 39.9 39.9 39.6
1
3
磁力泵
3
80
10
15
15
30.9 15
10
50
55.7
55.8
55.9
55.6
10 10 10 10 39.7 39.8 39.9 39.6
1
4
磁力泵
4
80
10
20
15
30.9 20
10
45
55.7
55.7
55.9
55.6
10 10 10 10 39.7 39.7 39.9 39.6
1
5
磁力泵
5
80
20
5
15
20.9
5
20
60
55.7
56.7
55.7
55.6
10 10 10 10 39.7 40.7 39.7 39.6
1
6
磁力泵
6
80
20
10
15
20.9 10
20
55
55.7
55.9
55.7
55.6
10 10 10 10 39.7 39.9 39.7 39.6
1
7
磁力泵
7
80
20
15
15
20.9 15
20
50
55.7
55.8
55.7
55.6
10 10 10 10 39.7 39.8 39.7 39.6
8
磁力泵
8
80
20
20
15
20.9 20
20
45
55.7
55.7
55.7
55.6
10 10 10 10 39.7 39.7 39.7 39.6
1
9
磁力泵
9
80
30
5
15
10.9
5
30
60
55.9
56.7
55.7
55.6
10 10 10 10 39.9 40.7 39.7 39.6
1
10
磁力泵
10
80
30
10
15
10.9 10
30
55
55.9
55.9
55.7
55.6
10 10 10 10 39.9 39.9 39.7 39.6
1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5
11
磁力泵
11
80
30
15
15
10.9 15
30
50
55.9
55.8
55.7
55.6
10 10 10 10 39.9 39.8 39.7 39.6
1
12
磁力泵
12
80
30
20
15
10.9 20
30
45
55.9
55.7
55.7
55.6
10 10 10 10 39.9 39.7 39.7 39.6
13
稀硫酸输送泵
1
80
35
10
15
5.9
10
35
55
56.4
55.9
55.6
55.6
10 10 10 10 40.4 39.9 39.6 39.6
1
14
稀硫酸输送泵
2
80
35
15
15
5.9
15
35
50
56.4
55.8
55.6
55.6
10 10 10 10 40.4 39.8 39.6 39.6
1
15
混合器
75
35
20
15
5.9
20
35
45
51.4
50.7
50.6
50.6
10 10 10 10 35.4 34.7 34.6 34.6
1
16
降膜冷
却器
75
35
30
15
5.9
30
35
35
51.4
50.7
50.6
50.6
10 10 10 10 35.4 34.7 34.6 34.6
1
17
纯水制备装置
75
47.5
30
15
-6.6
30 47.5
35
51.3
50.7
50.6
50.6
10 10 10 10 35.3 34.7 34.6 34.6
1
18
尿素溶解装置
75
20.5
1
0.5
20.4
1
20.5
64
50.7
59.6
50.7
50.6
10 10 10 10 34.7 43.6 34.7 34.6
1
19
横车
1
70
10
10
15
30.9 10
10
55
45.7
45.9
45.9
45.6
10 10 10 10 29.7 29.9 29.9 29.6
1
20
横车
2
70
10
10
0.5
30.9 10
10
55
45.7
45.9
45.9
45.6
10 10 10 10 29.7 29.9 29.9 29.6
1
21
超滤装
置
70
38.5
2.5
15
2.4
2.5 38.5 62.5
49.0
48.9
45.6
45.6
10 10 10 10 33.0 32.9 29.6 29.6
1
22
纳滤装
置
70
40.5
2.5
15
0.4
2.5 40.5 62.5
62.1
48.9
45.6
45.6
10 10 10 10 46.1 32.9 29.6 29.6
1
23
灌装线
1
75
28.5
12
15
12.4 12 28.5
53
50.8
50.8
50.7
50.6
10 10 10 10 34.8 34.8 34.7 34.6
1
24
灌装线
2
75
28.5
13
15
12.4 13 28.5
52
50.8
50.8
50.7
50.6
10 10 10 10 34.8 34.8 34.7 34.6
1
25
灌装线
3
75
28.5
14
15
12.4 14 28.5
51
50.8
50.8
50.7
50.6
10 10 10 10 34.8 34.8 34.7 34.6
1
26
灌装线
4
75
28.5
15
15
12.4 15 28.5
50
50.8
50.8
50.7
50.6
10 10 10 10 34.8 34.8 34.7 34.6
1
27
防冻液配料搅
75
16.5
2
15
24.4
2
16.5
63
50.7
55.0
50.7
50.6
10 10 10 10 34.7 39.0 34.7 34.6
1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6
拌釜
28
洗车液配料搅
拌釜
75
16.5
4
15
24.4
4
16.5
61
50.7
52.2
50.7
50.6
10 10 10 10 34.7 36.2 34.7 34.6
1
29
铁
-铬液
流电解液溶解
釜
75
11.5
39
15
29.4 39 11.5
26
50.7
50.6
50.8
50.7
10 10 10 10 34.7 34.6 34.8 34.7
1
30
铁
-铬液
流电解液配料
釜
75
11.5
35
15
29.4 35 11.5
30
50.7
50.6
50.8
50.7
10 10 10 10 34.7 34.6 34.8 34.7
1
31
泵(
56
个)
80
10
10
15
30.9 10
10
55
55.6
56.7
56.7
55.6
10 10 10 10 39.6 40.7 40.7 39.6
1
注:
*本项目以车间西南端作为原点,以东西向、南北向分别作为 x 轴及 y 轴。
**插入损失取值:车间围墙开大窗且不密闭,门不密闭,TL 值取 10dB(A),则 TL+6=16dB(A),基础减震降噪效果取 5dB(A)。
***鉴于某些同类型设备数量较多,位置较近,设备源强参数不再单独罗列,上表及影响预测时已保守统一按照最不利位置处的噪声源强叠加考
虑。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7
运
营
期
环
境
影
响
和
保
护
措
施
4.3.2 污染防治措施4.3.2.1 噪声防治措施
项目实施后,为确保厂界噪声稳定达标,企业采取以下噪声防治措施:
(
1)注意设备选型,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
(
2)对泵房、空压机房采取全封闭形式,可降低噪声源强约 15dB,以减轻噪声
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3)对高噪声设备安装减振垫、设立隔声罩。
(
4)加强噪声设备的管理,避免因不正常运行所导致的噪声增大。
4.3.2.2 振动防治措施
本项目主要振动源为各类泵、风机、大型设备等,振动源强不大。环评建议环境
振动防治对策应该从源强控制和传播途径控制两个环节着手,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
1)根据各种设备振动的产生机理,合理采用各种针对性的减振技术,尽可能选
用减振材料,以减少或抑制振动的产生。
(
2)高振动设备
(如大型设备、泵、风机等)应设置隔振装置(如橡胶隔振垫、减振
器、弹簧减振器等
)。
(
3)风机与风管的隔振连接,宜采用防火帆布接头或弹性橡胶软管;并采用弹性
支吊架进行隔振安装。
(
4)泵等管道系统的隔振,宜采用具有足够承压、耐温性能的橡胶软管或软接
头
(避震喉);输送介质温度过高、压力过大的管道系统,应采用金属软管。
4.3.3 噪声环境影响分析
1、预测模式
(
1)室内声源计算
对于相同的生产设备进行等效声级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N
i
r
L
A
pi
r
L
1
1
.
0
0
0
10
lg
10
式中:
LA(r0)——参考位置 r0 处的 A 声级,dB;
Lpi(r0)——参考位置 r0 处第 i 频带声压级,dB。
(
2)室内声源等效室外声源声功率级计算:
6
1
2
TL
L
L
p
p
式中:
Lp2——靠近开口处室内某倍频带的 A 声级,dB;
Lp1——靠近开口处室外某倍频带的 A 声级,dB;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8
TL——隔墙(或窗户)倍频带或 A 声级的隔声量,dB。
(
3)预测点处声压级计算:
misc
bar
gr
atm
div
C
w
p
A
A
A
A
A
D
L
r
L
式中:
Lp(r)——预测点处声压级,dB;
Lw——由点声源产生的声功率级(A 计权或倍频带),dB;DC——指向性校正,它描述点声源的等效连续声压级与产生声功率级 Lw 的全向
点声源在规定方向的声级的偏差程度,
dB;
Adiv——几何发散引起的衰减,dB;Aatm——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B;Agr——地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Abar——障碍物屏蔽引起的衰减,dB;Amisc——其他多方面效应引起的衰减,dB。
隔墙或窗户的损失值及各种形式隔音罩降噪量见表
4.3-2~4.3-3。
表
4.3-2
隔墙或窗户的损失值单位:
dB(A)
条件
A
B
C
D
TL 值
20
15
10
5
上表中,
A、B、C、D 的取值条件如下:A:车间围墙开小窗且密闭,门经隔声处
理
;B:车间围墙开小窗但不密闭,门未经隔声处理,但较密闭;C:车间围墙开大窗且不
密闭,门不密闭
;D:车间门、窗部分敞开。
表
4.3-3
各种形式隔音罩
A 声级降噪量单位:dB(A)
条件
固定密封型
活动密封型
局部开敞型
带有通风散热消声器
△
L 值
30~40
15~30
10~20
15~25
生产设备均为低噪声设备,放置于厂房内,车间围墙开大窗且不密闭,
TL 值取
10dB(A)。
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预测计算中只考虑各设备声源至受声点
(预测点)的距离衰减、
隔墙
(或窗户)的传输损失及降噪设备引起的噪声衰减;各声源由车间其他遮挡物引起
的衰减、空气吸收引起的衰减、由干云、霉、温度梯度、风及地面效应等引起的声能
量衰减,其引起的衰减量不大,在本次计算中忽略不计。
2、噪声预测结果
本 项 目 噪 声 预 测 结 果 见 表
4.3-4 。 根 据 《 噪 声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技 术 导 则 》
(
HJ/T2.4-2021),本项目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在运营期厂界(场界、边界)噪声贡
献值,评价其超标和达标情况。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49
表
4.3-4
噪声预测结果单位:
dB(A)
预测点
位置
贡献值
标准
昼间
夜间
1#
厂界东
52.6
65
55
2#
厂界南
53.3
3#
厂界西
53.1
4#
厂界北
52.3
根据噪声预测,经落实本评价提出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后,本项目四侧厂界的昼夜
噪声贡献值均可以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相应标
准限值要求。
4.3.4 噪声监测要求
根据相关要求,本项目噪声自行监测要求见表
4.3-5。
表
4.3-5
企业噪声自行检测计划
项目
监测点位
监测因子
监测频率
噪声
厂界四周
昼夜间
LeqA
1 次/季度
4.4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和保护措施4.4.1固体废物污染源强
1、项目固废废物产生量核算
(
1)污水站污泥:本项目新增生活污水纳入现有污水处理站处理,企业污水处
理过程中会产生污泥,鉴于生活污水处理量较少,且废水水质简单,新增污泥产生不
再定量核算。
(
2)一般包装材料:主要为固体类原料使用后产生的一般包装材料,类比企业
现有废包装材料产生情况,废包装材料产生量约
0.1t/a。
(
3)废化学品包装材料:主要为氯化铬原料使用后产生的废包装材料,本项目
氯化铬年用量为
***t,采用吨包包装,单个吨包重量以***计,则废包装材料产生量约
0.2t/a。
(
4)废滤膜:产生于车用尿素液二级过滤过程滤膜的定期更换,根据企业提供
资料,滤膜每
*个月左右换一次,每次**,则废滤膜产生量为 0.04t/a。
(
5)制纯水废膜组件:主要为制纯水设备中膜组件的定期更换,类比同类型企
业,本项目制纯水废膜组件产生量约
**/a。
(
6)废过滤材料:主要为制纯水过程中过滤材料的定期更换,根据企业提供资
料,本项目废过滤材料产生量约
**t/a。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0
(
7)废含油抹布、废手套:类比同类型企业,本项目因设备维修等产生的废含油
抹布、废手套等约
***。
(
8)废机油:类比同类型企业,本项目因设备维修等产生的废机油约**t/a。
(
9)生活垃圾:本项目新增劳动定员20人,年工作时间330d,生活垃圾产生约
**/人•d,则项目生活垃圾产生量约**/a。
项目固体废物产生量核算情况详见表
4.4-1。
表
4.4-1 项目固废废物产生量核算
工序
/生产
线
废物名称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成份
产生量
(t/a)
生产
一般包装材料
投料
固态
一般包装材料
**
废化学品包装材料
投料
固态
废包装材料
**
废滤膜
超滤、纳滤
固态
废滤膜
**
公用工程
制纯水废膜组件
制纯水
固态
制纯水废膜组件
**
废过滤材料
制纯水
固态
废过滤材料
**
废含油抹布、废手套
设备维修
固态
废含油抹布、废手
套
**
废机油
设备维修
固态
废机油
**
职工生活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固态
生活垃圾
**
2、固废属性判定
根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GB34330-2017),本项目固废属性判定结果见
下表。
表
4.4-2
本项目固废属性判定结果一览表
工序
/生产
线
废物名称
产生工序
形态
主要成份
是否属于
固废
判定依据
生产
一般包装材
料
投料
固态
一般包装材料
是
4.1(c)
废包装材料
投料
固态
废包装材料
是
4.1(c)
废滤芯
超滤、纳滤
固态
废滤芯
是
4.1(c)
公用工程
制纯水废膜
组件
制纯水
固态
制纯水废膜组
件
是
4.1(h)
废过滤材料
制纯水
固态
废过滤材料
是
4.1(h)
废含油抹
布、废手套
设备维修
固态
废含油抹布、
废手套
是
4.1(c)
废机油
设备维修
固态
废机油
是
4.1(h)
职工生活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固态
生活垃圾
是
4.1(h)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2025 版》和《固体废物分类与代码目录 2024》,判定
