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生态影响类)
项目名称: 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工程-服务综
合体(南区)
建设单位(盖章):
常山县交通运输局
编制日期:
二〇二五年八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目 录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二、建设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6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
七、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
附图:
附图
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附图
2 本项目平面布置总图
附图
3 常山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图
附图
4 常山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5 常山县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附图
6 衢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区划图
附图
7 本项目与“三区三线”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
附图
8 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
附件:
附件
1 项目建议书批复
附件
2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
附件
3 初步设计批复
附件
4 用地预审意见
附件
5 专家函审意见及修改清单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 —
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名称
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工程
-服务综合体(南区)
项目代码
2201-33*开通会员可解锁*-668712
建设单位联系
人
陈剑
联系方式
/
建设地点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
地理坐标
中心点:东经
118°27′24.88″、北纬 28°54′38.42″。
建设项目
行业类别
交通运输
用地(用海)面积
(
m2)
98920
建设性质
☑新建(迁建)
□改建□扩建□技术改造
建设项目
申报情形
☑首次申报项目
□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
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
填)
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
项目审批(核准
/
备案)文号(选填)
常发改投资〔
2025〕6 号
总投资(万元)
25524.39
环保投资(万元)
115
环保投资占比
(
%)
0.45
施工工期
本项目预计
2025 年 9 月开
工,
2027 年 3 月建成,施工
工期
18 个月。
是否开工建设
☑否
□是:
专项评价设置
情况
本项目为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
主体建筑、室外配套、桥梁和龙绕溪局部拓宽组成。不涉及环境敏感区。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
2021 年版):
室外配套建筑工程属于五十二、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中“
130
等级公路(不含维护;不含生命救援、应急保通工程以及国防交通保障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 —
项目;不含改扩建四级公路)—配套设施;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三级、
四级公路”,仅需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
桥梁工程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属于上述同类中“其他(配套设
施除外;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三级、四级公路除外)”,因此需要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其中“容量
1270KWP 及面积 2970 ㎡的光伏一体车棚”工程内容
属四十一、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中“
90 陆上风力发电 4415;太阳
能发电
4416(不含居民家用光伏发电);其他电力生产 4419(不含海
上的潮汐能、波浪能、温差能等发电)—其他光伏发电”,需要编制环
境影响登记表。
河道拓宽工程属于五十一、水利中“
128 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
水渠)的其他类”,因此,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根据《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技术指南(生态影响类)》(试行):本工程
河道拓宽不涉及清淤,无需开展专项评价,判定依据见表
1-1。
表
1-1 专项评价设置判定情况一览表
专项评价
的类别
涉及项目类别
项目实
际是情
况
否需要
专项评
价
地表水
水力发电:引水式发电、涉及调峰发电的项目;人工湖、
人工湿地:全部;水库:全部;
引水工程:全部(配套的管线工程等除外);
防洪除滂工程:包含水库的项目;
河湖整治:涉及清淤且底泥存在重金属污染的项目
否
否
地下水地
陆地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地下水(含矿泉水)开
采:全部;
水利、水电、交通等:含穿越可溶岩地层隧道的项目
不涉及
否
生态
涉及环境敏感区(不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居住、
厌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的区
域,以及文物保护单位)的项目
不涉及
否
大气
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
干散货(含煤炭、矿石)、件杂、多用途、通用码头:
涉及粉尘、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项目
不涉及
否
噪声
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运输业涉及环境敏感区(以居
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为主要功能
的区域项目城市道路(不含维护,不含支路、人行天桥、
不涉及
否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 —
人行地道):全部;
环境风险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全部;油气、液体化工码头:全部;
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管线(不含城镇天然气管线、企
厂区内管线),危险化学品输送管线(不含企业厂区内
管线):全部
不涉及
否
规划情况
《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衢政办发〔2021〕16号)
《常山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常政办发〔2022〕6号)
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
《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于 2021
年
10 月 20 日由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出具审查意见,文号为衢环函
[2021]110 号。
规划及规划环
境影响评价符
合性分析
1、《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符合性分析
(
1)规划空间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衢州市域范围,面积为
8844.55 平方千米。
(
2)规划时间范围
规划基础年
2020 年,规划期限为 2021-2025 年,展望至 2035 年。
(
3)总体目标
至
2025 年,全面融入浙江省 1 小时交通圈和四省边际 2 小时黄金
旅游圈,接轨长三角、海西经济区,建立与区域交通体系良好衔接的对
外交通体系,优化县域内部交通网络系统,最终形成
“对外互联畅通干
线网,对内通达城乡基础网、协同便捷的枢纽网
”。届时,县城到下辖
乡镇
30 分钟内通达,乡镇政府所在地 10 分钟内到达国省道或高速公
路连接线。交通网络将连接全县三个街道十一个乡镇、重要工业区和重
要景区等,沟通周边县市,承担中长途客货运输服务,是全县政治、经
济、社会、国土、国防等各方面需求在交通基础设施上的集中体现。
(
4)规划相关内容
高速公路:
“十四五”期间,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为 108 亿元。建成及新开工 3
条高速公路
275.9 公里,分别为:建成杭金衢高速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和
常山县浙西窗口服务区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杭淳开高速公路、甬金衢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 —
上高速公路。
表
1-1 高速公路规划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规模
(公里)
建设性质 建设年限
总投资
(亿元)
备注
1
杭金衢高速衢州段拓
宽
101
续建
2018-2022
106
含衢江站、衢江
互通
2
杭淳开高速
61.1
新建
2022-2026
149
3
甬金衢上高速公路
113.8
新建
2023-2027
334
4
常山县浙西窗口服务
区项目
/
改建
2023-2025
8
含服务区改造、
新增匝道、配套
路网
合计
275.9
597
(
5)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
“常山县浙西窗口服务区项目”中的配套改造工程,已经
列入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本项目建设促进常山服务
区逐步达到功能齐全、综合服务完善的标准,助力乡村振兴和区域社会
经济发展。故本项目符合《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的
要求。
2. 《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
稿)
《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已经通
过衢州市生态环境局审查(衢环函〔
2021〕110 号),本工程符合相关
的实施意见,详见表
1-2。
其他符合性分
析
1、“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根据《关于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环环评
[2016]150 号),“三线一单”即:“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
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项目建设应强化“三线一单”
约束作用。
(
1)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浙江省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本项目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 —
(
2)环境质量底线
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底线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为《环境空气质
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水环境质量目标为 GB3838-2002《地
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Ⅱ类;声环境质量目标为 GB3096-2008《声环境质
量标准》
2 类。
本项目运营期水污染源为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
COD、氨氮、SS
等,生活污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对附近水体无影响。工程用地红线西
侧
50m 有一处村庄—畈头村,营运期主要为社会活动产生的噪声,根据
噪 声 预 测 结 果 , 敏 感 点 处 噪 声 能 够 满 足 《 声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
(
GB3096-2008)的 2 类标准要求;本项目所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
能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的要求,属于达
标区,项目营运后汽车尾气影响局限停车场内,周边大气扩散条件较好,
汽车尾气对周边环境空气影响较小。营运期固废主要为生活垃圾,由环
卫部门清运。
总结而言,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工程营运后可维持
区域的环境质量功能,工程建符合环境质量底线的要求。
(
3)资源利用上线
本项目为服务区配套建设工程,运营过程中有一定量的电源、水资
源等资源消耗,项目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不会突破
地区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上限。因此,本项目不触及资源利用上
线。
(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
根据《常山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本项目涉及
1 个
一般管控单元,具体见表
1-3。
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营运期污染物主要为生活污水、社会
活动噪声、生活垃圾等,不涉及总量控制。本项目不属于以上生态环境
分区管控单元中禁止建设的项目,符合相关管控要求。
2、污染物达标排放原则符合性分析
运营期废气污染源为停车场车辆尾气,工程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均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 —
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本项目营运后,水污染源主要为生活污水,将纳入市政污水管网,
不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营运期噪声主要为社会活动噪声和停车场交通噪声,可满足当地声
环境质量要求。
4、总量控制原则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投入营运后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
汽车尾气、社会
/交通噪声、生活废水,不涉及总量控制。
5、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原则符合性分析
本项目建成后,在严格执行本环评提出的各项污染控制措施后,对
区域环境影响不大,能做到维持地区环境质量,符合相应环境管控单元
要求。
6、国家和产业政策符合性原则
本项目为等级公路,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4 年
本)中:第一类 鼓励类
-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4.绿色公路基础设
施建设。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7、清洁生产符合性分析
本工程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噪声、废水、废气污染均有相应防治
措施进行治理。因此,本工程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