本项目的固体废物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及其类别代码,判定结果见表
4.4-3。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1
表
4.4-3
危险废物属性判定表
序号
固废名称
产生工序
是否属于危险废物
废物类别
废物代码
1
一般包装材料
原辅料包装
否
一般固废
900-003-S17
2
废包装材料
原辅料包装
是
HW49
900-041-49
3
废滤膜
超滤、纳滤
是
HW49
900-041-49
4
制纯水废膜组件
制纯水
否
一般固废
900-009-S59
5
废过滤材料
制纯水
否
一般固废
900-009-S59
6
废含油抹布、废
手套
设备维修
是
HW49
900-041-49
7
废机油
设备维修
是
HW08
900-249-08
8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否
一般固废
900-099-S64
3、固体废物源强核算
本项目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见表
4.4-4。
表
4.4-4
固体废物污染源源强核算结果及相关参数一览表
序号
固体废物名称
产生工序
废物类别
产生情况
处置措施
最终去向
核算方法
产生量(
t/a)
工艺
处置量(
t/a)
1
废包装材料
投料
危险废物
类比法
*
/
*
委托危废资质单位
处置
2
废滤膜
超滤、纳滤
危险废物
类比法
*
/
*
3
废含油抹布、废手
套
设备维修
危险废物
类比法
*
/
*
4
废机油
设备维修
危险废物
类比法
*
/
*
5
废过滤材料
制纯水
一般固废
类比法
*
/
*
委托综合
利用
6
制纯水废膜组件
制纯水
一般固废
类比法
*
/
*
7
一般包装材料
投料
一般固废
类比法
*
/
*
8
生活垃圾
职工生活
一般固废
类比法
*
/
*
环卫清运
4.4.2 固体废物收集、贮存、处置和管理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条例
(修正)》、《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危险废物
识别标志设置技术规范》
(HJ1276-2022)、《浙江省工业固体废物电子转移联单管理办
法(试行)》等法律法规和文件的要求,提出固体废物环境管理要求。
1、一般工业固废环境管理要求
(1)一般固废仓库贮存过程应满足防渗漏、防雨淋、防扬尘等措施。
(2)设立固废台账管理制度,应将入库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进行详
细记录,长期保存,供随时查阅;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2
(3)一般固废仓库禁止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混入。2、危险废物环境管理要求
(
1)收集管理要求
●企业应该根据危险废物产生的工艺特征、排放周期、危险废物特性、废物管理
计划等因素制定收集计划。
●制定详细的危险废物收集操作规程,包括适用范围、操作程序和方法、专用设
备和工具、转移和交换、应急防护等。
●收集和转运作业人员应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
(
2)贮存设施建设要求
本项目依托现有危废暂存间,其中一间位于甲类仓库东侧,面积约
88m2,另一件
位于丁类车间
1 层西北角,面积约 100m2,主要用于存放污泥。考虑危废的分类堆放
以及通道的设置,危废暂存库有效暂存面积按总面积的
85%计。
由于本项目依托现有危废暂存库,故在统计危废量时,需考虑现有企业危废量。
根据原环评,现有企业污泥量为
***t/a,其余危废量为***t/a,本项目危废量为**t/a,
即本项目实施后全厂污泥量为
***t/a,其余危废量为***t/a。暂存量以一个月计,即本
项目实施后全厂污泥量最大暂存量为
***t,其余危废最大暂存量为***t,现有危废暂
存间可满足暂存需求。
危废暂存间设置应按照《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要求
进行实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包装形式和污染物迁移途径,
采取必要的防风、防晒、防雨、防漏、防渗、防腐以及其他环境污染防治措施,不应
露天堆放危险废物。
●贮存设施应根据危险废物的类别、数量、形态、物理化学性质和污染防治等要
求设置必要的贮存分区,避免不相容的危险废物接触、混合。贮存设施或贮存分区内
地面、墙面裙脚、堵截泄漏的围堰、接触危险废物的隔板和墙体等应采用坚固的材料
建造,表面无裂缝。贮存设施地面与裙脚应采取表面防渗措施
●危废暂存间地面须硬化防渗处理,设置泄漏液体的收集渠,然后自流至在最低
处设置的地下收集池
(容积由企业根据实际自定)。暂存间门口须有围堰(缓坡)或截留沟
防止仓库废物向外泄漏。仓库地面应保持干净整洁。
●容器和包装物材质、内衬应与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硬质容器和包装物及其支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3
护结构堆叠码放时不应有明显变形,无破损泄漏。危险废物必须进行包装
(袋装、桶装),
不得散装。容器应完好无损,产生气味或
VOC 的废物应实行密闭包装。
●危废暂存间、分区和危废包装容器上必须粘贴符合《危险废物识别标志设置技
术规范》
(HJ1276-2022)附录 A 所示的标签。
●企业须作好危险废物台账记录,记录上须注明危险废物的名称、来源、数量、
特性和包装容器的类别、存放日期等。
表
4.4-4
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基本情况表
类别
固废名
称
危废类别
危废代码
贮存位
置
占地面
积
贮存方式
贮存能
力
(t)
贮存周期
危废暂存
库
污水站
污泥
HW49
772-006-49
丁 类 车间
1 层
西北角
100m2
袋装
85
≥4 周
废包装
材料
HW49
900-041-49
甲 类 仓库东侧
88m2
袋装
74.8
≥4 周
废滤膜
HW49
900-041-49
袋装
≥4 周
废含油
抹布、废
手套
HW49
900-041-49
桶装
≥4 周
废机油
HW08
900-249-08
桶装
≥4 周
(
3)危险废物处置及日常管理要求
①危险废物处置。危险废物收集后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对受托方的主体资
格和技术能力进行核实,依法签订书面合同,在合同中约定污染防治要求。
②日常管理要求。根据《建设项目危险废物环境影响评价指南》,本报告对危险
废物日常管理提出以下要求。
●要求企业履行申报的登记制度、建立危废管理台账制度,及时登记各种危废的
产生、转移、处置情况,台账至少保存
5 年。
●严格落实危险废物台帐管理制度,不同种类危废分别建立台帐。认真登记各类
危废的产生、贮存、转移量。
●根据《浙江省危险废物交换和转移办法》、《浙江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
暂行办法》、《危险废物转移管理办法》等,落实好危废转移计划及转移联单制度,
并由专职管理人员进行危险废物管理。
●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深化危险废物闭环监管“一件事”改革方案的
通知》
(浙环发〔2021〕17 号),企业通过移动端(浙里办)、PC 端(省固废平台)、
现场端(智能磅秤)完成危废产生台账填报,形成浙固码危险废物标签,后续收集、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4
运输、处置单位实现固体废物全过程一码溯源管理。
●本项目危险废物的运输方式为汽车运输,危险废物运输应由具有从事危险废物运
输经营许可性的运输单位完成,运输过程严格按照《危险废物收集贮存运输技术规范》
(
HJ2025-2012)进行。
4.4.2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均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一般固废委托相关厂家综合利用
或无害化处置,生活垃圾委托环卫清运。综上分析,本项目运营期内产生的各类固体
废物在落实各项固废暂存、转移和处置措施后,有效处置,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
4.5 营运期地下水、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试行),经分
析,本项目土壤及地下水评价不需要设置专项评价,根据该编制指南要求,应
“分析
地下水、土壤污染源、污染物类型和污染途径,按照分区防控要求提出相应的防控措
施
”。本项目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如下:
1、源头控制
①厂区内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防止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物料渗入土壤,
进而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②生产车间及原料仓库等必须铺设防渗水泥地坪,有效防止物料和渗滤液下渗。
③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做好防腐、防渗、防泄漏、防雨淋措施,门口设置围堰,并
在内部设置防腐设置导流沟和废液收集池。
④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
跑、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
“可
视化
”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或架空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由于
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2、分区防渗
本项目对厂区可能泄漏污染物地面进行防渗处理,可有效防治污染物渗入地下水
及土壤,并及时地将泄漏
/渗漏的污染物收集并进行集中处理。本项目利用现有车间实
施,现有工程在建,根据原环评审批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
(
HJ610-2016)中 11.2.2 章节关于防渗的要求,本项目各设施防渗技术要求具体情况
见表
4.5-1。
表
4.5-1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防渗技术要求
分区类别
功能区域
防渗要求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5
重点防渗区
甲类生产车间、丁类生产车间、甲类罐组、戊类罐组、中间罐组、危废仓库、污水处理站、初期雨水池、事故
应急池等
等效黏土防渗层
Mb≥6.0m,K≤1×
10-7cm/s;或参照参照 GB18598 执行
一般防渗区
甲类仓库
等效粘土防渗层
Mb≥1.5m,渗透系数
≤10-7cm/s;或参照 GB16889 执行
简单防渗区
厂区道路、厂前区、消防水池、丁类仓库、机修间、公用工程楼、泵区、
泵房等
水泥土地硬化
图
4.5-1 项目分区防渗图
4.6 建设项目环保投资
项目总投资为
2500 万元,其中环保总投资为 1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0.4%,
环保投资项目具体见表
4.5-1。
表
4.5-1 建设项目环保投资
类别
治理措施
投资额(万元)
噪音治理
隔声、消声和设备基础减振等
25
固废处置
一般固废收集、暂存,危废暂存间建设等
25
地下水、土壤
源头控制和分区防渗
50
合计
/
100
4.7 以新带老削减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6
本项目实施后明新路现有厂区经营性储罐部分内容以新带老削减。由于现有项目
正在建设中,淘汰部分内容尚未建成,因此无需考虑项目退役过程中的环境影响。
4.6.1 拟淘汰产品方案
本项目实施后,拟淘汰经营性物料内容详见下表。
(涉密删除)
4.6.2 拟淘汰设备
本项目实施后,拟淘汰经营性物料储罐设置见下表。
(涉密删除)
4.6.3 污染物排放量
根据原环评,拟淘汰部分涉及污染物主要为固定顶罐小呼吸废气及清罐罐渣,具
体产生情况见下表。
(涉密删除)
4.6.4 退役场地管理要求
建设单位现有长期地块搬迁、设备拆除过程中的污染防治措施和风险防范及场地
退役严格按照环保部环发
[2014]66 号文《关于加强工业企业关停、搬迁及原址场地再
开发利用过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落实以下要求:
(1)强化工业企业关停搬迁过程污染防治
①编制应急预案防范环境影响。企业关停搬迁前应认真排查搬迁过程中可能引发
突发环境事件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根据各种情形制定有针对性的专项环境应急预
案,报嘉兴市生态环境局南湖分局备案,储备必要的应急装备、物资,落实应急救援
人员,加强搬迁、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防控,同时提供生产期内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主
要产品、原辅材料、工艺设备、主要污染物及污染防治措施等环境信息资料。搬迁过
程中如遇到紧急或不明情况,应及时应对处置并向当地政府和环保部门报告。
②规范各类设施拆除流程。企业在关停搬迁过程中应确保污染防治设施正常运行
或使用,妥善处理遗留或搬迁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待生产设备拆除完毕且相关污染
物处理处置结束后方可拆除污染治理设施。如果污染防治设施不能正常运行或使用,
企业在关停搬迁过程中应制定并实施各类污染物临时处理处置方案。对地上及地下的
建筑物、构筑物、生产装置、管线、污染治理设施、有毒有害化学品及石油产品储存
设施等予以规范清理和拆除。
③安全处置企业遗留固体废物。企业应对原有场地残留和关停搬迁过程中产生的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7
有毒有害物质、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等进行处理处置。企业具备处置类别的
危险废物则转移至本项目处置,不具备处置类别的危险废物则委托资质单位处置;属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应按照国家相关环保标准制定处置方案;对不能直接判定其危
险特性的固体废物,应按照《危险废物鉴别标准》的有关要求进行鉴别。
(2)组织开展关停搬迁工业企业场地环境调查
对搬迁后场地进行初步调查,有必要时企业应委托专业机构开展关停搬迁后原址
场地的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经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评估认定为污染场地的,应
落实治理修复责任并编制治理修复方案,将场地调查、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等所需费
用列入搬迁成本。
(3)严控污染场地流转和开发建设审批
企业若要开发利用的关停搬迁后的场地,未按有关规定开展场地环境调查及风险
评估的,禁止进行土地流转;污染场地未经治理修复的,禁止开工建设与治理修复无
关的任何项目。若暂不开发利用的关停搬迁企业场地,企业则要采取隔离等措施,防
止污染扩散。
(4)加大信息公开力度
企业应当及时公布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并应当将场地污染调查评
估情况及相应的治理修复工作进展情况等信息,通过其门户网站、有关媒体予以公开,
或者印制专门的资料供公众查阅。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8
五、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排放口
(编号、
名称
)/污染源
产生工序
污染物
项目
环境保护措施
执行标准
大气环
境
DA005
储罐呼吸
/投
料
硫酸雾、氨、
臭气浓度
碱喷淋
+水喷淋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
(
GB31573-2015)表
4、《恶臭污染物排放
标准》
(GB14554-93)
表
2
DA004
储罐呼吸
氯化氢
碱喷淋
+水喷淋
《无机化学工业污染
物排放标准》
(
GB31573-2015)表 4
地表水
环境
废水排放口
DW001
纯水制备系
统排浓水、
制纯水设备
反冲洗水、
生活污水
COD
有机废水处理设施:芬
顿氧化
+絮凝沉淀+好
氧厌氧生化
+膜处理工
艺处理,
设计处理规
模为
250m3/d;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三级标
准、
《工业企业废水氮、
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
值》
(DB33/887-2013)
标准
NH3-N
SS
雨排口
/
/
/
/
声环境
厂界
设备运行
等效
A 声级
建筑隔声、距离衰减
等措施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
噪声排放标准》
(GB12348-2008)
电磁辐
射
/
/
/
/
/
固体废物
危险废物
固体废物应有固定的专门存放场地,分类贮存、规范包装并应防止风吹、日晒、雨
淋,严禁乱堆乱放,严格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23)。日常管理中要履行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台账制度,危险固废处置应执行报批和转移联单等制度。
土壤及地下水污
染防治措施
①厂区内地面采用混凝土硬化,防止生产过程中跑、冒、滴、漏的物料渗入土壤,
进而对地下水环境造成污染。
②生产车间及原料仓库等必须铺设防渗水泥地坪,有效防止物料和渗滤液下渗。
③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做好防腐、防渗、防泄漏、防雨淋措施,门口设置围堰,并在
内部设置防腐设置导流沟和废液收集池。
④工艺、管道、设备、污水储存及处理构筑物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和降低污染物跑、
冒、滴、漏,将污染物泄漏的环境风险事故降到最低程度;管线敷设尽量采用
“可
视化
”原则,即管道尽可能地上或架空敷设,做到污染物“早发现、早处理”,减少
由于埋地管道泄漏而造成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⑤本项目对厂区采取分区防渗措施。各防渗区根据技术规范落实防渗措施。
生态保护措施
/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59
环境风险防范措
施
企业应对应急预案进行修编,并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加强应急演练,加强本单位
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人员的应急能力,以保证若发生事故能第一时间采取正确
的应急响应行动。
其他环境管理要
求
1、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五条规定
“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
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因此,本项
目在筹备、设计和施工、运行的不同阶段,应严格执行
“三同时”制度。
2、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要求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
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或者使用;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因此,项目竣
工后,企业应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指南污染影响类》、环评文件
及批复要求,自主开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工作。
3、根据《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安
全生产工艺的指导意见》(浙应急基础〔
2022〕143 号)和《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
会成员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浙安委〔
2024〕20 号)文件中相关要求,
废气、废水污染防治设施设计时应进行安全设计,并纳入安全评价范围。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60
六、结论
本项目利用明新路厂区现有厂房,所处区域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环境条件较为优
越,符合生态环境管控方案、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的要求;
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省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实施后新增污染物排放总量
指标可在区域内进行替代平衡;项目实施后造成的环境影响符合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
区划确定的环境质量要求;项目建设符合嘉兴市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的相
关要求;该项目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要求。
因此,从环保角度而言,该项目在拟建地实施是可行的。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1 —
专项评价:环境风险专项评价
1.1 环境风险调査
本环评事故风险评价不考虑工程外部事故风险因素
(如地震、雷电、战争、人为蓄
意破坏等
),主要考虑可能对厂区外敏感点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的危害事故,假想事故
应当是可能对厂区外敏感点和周围环境造成最大影响的可信事故。
1.2 环境敏感目标概述
根据调查,本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特性一览表见表
1.2-1。
表
1.2-1
项目周边环境敏感特性一览表
类别
环境敏感特征
厂址周边
5km 范围内
序号
名称
相对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
属性
人口数
环境风险
1
农建村
E
~1200m
行政村
/社区
~665 人
2
焦山门村
NW
~1320m
行政村
/社区
~4619 人
3
花园村
NE
~2200m
行政村
/社区
~5249 人
4
江南社区
NW
~2550m
行政村
/社区
~2042 人
5
大桥镇步云小学
NE
~1800m
学校
/
6
由桥村
S
~2410m
行政村
/社区
~2912 人
7
中华村
NW
~2750m
行政村
/社区
~1541 人
8
丰北社区
SE
~3720m
行政村
/社区
~3458 人
9
镇北村
SE
~3420m
行政村
/社区
~3089 人
10
大桥中学
NW
~2650m
学校
/
11
八里村
NW
~3550m
行政村
/社区
~2608 人
12
胥山村
N
~3350m
行政村
/社区
~3487 人
13
建国村
NW
~4500m
行政村
/社区
~3491 人
14
东洋浜村
SW
~3600m
行政村
/社区
~1691 人
15
大云村
NE
~4950m
行政村
/社区
~6000 人
16
天香社区
NW
~3750m
行政村
/社区
~8300 人
17
天明社区
NW
~3500m
行政村
/社区
~11000 人
18
十八里村
NW
~4126m
行政村
/社区
~2568 人
19
大桥镇政府
NW
~3250m
行政部门
/
20
新丰镇政府
SE
~4400m
行政部门
/
21 新丰镇中心小学
SE
~5900m
学校
/
22
新丰镇中学
NE
~4600m
学校
/
23
新丰镇幼儿园
SE
~5500m
学校
/
24
永利村
SW
~5400m
行政村
/社区
~2897 人
25
杨庄村
SE
~5500m
行政村
/社区
~3123 人
26
金章村
SE
~7000m
行政村
/社区
~3215 人
27
丰南社区
SE
~4800m
行政村
/社区
~2996 人
28
横港村
SE
~6000m
行政村
/社区
~4174 人
29
横港小学
SE
~5450m
学校
/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2 —
类别
环境敏感特征
厂址周边
5km 范围内
序号
名称
相对方位
相对厂界距离
属性
人口数
30
新丰镇中心幼儿
园横港校区
SE
~5450m
学校
/
31
世合附属一小
SW
~5150m
学校
/
32
世合实验学校
SW
~5700m
学校
/
33
吕塘社区
NW
~4050m
行政村
/社区
~2302 人
34
南祥社区
NW
~4200m
行政村
/社区
~6000 人
35 南湖区中心医院
SE
~5400m
医院
/
36
嘉兴城东医院
NW
~3300m
医院
/
37 嘉兴老年病医院
NW
~5600m
医院
/
厂址周边
500m 范围内人口数小计
人口
<500
厂址周边
5km 范围内人口数小计
人口
>50000
大气环境敏感程度
E 值
E1
地表水
受纳水体
序号
受纳水体
名称
排放点水域环境功能
24 h 内流经范围/km
1
平湖塘
Ⅲ类
其他
F2
序号
敏感目标
名称
环境敏感
特征
水质目标
与排放点距离
/m
S3
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
E 值
E2
地下水
序号
环境敏感
区名称
环境敏感特
征
水质目标
包气带防污
性能
与下游厂界距离
/m
G3/D2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E 值
E3
1.3 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1、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 P 等级判定
计算所涉及的每种危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与其在附录
B 中对应临界量
的比值
Q。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对于长输管
线项目,按照两个截断阀室之间管段危险物质最大存在总量计算。
当只涉及一种危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
Q;
当存在多种危险物质时,则按式(
C.1)计算物质总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
式中:
q1,q2,. .,qn——每种危险物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
Q1,Q2,. .,Qn——每种危险物质的临界量,t。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3 —
当
Q<1 时,该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
当
Q≥1 时,将 Q 值划分为:(1)1≤Q<10;(2)10≤Q<100;(3)Q≥100。
表
1.3-2
本项目危险物质存在量辨识结果
危险物质名称
CAS号
最大存在
/在线量(t)
临界量
(t)
Q值
现有项目
*
/
/
/
283.17*
盐酸
*开通会员可解锁*
257.81
7.5
34.37
硫酸
*开通会员可解锁*
737.88
10
73.79
次氯酸钠
*开通会员可解锁*
119.79
5
23.96
铬及其化合物(氯化铬)
/
364.32
0.25
1457.28
废机油
/
0.1
2500
0.00004
其它危险废物
*
/
134.33
50
2.69
合计
1875.26
注:
1、明新路厂区现有工程与本项目属于同一危险单元,故需叠加现有工程 Q 值,现有项目在建,Q 值依据原环评
审批(本项目实施后储罐经营内容削减,相应
Q 值不再叠加),危废量亦如此考虑;
2、本项目储罐存储物料量以储罐设计储存规模的 90%计,硫酸为折纯量;
3、物料最大暂存量同时考虑车间在线量+储罐罐最大暂存量。
本项目的
Q 值为 1875.26,Q≥100。
分析项目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按照表
C.1 评估生产工艺情况。具有多套工艺
单元的项目,对每套生产工艺分别评分并求和。将
M 划分为(1)M>20;(2)10<
M≤20;(3)5<M≤10;(4)M=5,分别以 M1、M2、M3 和 M4 表示。
表
1.3-4
行业及生产工艺(
M)
行业
评估依据
分值
石化、化工、医
药、轻工、化纤、
有色冶炼等
涉及光气及光气化工艺、电解工艺(氯碱)、氯化工艺、硝化工艺、
合成氨工艺、裂解(裂化)工艺、氟化工艺、加氢工艺、重氮化工艺、
氧化工艺、过氧化工艺、胺基化工艺、磺化工艺、聚合工艺、烷基化
工艺、新型煤化工工艺、电石生产工艺、偶氮化工艺
10/套
无机酸制酸工艺、焦化工艺
5/套
其他高温或高压,且涉及危险物质的工艺过程、危险物质贮存罐区
5/套(罐区)
管道、港口
/码
头等
涉及危险物质管道运输项目、港口
/码头等
10
石油天然气
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开采(含净化),气库(不含加气站的气库),
油库(不含加气站的油库)、油气管线
b(不含城镇燃气管线)
10
其他
涉及危险物质使用、贮存的项目
5