8、建设项目风险防范措施要求符合性分析
建设单位落实道路运输交通事故的风险防范措施,并纳入
“三同时”
验收管理,将道路运营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符合建设项目风
险防范措施要求。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 —
表
1-2 与衢州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环评符合性分析(摘录公路相关)
影响因素
项目
阶段
减缓措施
落实情
况
生态环境
设计期
1)优先避让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湿地等相关生态敏感区域,如线路必须占用生态敏感用地,必须征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2)尽量避让基本农田,保持基本农田占补量的平衡,严格按照国土资发[2005]196 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3)尽量避让生态公益林,建设单位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浙江省森林管理条例》、《浙江省公益林和森林公园条例》等文件的相关规定做好生态公益林的征地工作,完善相关征地手续。
不 涉 及生 态 敏感 区 、永 久 基本 农 田和 生 态公
益
林 。 落实
施工期
1)对地形地貌破坏严重及水土流失,结合公路建设进行生态修复,强化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水土保持措施,降低工程的水土流失量。2)用隧道、桥梁取代大开挖或高路基;3)减少植被清除宽度;4)合理安排施工进度,非特殊情况施工期不得延长,尽量在枯水季节完成水下作业,在主要鱼类洄游产卵、繁殖期尽量不进行炸礁、疏浚、倾倒作业。5)选用装载能力大的施工运输船舶,降低船舶往返频率,减少水体扰动、SS 增加对水生生物和鱼类的影响程度。6)强化施工管理,严禁施工人员破坏渔业资源。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施工过程中若发现珍稀鱼类应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通知渔业主管部门。
7)在施工作业期间需开展全过程的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掌握炸礁、抛填等主要环节对水环境、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状况,以便及时调整作业方案,防止对水环境和水生生态环境产生污染
落实
营运期
1)车辆夜晚行驶要求弱光行驶和不鸣笛等。2)设置动物通道和动物保护标志;
落实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8 —
影响因素
项目
阶段
减缓措施
落实情
况
3)对取弃土场、路基边坡、施工便道以及临时营地等进行恢复。
环境空气
设计期
1)在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范围内不得建设有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服务区、客货运站、码头等项目2)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布局应加强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预留大气防护距离,使公路、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港口和站场中易发生粉尘、废气的排放点与环境敏感目标保持必要的控制距离。
落实
项目
施工期
1)施工场地应尽量远离敏感目标,工地周边必须设置围挡,采用洒水、遮盖物或喷洒覆盖剂等措施防治扬尘。2)加强洒水抑尘。
落实
营运期
1)应推动采用先进的车辆技术,降低能耗,减少尾气排放。加大环境管理力度,执行汽车排放车检制,汽车排放状况抽查,限制尾气排放超标车辆上路,淘汰超期服役的高排机动车;提高车用油品质量,鼓励使用清洁的替代燃料。对于运输枢纽应提升物流、客流的运行效率,避免出现车辆怠速、滞留的现象,以减少汽车尾气对周围环境和人员健康的影响。
落实
水环境
设计期
优化选址,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建设项目,避免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新、改、扩建建设项目。
不 涉 及饮 用 水源 保 护区
项目
施工期
1)应严格施工管理,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严禁乱排,废渣应妥善处置。完善桥面、路面排水收集系统。当项目无可避免地穿越饮用水源地或其附近时,要严格保护自然水流形态,有完善的
“封闭式”排水,使项目运营期间可能对水源造成污染的排水通过该系统排向饮用水源地以外的水域或水处理场所,保护饮用水源地不受污染和破坏。2)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和修缮,不使未经沉淀的路面排水随意排入农田、湿地或河流,或因泄露而污染饮用水源。
落实
营运期
1)针对目前在建及已建项目服务设施等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制定长期监测方案,避免其对周边环境的污 落实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9 —
影响因素
项目
阶段
减缓措施
落实情
况
染。生活污水应统一收集、处理,并对废水排放去向及污染物是否达标排放等定期监测并存档。2)为保护水体水质,禁止漏油、不安装保护帆布的货车和超载车上路,以防止车辆漏油和货物洒落,造成沿线地面水体污染和安全事故隐患。路线跨越河流处在桥梁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3)项目养护中要完善排水系统,加强对排水设施的管理和养护。
声环境
项目施
工期
1)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噪声较大的施工机械加装消声减振装置。2)合理安排各类施工机械的工作时间,避开敏感时段。夜间严禁高噪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必须作业时需取得环保部门同意。3)施工便道避免穿越和靠近乡镇、集中居民区、学校等敏感建筑,应尽量避免将施工营地设置在有声环境敏感点附近。
落实
公路、铁路项目营运
期
1)在规划线路尽量远离居民点、学校等敏感保护目标,合理进行线路两侧建筑规划,面向线路第一排建筑尽量将楼梯、电梯、浴室、厨房等置于面向马路一侧。2)优化线形、降低纵坡。对超标的敏感点路段的路面,有条件的地区采取多孔隙、沥青等低噪声路面。3)预测噪声超标的敏感点中,可通过设置声屏障、设置隔声窗以及拆迁房屋等降噪措施。4)维持路面及桥梁的平整度,对通过线路密集村庄的车辆采取禁鸣、限行、限速等措施,合理控制过往的大型货车流量、车速等,严格控制车况不符合要求的车辆上路。
落实
固体废弃物
项目施工期及营运期
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收集后纳入城镇垃圾收集处理系统。船舶生活垃圾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
(GB3552-2018)等的规定,严禁生活垃圾在港口作业区附近水域内排放、焚烧处理。建议所有港区的全部作业区按照相关环卫管理规定进行垃圾处理,并实现垃圾的分类回收。2)一般工业固废:在清洁生产的基础上,做好固体废物回收综合利用工作。污水处理设施中产生的污泥主要为煤泥和矿泥,采用定期清挖后可进行综合利用。生活污水处理站污泥及化粪池污泥则可纳入附近城镇环卫系统集中处理。
落实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0 —
影响因素
项目
阶段
减缓措施
落实情
况
社会环境
设计期
1)合理征地。尽量利用废弃地、荒山和坡地,原则上不得占用农田。2)做好文保单位避让工作,禁止在文物单位保护区内建设,尽量避开在建设控制地带内建设。若需涉及在文保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内的需征求当地文物保护部门意见,经批准后方能施工。一旦发现地下未明文物保护情况,及时报告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发掘。3)做好压覆矿产资源的鉴定,规划具体项目实施时,应优化选线,对矿产资源尽量避让,不能避让的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征得主管部门同意,办理相关手续,确保对矿产资源影响降到最低。
落实
施工期
1)施工期间在临时道路上应设置安全标志,在施工便道距离居民集中居住点较近处,设置交通安全岗,预防交通事故发生。施工路段,做好交通疏导工作。2)运输筑路材料的线路和时间尽量避免交通高峰时间停止或减少车辆运输。施工期主要运输通道(临时设置)应远离居民区。3)需山体爆破时,加强周边保卫工作,设置安全距离,及时撤离危险区的人员和车辆。4)施工船舶要注意设置防撞设置和措施。水上作业区范围和限航通知,并由主管部门在作业区周围设置禁航航标。5)减少电力、用水、通讯设施等公用设施拆迁,必需拆迁,先修建替代设施后再进行拆除。6)对于工程征地、拆迁的,将根据国家、地方相关文件做好补偿、安置,不得随意占用农田。施工临时占用耕地的,应将剥离表层土临时堆放,并加以防护,待施工完毕后恢复原有土地类型。
落实
环境振动
营运期
在各规划线路项目建设阶段,应根据已确定的线路与振动保护目标的相对位置关系,项目环评阶段针对超标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两侧环境振动敏感目标达标。
落实
环境
公路项目营运
1)制定公路危险品运输管理及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后,驾驶员和押运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中心,说明所载化学危险品的名称和泄漏的情况,在等待专业人员救援的同时要保护、控制好现场。如果车辆
落实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1 —
影响因素
项目
阶段
减缓措施
落实情
况
风险
期
在发生事故后引起火灾,则应按灭火预案进行扑救,并用污水收集车对消防水进行收集外运。如果车辆装载的危险品
(液体)出现泄漏时,应用污水收集车对其泄漏物进行回收,防止污水和危险的扩散。
2)涉及饮用水源地公路禁止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上路。其他路段项目环评时,也应根据不同项目所跨水域或并行水域的特点、敏感程度等严格规定危品运输车辆禁止跨越的路段。3)运输危险品的车辆上路行驶,需要对公安部门办法的“三证”进行检查。所有从事化学危险货物运输的车辆,必须在车前醒目位置悬挂黄底黑字
“危险品”字样的三角旗,严禁危险品运输车辆超载。
4)运输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保持安全车速,严禁外来明火,同时还必须有随车人员负责押送,随车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5)高度危险品运输车辆上路必须事先通知道路管理处,由公安管理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对化学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指定行使区域路线,运输化学危险物品的车辆必须在指定地点停放。6)雾、雪、台风天气禁止危险品运输车辆通行,其他车辆限速行驶。7)运输危险品的车辆进入公路时由收费站人员提供印有监控中心 24 小时值班电话和应急小组电话的卡片,方便危险品车辆驾驶人员和押运人员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及时与监控中心和应急中心联系。8)危险品运输途中,管理中心应通过 GPS 定位或道路录像监控等予以严密监控。同时使用可变情报板随时警示容易诱发交通事故的恶劣天气或危险路况,提前采取限制行车速度或封闭局部路段等积极、主动的风险防范措施。9)加固加高跨越桥梁护栏,在沿线桥梁桥面两侧设置连续的防撞墩,加强桥梁排水设施建设,设置桥梁应急池。
路线跨越河流处在桥梁两侧醒目位置设置限速、禁止超车等警示标志,提醒过路驾驶员和乘客加强保护环境意识,要求危险品车辆限速通过。
表
1-3 本项目涉及常山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一览表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2 —
序号
“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
-单元管控空间属性
“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符合性分析
环 境 管控 单 元编码
环 境 管 控单元名称
管 控单 元分类
空间布局约束
污染物排放管控
环境风险防控
资 源 开 发效率
1 ZH3308
2230003
浙 江 省 衢州 市 常 山县 一 般 管控单元
一 般管 控单元
原则上禁止新建三类工业项目,现有三类工业项目扩建、改建不得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并严格控制环境风险。禁止新建涉及一类重金属、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排放的二类工业项目;禁止在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新建其他二类工业项目,一二产业融合的加工类项目、利用当地资源的加工项目、工程项目配套的临时性项目等确实难以集聚的二类工业项目除外;工业功能区(包括小微园区、工业集聚点等)外现有其他二类工业项目改建、扩建,不得增加管控单元污染物排放总量。建立集镇居住商业区、耕地保护区与工业功能区等集聚区块之间的防护带。严格执行畜禽养殖禁养区规定,根据区域用地和消纳水平,合理确定养殖规模。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严格限制非农项目占用耕地。
落实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根据区域环境质 量 改 善 目标,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化肥农药施加量,合理水产养殖布局,控制水产养殖污染,逐步削减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
加强生 态公益林保护与建设,防止水土流失。禁止向农用地 排放重金属或者 其他有毒有害物 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 能造成土壤污染 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加强农田土壤、灌溉水的 监测及评价,对周边或区域环境风 险源进行评估。
实 行 水 资源 消 耗 总量 和 强 度双 控 , 推进 农 业 节水 , 提 高农 业 用 水效 率 。 优化 能 源 结构 , 加 强能 源 清 洁利用。
本项目不属于工业项目,不在河流两岸、干线公路两侧规划控制范围内进行采石、取土、采砂等活动,河道拓宽工程用地已在本项目用地和选址意见红线范围内。
营 运 期 污 染 物 主要为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社会活动噪声、生活废水,不涉及总量控制。本 环 评 已 提 出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综上所述,本项目符 合 该 单 元 管 控要求。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3 —
二、建设内容
地理
位置
项目位于衢州市常山县内,东侧为畈头村,南侧和西侧为耕地,北侧为常山服务区。
项目中心点坐标东经
118°27′24.88″、北纬 28°54′38.42″。
图
2-1 项目地理位置图
项目
组成
及规
模
1 项目由来
常山素有“浙西门户,四省通衢 ”的称号,常山服务区是江西省到浙江省
的第一个服务区,东连衢州服务区,西连三清山服务区,是体现新时代浙江“重
要窗口”新站位。
北面为现有的常山服务区,主要为公路服务的设施配套,包括餐饮、商店、
加油站等服务功能。服务能力不足,设备简单,功能单一,能够提供的服务项
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为充分体现服务区作为高速公路“驿站 ”和“窗口”的双重重要功能,更
好地服务司乘人员、展示常山特色风俗文化,枢纽站工程将打造成集高速服务、
娱乐休闲、文化体验、康养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区,成为“浙西门户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4 —
窗口”。本项目将与现有服务区进行南北相接,助力常山打造“浙西门户窗口”
。
2022 年 1 月 14 日,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常发改投资〔2022〕61 号”
出具《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关于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工程项目建议书
的批复》;
2025 年 1 月 27 日,常山县发展和改革局以“常发改投资〔2025〕6
号”出具《关于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工程