a 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
b 长输管道运输项目应按站场、管线分段进行评价。
本项目涉及危险物质的使用和暂存,确定本项目的
M=5,以 M4 表示。
根据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比值(
Q)和行业及生产工艺(M),按照附表 C.2 确
定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
P),分别以 P1、P2、P3、P4 表示。本项目危险物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4 —
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定表见表
1.3-6,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为
P4。
表
1.3-6
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判断(
P)
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
比值(
Q)
行业及生产工艺(
M)
M1
M2
M3
M4
Q≥100
P1
P1
P2
P3
10≤Q<100
P1
P2
P3
P4
1≤Q<10
P2
P3
P4
P4
本项目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等级为
P3
2、环境敏感程度 E 等级判定
(
1)大气环境敏感程度
依据环境敏感目标环境敏感性及人口密度划分环境风险受体的敏感性,共分为三种
类型,
E1 为环境高度敏感区,E2 为环境中度敏感区,E3 为环境低度敏感区,根据附表
D.1 分级原则,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见表 1.3-7。
表
1.3-7
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分级
大气环境敏感性
E1
周边
5km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 5 万
人,或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区域;或周边
500m 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 1000 人;油气、化学品
输送管线管段周边
200m 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 200 人
E2
周边
5km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大于 1 万
人,小于
5 万人;或周边 500m 范围内人口总数大于 500 人,小于 1000 人;油气、化学品
输送管线管段周边
200m 范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大于 100 人,小于 200 人
E3
周边
5km 范围内居住区、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机构人口总数小于 1 万
人;或周边
500m 范围内人口总数小于 500 人;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管段周边 200m 范
围内,每千米管段人口数小于
100 人
本项目周边
5km 范围内人口总大于 50000,本项目大气环境敏感程度为 E1
(
2)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
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
E 由事故情况下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受纳地表水体
功能敏感性(
F)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分级(S)共同决定。根据附录推荐的分级原则,
本项目地表水体功能敏感性(
F)判定与下游环境敏感目标分级(S)情况分别见表 1.3-8
和表
1.3-9。
表
1.3-8
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判定情况
敏感性
地表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
F1
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
Ⅱ类及以上,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一类;或以发生事
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
24h 流经
范围内涉跨国界的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5 —
较敏感
F2
排放点进入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为
Ⅲ类,或海水水质分类第二类;或以发生事故时,
危险物质泄漏到水体的排放点算起,排放进入受纳河流最大流速时,
24h 流经范围内
涉跨省界的
低敏感
F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为
F2
表
1.3-9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目标分级
分级
环境敏感目标
S1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
10km 范围内、近岸海
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
受体: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及准保护区);农
村及分散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
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
红树林、珊瑚礁等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珍稀、濒危海洋生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特别
保护区;海上自然保护区;盐场保护区;海水浴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或
其他特殊重要保护区域
S2
发生事故时,危险物质泄漏到内陆水体的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
10 km 范围内、近岸海
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离的两倍范围内,有如下一类或多类环境风险
受体的:水产养殖区;天然渔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海滨风景游览区;具有重要经济
价值的海洋生物生存区域
S3
排放点下游(顺水流向)
10 km 范围、近岸海域一个潮周期水质点可能达到的最大水平距
离的两倍范围内无上述类型
1 和类型 2 包括的敏感保护目标
根据调查,本项目地表水功能敏感性为
S3
因此,根据附表
D.2,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判定情况见表 1.3-10。
表
1.3-10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环境敏感目标
地表水功能敏感性
F1
F2
F3
S1
E1
E1
E2
S2
E1
E2
E3
S3
E1
E2
E3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
E2
(
3)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E 由地下水功能敏感性(G)与包气带防污性能(D)共同决
定。根据附录推荐的分级原则,本项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
G)与包气带防污性能(D)
分级情况分别见表
1.3-10 和 1.3-11。
表
1.3-10
本项目地下水功能敏感性判定情况
敏感性
地下水环境敏感特征
敏感
G1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
源)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外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
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6 —
较敏感
G2
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在建和规划的饮用水水
源)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未划定准保护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其保护区
以外的补给径流区;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地;特殊地下水资源(如热水、矿泉水、温
泉等)保护区以外的分布区等其他未列入上述敏感分级的环境敏感区
a
不敏感
G3
上述地区之外的其他地区
a“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根据调查,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性为
G3
表
1.3-11
本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
分级
包气带岩土的渗透性能
D3
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D2
0.5m≤Mb<1.0m,K≤1.0×10-6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Mb≥1.0m,1.0×10-6cm/s<K≤1.0×10-4cm/s,且分布连续、稳定
D1
岩(土)层不满足上述
“D2”和“D3”条件
Mb:岩土层单层厚度;K:渗透系数。
根据调查,本项目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
D2
因此,根据附表
D.5,本项目地表水环境敏感程度判定情况见表 1.3-12。
表
1.3-12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
包气带防污性能
地下水功能敏感性
G1
G2
G3
D1
E1
E1
E2
D2
E1
E2
E3
D3
E2
E3
E3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分级为
E3
3、环境风险潜势判定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表 2,本项目环境风险潜
势划分见表
1.3-13。由表可知,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潜势为Ⅱ级,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
等级为
Ⅱ级,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等级为Ⅰ级。
表
1.3-13 本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
环境敏感程度
(E)
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
(P)
极高危害
(P1)
高度危害
(P2)
中度危害
(P3)
轻度危害
(P4)
环境高度敏感区
(E1)
Ⅳ+
Ⅳ
Ⅲ
Ⅲ
环境中度敏感区
(E2)
Ⅳ
Ⅲ
Ⅲ
Ⅱ
环境低度敏感区
(E3)
Ⅲ
Ⅲ
Ⅱ
Ⅰ
本项目大气环境风险潜势为
Ⅲ级(P3,E1)
本项目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为
Ⅲ级(P3,E2)
本项目地下水环境风险潜势为
Ⅱ级(P3,E3)
综上,本项目的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
Ⅲ级,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等级为二级,评
价范围为距建设项目边界
≥5km 区域。其中大气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Ⅲ级,评价等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7 —
级为二级;地表水环境风险潜势综合等级为
Ⅲ级,评价等级为二级;地下水环境风险潜
势综合等级为
Ⅱ级,评价等级为三级。
1.4 环境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的内容主要为物质危险性识别、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以及危险物质向环境
转移的途径识别。
1.4.1 物质危险性识别
(
1)根据调查,项目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危险物质主要有:
原辅材料:盐酸、硫酸、次氯酸钠、氯化铬;
“三废”污染物:废气污染物、危险固废等。
(
2)危险物质识别
本项目危险物质识别见表
1.4-9。
表
1.4-9
本项目危险物质识别表
序号
名称
类别
危险特性
存储位置
1
盐酸、硫酸、次氯酸钠、氯化铬
原辅料
毒性、腐蚀性
罐区
/生产车间/
化学品仓库
2
废气污染物
污染物
毒性、腐蚀性
废气处理设施
3
危废
污染物
毒性、腐蚀性
危废库
1.4.2 生产系统危险性识别
根据本项目危险物质的贮存情况,结合各物质临界量数据,本项目的风险单元识别
见表
1.4-10 及图 1.4-3。
表
1.4-10
本项目危险单元辨识表
序号
危险单元
物质名称
风险类型
1
罐区
/生产车间/化学
品仓库
盐酸、硫酸、次氯酸钠、氯化铬
泄露、火灾
2
废气处理设施
硫酸雾、氯化氢、氨等
泄露、火灾
3
危废库
危废
泄露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8 —
图
1.4-1
本项目危险单元辨识图
根据表
1.4-10 判别结果可知,本项目危险单元分别为化学品仓库、生产车间和危废
库。生产车间、罐区、原料仓库涉及易燃可燃、毒性、腐蚀性液体,如果发生泄漏会对
周边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废气处理设施故障将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超标
排放,对周边环境造成危害;危废库中危废泄漏会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水环境,将对
人体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1.4.3 环境风险类型及危害分析
根据调查,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存在潜在事故风险,主要表现为:
(
1)大气污染事故风险
贮存过程危险废物、液态原料储存桶密合度不够,导致废液的滴漏;设备输送管道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69 —
破裂,导致原辅料的泄漏,以上泄漏均会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此外,生产过程中操作
不当或装置超压运行都将导致发生风险事故。
(
2)水污染事故风险
危废库内危废转运也存在转运物质泄露的风险,存在对转运中周边地下水和土壤环
境造成污染的可能。
(
3)伴生/次生环境风险辨识
最危险的伴生
/次生污染事故为泄漏发生后,由于应急预案不到位或未落实,造成泄
漏源长时间得不到处置,泄漏物料随细小的地面裂隙或防渗能力较薄弱的区域流失到地
下水系统,从而污染地下水和土壤环境。
1.4.4 危险物质向环境转移的途径识别
火灾、
爆炸和毒物泄露等事故下,
毒物向环境转移的可能途径和危害分析见表
1.4-11。
表
1.4-11
事故毒物向环境转移可能途径和危害
事故类型
事故过程
毒物向环境转移途径
危害受体
环境危害
火灾
热辐射
大气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危害
物质燃烧产物
大气扩散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慢性危害
毒物挥发
大气扩散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慢性危害
伴生
/次生产物
大气扩散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慢性危害
事故消防水
水体输运、地下水扩散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
水体、生态污染
事故固废物
土壤
地下水、生态环境
水体、生态污染
爆炸
冲击波
大气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危害
抛射物
大气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危害
毒物挥发
大气扩散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慢性危害
事故消防水
水体输运、地下水扩散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
水体、生态污染
事故固废物
土壤
地下水、生态环境
水体、生态污染
毒物泄露
毒物挥发
大气扩散
大气环境
居民急性、慢性危害
事故喷淋水
水体输运、地下水扩散
地表水、地下水环境
水体、生态污染
事故固废物
土壤
地下水、生态环境
水体、生态污染
1.4.5 风险识别结果
综上,本项目环境风险识别表见表
1.4-12。
表
1.4-12
本项目环境风险识别表
序
号
危险单元
风险源
主要危险物质
环境风
险类型
环境影响途径
可能受影响的环
境敏感目标
1
罐区
/原料
仓库
/生产
车间
原料储存
盐酸、硫酸、次氯酸
钠、氯化铬
泄露
空气、地表水、
地下水、土壤
周边居民点、水
环境、土壤环境
2
废气设施
废气处理
硫酸雾、氯化氢、氯
泄露
空气、地表水、 周边居民点、水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0 —
序
号
危险单元
风险源
主要危险物质
环境风
险类型
环境影响途径
可能受影响的环
境敏感目标
设施
化铬
地下水、土壤
环境、土壤环境
3
危废仓库
危废储存
危险废物
泄露、火
灾
空气、地表水、
地下水、土壤
周边居民点、水
环境、土壤环境
1.5 风险事故情形分析
风险事故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包括火灾、爆炸、液(气)体化学品泄露等几个
方面,根据对同类化工行业的调研、本项目生产过程分析,针对已识别出的危险因素和
风险类型,确定最大可信事故及其概率。
1.5.1 风险事故情形设定
通过对本工程各装置和设施的分析,本项目风险物质为盐酸、硫酸、次氯酸钠、废
气污染物、氯化铬、废水以及危废等,具有一定的毒性、易燃性和腐蚀性,可能存在的
风险事故有:
1、突发状态下,物料桶、罐等发生破损,造成溶剂的泄漏与外排;2、在突发设备或操作事故状态下,造成设备运行时发生故障,进一步引发致使废
气泄漏;
3、原料贮存区发生储罐(或桶)破裂的事故,造成毒性物料泄漏及挥发,若刚好
接触有机物质可造成进一步火灾爆炸事故;
4、废气处理装置发生局部故障,导致废气处置效率降低;5、污水站处理异常,废水超标外排;6、危废库危废转运过程中出现由于设备损毁、工作失误等造成的危废泄漏。
1.5.2 典型事故分析
据调查,世界上
85 个国家在 1887 年以前的 20~25 年内登记的化学事故中,液体化
学品事故占
47.8%,液化气事故占 27.6%,气体事故占 18.8%,固体事故占 8.2%;在事
故来源中工艺过程事故占
33.0%,贮存事故占 23.1%,运输过程占 34.2%;从事故原因
看机械故障事故占
34.2%,人为因素占 22.8%。从发展趋势看 80 年代以来随着防灾害技
术水平的提高,影响很大的灾害性的事故发生频率有所降低。
1.5.3 最大可信事故
最大可信事故:在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事
故。根据事故类型,主要分为火灾爆炸事故和毒物泄漏事故两类。
(
1)火灾爆炸风险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1 —
火灾爆炸风险是化工、医化生产企业安全预评价的重点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
影响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本次评价对仅火灾爆炸事故中未完全燃烧的
危险物质在高温下迅速挥发释放至大气中产生的伴生
/次生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作为事
故情形设定的内容。
(
2)泄漏事故风险
据分析,本项目涉及的盐酸、硫酸和次氯酸钠等物料均存在泄露风险。
(
3)废气治理过程非正常排放
对于区域环境风险而言,工艺废气处理装置发生局部故障,导致废气处置效率降低
是较易发生的事故情况。
(
4)废水处理过程中非正常排放
项目废水处理装置发生故障造成的废水污染物超标排放也是项目生产过程中较常
见的事故情形。
(
5)危废转运风险
危废库内的危废需定期转运,若转运过程中由于转运人员工作失误、转运设施维护
不当等原因,危废存在一定的泄漏风险。
(
6)消防水引发次生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位于企业现有厂区内,发生火灾时,被污染了的消防水有可能通过厂区雨水
管网进入园区雨水管网,进而排入附近内河,对内河生态环境造成突发性的污染事故,
对此,本项目应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
①厂区所有雨水管网的进口均设置封闭阀,能够及时阻断被污染的消防水或其它废
水进入雨水管网。
②储罐区设置围堰,对储罐的泄漏物料和初期雨水进行围堵和收集。
③露天装置区设置低围堰,对装置区的泄漏物料和初期雨水进行围堵和收集。
④厂区实行严格的
“清、污分流”。
⑤设置事故应急池,满足本项目生产装置区和储罐区火灾事故废水收集贮存的需要。
我国化工企业一般事故原因统计见
1.5-1。在各类事故隐患中,以反应装置、管线
及储罐泄漏为多,而造成泄漏原因多为管理不善、未能定时检修和操作失误造成。
表
1.5-1
我国化工企业一般事故原因统计
序号
事故原因
占比例
(%)
1
储罐、管道和设备破损
52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2 —
序号
事故原因
占比例
(%)
2
操作失误
11
3
违反检修规程
10
4
处理系统故障
15
5
其它
12
另外,根据《化工装备事故分析与预防》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年)中统计 1949 年
~1988 年的全国化工行业事故发生情况的相关资料,目前国内的各类化工设备事故发生
频率
Pa 分布情况见表 1.5-2。
表
1.5-2
事故频率
Pa 取值表单位:次/年
设备名称
反应釜
储槽
换热器
管道破裂
事故频率
1.1×10-5
1.2×10-6
5.1×10-6
6.7×10-6
通过前面风险识别分析和事故分析,本项目危险物料部分储存于罐区,部分储存于
危化品库,物料根据各物质物性进行分类暂存,因此在加强原辅料存储管理的情况下,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概率很低,但存在设备、管线破裂发生泄漏的现象。对于废气治理
过程中的非正常排放,一般可通过加强管理避免,发生事故风向排放的概率较低。本项
目设有事故水池等应急处置装置,故发生系统性污水处理系统故障引发水污染事故的风
险较低。此外,本项目设置符合规范的危废暂存库,严格进行危废的收集暂存和处置,
危废泄漏风险较低。本评价主要考虑盐酸储罐泄露导致的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基本不
涉及较多火灾爆炸风险有机物料,但同一风险单元仍存在此类风险,本评价仍考虑火灾
爆炸产生二次污染物
CO 导致的大气环境影响。
本次环评事故风险评价不考虑工程外部事故风险因素
(如地震、雷电、战争、人为
蓄意破坏等
),也不考虑危害范围只限于厂内的小事故,主要考虑可能对厂区外居民和
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危害的事故。假想的事故应当是可能对厂区外敏感点和周围环境造成
较大影响的可信事故。
1.5.4 最大可信事故源项分析
(
1)物质泄漏量
从区域环境风险而言,对外事故类型主要为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就本项目而言,环
境风险评价预测因子主要选择毒性终点浓度值较低类物质,经分析,本项目考虑盐酸储
罐泄露。
液体的泄漏速率主要取决于管道内物质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根据《建设项目环境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3 —
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HJ169-2018)》(下文简称导则)附录 F,液体泄漏速率计算公式
如下:
0
2(P P ) 2
L
d
Q
C A
gh
式中:
QL——液体泄漏速率,kg/s;P——容器内介质压力,Pa。P0——环境压力,Pa。ρ——泄漏液体密度,kg/m3。g——重力加速度,9.81m/s2;h——裂口之上液体高度,m。Cd——液体泄漏系数。A——裂口面积,m2。
根据以上计算得,盐酸的泄露速率为
0.79kg/s。
液体化学品泄漏后,液体会沿地面向四周流动,在地面形成一定面积的液池,液池
内的化学品经过蒸发,在液池表面形成蒸汽云并向大气中扩散,危害作业人员及周围人
群健康;另一方面,若泄漏物料为可燃物质,当液池遭遇火源时还可引燃池火。
在液体物料发生泄漏后,一部分将由液态蒸发为气态挥发进入大气,蒸发量决定于
环境温度、物质性质和储存条件。泄漏液体的蒸发分为闪蒸蒸发、热量蒸发和质量蒸发
三种,蒸发总量为上述三种蒸发量之和。闪蒸蒸发指过热液体的直接蒸发,热量蒸发指
液体在地面形成液池吸收地面热量而气化,质量蒸发指液池表面气流运动使液体蒸发。
由于项目泄漏物质并非加压过热液体,因此泄漏后不会发生闪蒸现象。又由于泄漏出来
的基本温度一般低于其沸点温度,因此热量蒸发可以忽略,可主要考虑在风作用下的质
量蒸发。
质量蒸发速度
Q3 按下式:
式中:
Q3——质量蒸发速度,kg/s;
a,n——大气稳定度系数,本次预测取最不利条件;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4 —
p——液体表面蒸气压,Pa;
M——摩尔质量,kg/mol,盐酸为 0.0365kg/mol;
R——气体常数;J/mol·K;8.314J/mol-1·K;
T0——环境温度,K;取 298K。
u——风速,m/s。
r——液池半径,m。
表
1.5-3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表
稳定度条件
n
a
不稳定(
A,B)
0.2
3.846×10-3
中性(
D)
0.25
4.685×10-3
稳定(
E,F)
0.3
5.285×10-3
液池最大直径取决于泄露点附近的地域构型、泄露的连续性或瞬时性。有围堰时,
以围堰最大等效半径为液池半径;无围堰时,设定液体瞬间扩散到最小厚度时,推算液
池等效半径。根据企业提供平面布置图,盐酸所在围堰等效液池面积为
62.21m2。根据
以上公式计算得到盐酸蒸发进入大气环境的蒸发速率表
1.5-4。
表
1.5-4
液池蒸发模式参数
风险事故情形描述
危险单元
影响途径
泄露管径
10mm
质量蒸发
速率
(
kg/s)
泄露液体
蒸发量(
kg)
泄露速率
(
kg/s)
泄露时间
(
min)
泄露量(
kg)
储罐泄露
盐酸
大气环境、
水环境
0.79
10
473.607
0.037
22.2
(
2)火灾爆炸导致的伴生/次生污染物释放量
本项目基本不涉及较多火灾爆炸风险有机物料,但同一风险单元仍存在此类风险,
本评价仍考虑火灾爆炸产生二次污染物
CO 导致的大气环境影响。本项目由火灾爆炸产
生的
CO 源强参照原环评,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伴生
/次生污染物 CO 产生量参照风险导则附录 F.3.2 计算,
G
一氧化碳
=2330qCQ
式中:
G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产生量,kg/s;
C—物质中碳的含量,参照原环评取 49.34%;
q—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 1.5%~6.0%,参照原环评取 5%;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5 —
Q—参与燃烧的物质量,t/s。
计算得出一氧化碳的排放速率为
0.022kg/s,火灾事故持续时间约 30min。
综上,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源强汇总见表
1.5-4。
表
1.5-4 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源强
风险事故情形描述
危险单元
危险物质
影响途径
释放或泄漏速
率
/(kg/s)
释放或泄漏
量
/kg
氯化氢泄漏
罐区
氯化氢
大气、地表水、地下水
0.037
22.2
火灾
生产车间
CO
大气、地表水、地下水
0.022
39.6
1.6 风险预测与评价
1.6.1 大气环境风险预测
一、泄漏事故影响预测
1、预测模型筛选
(
1)排放模式判定
通过对比排放时间
Td 和污染物到达最近的受体点(网格点或敏感点)的时间 T 确
定。
T=2X/Ur
公式中:
X——事故发生地与计算点的距离,m。本次评价取最近网格点 50m;
Ur—10m 高处风速,m/s。假设风速和风险在 T 时间段内保持不变。