--服务综合体(南区)初步
设计的批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
名录》(
2021 年版)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为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
工程,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主体建筑、室外配套、桥梁和龙绕溪局部拓宽组成。
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桥梁工程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属于五十二、交通运输
业、管道运输业中中“其他(配套设施除外;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三级、四级
公路除外)”,因此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河道拓宽工程属于五十一、
水利中“
128 河湖整治(不含农村塘堰、水渠)的其他类”,因此,需要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受委托,浙江省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担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我单位接受委托后,在建设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对项目沿线进行了现场踏勘、
现状调查并充分收集了项目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导则、指南要求编
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表。
2 项目概况
本项目建设用地
98920 ㎡。由主体建筑、室外配套、智慧化建设、桥梁和
龙绕溪局部拓宽组成。
主体建筑:新建一幢二层服务区综合体大楼,一层为商业用房,二层为其
他附属用房。建筑占地面积
13959 ㎡,总建筑面积 21071.00 ㎡。
室外配套:绿化面积
19784 ㎡,新建 469.43 ㎡泵房一座,258.68 ㎡变电
所一座,
22.22 ㎡垃圾房一座,容量 1270KWP 及面积 2970 ㎡的光伏一体车棚
一处。共有停车位
304 个,其中充电桩车位 98 个。设置下沉式绿地 9278 ㎡,
两座雨水收集池。
桥梁及龙绕溪拓宽:西侧
A 匝道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净宽 9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桥;东侧 B 匝道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净宽 9m,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5 —
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桥;人行风雨连廊设计为人行桥,净宽 12m,钢结构
桥。龙绕溪河道拓宽至
40 米,设计北岸河道防护线为 228 米,南岸河道防护
线为
344 米,河道右岸设置一条 4m 宽步道。
智慧化建设:服务区管理平台、视频监控系统、车辆监测系统、人流监测
系统、卫生间监测系统、能耗监控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评价系统以及机房工
程。
项目组成情况见表
2-1,项目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 2-,2。
表
2-1 项目组成表 单位:m²
序号
项目组成
总计占地
备注
1
建筑物
13959
/
2
道路及其他配套设施
50975
项目区内部道路
3
综合绿化
19784
/
4
桥梁工程
1779
A 匝道、连廊和 B 匝道
5
改河工程
12423
龙绕溪局部拓宽
6
地下室
(
245.06)
泵房变电所地下一层
7
小计
98920
/
注:
1、表中“()”内数字表示其占地包含在永久占地范围内,不重复计算。
2、本项目的道路工程指项目内部道路,不含“天马路西延伸工程”。
表
2-2 本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编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
98920
148.38 亩
2
总建筑面积
㎡
21071.00
其中
服务综合楼
㎡
15792.87
连廊
㎡
1557.80
泵房变电所
㎡
469.43
10kv
充电桩变电所
㎡
258.68
垃圾房
㎡
22.22
光伏一体车棚
㎡
2970
按
1/2 顶棚面积计容,总装机容
量为
1270KWP,采用 550Wp 单
晶硅光伏组件
3
往衢州
/金华方向停车
位
个
208
不含大货车、危化品停车位
其中
小车停车位
个
131
其中房车停车位
14 个
充电停车位
个
68
大客停车位
个
9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6 —
4
往江西方向停车位
个
96
其中
小车停车位
个
66
充电停车位
个
30
5
建筑占地面积
㎡
13959.13
6
建筑密度
%
14.11%
7
容积率
-
0.213
8
绿地面积
㎡
19784
二期预留用地
9
绿地率
%
20%
2 建筑工程
(
1)建筑功能分区、平面布局
服务区综合楼服务区综合楼为局部二层,一层为商业区,二层为办公区。
首层主要设有服务区服务用房、餐厅、公共卫生间等;二层设有办公、会议、
设备用房等。
服务区综合楼地上局部
2 层,一层层高局部为 6.0m,大空间通高至坡屋
面;二层层高随坡屋面变化。建筑檐口高度
9.140m,屋脊高度 22.840m,消防
建筑高度
15.990m,耐火等级二级。
泵房变电所地上
1 层,地下 1 层,地下一层层高为 4.9m,地上一层层高随
坡屋面变化。建筑檐口高度
4.650m,屋脊高度 7.410m,消防建筑高度 6.030m,
耐火等级地上二级,地下一级。
充电桩变电所地上
1 层,一层层高随坡屋面变化。建筑檐口高度 4.719m,
屋脊高度
7.525m,消防建筑高度 6.122m,耐火等级二级。
垃圾房地上
1 层,一层层高为 3.0m,建筑高度为 3.60m(室外地面至女儿
墙高度),消防建筑高度
3.20m,耐火等级二级。
(
2)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建筑特征表中建筑高度计算:室外地坪标高至平屋面女儿墙顶或坡屋面屋
脊高度。
表
2-3
建筑项目主要特征表
建筑名称
子项名称
特性
服务区综合
楼和连廊
(南区)
建筑总面积
17350.67㎡
建筑占地面积
6993.17㎡
建筑层数
地上
2层
建筑总高
22.84米
建筑分类
多层
耐火等级
二级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7 —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震基本烈度
6度第一组,地震加速度值0.05g
主要结构选型
钢结构
屋面防水等级
一级
泵房变电所
(南区)
建筑总面积
469.43㎡
建筑占地面积
245.06㎡
建筑层数
地上
1层,地下1层
建筑总高
7.41米
建筑分类
多层
耐火等级
地上二级,地下一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震基本烈度
6度第一组,地震加速度值0.05g
主要结构选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屋面防水等级
一级
充电桩变电
所(南区)
建筑总面积
258.68㎡
建筑占地面积
258.68㎡
建筑层数
地上
1层
建筑总高
7.525米
建筑分类
单层
耐火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震基本烈度
6度第一组,地震加速度值0.05g
主要结构选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屋面防水等级
一级
垃圾房(南
区)
建筑总面积
22.22㎡
建筑占地面积
22.22㎡
建筑层数
地上
1层
建筑总高
3.60米
建筑分类
单层
耐火等级
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地震基本烈度
6度第一组,地震加速度值0.05g
主要结构选型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屋面防水等级
一级
3 桥梁工程
本工程涉及跨河桥梁
3 座。其中,西侧 A 匝道桥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桥净宽
9m,采用 4×15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桥;东侧 B 匝道桥设计荷载为
公路-
Ⅰ级。桥净宽 9m,采用 4×17.2m 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 T 梁桥;人行风雨
连廊设计为人行桥。桥净宽
12m,采用钢结构桥。3 座桥梁均按照不低于河道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8 —
防洪标准设计。
1)河道拓宽
根据设计方案,拟在常山服务区南侧、龙绕溪右岸地块新建综合服务集聚
区和同弓互通及配套设施,枢纽站(包括常山服务区、综合服务集聚区、展示
馆等)分据龙绕溪两岸。根据《龙绕溪流域综合治理规划》,该段河道规划河
宽为
40m,而现状河道宽度不足 30m,为便于后期枢纽站运行管理,枢纽站建
设时,将红线范围内河道拓宽,长度
344m。
河道拓宽范围为本工程建设红线范围内,长度
344m,河道两岸采用复合
式断面防护,
90m 高程以下采用千层石叠砌护坡,90m 高程以上采用草皮护坡,
同时在河道右岸
90m 高程设置一条 4m 宽步行道。总平图及设计断面如下图所
示
。
图
2-1 桥梁及河道拓宽总平面布置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19 —
注:蓝色为新增水域,红色为减少水域。
图
2-2 河道拓宽后的水域变化图
图
2-3 河道左岸护岸设计断面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0 —
图
2-4 河道右岸护岸设计断面图
2)跨河桥梁
为加强常山服务区、常山主题馆和综合集聚区之间的联系,需跨拓宽后的
河道新建
3 座桥。西侧 A 匝道桥与下游人行风雨连廊桥之间的距离为 98m,人
行风雨连廊桥与下游东侧
B 匝道桥之间的距离为 96m。
①西侧
A 匝道桥设计方案如下:
西侧
A 匝道桥位于区块西端,横跨龙绕溪,连接常山服务区北侧老区块和
南侧新区块,
4×15m 四跨结构。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简支 T 梁,
桥面连续梁底高程
92.65m;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子直径 1.0m,墩台采用
桩基础,桩径
1.2m。
图
2-5 西侧 A 匝道桥立面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1 —
图
2-6 西侧 A 匝道桥平面图
②人行风雨连廊设计方案如下:
人行风雨连廊桥位于区块中部,横跨龙绕溪,连接常山服务区北侧老区块
和南侧新区块,
4×12m+3×11m 七跨结构。上部结构采用钢桁架梁,梁底高程
93.40m;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子直径 1.0m,墩台采用桩基础,桩径 0.7m。
图
2-7 人行风雨连廊桥立面图
西侧匝道桥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2 —
图
2-8 人行风雨连廊桥平面图
③东侧
B 匝道桥设计方案如下:
东侧
B 匝道桥位于区块东端,横跨龙绕溪,连接常山服务区北侧老区块和
南侧新区块,
4×17.2m 四跨结构。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简支 T 梁,
桥面连续梁底高程
92.65m;下部结构采用柱式墩,柱子直径 1.0m,墩台采用
桩基础,桩径
1.2m。
图
2-9 东侧 B 匝道桥立面图
风景台
C 匝道桥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3 —
图
2-10
东侧
B 匝道桥平面图
4 给排水工程
(
1)给水系统
本工程水源由衢州市常山县市政给水管网提供。从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一路
DN100 给水管,供区块消防给水及生活给水用,要求市政水压不小于 0.2MPa。
1)采用设置水箱及变频泵加压供水的方式。2)用水点保证供水压力不大于 0.20MPa。
(
2)排水系统
1)工程采用室外雨污分流、室内污废合流的排水体制。2)室外地面以上污废水重力流排出,地面以下污废水采用潜水泵排除。3)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厨房废水经地隔油池处理后,排至污水调节池,经
专用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
准后排至市政污水管网。
5 绿化工程
景观绿化设计内容包括广场铺装、水景、种植设计等。重要节点处以组团
式种植为主,通过乔灌地多层配置保证四季有景,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
色彩多变的植物景观。
停车区注重生态性,考虑以高大乔木(如栾树等)支撑天际线,尽可能增
东侧
B 匝道桥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4 —
加绿量弱化大面积硬质场地的生硬感。
在树种选择方面,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以珍贵的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并
具备一定的植物科普功能。
6 土石方平衡
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
6.45 万m³,其中表土 2.12 万m³,土方 4.22 万m³,钻
渣
0.11 万m³;填筑总量 23.57 万m³,其中表土 2.12 万m³,土方 4.22 万m³,钻渣
0.11 万m³,宕渣17.12 万m³;自身利用 6.45 万m³,其中表土 2.12 万m³,土方 4.22
万
m³,钻渣 0.11 万 m³;借方 17.12 万 m³,均为宕渣,自合规料场商购;无余
方。工程土石方总平衡见表
2-4。
总平面及现场布置
(
1)功能分区及空间组织
结合现有常山服务区进行整体考虑设计,本项目沿河设置服务区综合楼,
与现有常山服务区通过连廊相连。同时考虑到龙绕溪的泄洪需求,河道拓宽至
40m。本项目红线范围至龙绕溪北侧岸线,两座跨河桥梁以及风雨连廊延伸至
北区用地范围内,但桥梁工程仍属于本项目。
现有服务区保持原有设计,主要用于货车停放,将小客车及大客车停车区
设置在本项目新建服务综合体四周,分东西两区,分别为江西至衢州方向停车
区、衢州至江西方向停车区,两区通过物理分割,避免交通流线的交织。
(
2)交通组织
本项目共设有停车位
304 个,分为江西至衢州金华方向停车区、衢州金华
至江西方向停车区。江西至衢州方向新场地停车区设有大客车停车位
9 个,小
车停车位
199 个,其中普通小车停车位 117 个,充电桩停车位 68 个,房车营地
停车位
14 个。衢州至江西方向停车区设有小车停车位 66 个,充电桩停车位 30
个。大货车停车位设置在原常山服务区场地内。
项目总平图见附图
2。
施工方案
1 施工布置
施工过程中所需的商品砼由建设单位直接商购,不设置拌合场,施工期间
的办公用房临时租用周边民居,施工便道可利用项目区东北侧在建项目浙西窗
口服务区南北场地联络通道工程路基。根据实际施工情况,施工场地、钻渣泥
浆中转池和表土堆场布设如下。
(
1)施工场地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5 —
本项目的项目部和生活区租用附近民房,施工场地为放置施工材料的场地,
布设在项目区北侧,临时用地面积
600m²。
(
2)钻渣泥浆中转池
本项目在场地内中部布设
2 处钻渣泥浆中转池,占地 40m²,其中干化设
备占地
100m ²,共计 140m²。施工主要出入口布设于项目区东北侧,利用上东
北侧在建项目浙西窗口服务区南北场地联络通道工程路基作为施工便道。
(
3)表土堆场
工程施工前对占用的耕地剥离表土
20~30cm,表土临时堆放至表土堆场,
后期用于绿化覆土。方案补充布设
1 处表土堆场,表土堆场位于二期预留地,
避免新增扰动地表。二期预留地占地面积
18300m²,本工程在二期预留地设置
13000 m²用于堆置表土。预留地后续将进行表土剥离和场地回填,预留地施工时表土直接用于项目区内的已场平区域绿化覆土,综合绿化区域覆土
65cm,
匝道桥下临时绿化、边坡和临河侧临时绿化均覆土
30cm,待预留地施工完成
后,对预留用地进行临时绿化覆土
30cm。
工程剥离表土
2.12 万 m³(自然方,松方 2.76 万 m³),均用于自身绿
化覆土,施工过程中暂时堆放在表土堆场,表土堆场可堆置表土
3.90 万 m³,
容量上可以满足需求。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6 —
图
2-9 施工临时设施布置示意图
2 施工工艺
1) 表土剥离
工程施工前,对场地内的耕地进行表土剥离。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场地内实
际可剥离表土厚度按
20~30cm 考虑。剥离的表土按集中堆放原则,施工后期用于项