计算得
T=38.5s。本次评价情景泄漏时间 Td 均大于 T,可认为事故情景均为连续排
放。
(
2)气体性质判定
根据选取的预测因子的性质计算各自的理查德森数(
Ri),根据 Ri 判断本次情景
下预测因子泄漏为轻质气体还是重质气体泄漏。
理查德森数计算如下:
13
rel
rel
a
rel
a
r
( /
-
[
]
i
g Q
D
R
U
)
(
)
式中:
ρrel ——排放物质进入大气的初始密度,kg/m3;
ρa——环境空气密度,kg/m3;
Q——连续排放烟羽的排放速率,kg/s;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6 —
Qt——瞬时排放的物质质量,kg;
Drel——初始的烟团宽度,即源直径,m;
Ur——10m 高处风速,m/s。
根据软件计算得理查德森数和预测模型具体情况见表
1.6-1。AFTOX 模型适用于平
坦地形下中性气体和轻质气体排放以及液池蒸发气体的扩散模拟。其可模拟连续排放或
瞬时排放,液体或气体,地面源或高架源,点源或面源的指定位置浓度、下风向最大浓
度及其位置等。
表
1.6-1 本次预测情景预测模式选择
预测因子
情景
理查德森数
气体类型
预测模式
氯化氢
最不利气象条件
0.018
轻质气体
AFTOX
CO
最不利气象条件
-0.59
轻质气体
AFTOX
2、预测范围与计算点
(
1)预测范围:本项目预测范围取距建设项目边界 5km 的范围,网格点间距 50m。
(
2)计算点:本项目网格点全部参与计算。
3、预测参数
(
1)事故源参数
本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源强见表
1.5-3。
(
2)气象参数
本次大气风险预测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需选取最不利气象条件,给出风险事故情
形下危险物质可能造成的大气环境影响范围与程度。最不利气象条件设定为
F 类稳定度,
温度
25℃,相对湿度 50%,风速 1.5m/s。
(
3)评价标准
根据风险评价导则,事故泄漏气体预测评价标准按大气毒性终点浓度确定。其中
1
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值时,绝大多数人员暴露
1h 不会对生命造成威胁,
当超过该限值时,有可能对人群造成生命威胁;
2 级为当大气中危险物质浓度低于该限
值时,暴露
1h 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或出现的症状一般不会损伤该个体
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能力。预测评价标准见表
1.6-2。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7 —
表
1.6-2
预测评价标准
危险物质
指标
浓度值(
mg/m3)
氯化氢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1
33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2
150
CO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1
380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2
95
表
1.6-3 大气风险预测模型主要参数表
参数类型
选项
参数
基本情况
事故源经度
/°
120.888520001
事故源纬度
/°
30.740990040
事故源类型
泄漏
气象参数
气象条件类型
最不利气象
大气稳定度
F
风速
/(m/s)
1.5
环境温度
/℃
25
相对湿度
/%
50
其他参数
地表粗糙度
/m
1.0
是否考虑地形
否
地形数据精度
/m
/
4、预测结果
预测结果统计见表
1.6-4~1.6-5。
表
1.6-4 泄漏风险预测结果
预测因子
情景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1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2
最远影响距离(
m)
最远影响距离(
m)
氯化氢
最不利气象条件
176.492
449.475
CO
最不利气象条件
63.721
169.332
最不利气象条件下氯化氢泄漏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最大浓度分布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8 —
预测因子
情景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1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2
最远影响距离(
m)
最远影响距离(
m)
氯化氢发生泄露影响范围预测图
最不利气象条件下
CO泄漏下风向不同距离处最大浓度分布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79 —
预测因子
情景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1
大气毒性终点浓度
-2
最远影响距离(
m)
最远影响距离(
m)
CO发生泄露影响范围预测图
表
1.6-5 各关心点风险预测结果
预测因子
敏感点
指标
最不利气象条件
超标时间
/min
超标持续时间
/min
最大浓度
/(mg/m3)
氯化氢
农建村
大气毒性终
点浓度
-1/大
气毒性终点
浓度
-2
未超标
未超标
0.001
焦山门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花园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江南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桥镇步云小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由桥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中华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丰北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镇北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桥中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八里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胥山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建国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东洋浜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云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0 —
预测因子
敏感点
指标
最不利气象条件
超标时间
/min
超标持续时间
/min
最大浓度
/(mg/m3)
天香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天明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十八里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桥镇政府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政府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中心小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中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幼儿园
未超标
未超标
0
永利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杨庄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金章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丰南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横港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横港小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中心幼儿园横
港校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世合附属一小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世合实验学校
未超标
未超标
0
吕塘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南祥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南湖区中心医院
未超标
未超标
0
嘉兴城东医院
未超标
未超标
0
嘉兴老年病医院
未超标
未超标
0
CO
农建村
大气毒性终
点浓度
-1/大
气毒性终点
浓度
-2
未超标
未超标
0.001
焦山门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花园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江南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桥镇步云小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由桥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中华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丰北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镇北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桥中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八里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胥山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建国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1 —
预测因子
敏感点
指标
最不利气象条件
超标时间
/min
超标持续时间
/min
最大浓度
/(mg/m3)
东洋浜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云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天香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天明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十八里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大桥镇政府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政府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中心小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中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幼儿园
未超标
未超标
0
永利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杨庄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金章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丰南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横港村
未超标
未超标
0
横港小学
未超标
未超标
0
新丰镇中心幼儿园横
港校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世合附属一小
未超标
未超标
0
世合实验学校
未超标
未超标
0
吕塘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南祥社区
未超标
未超标
0
南湖区中心医院
未超标
未超标
0
嘉兴城东医院
未超标
未超标
0
嘉兴老年病医院
未超标
未超标
0
由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项目边界
5km 范围内未超过氯化氢毒性
终点浓度
-1 和毒性终点浓度-2。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项目边界 5km 范围未超过 CO 毒性
终点浓度
-1 和毒性终点浓度-2。
企业应依据发生事故的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以及当
时的风向等气象情况由应急指挥部确定疏散、撤离路线。本次项目实施后企业应根据本
项目情况对企业现有应急预案进行修订,修订后的应急预案应报当地环保部门进行重新
备案。项目实施后具体应急疏散、安置措施以应急预案(修编)为准。建议应急疏散路
线及避难场所位置见下图: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2 —
图
1.6-1
应急疏散路线图
1.6.2 地表水环境风险预测
本项目生活污水收集后纳管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正常工况下,厂内有毒有害物质
一般不会进入地表水。事故风险对水环境影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
1)罐区储罐发生泄露,经地表径流进入雨水管道进而流入周边内河水体。
(
2)当发生火灾等事故时,产生大量的消防废水,如果处置不当,则危险品随消
防水经雨水排放口进入内河水体。
(
3)危险品原料及产品运输过程途经河流旁侧道路等,一旦发生事故,极易造成
地表水污染。
(
4)初期雨水处理不当,日常洒落或泄漏厂区地面的危险品随其一同流入地表水
体,造成污染。
(
5)废水处理设施突发故障,造成未达标废水排放,冲击下游污水处理厂导致超
标排放,引起地表水污染。
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建设单位应做好预防措施,争取从源头杜绝事故发