目区绿化覆土。表土剥离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式,施工机械采用推土机。
2) 建筑物及地下室地基处理
建筑物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和筏板基础,钻孔灌注桩桩径
0.7m,有效桩长
13m,桩数 74 根。
(1)
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采用钻机钻进成孔,成孔过程中为防止孔壁坍塌,在孔
内注入人工泥浆或利用钻削下来的土与水混合的自造泥浆保护孔壁。护壁泥浆与
钻孔的土屑混合,边钻边排出,同时这些泥浆被重新灌入钻孔进行孔内补浆。当钻孔达
到规定深度后,安放钢筋笼,在泥浆下灌注混凝土,浮在混凝土之上的泥浆被抽
吸出来,钻孔排出的钻渣泥浆通过管道流入泥浆池,可循环使用。
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序:平整场地
→泥浆制备→埋设护筒→铺设工作平台→安
装钻机并定位
→钻进成孔→清孔并检查成孔质量→下放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
土
→拔出护筒→检查质量。
项目钻孔灌注桩排出的钻渣泥浆经泥浆池初步沉淀后,采用泥浆干化设备进
行干化处理,泥浆从加料管进入,经螺旋传送器初步加速后通过进料孔进入转鼓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泥浆中密度较大的粒子迅速沉积到转鼓内壁形成沉渣,由
与转鼓同方向旋转至一定转速差的螺旋传送器的叶片推向转鼓小端,从排渣孔甩出
;泥浆中密度较小的清液,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处于转鼓液池的内层,沿着清液
通道,从位于转鼓大端的溢流孔溢出。泥浆干化处理后于本项目回填。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
2-10。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7 —
图
2-10 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
2)筏板基础
施工工艺:定位放线
--垫层侧模安装--垫层施工--二次放线--筏板基础钢筋绑
扎
--筏板基础侧模安装--柱插筋--隐蔽验收--筏板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养护。
(
3)基坑开挖及基坑围护
本工程基坑开挖采用一级放坡,放坡坡比
1:0.4,基坑采用天然基础,地下
室开挖主要采用机械开挖的方式,主要挖土机械有挖土机、推土机、铲运机、自
卸汽车等。主要工艺流程为:确定开挖的顺序和坡度
→分段分层平均下挖(加固
)
→修边和清底。开挖的土方用于场地抬高填筑。在机械施工挖不到的土方,应
配合人工随时进行挖掘,并用手推车把土运到机械挖到的地方,以便及时用机械
挖走。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8 —
(
4)场平工程
场地回填时采用机械施工的方法,自卸汽车分层立抛回填,推土机摊铺,并
使厚度满足要求,振动碾碾压密实,边角部位采用平板振动板夯实。
(
5)道路工程
内部道路路基填筑施工采用机械施工为主,适当配合人工施工的方案。填筑
时配置符合要求的压实机械,严格控制含水量,尤其是梅雨季节,严禁使用超规
定含水量填料,做到分层压实,控制有效压实厚度,不得超厚压实,填筑料夯实
至路基顶面。路面工程采用配套路面施工机械设备,专业化施工方案,配置少量
的人工辅助施工。严格控制材料级配和数量,做好现场监理与工序监测,在不满
足规定气温要求的条件下不准施工。
(
6)管线工程
项目区内管线较多,主要包括给排水等管线。工程在原地貌高程基础上需填
高
2~3m,管线工程位于地表以上,不需要开挖土方,管线工程与场平工程覆土
同步进行,避免二 次开挖回填。过路的管线与道路施工密切配合,合理安排时
间,预先埋设,不妨碍道路 及上部结构施工。
雨水管线施工工艺:测量放线
→预制检查井井室→沟槽支护→管道基础施工
→管道铺设及焊接→管道坞膀(部分潜埋包封处理)→沟槽回填。
污水管线施工工艺:测量放线
→基底垫层→混凝土管对口→砼检查井→上部
砼
→通水试验→土方回填。
其他管线按各自施工标准进行,基本工艺为:施工准备
→测量定位→验槽→
基础处理
→管道安装→管道包封→管槽回填土。
(
7)绿化工程
为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绿化设计增加景
观效果,同时考虑增加项目区内汇水排导,采用微地形设计,采用人工方式施工
,后期加强养护和维护。绿化实施前,在绿化区覆表土,绿化覆土采用机械配合
人工方式施工。
(
8)桥涵
桥梁上部结构采用矮
T 梁,下部结构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柱式台,
桥梁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对于河中桩施工时,先打设护筒,护筒沉入可采用压重、振动、锤击等方式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29 —
。护筒设置后,然后钻孔、清孔,最后进行混凝土灌注,钻孔和清孔过程中钻渣
泥浆,由管道运输至布置在桥梁附近的泥浆池中,进行循环利用。方案补充泥浆
处理设备,主要对涉河桩产生钻渣泥浆进行脱水固化。
河道改移施工后,桥梁桩基施工,桥梁上部结构在施工现场组装后直接采用
吊机吊装,以保证河道行洪断面宽度。涉水段桥梁施工应尽量采用护筒、钢栈桥
等施工方法,尽量减少对河道的围堰。需要围堰施工时,应采用纵向围堰,围堰
宽度应不超过河道宽度的三分之一。
工程涉水桥梁施工首先考虑钢板桩围堰,结合钢栈桥进行施工,尽可能减少
对河道的影响。钢板桩围堰是最常用的一种板桩围堰。钢板桩是带有锁口的一种
型钢,其截面有直板形、槽形及
Z 形等,有各种大小尺寸及联锁形式。常见的
有拉尔森式,拉克万纳式等。钢板桩围堰主要由钢板桩和钢围囹组成,钢板桩起
防水、挡土及水下封底混凝土模板的作用;钢围囹作为下沉管柱的悬挂和导向结
构,同时用作钢板桩的支撑,其顶层又作为施工平台。
根据工程环境、地质特点,结合基础设计特点,合理选择打桩设备及钢板桩
型号。由测量人员定出钢板桩围堰的轴线,插打定位桩,固定钢围囹或在已有水
中平台的钢管桩上焊接工字钢做导向梁,利用打桩机等设备插打钢板桩,形成闭
合围护结构,内支撑的设置遵循
“先支护后开挖、边支护边开挖”的原则,完成钢
板围堰的施工。在钢板桩使用完成后拔除以便循环使用。
(
9)改河工程
本项目对龙绕溪河道进行拓宽,河道拓宽范围为龙绕溪南北两岸,部分拓宽
范围位于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工程
-服务综合体(北岸)红线内,龙
绕溪南北两岸河道拓宽均由本工程实施,北岸拓宽长度
228m,南岸拓宽长
度
344m,合计 572m,河道两岸采用复合式断面防护,90m 高程以下采用千层
石叠砌护坡,南岸
90m 高程以上采用草皮护坡,同时在河道右岸 90m 高程设置
一条
4m 宽步行道。本项目河道从 25m 拓宽至 40m 后,将增加水域面积 7646m
²,增加水域容积
37465m³。满足水域占补平衡。
2 施工时序及建设周期
项目按
“先土建后安装”、“先地下后地上”、“先主体后装修”、“先室内后室
外
”的原则安排各工种、各工序,进行立体流水交叉施工作业。
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临时通水通电,首先进行建筑物基础施工和改河施工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0 —
,改河完成后进行桥梁的施工,待桩基础完成后进行地下室开挖,地下结构完成
后对场地进行回填平整并埋设管线,再进行地上结构施工,道路及其他配套设施
随后施工,最后根据施工工期及气候条件进行场地清理和绿化。
本项目预计
2025 年 9 月开工,2027 年 3 月建成,施工工期 18 个月。
施工流程:施工准备工作
——建筑物基础、改河施工——桥梁工程——地下
室开挖
——场地回填及埋设管线——地上建筑物——道路及配套设施工程——
绿化
——完工。
3 施工材料
项目所用建筑材料主要为场地回填宕渣、砂砾料、水泥、砖、钢筋和表土等
。
场地回填土石方:利用本项目开挖土方、固化后的钻渣和周边合规料场商购
的宕渣;
道路填筑料:道路填筑宕渣从周边合规料场商购;
砂砾料及水泥等:从衢州市及附近县市商购;
砖、钢筋及其他材料:均从市场或厂家直接采购;
表土:利用自身剥离的表土。
4 运输条件
项目区周边主要交通道路为南侧的村道和东北侧在建的浙西窗口服务区南
北场地联络通道工程。
内部交通利用临时道路,经过平整碾实,部分区域进行硬化,满足施工期运
输车辆通行和施工机械通行要求,内部交通也比较便利。交通运输条件能够满足
施工要求。
其他
无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1 —
表 2-4
土石方数量总平衡表
万
m3
序
号
分项内容
挖方
填方
自身利用
跨项调入
跨项调出
借方
余
方
表土
土
方
钻
渣
小计
表
土
土
方
钻
渣
宕渣
小计
表
土
土
方
小
计
土
方
钻
渣
小
计
来源
土
方
钻
渣
小
计
去
向
宕
渣
来源
1
表土剥离
与覆土
2.12
2.12
2.12
2.12
2.12
2.1
2
宕
渣
自
合
规
料
场
商
购
0
2
建筑物基
础及地下
室工程
0.26
0.04
0.30
0.03
0.01
0.04
0.0
3
0.0
3
0.2
3
0.0
4
0.2
7
⑥
0.01
3
道路管线
及配套设
施工程
0
0.98
0.98
0
0.98
4
桥梁工程
0.01
0.07
0.08
0
0
0.0
1
0.0
7
0.0
8
⑥
5
改河工程
3.95
3.95
0
0
3.9
5
3.9
5
⑥
6
场平工程
0
4.19
0.11
16.13
20.43
0
4.1
9
0.1
1
4.3
0
②④
⑤
16.1
3
总计
2.12
4.22
0.11
6.45
2.12
4.22
0.11
17.12
23.57
2.12
0.0
3
2.1
5
4.1
9
0.1
1
4.3
0
4.1
9
0.1
1
4.3
0
17.1
2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2 —
图
2-11 土石方流向框图单位:万 m³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3 —
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
生态环境现状
1 常山县“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
根据《常山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项目位于浙江省衢州
市常山县一般管控单元(
ZH33082230003)。
表
3-1 本项目涉及常山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一览表
序号
环境管控单元编码
管控单元分类
环境管控单元名称
1
ZH33082230003
一般管控单元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一般管控单元
2 环境功能区划2.1 环境空气功能区划
根据《衢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图》,本工程沿线空气环境功能
区划为二类区。
2.2 水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浙江省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15 年),本工程
跨越龙绕溪,属于常山港支流。具体水环境功能区划见表
3-2。
表
3-2 工程沿线水环境功能区划
序号
编号
流域
河流名
称
水环境功能区
水功能区
水系
目标水
质
与工程位置
关系
1
钱塘
37 钱塘江 龙绕溪 保留区
龙绕溪常山
保留区
钱塘江
Ⅱ
桥梁跨越
2.3 声环境功能区划
根据《常山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24-2028),本项目北侧场界
属于
3 类功能区,其余所在区域未划分声环境区划(见附图 4),其中乡村
区域划分参考如下:
1、乡村区域(用地性质暂不明确的区域、与规划目标相差较大且目前尚
为乡村区域的地区)根据声环境管理的需要,按照以下要求确定适用的声环
境质量要求。
2、村庄原则上执行 1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工业活动较多的村庄以及有
交通干线经过的村庄(指执行
4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以外的地区)可局部或
全部执行
2 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
本项目衔接常山服务区,位于沪昆高速沿线,根据《常山县声环境功能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4 —
区划分方案》(
2024),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 2 类声环境功能区。
2.4 生态保护红线
根据浙江省
“三区三线”划定成果,本项目占地及评价范围内均不涉及生
态保护红线,项目占地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等。见附图
7。
3 环境质量现状3.1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根据《
2024 年常山县环境质量公报》的数据,2024 年常山县 SO、NO、
PM10、PM2.5 年平均质量浓度占标率分别为 8.3%、57.5%、54.3%、62.9%,均
未超出标准限值;
SO2 的第 98 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NO2 的第 98 百分
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
PM10 的第 95 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PM2.5 的第 95
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
CO 的第 95 百分位数日平均质量浓度和 O;的第
90 百分位数 8h 平均质量浓度占标率分别为 5.3%、60.0%、58.0%、69.3%、25.0%、68.1%,均未超出标准限值。因此,本项目所在地常山县属于环境空
气质量达标区,常山县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具体污染物浓度见下表。
表
3-3 常山县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结果 单位μg/m3
污染物
评价项目
现状值
(
μg/m3)
标准值
(
μg/m3
)
达标情
况
SO2
年平均浓度
5
60
达标
百分位
(98%)日平均浓度
8
150
NO2
年平均浓度
23
40
达标
百分位
(98%)日平均浓度
48
80
PM10
年平均浓度
38
70
达标
百分位
(95%)日平均浓度
82
150
PM2.5
年平均浓度
22
35
达标
百分位
(95%)日平均浓度
52
75
达标
CO
百分位
(95%)日平均浓度
1000
4000
达标
O3
百分位
(90%)最大 8 小时平
均 浓度
109
160
达标
3.2 水环境质量现状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5 —
1、环境公报
根据《
2024 年常山县环境质量公报》内容,2024 年常山港地表水质情况
户好。溪东、枧头、富足山、招贤四大常规监测断面水质均符合相应水质功
能区要求。全年常山洪水质基本保持在
Ⅱ类。国、省控断面均为富足山断面,
年均浓度符合
Ⅱ类要求。
2、常规水质断面监测
本项目引用了常山县环境监测站
2023 年对常山港枧头断面(位于湖东上
埠
-紫港断面,距离本工程约 4 km)的常规监测数据,由数据显示,该水质可
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的 II 类标准限值。
具体监测结果见表
3-4。
表
3-4 常山港枧头断面水质常规监测数据
监测断面
采样日期
水温
℃
pH 值(无
量 纲)
DO
高锦酸盐指数 CODcr
BOD5
氨氮
总磷
枧头
1 月
9.8
8
12.1
1.8
5.3
1.1
0.11
0.04
2 月
8.4
8
10.5
1.4
<4
0.7
0.32
0.043
3 月
15.1
8
10.9
13
<4
0.8
0.05
0.033
4 月
21.2
8
9
1.3
<
0.6
<0.025
0.03
5 月
20.1
7
8.3
1.7
<4
<0.5
0.06
0.02
6 月
22.6
7
8.2
1.1
<4
<0.5
0.06
0.037
7 月
33.7
8.00
7.80
1.30
5
0.90
0.06
0.010
8 月
31.5
8.00
7.30
1.60
<4
0.50
<0.03
0.020
9 月
27.2
8.00
8.50
1.60
3.7
0.80
0.06
0.017
10 月
21.0
8.00
10.20
1.80
<4
0.40
0.05
0.023
11 月
17.5
8.00
9.10
1.70
<4
<0.5
0.04
0.020
12 月
1L4
8.00
10.60
1.50
<4
0.50
0.09
0.050
年平均
8
9.4
1.5
<4
0.6
0.08
0.029
水质标准
6~9
>6
<4
<15
<3
<0.5
<0.1
水质类型
II
II
II
II
II
II
II
3、现状监测
本工程附近主要涉及水体为龙绕溪,为了解其水质现状情况,本环评委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6 —
托浙江溢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