生,最大程度减轻对环境的影响。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如下:
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储罐设置按要求进行分区,委托专业设计资质单位进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3 —
行设计实施,储罐区有效容积
900 立方米,满足最大储罐储存容积要求,隔堤的分区满
足最大储罐
10%的容积要求。
企业设置
1 座 180m3 储能铁-铬液流电解液储罐,一旦发生泄露,本评价要求对含
铬废水收集后安全处置,不得直接排入地表水体。
设置事故应急池,一旦发生火灾、泄漏等事故,产生的废水收集于应急池,再分批
打入
“废水共享治理设施”处理达标后排放。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6-2006)、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92〈1999 年版〉)以及《关于印发〈水体污染
防控紧急措施设计导则〉的通知》
(中国石化建标[2006]43 号)相关要求,可以进行事故
应急池总有效容积的计算。根据本项目具体情况,计算厂区所需事故应急池大小,具体
如下:
V
总
=(V1+V2-V3)max+V4+V5
注:
(V1+V2-V3)max 是指对收集系统范围内不同罐组或装置分别计算 V1+V2-V3,取其
中最大值。
V1--收集系统范围内发生事故的一个罐组或一套装置的物料量。
注:储存相同物料的罐组按一个最大储罐计,装置物料量按存留最大物料量的一台
反应器或中间储罐计,
V1=360m3;
V2--发生事故的储罐或装置的消防水量。
根据《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
(GB50974-2014),室外消防水量为 q
室外
=15L/s,室内消防水量为 q
室内
=20L/s,火灾延续时间以 1h 计,一次消防用水量 V2=126m3。
V3--发生事故时可以转输到其他储存或处理设施的物料量,0m3。
V4--发生事故时仍必须进入该收集系统的生产废水量,m3;
发生事故时,全厂停产,
V4=0m3。
V5--发生事故时可能进入该收集系统的降雨量,m3;
V5=10qF
q--降雨强度,mm;按平均日降雨量;
q=qa/n
qa--年平均降雨量,mm,嘉兴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为 1300mm;
n--年平均降雨日数,按 138 天。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4 —
F--必须进入事故废水收集系统的雨水汇水面积,本项目发生事故时废水量按照所在
区块(雨水收集系统的汇水面积)进行核算,面积约
2.33ha;
V5=219.5m3
此,本项目事故应急池容积
V=360+126-0+0+219.5=705.5m3
根据调查,现有项目拟设置
1 座容积为 800m3 的应急池,可以满足事故应急需要。
本项目废水水质较简单,综合考虑风险单元整体情况,引用现有工程原环评的预测
结果,根据原环评预测结果:
考虑最不利的情况,企业事故废水溢流排入周边水体,事故废水发生量约
200m3/
次,全部通过雨水管网直接外排,发生后
30min 应急时间内完成应急处置,污水流量以
0.33m3/s 计(10min 泄露 10m3),浓度以 10000mg/L 计。经过计算,CODCr 的浓度达到3986mg/L,CODCr 已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值,即本项目拟建厂区
周围水体水质将受到严重污染。事故发生后,园区及企业应及时开展地表水环境风险应
急监测,根据超标情况采取不同的水体修复方案。
1.6.3 地下水环境风险预测
本项目废水水质较简单,类比现有工程预测结果,本项目芬顿氧化池泄露后,在整
个预测时段内,在泄露
100d 时东厂界 CODMn 浓度为 142.789mg/L,在泄露 3650d 时北
厂界、西厂界和南厂界
CODMn 浓度分别为 0.001mg/L、0.017mg/L 和 3.410mg/L,在泄
露
7300d 时南厂界 CODMn 浓度为 0.007mg/L。以上说明,项目废水泄露后在段时间内对
东厂界影响比较大,对其余厂界影响相对较小。但是污染物随着地下水的迁移,对四周
厂界均存在一定的污染影响,但影响程度相对较小。
1.7 环境风险管理
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管控环境风险。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
施应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环境风险进
行有效的预防、监控、响应。
1.7.1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1、防止事故气态污染物向环境转移
控制和减少事故情况下毒物和污染物从大气途径进入环境,对于废气处理装置非正
常运行情况,应及时停止生产,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减少对环境造成危害。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5 —
对于泄漏的有毒物料,应尽快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排水沟等限制性空间;对于小
量的泄漏可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也可用大量水冲洗,冲洗后的污染物须经稀释
后方可排放废水系统;对于泄漏量大的,应构筑围堰或挖坑收容,降低蒸气灾害,用防
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2、设置环境风险防范区
设置相应环境风险防范区,一旦发生事故,及时疏散防范区域内员工及群众。
现场紧急撤离时,应按照事故现场、工厂临近区的区域人员及公众对毒物应急剂量
控制的规定,制定人员紧急撤离、疏散计划和医疗救护程序。同时厂内需要设立明显的
风向标,确定安全疏散路线。事故发生后,应根据化学品泄漏的扩散情况及时通知政府
相关部门,并通过厂区高音喇叭通知周边企业及时疏散。紧急疏散时应注意:
(
1)必要时采取佩戴呼吸器具、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其他简易有效的防护措
施(戴防护眼镜或用浸湿毛巾捂住口鼻、减少皮肤外露等各种措施进行自身防护)。
(
2)应向上风向、高地势转移,迅速撤出危险区域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在上风
向无撤离通道时,也应避免沿下风向撤离),并由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域,
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疏散、撤离的方向。
(
3)按照设定的危险区域,设立警戒线,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
通管制。
(
4)在污染区域和可能污染区域立即进行布点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疏散
范围。
(二)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是企业立厂之本,因此,在建立环境风险防范体系的基础上,企业应强化
风险意识、加强安全管理,具体要求如下:
1、必须将“安全第一,以防为主”作为公司经营的基本原则;
2、参照跨国公司的经验,必须将“ESH(环保、安全、健康)”作为一线经理的首要责
任和义务;
3、必须进行广泛系统的培训,使所有操作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树立严谨规范的
操作作风,并且在任何紧急状况下都能随时对工艺装置进行控制,并及时、独立、正确
地实施相关应急措施。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6 —
4、设立安全环保科,负责全厂的安全管理,应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担当负责
人,每个车间和主要装置设置专职或兼职安全员,兼职安全员原则上由工艺员担任。
5、全厂设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由总经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车间主任担
任小组组员,形成领导负总责,全厂参与的管理模式。
6、在开展 ISO14001 认证的基础上,积极开展 ESH 审计和 OHSAS18001 认证,全
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三)运输过程风险防范
本项目涉及的原辅材料、危险废物,在运输过程均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风险。运输过
程风险防范包括交通事故预防、运输过程设备故障性泄漏防范以及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
理等。本项目依托现有运输设施,以槽车运输为主,根据项目安评报告,本项目己与嘉
兴市环科运输有限公司签订运输协议,委托其安排有资质的专用槽车并配备具有专门危
险品运输资格的驾驶员和具有押运资质的押运员进行运输,为降低厂区内运输过程中风
险事故发生概率,企业在运输过程中,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包装。包装过程要求包装材料与危险物相适应、包装封口与危险物相适应,以
减少外界环境等的影响,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碰撞、振动、摩擦和挤压,以保持相对稳定
状态。包装参照《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
GB6944-2012)、《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
GB190-2009)、《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191-2008)、《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
用技术条件》(
GB12463-2009)、《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执行,包装
应严格按照有关危险品特性及相关强度等级进行,并采用堆码试验、跌落试验、气密试
验和气压试验等检验标准进行定期检验,运输包装严格按规定印制提醒符号,标明危险
品类别、名称及尺寸、颜色。
2、运输装卸。运输装卸过程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执行,包括《汽车危险货物运输
规则》(
JT617-2004)、《汽车运输、装卸危险货物作业规程》(JT618-2004)、《机
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7258-2012)、《危险货物运输规则》(2004.9.18)。运
输高度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必须办理
“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三证”,要求必须配备相应的消
防器材,由经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的驾驶员、押运员负责运输,并提倡开展第三方物流
运输方式。
危险化学品装卸前后,必须对车辆、仓库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扫,装卸使用的工具
必须要防止产生火花,并具备各种防护装置。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7 —
3、每次运输前应准确告诉司机和押运人员有关运输物质的性质和事故应急处理方
法,确保在事故发生情况下能对事故进行应急处理,减缓减轻事故造成的影响。
4、运输时间应合理选择,尽可能避开人群流动高峰时期,并合理规划运输路线,
避离周边集中居民区等敏感区。
(四)贮存过程风险防范
贮存过程事故风险主要是因设备泄漏而造成的火灾爆炸、毒气释放和水质污染等事
故,是安全生产的重要方面。
1、根据物料的易燃、易爆、易挥发性、毒性等性质进行储存,尤其关注易燃易爆
危险品的日常储存。贮存的危险化学品必须设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并按国家规定标准控
制不同单位面积的最大贮存限量。各生产车间的中转罐上设有进料控制阀,进料过程应
合理设置进料流量,防止过量输料导致溢漏。
2、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必须检查验收登记,贮存期间定期养护,控制好贮存场所的
温度和湿度;装卸、搬运时应轻装轻卸,注意自我防护。
3、要严格遵守有关贮存的安全规定,具体包括《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建
筑设计防火规范》、《易燃易爆化学物品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
4、在设计、建设、管理等方面严格按照危化品的相关管理规范要求进行,建立安
全管理专项制度,在能够满足正常生产和销售的情况,尽可能的降低原物料及产品的贮
存量,降低安全、环保风险。在现有基础上完善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在主要的贮存区
域设置监控和有毒气体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控。
5、危险废物贮存的场所必须设置符合规范的危险废物贮存间,并分类别存放,不
得将有可能发生反应的危废混合存放,管理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知识培训,熟悉贮存危废
的特性、事故处理办法和防护知识,同时,必须配备有关的个人防护用品。危险废物贮
存的场所必须有明显的标志,配备相应的应急、消防设施等设施。危险废物出入库必须
检查验收登记,做好台账记录。
6、废弃危险化学品贮存应满足《常用危险化学品贮存通则》、《危险化学品安全
管理条例》、《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的要求。贮存废弃剧毒化学品还应
充分考虑防盗要求,采用双钥匙封闭式管理,且有专人
24 小时看管。
7、输送腐蚀性或有毒介质的管道不宜埋地敷设,应架空或沿地敷设,并应避免由
于法兰、螺纹和填料密封等泄漏而造成对人身或设备的危害;该类管道在低点处不得任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8 —
意设置放液口,可能排出该类介质的场所应设收集系统或其他收集设施。
8、汽车槽车卸料时,可燃液体宜采用鹤管或万向卸车鹤管。
9、有毒、有害液体的装卸应采用密闭操作技术,配置局部通风和净化系统以及残
液回收系统。
10、企业应加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检查及安全管理,尤其是要制订严谨的装卸作业安