4 月 14 日-16 日在龙绕溪桥梁跨越断面进行
水质监测。评价方法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其模式如下:
式中:
Pij——第 i 种污染物在第 j 点的指数;
Cij——第 i 种污染物在第 j 点的监测平均值 mg/L;Sij——第 i 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 mg/L;
1
pH 的标准指数为:
式中:
pHj——第 j 点的监测平均值;pHsd——水质标准中规定的下限;
pHsu——水质标准中规定的上限。
2
DO 的标准指数为:
式中:
DOj——j 点的溶解氧现状监测结果;DOs——溶解氧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值;DOf——饱和溶解氧,DOf=468/(31.6+T);
T ——水温,℃。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
表
3-5
龙绕溪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
mg/L
采样日期
4 月 14
日
4 月 15
日
4 月 16
日
评价结果
标准
是否达标
pH 值(无量纲)
7.7
7.7
7.7
0.86
6~9
达标
溶解氧
6.1
6.4
6.2
0.94~1.00
≧
6
达标
高锰酸盐指数
1.4
1.7
1.4
0.35~0.42
≦
4
达标
氨氮
0.850
0.770
0.628
1.26~1.7
≦
0.5
超标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7 —
总磷
0.24
0.17
0.17
1.7~2.4
≦
0.1
超标
五日生化需氧
量
4.9
5.2
5.1
1.63~1.73
≦
3
超标
石油类
<0.01
<0.01
<0.01
0.1
≦
0.05
达标
从监测结果可以看出,龙绕溪监测断面氨氮、总磷和五日生化需氧量超
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002)的 II 类标准限值,项目所在区域多
为农田,龙绕溪水质受农业污染源的影响。
3.3 声环境质量现状
本工程现状为空地,为了解其周边声环境质量现状,本环评委托浙江溢
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于
4 月 14 日在附近敏感点贩头村进行声环境现状监测,
表
3-6 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
dB(A)
监测点
监测结果
评价标准
昼间
夜间
是否达标
昼间
夜间
贩头村
56
46
达标
60
50
3.4 河道底泥监测
本项目含龙绕溪拓宽,虽不涉及清淤工程。本次环评为了解河道淤泥本
底现状,委托浙江溢景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在龙绕溪布设
1 个监测点进行河道
底泥的现状监测,监测结果见下表。由监测结果可知,本次监测的河道底泥
能 够 满 足 《 土 壤 环 境 质 量 建 设 用 地 土 壤 污 染 风 险 管 控 标 准
( 试
行》
)(GB36600-2018)第二类用地标准的筛选值。
表
3-6
河道底泥监测结果
测点
样品性状
检测项目
结果
单位
是否超标
龙绕溪
褐色湿土
砷
12.3
mg/kg
否
汞
0.0716
mg/kg
否
六价铬
<0.05
mg/kg
否
铅
15.7
mg/kg
否
镉
0.23
mg/kg
否
镍
20.5
mg/kg
否
铜
25
mg/kg
否
四氯化碳
<0.0013
mg/kg
否
氯仿
<0.0011
mg/kg
否
氯甲烷
<0.0010
mg/kg
否
1,1-二氯乙烷
<0.0012
mg/kg
否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8 —
1,2-二氯乙烷
<0.0013
mg/kg
否
1,1-二氯乙烯
<0.0010
mg/kg
否
顺
-1,2-二氯乙烯
<0.0013
mg/kg
否
反
-1,2-二氯乙烯
<0.0014
mg/kg
否
二氯甲烷
<0.0015
mg/kg
否
1,2-二氯丙烷
<0.0011
mg/kg
否
1,1,1,2-四氯乙烷
<0.0012
mg/kg
否
1,1,2,2-四氯乙烷
<0.0012
mg/kg
否
四氯乙烯
<0.0014
mg/kg
否
1,1,1-三氯乙烷
<0.0013
mg/kg
否
1,1,2-三氯乙烷
<0.0012
mg/kg
否
三氯乙烯
<0.0012
mg/kg
否
1,2,3-三氯丙烷
<0.0012
mg/kg
否
氯乙烯
<0.0010
mg/kg
否
苯
<0.0019
mg/kg
否
氯苯
<0.0012
mg/kg
否
1,2-二氯苯
<0.0015
mg/kg
否
1,4-二氯苯
<0.0015
mg/kg
否
乙苯
<0.0012
mg/kg
否
苯乙烯
<0.0011
mg/kg
否
甲苯
<0.0013
mg/kg
否
间,对
-二甲苯
<0.0012
mg/kg
否
邻二甲苯
<0.0012
mg/kg
否
硝基苯
<0.09
mg/kg
否
苯胺
0.13
mg/kg
否
2-氯酚
<0.06
mg/kg
否
苯并[
a]蒽
<0.1
mg/kg
否
苯并[
a]芘
<0.1
mg/kg
否
苯并[
b]荧蒽
<0.2
mg/kg
否
苯并[
k]荧蒽
<0.1
mg/kg
否
䓛
<0.1
mg/kg
否
二苯并[
a,h]蒽
<0.1
mg/kg
否
茚并[
1,2,3-cd]芘
<0.1
mg/kg
否
萘
<0.09
mg/kg
否
3.5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39 —
1、陆域生态
根据现场勘查和调查研究,本项目靠近城镇近郊,周边生态系统主要为
人工生态系统,类型主要为农田生态系统。其植被类型简单,主要种植玉米、
油菜、花生、豆类和时令蔬菜等,属人工控制的生态系统。评价区内农田生
态系统多与城镇
/村落生态系统相伴分布。动物种类主要为与人类伴居的种
类,如麻雀、小家鼠(
Mus musculus)、黄胸鼠(Rattus flavipectus)、家燕
(
Hirundo rustica)等。
(
1) 植被现状
根据现场调查,工程沿线主要植被有阔叶林、灌木、草本和人工栽培的
农作物等。本项目所在地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根据现场调查本项目评价范围
内未见国家野生保护植物以及古树名木。
(
2)动物现状
工程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工程评价范围内的树木草丛间基本已
无大型哺乳动物,陆生野生动物仅有昆虫类、鼠类、蛇类和飞禽类等。鸟类
主要为江南常见的麻雀、燕子;爬行类动物包括草龟、水蛇、石龙子、蜥蜴
等;两栖类动物包括蟾蜍、泽蛙等。家养的牲畜主要有鸡、鸭、牛、羊、猪、
狗等传统家畜。工程评价范围内无珍稀保护动物。
(
3)土地利用现状
工程评价范围内土地以农业生态系统为主,项目所在区域土地利用以耕
地、园地为主。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0 —
本项目所在区域生态环境现状
2、水生态
本项目涉及到的水体主要为龙绕溪,龙绕溪为常山港支流,本项目距离
常山港约
2.9km。据资料收集,常山港水生动物现状如下:
(
1)浮游植物
主 要 浮 游 植 物 有 蓝 藻 门 (
Cyanophyta ) 5 种 , 占 2.99% , 硅 藻 门
(
Bacillariophyta)10 种,占 56.49%,绿藻门(Chlorophyta)19 种,占 40.51%,
评价区的藻类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其次为蓝藻;绿藻门常见的是卵藻、小
球藻;硅藻常见的舟形藻和针杆藻。
(
2)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
30 种(属),其中原生动物 10 种,占浮游动物种类的 16.9%;
轮虫
8 种,占 30.28%;枝角类 6 种,占 12.6%;桡足类 4 种,占 38.73%。各
采样点,原生动物常见优势类群为游仆虫属等;轮虫的主要优势种(属)腔
轮虫属;枝角类常见种类为尖额溞属;桡足类常见种无节幼虫和剑水溞。浮
游动物优势种(属)为桡足类无节幼体,占
26.05%。
(
3)底栖生物
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经调查,底栖动物共
15 个属,其中软体动物门 10
个属,占底栖动物种类的
54.5%;昆虫纲 5 个属,占 45.4%。其中软体动物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1 —
中,螺和蚬共计
7 种,占底栖动物种类的 46.5%。昆虫纲中蜉蝣和摇蚊为优
势种,分别占昆虫纲的
38%和 23%。
(
4)鱼类
鲤形目鱼类是主体,鲈形目次之。
56 种淡水鱼类中,大部分为土著纯淡
水鱼类,少部分为引进经济鱼类,如:光倒刺鲃、斑点叉尾鮰、大口黑鲈、
尼罗罗非鱼等。优势种主要有宽鳍鱲、鲫、鲤、光唇鱼和子陵吻虾虎鱼。
与项目有关的原有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
题
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
1)环境空气
本项目运营期的废气主要为厨房油烟废气、停车场的汽车尾气、垃圾房
臭气;施工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占地外围外一定距离内,保护目标为本
项目红线周围以及施工区周边
200m 范围内的村庄等敏感点,即贩头村,距
离西侧场界
50m。
(
2)地表水环境
本项目桥梁跨越龙绕溪,主要保护目标为龙绕溪,水质目标参照
Ⅱ类。
(
3)声环境
本项目红线范围
200m 范围内的敏感点—贩头村,距离西侧场界 50m,
200m 评价范围内约 40 户。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2 —
图
3-1 本项目周边环境图
(
4)生态环境
本项目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主要为红线范围内的土地资源、农业资源和自
然资源。主要保护要求为维持评价区内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尽量减
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扰动施工管理区范围外的动植物。采取
生态恢复措施,修复、改善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
(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见下表:
表
3-7 环境保护目标一览表
类别
现状保护目标
保护对象规模
保护类型及级
别
相对方
向
相对距离
/m
街道
/乡
镇
行政村 自然村
声
/大气
环境
/
/
畈头村
40 户
住宅
东侧
50
水环境
龙绕溪
现状河宽约
25
米
Ⅱ类
桥梁跨越
生态环
境
植被、耕地、野生动物、水生态环境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3 —
评价标准
1 环境质量标准1.1 环境空气
根据《浙江省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项目评价区域空气环境属二类
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准,见表 3-8。
表
3-8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污染物
取值时间
二级标准浓度限值(
μg/m3)
采用标准
PM10
年平均
70
《环境空气质量标
准》
(
GB3095-
2012)
24 小时平均
150
PM2.5
年平均
35
24 小时平均
75
TSP
年平均
200
24 小时平均
300
NO2
年平均
40
24 小时平均
80
1 小时平均
200
NOx
年平均
50
24 小时平均
100
1 小时平均
250
SO2
年平均
60
24 小时平均
150
1 小时平均
500
CO
24 小时平均
4000
1 小时平均
10000
O3
日最大
8 小时平均
160
1 小时平均
200
1.2 地表水
本项目涉及的地表水为龙绕溪,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
GB3838-2002)中Ⅱ类水质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3-9。
表
3-9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除
pH 外均为 mg/L
项 目
pH
DO
CODMn
CODCr
BOD5
氨氮
石油类
总磷
II 类
6~9
6
4
15
3
0.5
0.05
0.1
1.3 噪声
根据《常山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
2024-2028),本项目北场界位
于
3 类声环境功能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 3 类
标准,即昼间
65dB,夜间 55dB;其余区域未划分声环境功能区,本项目位
于沪昆高速沿线,所在区域及敏感点执行声环境执行
2 类标准,即昼间 60dB,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4 —
夜间
50dB。
2 污染物排放标准2.1 废水
本项目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用周边民房,生活污水依托
周边村庄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后处理,纳管水质执行《农村生活污水
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 973-2021)中二级标准。生产废
水回用于施工生产,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0-2020)相应标准。
营运期生活废水纳入市政污水管网,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
GB8978-1996)的三级纳管标准,由常山县天马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
污水厂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一级
A 排放标准以及及《城
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B33/2169-2018)中表 1 要求,后排
入常山港。
表
3-11 《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
973-2021)新(改、扩)建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
序号
控制类型
污染物项目
二级标准(
mg/L)
1
基本控制项目
pH 值(无量纲)
6-9
2
化学需氧量
(CODcr)
100
3
悬浮物
(SS)
30
4
氨氮
(以 N 计)
25(15)b
5
总磷
(以 P 计)c
3(2)
6
选择控制项目
总氮
(以 N 计)d
-
7
粪大肠菌群
(MPN/L)
10000e
8
动植物油
f
5
a 括号内为每年的 11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执行;
b 括号内为出水排入黑臭水体的限值:
c 括号内为出水排入封闭水体、半封闭水体和省、市、县级等水质断面磷超标水体
的限值
;
d 出水排入封闭水体、半封闭水体:
e 县级人民政府指定控制区域:
f 排入含油污水的处理设施。
表
3-1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20)
序号
项目
冲厕、车辆冲洗
城市绿化、道路清扫、消防、
建筑施工
1
pH
6.0~9.0
6.0~9.0
2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
≤
15
30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5 —
3
嗅
无不快感
无不快感
4
浊度(
NTU)
≤
5
10
5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5
(
mg/L)
≤
10
10
6
氨氮(
mg/L)
≤
5
8
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mg/L) ≤
0.5
0.5
8
Fe(mg/L)
≤
0.3
-
9
Mn(mg/L)
≤
0.1
-
10
溶解性总固体(
mg/L)
≤ 1000(2000)a
1000(2000)a
11
溶解氧(
mg/L)
≥
2.0
2.0
12
总氯(
mg/L)
≥ 1.0
(出厂),
0.2
(管网末端)
1.0(出厂),0.2b(管网末端)
13
大肠埃希氏菌(
MPN/100mL
或
CFU/100mL)
无 c
无 c
注:
“-”表示对此项无要求
a 括号内指标值为沿海及本地水源中溶解性固体含量较高的区域的指标。
b 用于城市绿化时,不应超过 2.5mg/L。
c 大肠埃希氏菌不应检出。
表
3-1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单位:mg/L(除 pH 外)
项目
pH
CODCr
总磷
*
SS
NH3-N*
动植物油
三级标准
6~9
500
8
400
35
100
注:
* NH3-N、总磷接管标准参照执行 DB33/887-2013《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