全操作规程,督促员工认真执行。
11、企业必须涉及危险化学品贮槽作定期的防腐处理,对贮槽壁厚作定期检测,以
防因贮槽破裂而引发重大事故。
12、加强员工安全环保教育和操作技能培训,使员工掌握相应技能,具备生产操作
和应急处置能力。罐区发生泄漏的应急措施:
①立即启动紧急应急方案。
②启动紧急停车程序。
③装置人员撤离到上风口。
④操作人员配备
PPE,切断泄漏部位上游的所有阀门。
⑤开启水幕,吸收泄漏的气体。
⑥将泄漏罐内的介质进行倒罐到备用罐。
⑦情况许可时,操作人员配备
PPE,对泄漏部位进行带压堵漏。
⑧采用负压抽吸装置,将泄漏出来的液体抽吸到密闭容器
,视情况回用或送到废物处
理中心。
⑨然后用水冲洗,冲洗水按废液处理。
(五)生产过程风险防范
1、根据物料反应的特点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好工艺参数,未经相关部门论证和同
意,不得随意更改物料和工艺。安装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设置紧急停车系统。
2、生产工艺过程中应严格监测和控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物料组成、投料顺序和
投料速度等,防止反应失控:
①正确操作,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按照规定的开停车步骤进行检查和开停车;
②控制好操作温度、液位、成份、投料量、投料顺序、投料速度和排料量、排料速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89 —
度等。
3、定期对生产设备及辅助装置进行检修,做好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完好运行,防
止跑、冒、滴、漏。
4、凡高温的设备及管道均应采用隔热材料隔离,以免烫伤。
5、为防止机械伤害事故,应严格按照各重要设备有关的安全规程进行管理、使用、
检验和维修。所有的危险部位必须设置安全标志,所有的高温管道必须包扎保温材料并
涂安全色示意,所有的转动部位必须加防护罩。
6、要提高装置密封性能,尽可能减少无组织泄漏。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
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
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接触。搬运时
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
备。
7、严格按照有关规范标准设置安全消防防护措施。生产区、储存区应设置消防栓
等消防水系统,配置消防灭火器等消防设施。
8、安全附件如压力表、安全阀等应定期校验。
9、必须全面考虑设备与机械的使用场合、结构形式、介质性质、工作特点、材料
性能、工艺性能等条件。
10、对停用设备暂时无法拆除的应挂牌,装设防护网以防发生意外事故;具备条件
应及时拆除。
(六)末端处置过程风险防范
1、废气、废水等末端治理措施必须确保正常运行,如发现人为不开启废气、废水
治理设施,责任人应受行政和经济处罚,并承担事故排放责任。若末端治理措施因故不
能运行,则生产必须停止。
2、废水输送管道须架空敷设,并采用防腐管道,降低输送过程中“跑、冒、滴、漏”
的事故风险;车间废水收集设施、含镍铬废水和含银废水预处理设施配套设置应急设施,
以满足废水的应急贮存需求,应急设施通过管道与园区事故应急池联通,确保事故废水
的收集暂存。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90 —
3、废气处理系统采用 pH 计、ORP 等设备实现实时控制、调节,实现药剂的自动
补加,确保废气处理效率。
4、为确保处理效率,在车间设备检修期间,末端处理系统也应同时进行检修,日
常应有专人负责进行维护。
5、建立事故排放事先申报制度,未经批准不得排放,便于相关部门应急防范,防
止出现超标排放。
6、对于废水处理设施的电力系统应独立设置同时配置备用紧急系统,一旦发生泄
漏爆炸并导致停电等事故,能够保证污水处理装置的正常运行。
7、三级防控体系
企业事故水环境风险防范建立
“车间-厂区-园区”三级防控体系,包括装置区导流沟、
储罐区防火堤、厂区事故应急收集系统以及园区防洪渠截断体系,以防止事故情况下泄
漏物料、受污染的消防水及雨水对外环境造成污染。项目事故水三级防控系统流程示意
见图。
图
1.7.1-1
项目事故水三级防控系统流程示意图
①第一级预防与控制体系:装置区导流沟、储罐区防火堤
界内各装置周围均设有导流沟;罐区设防火堤;以及时截流、收集装置系统
/储罐设
施在开停车、生产、维检修过程中跑、冒、滴、漏对外环境有污染的物料、废水
/废液;
将事故污染控制在厂内,防止轻微或是一般事故泄漏及污染雨水造成外环境污染。
②第二级预防与控制体系:全厂事故水的收集系统
厂区已设置事故应急池及事故水收集管路系统,以作为事故水储存与调控手段,将
污染物控制在厂内,防止重大事故泄漏物料和污染消防水流出厂外。
当发生火灾或泄漏等事故时,受污染的雨水、消防水及泄漏物料在装置区导流沟或
罐区防火堤内无法就地消纳,此时事故水将通过全厂雨水管网及截流、切换设施最终收
集到事故池内。继而根据事故水水质的检测情况,送污水处理站或是合格直接纳管排放。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91 —
图
1.7.1-2
事故水收集系统流程示意图
③第三级预防与控制体系:园区防洪渠截断体系
园区在各防洪渠均设有切断闸,日常上述闸门均为关闭状态,当水量过高时,方会
开闸排水,可作为第三级环境风险防控体系;以防重大生产事故下的泄漏物料、污染消
防水及污染雨水逐级突破第一、二级预防控制体系,造成外排引起海洋环境污染事故。
在极端情况下,启动本项目风险应急预案与园区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重大事故情
况下,能够迅速有效获取、显示、传递有关信息,统一调配应急资源,从而实施有效行
动以减少风险事故的影响。厂内装置导流沟、储罐防火堤和事故池无法全部收集事故废
水时,通过控制上述园区排洪渠闸门,可防止事故废水进入地表水环境。
1.7.2 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规范
企业应根据《浙江省应急管理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关于加强工业企业环保设施安
全生产工作的指导意见》(浙应急基础
[2022]143 号)和《浙江省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
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分工》(浙安委〔
2024〕20 号)文件要求,加强环保设施源头管
理、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责任。
1、加强环保设施源头管理。
在建设和验收阶段,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相关施工技术标准、规范施工。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环保设施进行验
收确保环保设施符合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要求,并形成书面报告本意见印发前已建成的
重点环保设施且未进行正规设计的,应委托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开展设计诊断,并组
织专家评审。根据诊断结果,对不符合生态环境和安全生产要求的,制定并落实整改措
施,实行销号闭环管理。
2、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92 —
企业要把环保设施安全落实到生产经营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建立环保设施台账和维
护管理制度,对环保设施操作、危险作业等相关岗位人员开展安全操作规程、风险管控、
应急处置等专项安全培训教育。要依法依规开展环保设施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定期进行安全可靠性鉴定,设置必要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和联锁保护严格日常安
全检查。要严格执行吊装、动火、登高、有限空间、检维修等危险作业审批制度,落实
安全隔离措施,实施现场安全监护,配齐应急处置装备,确保环保设施安全、稳定、有
效运行。
1.7.3 应急预案编制
按照《关于印发
<浙江省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的通知》要求,项目正式投产前,应完成事故应急预案的修编及备案工作。同时
应配备满足要求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设施,定期开展演练,进一步降低事故发生
概率及可能造成危害。
1.8 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本项目存在一定的化学品泄漏事故风险,必须加强风险管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认
真落实各种风险防范措施,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并在风险事故发生
后,及时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启动应急预案,可以使风险事故对环境的危害得到有效控
制,将事故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公司应按要求及时修编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
案并备案。
表
1.8-1
环境风险评价自查表
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风
险
调
查
危险物
质
名称
危险物质及存在量详见表
1.1-2
存在总量
/t
环境敏
感性
大气
500m 范围内人口数小于 1000
人
5km 范围内人口数大于 5 万
每公里管段周边
200m 范围内人口数(最大)
/人
地表水
地表水功能敏感性
F1□
F2
F3 □
环境敏感目标分级
S1 □
S2 □
S3
地下水
地下水功能敏感性
G1 □
G2 □
G3
包气带防污性能
D1 □
D2
D3
物质及工艺系
统危险性
Q 值
Q<1 □
1≤Q<10
10≤Q<100
Q>100☑
M 值
M1 □
M2 □
M3□
M4
P 值
P1 □
P2□
P3 ☑
P4
环境敏感程度
大气
E1 ☑
E2
E3 □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93 —
工作内容
完成情况
地表水
E1 □
E2
E3 □
地下水
E1 □
E2 □
E3
环境风险潜势
Ⅳ+ □
Ⅳ□
Ⅲ ☑
Ⅱ
I □
评价等级
一级
□
二级☑
三级
简单分析
风
险
识
别
物质危
险性
有毒有害
√
易燃易爆
√
环境风
险类型
泄漏
√
火灾、爆炸引发伴生
/次生污染物排放√
影响途
径
大气
√
地表水
√
地下水
√
事故情形分析
源强设定
方法
计算法
□
经验估算法
□
其他估算法
□
风险
预测
与评
价
大气
预测模型
SLABR□
AFTOX☑
其他
□
预测结果
/
地表水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到达时间/h
地下水
下游厂区边界到达时间
/d
最近环境敏感目标
/,到达时间 /d
重点风险防范
措施
/
评价结论建议
可接受
注:
“□”为勾选项,“ ”为填写项。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94 —
附表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量汇总表(明新路厂区)
项目
分类
污染物名称
现有工程
排放量(固体废
物产生量)①
现有工程
许可排放量
②
在建工程
排放量(固体废物
产生量)③
本项目
排放量(固体废
物产生量)④
以新带老削减量
(新建项目不填)⑤
本项目建成后
全厂排放量(固体废物
产生量)⑥
变化量
⑦
废气
颗粒物
/
/
1.659
/
/
1.659
/
SO2
/
/
1.792
/
/
1.792
/
NOx
/
/
10.174
/
/
10.174
/
VOCs
/
/
4.716
/
/
4.716
/
废水
废水量
/
/
37036.5
3606.5
/
40643
3606.5
CODcr
/
/
1.852
0.180
/
2.032
0.180
氨氮
/
/
0.185
0.018
/
0.203
0.018
一般固废
生活垃圾
/
/
9.000
3.300
/
12.3
3.300
一般废包装袋
/
/
1.200
0.100
/
1.3
0.100
除尘废布袋
/
/
4.300
/
/
/
/
污水处理站生化
污泥
/
/
17.200
/
/
/
/
压滤滤渣
/
/
2068.268
/
/
/
/
残次品砖块
/
/
2.774
/
/
/
/
废过滤材料(制纯
水)
/
/
/
1.000
/
/
1.000
制纯水废膜组件
/
/
/
0.100
/
/
0.100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95 —
危险废物
废滤膜
/
/
/
0.040
/
0.04
0.040
有机溶剂蒸精馏
釜残、废液
/
/
566.242
/
/
/
/
脱盐危废
/
/
0.026
/
/
/
/
废酸废碱处置工
艺滤渣
/
/
26.200
/
/
/
/
废酸预处理废树
脂
/
/
1.000
/
/
/
/
脱硅氧烷废渣
/
/
1.600
/
/
/
/
废活性炭(生产过
程产生)
/
/
7.500
/
/
7.500
/
污水处理站物化
污泥
/
/
988.736
/
/
/
/
危化品包装袋
/
/
0.100
0.200
/
0.3
0.200
酸清罐罐渣
/
/
8.500
/
/
8.5
/
碱清罐罐渣
/
/
0.700
/
/
/
/
废有机溶剂清罐
罐渣
/
/
1.300
/
/
/
/
废气治理废树脂
/
/
1.000
/
/
/
/
实验室废液
/
/
3.000
/
/
/
/
实验室废试剂瓶
/
/
0.015
/
/
/
/
废机油
/
/
1.500
0.100
/
1.510
0.100
含油废抹布、废手
套
/
/
0.050
0.020
/
0.070
0.020
待鉴定废物
废酸预处理滤渣
/
/
402.240
/
/
/
/
废酸预处理置换
铜
/
/
112.500
/
/
/
/
./tmp/833a7017-15a3-4725-85b1-d0e23dbc162f-html.html— 96 —
废酸预处理含重
金属滤渣
/
/
38.500
/
/
/
/
再生硫酸滤渣
/
/
2.500
/
/
/
/
再生硫酸脱硅氧
烷杂质
/
/
0.500
/
/
/
/
氢氧化锡工艺滤
渣
/
/
37.600
/
/
/
/
聚合氯化铝工艺
滤渣
/
/
542.200
/
/
/
/
回收磷酸工艺滤
渣
/
/
83.000
/
/
/
/
防水剂工艺杂质
/
/
8.000
/
/
/
/
注:⑥
=①+③+④-⑤;⑦=⑥-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