排放限值》
表
3-14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单位:除 pH 外均为 mg/L
项目
pH
CODCr
BOD5
总磷
NH3-N 动植物油
一级
A 标
6~9
50
10
0.5
5(8)
1
城镇污水处理厂主要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表
1
/
40
/
0.3
2(4)
/
注:
1:括号内数值为每年 11 月 1 日至次年 3 月 31 日执行。
2.2 废气
施工期扬尘、运输车辆尾气等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
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中的二级标准,
具体标准值详见表
3-15。
营 运 期 餐 饮 油 烟 废 气 执 行 执 行 《 饮 食 业 油 烟 排 放 标 准
( 试 行 ) 》
(GB18483-2001),见表 3-16。垃圾房臭气执行《恶臭污染物排饭标准》(GB14554-1993)表 1 中的恶臭气体无组织排放二级标准限值,即氨 1.5mg/m3,
硫化氢
0.06mg/m3,臭气浓度 20。
表
3-15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Nm3)
排气筒高度
(m)
最高允许排放速
率
(kg/h)
无组织排放监控浓
度限
(mg/Nm3)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6 —
颗粒物
120
15
3.5
1.0
表
3-1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
规
模
小
型
中
型
大
型
基准灶头数
≥ 1,< 3
≥ 3,< 6
≥ 6
对应灶头总功率
(108J/h)
≥ 1.67,< 5.00
≥ 5.00,< 10
≥ 10
对应排气罩灶面总投影面积
(m2)
≥ 1.1,< 3.3
≥ 3.3,< 6.6
≥ 6.6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mg/m3)
2.0
净化设备最低去除率
(%)
60
75
85
2.3 噪声
施工作业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
GB23523-2011);
项目厂界噪声排放执行《社会生活噪声环境排放标准》(
GB22337-2008)2
类和
3 类标准,具体标准见表 3-18。
表
3-17 不同施工阶段场界噪声限值
噪声限值
/dB(A)
昼间
夜间
70
55
注:夜间噪声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
15 dB(A);
当厂界距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上表中相应的限值减
10dB(A)作为评价依据。
表
3-18 《社会生活噪声环境排放标准》 单位:dB(A)
位置
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
昼间
夜间
场界
2 类
60
50
北场界
3 类
65
55
2.4 固体废物
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均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环境管理的通知》
(浙环发
[2009]76 号)中的有关规定要求。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
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9-2020)中相关要求;危险废
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7-2023)。
其他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执行环保管理目标责任制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总量
控制指标为:化学需氧量(
COD)、氨氮(NH3-N)、总磷和二氧化硫(SO2)、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7 —
氮氧化物(
NOx)及工业烟粉尘、重金属、挥发性有机物(VOCs)。
结合工程分析,本项目纳入总量控制指标的有
CODCr、氨氮、总磷。
表
3-21
总量控制指标
单位:
t/a
类别
污染物名称
本项目产生量
排入环境量
废水
废水量
22725.81
22725.81
CODcr
7.95
1.14
氨氮
0.80
0.114
总磷
0.18
0.0112
本工程投入营运后主要污染物为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无需区
域平衡替代。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8 —
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
分析
4.1 施工期污染因子识别
本项目施工期的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见表
4-1。
表
4-1 项目施工期主要污染源及污染因子识别一览表
工程环节
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影响因子
施工期
材料运输
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尾气
CO、NOx、烃类、SO2
等
行驶车辆扬尘
TSP
基坑围护施工
悬浮泥沙
SS
桥梁桩基施工(钻孔灌
注桩、钢板桩施工)
扬尘
TSP
泥浆废水、悬浮泥沙
SS
噪声
LAeq
固废
钻渣
土石方工程
固废
建筑垃圾
水土流失
生态环境
材料运输
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尾气
CO、NOx、烃类、SO2
等
行驶车辆扬尘
TSP
主体建筑施工
扬尘
TSP
噪声
LAeq
固废
建筑垃圾
1 生态环境影响
(
1)陆域生态
项目占地总面积
100243m²,其中永久占地 98920m²,临时用地 1323m²,另
有临时用地
13740m²位于永久占地范围内。项目原占地类型为耕地和水域及水利设
施用地,永久占地和选址已经由常山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核准(用字第
33*开通会员可解锁*4)。
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红线范围内以及周边基本上为空地、耕地,受人类活动
影响,野生动物已日趋减少,无大型哺乳类野生动物存在。项目区现状植被很少,
林草覆盖率约
2%,主要为沿河侧的乔木和灌木。无珍稀保护动植物资源。
本工程施工期会动用运输车辆、振动打拔桩机等设备,施工噪声及振动会对附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49 —
近陆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影响。由于受人类活动本身较为频繁,项目附近动物生
存生境空间非常有限,因此,本项目施工对附近动物影响较小。
(
2)水生生态
施工前涉水施工活动将对龙绕溪水域的水生动物产生一定影响:
(
1)对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的影响
浮游藻类、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是诸多鱼类的主要饵料,它们的减少和生
物量的降低,会引起水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进而通过食物链关系,
引起鱼类饵料基础的变化,从而改变渔业资源。
本项目施工时可能在短期内造成局部水环境变化,从而影响浮游藻类、浮
游动物的分布。本项目改河路基工程建设占用一定的水域面积,必将会对附近
水域的生物带来不利影响,甚至直接导致回避能力较弱的水体生物死亡。但通
过水域面积补充等措施,施工活动是暂时的,结束后水生生境将恢复。
(
2)对鱼类的影响
施工期将扰动水体,可能造成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等饵料生物量的减少,
改变原有鱼类的生存、生长和繁衍条件,鱼类将择水而栖迁到其它地方。施工
噪音将对施工区鱼类产生惊吓效果,但只要环境噪音声强不超过一定的阈值范
围,则其不会对鱼类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导致其死亡。
2 声环境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钻孔、混凝土浇筑、车辆运输等施工活动。施
工作业机械品种较多,主要有振动打拔桩机、起重机、混凝土输送泵等。这些
噪声具有间歇性、高强度和不固定性,源强参照《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
术导则》(
HJ2034-2013)附录 A 和类比同类型设备声压级,详见表 4-5。
表
4-5 工程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强一览表 单位:dB(A)
序号
施工机械名称
距声源
5m
序号
施工机械名称
距声源
5m
1
振动打拔桩机
100~110
9
电动卷扬机
85~90
2
混凝土振捣器
80~88
10
空气压缩机
88~92
3
回旋钻机
85~90
11
离心清水泵
82~86
4
混凝土搅拌输送泵
88~95
12
泥浆分离器
75~80
5
搅拌机
80~85
13
泥浆沉淀处理器
75~80
6
重型运输车
82~90
14
7
起重机
80~85
15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0 —
本项目没有爆破作业,施工期作业高噪声机械设备主要有成桩设备、挖机、
搅拌机等等。在多台机械设备同时作业时,各台设备产生的噪声会互相叠加。
点声源衰减模式如下:
Lp=Lp0-20lg(r/r0)-△L
式中:
Lp—距声源 r(m)处声压级,dB(A);
Lp0—距声源 r0(m)处声压级,dB(A);L—各种衰减量(除发散衰减外),dB(A),室外噪声源△L 取为零。
根据各种施工机械的源强预测结果见下表。
表
4-6 施工期噪声预测结果
施工机械
距机械
Xm处噪声值dB(A)
噪声限值
10
20
30
50
100
昼间
夜间
成桩设备
85
79
75
71
65
70
55
挖机
59
53
49
45
39
30KVA 交流电焊机
60
54
50
46
40
汽车式起重机(
≤20t)
60
54
50
46
40
双筒快速电动卷扬机(
≤5t)
60
54
50
46
40
单筒慢速电动卷扬机(
≤5t)
60
54
50
46
40
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
400L)
72
66
62
58
52
从上表可知,除打桩机噪声外,施工机械距离场界
30m 时,昼间场界可
以达标,施工机械距离场界
100m 时,夜间场界可以达标。由于施工现场往往
是各种机械同时作业,噪声经过叠加会有所增加。
施工噪声源大多呈相对固定状态,且当声源的大小与预测距离相比小的多
时,可以将此声源看作点源,声源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计算公式如下:
L2=L1-20lgr2/r1
式中:
r1、r2——距声源的距离(m);
L1、L2——声源相距 r1、r2 处的噪声声级 dB(A);
针对本工程场界施工噪声预测结果见表
4-7。
表
4-7 施工期厂界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
dB(A)
预测点位
昼间预测值
昼间标准
东侧
56.6
70
南侧
61.8
70
西侧
62.1
70
北侧
58.9
70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1 —
表
4-8 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
dB(A)
预测点位
昼间预测值
昼间标准
畈头村
54.6
60
根据以上预测结果,施工期厂界噪声昼间能够达到《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
值》(
GB12523-2011)的标准要求,夜间不施工。目前项目拟建地东侧 50m
处为畈头村,昼间敏感点处昼间噪声贡献值能够达到
2 类标准。
3 水环境影响
3.1 施工期废水污染源强
本工程施工期间主要施工废水包括钻孔灌注桩施工产生的泥浆废水,施工
设备冲洗废水,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物料的流失影响。
①泥浆废水
钻孔施工会产生一定量的泥浆,若泥浆废水任意排放,会对水体水质造成
一定的影响,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为
SS、CODcr、石油类等。污水中 CODcr
浓度最高约
300mg/L、BOD5 约 200mg/L、SS 约 1000mg/L、石油类约 30mg/L。
根据项目特点、经类比分析,预计施工废水产生量约为
30m3/d。
②施工物料的流失影响
施工期设置的材料临时堆场、临时中转料场等,在施工场地内将产生一定
的生产废水,此类废水含有一定的
SS,并且施工场地因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泥污
水,若直接排放会导致场地周围地表水体的泥沙含量增加,水质下降。此外,
材料堆场内堆放的施工材料如油料等保管不善被暴雨冲刷进入地表水体引起
水质污染。
③施工冲洗废水
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场地内机械的冲刷、施工围堰内的基坑废水和施
工泥浆,废水经临时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回用工程。该部分废水中的
主要污染物为
SS、CODcr、石油类等。污水中 CODcr 浓度最高约 300mg/L、BOD5
约
200mg/L、SS 约 1000mg/L、石油类约 30mg/L。根据项目特点、经类比分析,
预计施工废水产生量为
30m3/d。
④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施工高峰期施工人员将达到
100 人,按每人每天平均用水量 150L 计,施
工人员生活污水的发生量约
15m3/d,排放量按 80%,即 12m3/d 计算,污水中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2 —
主要污染因子为
CODCr 和 NH3-N。根据同类工程有关资料类比分析,其浓度分
别达到
350mg/L 和 35mg/L,CODcr 和 NH3-N 的发生量分别为 4.2 kg/d 和 0.42
kg/d。
⑤涉水施工影响
本工程龙绕溪桥墩下部结构施工一般采用钻孔桩机械作业法。钻孔桩在施
工时多采用电动机为动力,而且钻孔桩在围堰内进行施工时,与流动的河水相
隔,钻孔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不直接排放,而是用管道直接输送到岸边经沉淀
后排放,但是钻孔污染水有可能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桥梁施工工艺及各
环节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分析如下:
A 水底压钢管围堰→B 抽出围堰内部分积水→C 机械钻孔→D 机械浇灌土、
灌浆、注桩
→E 养护→F 拆堰、吊装预制板、箱梁→G 桥面工程→H 修整→运
行。
A:搅动河床底质,产生悬浮物,悬浮物足以集中在围堰内,对堰外水体
影响小,影响时间短暂。
B:围堰内水体含有大量悬浮物,抽出的水需经沉淀池沉淀处理。C:钻孔过程产生的弃渣,由管道送至钻渣泥浆沉淀池处置。
其他环节产生的污染物也主要是悬浮物和石油类,但产生量及影响程度相
对前面工序要小得多。
根据浙江省内公路大桥的施工现场过程的观测
(观测结果见表 4-9),在枯水
期,
无防护措施挖泥的情况下,
流动性较差的水体内所产生
SS 增量大于 10mg/L
水体一般出现在
100~200m 范围内,下游 300m 左右泥沙沉降基本完全,在 500m
处水质基本可达到本底水平。
表
4-9
桥梁施工现场
SS 观察记录
施工名称
施工工艺
有无措施
现场观测纪录
(观测时间约 1.5h)
桥墩
1
(靠岸)
开挖、钻孔
无
附近比较浑浊,黄色,下游
180m 左右基本渣、水能
分清,下游
300m 左右水体颜色未发现异常现象。散
落在河道边的细沙石、弃渣产生溢流浑浊,
300m 左右
水域基本没有悬沙产生的
SS 物质。
桥墩
2
(河中)
开挖、钻孔
无
附近浑浊,颜色浅黄,水体形成浑浊半径约
50m 左右,
下游
300m 左右水、渣基本分层,500m 左右水体颜色
未发现异常,没有悬沙产生的
SS 物质。散落在河道
中的弃渣产生的浑浊在
50m 半径左右出现。
桥墩的施工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基础施工时,每个桩基在不漏水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3 —
的钢护筒围堰中进行,先钻孔,后灌注混凝土,钻孔产生的泥浆均在护筒内,
泥浆经泥浆槽运至岸边的沉淀池和泥浆池内,部分泥浆回用,无法回用的泥浆
经沉淀后上清液回用,严禁将泥浆直接排入河道,沉渣干化后就地固化。本项
目桥梁均为不涉水桥梁。因此,涉水桥墩施工在做好临时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进入环境水体中的
SS 量得到大大的削减,作业所产生的悬浮物对水体的影响
范围将大幅削减,对水体水质影响不大。
3.2 施工期废水环境影响评价
(
1)施工机械冲洗废水
施工运输车辆和流动机械保养产生的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含有高浓度
的泥沙悬浮物和较高浓度的石油类物质,
SS 浓度可达 3000mg/L,石油类可达
20mg/L,对施工机械冲洗废水集中收集和处理,不得在施工场地内任意冲洗车
辆和机械,对收集废水进行油水分离、沉淀处理后用于车辆冲洗用水或降尘、
绿化等,不得排入附近沿线水体。
施工期产生机械的冲刷、构件与建筑材料的保潮、墙体的浸润、材料的刷
洗、地下涌水渗水和施工泥浆等施工废水,此类废水水质简单,主要污染物为
SS 和石油类,废水经临时隔油池和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回用工程,如施工现场
洒水抑尘、施工机械设备冲洗,不外排。废油按危险废物进行管理,交由资质
单位接收处理,在此前提下,施工废水不会对临近水体造成影响。
(
2)施工生活污水
本项目不设施工营地,施工人员租用附近村庄民房,生活污水充分利用现
有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妥善处理后对区域水环境影响较小。
(
3)施工物料的流失影响
施工期设置的材料临时堆场等,在施工场地内将产生一定的生产废水,此
类废水含有一定的
SS,并且施工场地因雨水冲刷产生的含泥污水,若直接排放
会导致场地周围地表水体的泥沙含量增加,水质下降。此外,材料堆场内堆放
的施工材料如油料等保管不善被暴雨冲刷进入地表水体引起水质污染。
(
4)泥浆废水
本工程施工期设置临时沉淀池,使钻渣和泥浆得以分离,分离出来的泥浆
循环利用,打桩结束后泥浆与桩基钻渣与土方混合后可直接用于本项目场地回
填。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4 —
4 环境空气影响
本项目施工期的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施工现场中未完工路面、堆场和进
出工地道路等扬尘污染,以及沥青摊铺时的烟气和动力机械排出的尾气污染。
4.1 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
(
1)车辆行驶扬尘
道路扬尘主要是由于施工车辆在运输施工材料而引起,引起道路扬尘的因
素较多,主要跟车辆行驶速度、风速、路面积尘量和路面积尘湿度有关,其中
风速还直接影响到扬尘的传输距离。项目区域路网较为发达,沿线交通方便,
大部分施工材料由周边公路运输,需利用乡村道路沟通施工场地。乡村道路等
级不高,路面含尘量很高,尤其遇到干旱少雨季节,道路扬尘较为严重,施工
便道和未完工路段的路面积尘数量与湿度、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速度、风速等
有关,此外风速和风向还直接影响道路扬尘的污染范围。
据有关文献资料介绍,在施工过程中,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占总扬尘的
60%以上。车辆行驶产生的扬尘,在完全干燥情况下,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
Q——汽车行驶的扬尘,kg/km·辆;V——汽车速度,km/hr;W——汽车载重量,吨;P——道路表面粉尘量,kg/m2。
表
4-10 为一辆 10 吨卡车,通过一段长度为 1km 的路面时,不同路面清洁
程度,不同行驶速度情况下的扬尘量。由此可见,在同样路面清洁程度条件下,
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而在同样车速情况下,路面越脏,则扬尘量越大。因
此限制车辆行驶速度及保持路面的清洁是减少汽车扬尘的最有效手段。
表
4-10 不同车速和地面清洁程度的汽车扬尘单位:kg/m2
粉尘量
车速
0.1
0.2
0.3
0.4
0.5
1.0
5(km/h)
0.0511
0.0859
0.1164
0.1444
0.1707
0.2871
10(km/h)
0.1021
0.1717
0.2328
0.2888
0.3414
0.5742
15(km/h)
0.1532
0.2576
0.3491
0.4332
0.5121
0.8613
25(km/h)
0.2553
0.4293
0.5819
0.7220
0.8536
1.4355
如果施工阶段对汽车行驶路面勤洒水
(每天 4~5 次),可以使空气中粉尘量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5 —
减少
70%左右,可以收到很好的降尘效果。洒水的试验资料如表 4-4。当施工
场地洒水频率为
4~5 次/天时,扬尘造成的 TSP 污染距离可缩小到 20~50m 范围
内。
表
4-11 施工阶段使用洒水车降尘试验结果
距路边距离
(m)
5
20
50
100
TSP 浓度
(mg/m3)
不洒水
10.14
2.810
1.15
0.86
洒水
2.01
1.40
0.68
0.60
(
2)堆场扬尘
道路施工阶段扬尘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是露天堆场和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
由于施工需要,一些建筑材料需露天堆放,一些施工作业点表层土壤需人工开
挖且临时堆放,在气候干燥又有风的情况下,会产生扬尘。堆场物料的种类、
性质及风速与起尘量有很大关系,比重小的物料容易受扰动而起尘,物料中小
颗粒比例大时起尘量相应也大。堆场的扬尘包括料堆的风吹扬尘、装卸扬尘和
过往车辆引起路面积尘二次扬尘等,这将产生较大的尘污染,会对周围环境带
来一定的影响。
起尘风速与粒径和含水率有关,因此,减少露天堆放和保证一定的含水率
及减少裸露地面是减少风力起尘的有效手段。粉尘在空气中的扩散稀释与风速
等气象条件有关,也与粉尘本身的沉降速度有关。不同粒径粉尘的沉降速度见
表
4-5。由表可知,粉尘的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迅速增大。当粒径为 250m
时,沉降速度为
1.005m/s,因此可以认为当尘粒大于 250m 时,主要影响范围
在扬尘点下风向近距离范围内,而真正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是一些微小粒径的
粉尘。
表
4-12 不同粒径尘粒的沉降速度
粉尘粒径
(m)
10
20
30
40
50
60
70
沉降速度
(m/s)
0.003
0.012
0.027
0.048
0.075
0.108
0.147
粉尘粒径
(m)
80
90
100
150
200
250
350
沉降速度
(m/s)
0.158
0.170
0.182
0.239
0.804
1.005
1.829
粉尘粒径
(m)
450
550
650
750
850
950
1050
沉降速度
(m/s)
2.211
2.614
3.016
3.418
3.820
4.222
4.624
4.2 沥青摊铺产生的烟气对环境的影响
本工程内部道路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利用商购的商业沥青,项目自身不
设置沥青拌合站,因此沥青烟气主要产生于路面铺浇阶段。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6 —
根据以往的调查和监测资料,沥青摊铺时的沥青烟气污染相对熔融烟气是
很小的,铺浇沥青混凝土路面时会散发
(即无组织排放)少量沥青烟气,主要污
染物为
THC(烃类)、酚和苯并(a)芘以及异味气体,其污染影响范围一般在周边
外
50m 之内以及在距离下风向 100m 左右。
沥青铺浇路面时所产生的烟气,随着大气逐渐稀释和扩散,且随着沥青温
度的冷却,烟气也将慢慢消失,项目施工区域较开阔,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可
得到稀释扩散,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环评要求施工人员佩戴防护口罩,
减轻沥青烟气对施工人员的危害。
4.3 车辆、机械尾气
施工中将会有各种工程及运输用车来往施工现场,主要有运输卡车、翻斗
车、挖掘机、铲车、推土机等。施工场地汽车尾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有如下几
个特点:车辆在施工场地范围内活动,尾气呈面源污染形式;汽车排气筒高度
较低,尾气扩散范围不大,对周围影响较小;车辆为非连续行驶状态,污染物
排放时间及排放量相对较少。对于施工期车辆尾气治理,可采取的治理措施主
要是加强车辆保养和维护,减少超载,减少停车怠速时间。在治理措施行之有
效的前提下,车辆尾气在施工期的影响可降至较低水平,对周围大气环境的影
响较小。
施工期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大都以柴油为动力源,运行时排放出尾气主要
污染物为
CO、NOX、非甲烷总烃等。由于施工机械为间断性施工,所排放的
废气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具有较集中的特点,在局部的范围内污染物的浓度较
高,在空气流动的作用下可得到稀释扩散,且随着该路段施工结束而消失,不
会对项目区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5 固体废弃物影响
本工程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于路面拆除的废弃土石方,以及施工人员的生
活垃圾。这些固体废物若不进行妥善处理处置,随意乱堆乱排,将会对工程周
边的大气、水环境等造成一定的影响。
5.1 工程弃渣
根据水保方案,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
6.45 万m³;填筑总量 23.57 万m³;自
身利用
6.45 万m³;借方 17.12 万 m³,均为宕渣,自合规料场商购;无余方。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7 —
5.2 生活垃圾
本工程施工人员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生活垃圾,以施工人员
100 人,每人每
天产生生活垃圾
0.5kg 计,本项目施工期月 12 个月,生活垃圾产生量为 18.2t
(
0.05t/d),总体数量较少。要求施工单位对施工场地的生活垃圾进行集中分
类收集,收集设施需做好防风、防雨淋措施,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和处理,
对环境影响较小。
6 施工场地影响分析
项目设置
1 个临时施工场,主要功能为建筑材料堆放场地,不设预制场、
拌合站、维修厂等大临施工设施。要求材料堆放场地硬化并加盖篷布,做好洒
水抑尘工作,并防止水土流失。
施工场地产生的施工废水通过沉淀池处理后,上清液可用于施工生产或场
地降尘,沉淀物和弃土一同处理,同时加强对施工废水的管理控制,避免施工
过程中废水排入地表水体。故本项目施工场地产生的污水对周围环境影响较
小。
施工场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做到日产日清,由环卫
部门统一清运处理。故本项目施工场地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妥善处置后对环境
影响较小。施工人员不在施工场地设置营地,租用附近民房,生活污水由现有
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收集处理。
施工场地无大临设施,仅用于材料堆放,不产生高噪声施工活动,施工场
地周边无敏感点,因此,施工场地的噪声对周边环境影响有限。
7 环境风险分析
本项目施工前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施工期施工车辆、桥梁及河道拓宽等涉
水施工活动对龙绕溪
II 类水体的污染。
施工期的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冲洗废水、施工地表径流等。工程建设期间
各类废水均进行处理并回用,禁止排放附近水体,施工期生活污水主要依托周
围村庄现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在各处理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不会对周
边地表水水质造成影响。
但施工过程中,各污废水处理设施或回用设施在使用过程中,各类污废水
水量突然增大、因为暴雨等情况可能会对处理设施造成冲击,或者是使用不当、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8 —
设施老化等导致故障,可能会导致污废水事故排放,可能会对周边水体水质造
成影响。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污废水的泄漏及事故排放产生机率较小,在做好污
染防治措施及设备维护保养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泄漏或事故排放。
尤其在桥梁施工以及河道拓宽施工中,会引起泥沙等悬浮物局部增高,在
施工期也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此外,汛期暴雨冲刷施工开挖面和施工场地
时,也会造成污废水的排放,可能对周边水体水质造成影响。附近地表水为龙
绕溪,水质目标属于
Ⅱ类水体,如果暴雨冲刷施工开挖面,可能会将泥沙等带
入水体,造成局部泥沙量较大。因此,做好施工场地的维护,可以防止冲刷将
泥沙或者其他污染物带入水体。
运营期生态环境影响
分析
1 生态环境影响
(
1)植被影响
本工程拟建地紧邻常山服务区,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项目区域典型
的原生植被多己丧失殆尽,为人工植被所代替。根据现场调查结果,工程红线
范围内植被很少,而本项目建成后通过绿化工程,丰富项目所在区域的植被。
本项目的绿化设计用干净简洁的种植形式营造开敞通透的空间,局部点缀孤赏
树种(如丛生朴树等),重要节点处以精致组团式种植为主,通过乔灌地多层
配置保证四季有景,形成高低错落、层次丰富、色彩多变的植物景观。停车区
注重生态性,考虑种植高大乔木(如栾树等)。在树种选择方面,应以乡土树
种为主,以珍贵的生长稳定的树种为辅,并具备一定的植物科普功能。本工程
的绿化措施能起到保护环境、防治污染、维持生态平衡,对于防止降雨引起的
裸露地表的击溅侵蚀和面蚀也有着很好效果,界定为水土保持措施。
2)对动物的影响
陆生动物:在本项目陆域生态评价范围内,由于人类长期活动的影响,工
程范围内的树木草丛间已无大型哺乳动物,陆生野生动物仅有昆虫类、鼠类、
蛇类和飞禽类等,几乎无大型野生动物,所以本项目运营期对野生动物生存、
繁殖基本没有影响。
水生动物:本工程龙绕溪在河道拓宽后,增加到
40m 宽,且河道两岸设置
有叠石防护,拓宽后的岸线将基本固定,河势基本趋于稳定,水生生物的生境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59 —
也趋于稳定,因此,本项目营运期对龙绕溪水生生态基本无影响。
2 声环境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源于车辆进出产生的交通噪声、社会活动噪
声、机械设备(如风机、水泵等)噪声,本次按照旅客社会噪声、机械设备噪
声及交通噪声作为源强,预测昼间噪声。
(
1)预测模式
设备噪声源大多呈相对固定状态,且当声源的大小与预测距离相比小的多
时,可以将此声源看作点源,声源噪声值随距离衰减的计算公式如下:
L2=L1-20lgr2/r1
式中:
r1、r2——距声源的距离(m);
L1、L2——声源相距 r1、r2 处的噪声声级 dB(A);
(
2)噪声源强
本项目噪声预测源强见表
4-11。
表
4-11
噪声源强
主要噪声源名称
测点与机械距
离
声压级
dB(A)
旅客
1m
60~65
换气系统风机(室内)
1m
65~75
污水提升泵(室内)
1m
60~70
停车区
1m
63~68
变电所
1m
60~65
场界预测结果见表
4-12。由预测结果可见,本项目营运期噪声影响不大。
表
4-12
场界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
dB(A)
预测点位
昼间噪声贡献值
昼间标准
是否达标
东侧
48.1
60
达标
北侧
46.8
60
达标
西侧
45.5
60
达标
南侧
50.6
60
达标
表
4-13
敏感点噪声预测结果
单位:
dB(A)
预测点位
现状监
测
昼间噪声贡献值
预测值
昼间标准
是否达标
畈头村
56
44.1
56.3
60
达标
(
3)影响分析
在本项目运营期运行的情况下,各侧场界噪声均能达到《社会生活噪声环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0 —
境排放标准》(
GB22337-2008)中的 2 类标准。敏感点处预测值能达到《声环
境质量标准》中的
2 类标准。
3 水环境影响
(
1) 营运期废水污染源强
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来自旅客、工作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此外还有初
期雨水。生活废水排放系数按
0.85 计算,则产生污水量约为 22725.81 t/a,其
水质为
CODCr 350 mg/L,NH3-N 35 mg/L,磷酸盐 8 mg/L,则产生污染物总量
为
CODCr7.95 t/a,NH3-N 0.80 t/a,磷酸盐为 0.18 t/a。生活废水均接入市政污
水管网。营运期污水产生量见下表。
表
4-14
生活用水节水用水量计算表(市政水)
序
号
用水项目名称
使用人数
或单位数
用水定额
(
L/d)
用水天数
(
d/a)
用水量(
m3)
污水量
(
t/a)
平均日
全年
1
旅客
22500 人
2.5
365
56.25
20531.25
17451.56
2
办公
100 人
30
365
3.00
1095
930.75
3
餐饮
700 人次
20L/人次
365
14.00
5110
4343.50
4
合计
73.25
26736.25
22725.81
此外,根据初步设计,本项目配套建设雨水回收利用系统。按照储存
3
日场地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用水量进行计算,绿化浇洒、道路冲洗用水量
65.96m3/d,雨水回收利用水量 198m3(按 3 天用水量)。室外绿地内设置一座
有效容积
270m3 雨水回用调蓄池,旁边设一体化雨水处理设备,首先对场地雨
水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用于本项目绿化景观浇洒用水、洗车用水及冲厕用水,
节省自来水;当暴雨未来临之前再排空未回用完的池水,并应有在
12h 内排空
的能力,可以增加雨水的回用量,并接纳下场雨水。同时再设置二座雨水调蓄
池,对场地年雨水径流总量进行控制,雨后外排到周边市政雨水管网。本环评
不再对初期雨水进行定量分析。
(
2) 营运期废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运营期间主要污水为工作人员、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纳入常
山县服务区现有的市政污水管网,最终由常山县天马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
放。
常山县天马污水处理厂位于衢州市常山县紫港街道渣濑湾村。现状污水处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1 —
理厂已建投入运行三期,一期、二期、三期均为
2 万 m3/d;污水厂预处理进水
中设计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设计比重均为
50%,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
+CAST+ 深度处理+消毒”工艺,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
(
GB18918-2002)一 级 A 排放标准后排入常山港。
本项目排水量约为
2.27 万 t/a(0.0073 万 t/d),约占常山县天马污水处理
厂处理能力的
0.12 %,污水处理厂完全可以容纳本项目运营期间的生活污水
量。
(
3)营运期水文情势影响评价
本工程新建桥梁跨越龙绕溪,且对龙绕溪进行河道拓宽,本项目营运后对
水文情势产生一定影响。本评价结论主要引用自《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
套工程服务区综合体(南区)跨龙绕溪三座桥防洪评价报告》:
1)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的影响
本工程实施,将对红线范围内河道进行拓宽,短期内,会对该段河道的冲
刷和淤积造成一定影响,但是最终会趋于稳定。且河道两岸设置有叠石防护,
拓宽后的岸线将基本固定,河势基本趋于稳定,当不发生超标准洪水或其他自
然灾害时,预计工程区附近河道平面形态近期内不会有大的变化。
2)项目建设对河道行洪能力的影响
根据桥型布置方案,三座桥梁建设后,对河道行洪有一定阻水影响。该段
河道拓宽至
40m 后,在发生 10 年一遇洪水情况下,河道水位最大下降幅度为
2cm。在此基础上增加三座桥梁后,东侧 B 匝道桥位置壅水高度为 0.03cm,人
行风雨连廊桥位置叠加后的壅水高度为
0.05cm,西侧 A 匝道桥位置壅水高度为
0.05cm。壅水长度 1117m。
桥墩缩窄了桥梁处河道行洪断面,当遭遇
10 年一遇洪水时,西侧 A 匝道
桥的阻水面积百分比为
6.31%,人行风雨连廊桥的阻水面积百分比为 6.42%,
东侧
B 匝道桥的阻水面积百分比为 6.06%,符合跨越Ⅲ级及以下堤防河道的桥
梁阻水面积百分比不宜大于
6%,不得超过 8%的要求(《浙江省涉河桥梁水利
技术规定(试行)》)。
3)项目建设对工程安全的影响
现状河道两岸为自然突破,防冲刷能力较弱,该段河道拓宽后,两岸采用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2 —
千层石叠砌方式对岸坡进行防护,提高了岸坡的防冲刷能力,工程建设对河道
行洪安全更加有利。
西侧
A 匝道桥建桥位置一般冲刷深度为 0.65m,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为
1.04m,人行风雨连廊桥建桥位置一般冲刷深度为 0.64m,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为0.98m,东侧 B 匝道桥建桥位置一般冲刷深度为 0.67m,桥墩局部冲刷深度为1.07m。河道两岸挡墙基础埋深为 1.5m,桥墩桩基础埋深大于 10m,工程建设
满足河道防冲刷防护要求。
4 环境空气影响
本项目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主要来自停车区汽车尾气、餐饮油烟废气以及
垃圾房的恶臭。
(
1)油烟废气
本项目设有餐饮区,基准灶头数大于
6 个,规模属于大型食堂。根据设计,
每日用餐人数约
700 人次,一般厨房的使用油耗油系数为 0.04kg/人.次,则厨
房使用油耗油量约为
10.22 t/a。一般油烟和油的挥发量占总耗油量的 8%,厨房
油 烟 的 年 产 生 量 约 为
0.82t/a,根据一般厨房类比,厨房油烟的浓度值在
10~13mg/m3 之间,按 12mg/m3 计。根据《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对“大型”
标准的规定,油烟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
2.0mg/m3,净化措施最低去除效率为
85%。本工程安装的油烟净化装置去除效率以 85%计,则年排放油烟 0.123t/a,
排放浓度为
1.8mg/m3。
餐饮业油烟的成份十分复杂,这种油烟既有油脂、蛋白质及原料佐料在受
热条件下进行物理化学反应产生的有机烟气,也有加热操作过程中液滴溅裂、
油料物料分解、氧化、聚合的高分子化合物,因此存在的形态既有
TSP,又有
气体分子的有机态污染物。测试发现,食用油加热到
150~200℃时产生的气态
污染物含有
200 多种化学物质,主要为不饱和烃类、饱和烃类、苯系物、多环
芳烃、杂环化合物以及醇、醛等,油烟的主要化学成份见表
4-15。这些污染物
若直接通过通风装置排入空气中,会污染环境,为此国家制定了《饮食业油烟
排放标准》。
表
4-15
油烟的主要化学成份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3 —
化合物名称
化合物名称
2-甲基丁醇
甲氧基琥珀酰亚胺
环戊酮
环十四烷
二乙醇醚
乙氧基十二醇
苯甲醇
菲
甲酚
酸
苯并噻唑
邻苯二甲二丁酯
壬酸
1-已二酸二乙酯
2、6-二甲基喹啉
十八酸
甲基环烷
已二酸二乙酯
2、6-双(1-1-二甲基乙基)酚
十二酸
为消除油烟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厨房安装一套油烟净化装置对该废气
进行处理。该厨房属大型规模,油烟净化装置的油烟去除率按
85%计算,则其
油 烟 排 放 浓 度 约 为
1.8 mg/ m3 , 经 处 理 后 的 油 烟 排 放 浓 度 能 够 达 到
GB18483-2001《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中的排放标准,经扩散后,油烟废气对
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
2)汽车尾气
本项目设有地面停车场,油车车位仅
140 个,本工程所在区域较为空旷,
大气扩散条件好,周围
200m 范围内仅一个敏感点,营运期停车场尾气对环境
空气影响很小。
(
3)垃圾房恶臭
本项目在场区南侧设置一座垃圾房,用于暂存生活垃圾。营运期间会产生
恶臭。恶臭通常是由氨气、甲硫醇、硫化氢等物质组成,且恶臭污染是一种感
观污染,不同人群的主观差异性较大,恶臭标准编制组的实验和国内外恶臭辨
嗅研究中都已经揭示了这个现象,即使大多数人群感受一般的恶臭,对少数人
来说也可能会觉得难以忍受,因此很容易导致纠纷。如北京医科大学某次恶臭
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如表
4-16。
某恶臭公众调查统计与厂界标准值对照研究结果见表
4-17。从中可知达到
无量纲浓度<
10 则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公众反应,如无量纲浓度<20 则少数公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4 —
众会有反应,如无量纲浓度<
30 则部分群众会有明显不快反应,公众意见会较
大。
表
4-16
恶臭强度与感觉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
恶臭
浓度
性别
受试人数
感觉一般
感觉可忍受
感觉无法忍受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5
男
33
21
63.6
10
30.3
2
6.1
女
39
23
59.0
14
35.9
2
5.1
合计
72
44
61.1
24
33.3
4
5.6
3.0
男
33
9
27.3
20
60.6
4
12.1
女
39
6
15.4
26
66.7
7
17.9
合计
72
15
20.8
46
63.9
11
15.3
3.5
男
33
0
0
18
54.5
15
45.5
女
39
1
2.6
12
30.8
26
66.6
合计
72
1
1.4
30
41.7
41
56.9
表
4-17 某恶臭污染公众调查统计与厂界标准值对照情况研究结果
项目
一般
二级
三级
新扩改建
现有
新扩改建
现有
恶臭浓度(无量纲)
10
20
30
30
70
反应
有恶臭感觉
<
1.0%
1.0~10.0%
11.0~20.0%
21.0~30%
31.0~40%
有不良反应
无
轻微不适
1.0~5.0%
嗅觉不快
6.0~10.0%
呼吸不畅
11.0~18.0%
呼吸困难
19.0~24.0%
根据同类垃圾房类比可知,此类恶臭强度为一般到二级,影响范围主要集
中在垃圾房周边
30m 范围内。本项目周边最近敏感点为畈头村,距离垃圾房
280m 左右,其余均为空地。因此本项目垃圾房只要能做到日产日清,对周围
环境影响不大。
5 固体废弃物影响
(1) 一般固废
营 运 期 产 生 的 固 体 废 物 主 要 为 生 活 垃 圾 。 旅 客 的 生 活 垃 圾 产 生 量 按
0.15kg/m2•d 计,建筑面积按 17350.67 m2 计算,则产生生活垃圾 2.6 t/d;工作
人员合计
100 人以 1.0 kg/人•d 计,工作人员生活垃圾为 0.1t/d。全年合计产生
生活垃圾约
985.5 t/a。本工程建有垃圾房一座,用于暂存生活垃圾,垃圾由环
卫部门清运。
营运期光伏一体车棚的光伏板达到使用寿命(通常
25 年以上)或因损坏
需要更换,后续由厂家回收利用。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5 —
(
2)危险废物
本项目营运期危险废物主要来自光伏车棚的废弃蓄电池、废润滑油、废抹
布等。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
GB 5085.7-2019)及《国家危险废物
名录(
2021 版)》判定上述固废是否属于危险废物,判定结果见下表。
表
4-18
本工程危险废物产生量
序
号
固体废
物名称
产生
工序
形态
是否属于
危险废物
废物代码
产生
量
4
机修间
废油
机修
液态
是
HW08 900-249-08 其他生产、销售、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矿物油及沾
染矿物油的废弃包装物
0.05t/a
6
废含油
抹布等
沾染物
机修
固态
是
7
废弃蓄
电池
光伏
发电
系统
固态
是
铅 酸 电 池 :
HW31 含 铅 废 物
(
900-052-31 废弃的铅蓄电池);
锂 电 池 :
HW49 其 他 废 物
(
900-044-49 废弃的锂电池)
0.5t/a
维修产生的废油、废含油抹布等属于危险废物,年产生量约
0.05 t。要求
在主体建筑内设置危废暂存场地,暂存场地的设计应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
控制标准》(
GB18597-2023)的要求。建设单位需委托有资质的危险废物处理
单位,定期将危险废物运走。
6 环境风险评价
根据工程特性,本项目营运期的环境风险主要是龙绕溪桥梁的交通事故以
及充电桩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
1)交通事故
本工程涉及跨河桥梁
3 座,其中两座桥用于通车,水污染事故主要有如下
几种类型:
1)车辆本身作为动力的汽油(柴油)和机油泄漏,排入附近水体;2)化学危险品的运输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有毒有害固态、液态危险品发
生泄漏或易燃易爆物质引起爆炸,引起水污染;
3)在桥面发生交通事故,汽车连带货物坠入河流。
(
2)火灾事故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6 —
本项目设置充电车位
64 个,污染事故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新能源汽车发生碰撞/充电过程中,可能引起爆炸、火灾事故,从而发
生有毒烟气(
HF、CO 等)的次生灾害。
2)储能电池电解液泄漏,废弃润滑油贮存不当,造成土壤、地下水污染。
运营期间,一旦交通车辆发生泄漏事故,若防范不到位、应急处理不当,
将对上述水体水质带来直接污染影响。根据初步设计,本项目桥梁连接北区即
现有常山服务区,大车停车位设置在北区,本项目停车场仅供停小车,不设置
大货车、危化品车辆车位。因此,一般情况下危化品运输车辆、油罐车等不会
进入到南区。
根据事故概率分析可知,本工程发生事故的概率相对较小,且普通车辆自
身携带的油箱容积有限,交通事故后引发大气污染事故的概率较小且影响总体
可控。但仍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急措施,尽量避免跨越河道桥梁上的普通车
辆发生事故导致油品泄露。龙绕溪水体水质目标为
II 类,需要设置桥面径流收
集系统及应急池,减小事故发生对龙绕溪水体的影响。
蓄电池爆炸事故会导致大气污染,氟化氢、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扩散会影
响附近敏感点居民;危险物质泄漏会引起土壤、地下水污染。根据事故概率分
析,新能源电车爆炸事故概率极低,且本项目废电池、废机油等将储存于危化
品 暂 存 仓 库 , 暂 存 场 地 的 设 计 应 执 行 《 危 险 废 物 贮 存 污 染 控 制 标 准 》
(
GB18597-2023)的要求,地面要求硬化,基本不会泄露至地下水。
建设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道路运输交通事故以及火灾爆炸事故的风
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并纳入
“三同时”验收管理,将本工程运营期可能产生
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符合建设项目风险防范措施要求。
选址选线环境合理性分
析
常山服务区是江西省到浙江省的第一个服务区,东连衢州服务区,西连三
清山服务区。本项目与服务区南北联络通道工程相接,衔接服务区
ETC 小客车
出入口与
205 国道及天马路,助力常山打造“浙西门户窗口”。项目的建设有利
于常山绿色产业集聚区、常山经济开发区、同弓乡及常山城区四个区块上下杭
金衢高速的小客车交通流量从主城区转移到城西片区,大大缓解主城区的交通
压力,提升城市能级和功能品质。
根据自然资源部最新下发的三区三线数据库成果,本项目选线生态保护红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7 —
线,不涉及永久基本农田、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
湿地、文物保护单位以及人口密集区等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不占用公益林。
根据工程规模、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水文、交通条件、城镇规划、路网
规划、地块利用、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本项目选址选线较
为合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小。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8 —
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
期生
态环
境保
护措
施
1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
1)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复耕或复植,不得荒废,占用的林地要
及时补种草植树。恢复水土保持设施,减少水土保持设施面积的损失。
(
2)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方、临时堆料及其它临时土石方堆置均需集中
堆置,且控制在征地范围内;堆置过程中做好堆置坡度、高度的控制及位置的
选择。对堆置地应采取草包填土作临时围拦、开挖水沟等防护措施,以减少植
被损坏和水土流失。
(
3)对于清基耕植土在施工初期,应先挖出表层土壤,并设固定区域就近
堆放保存,待施工完毕,将保存的表土回用可恢复区域。
2 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尽量采用低噪声机械,对超过国家标准的机械应该禁止其入场施工。施
工过程中应该经常对设备进行保养,避免由于设备性能差而使噪声增强现象发
生。
②严格控制施工时间,在夜间(
22:0~6:00)应停止施工。如确因工期需要,
需在夜间施工,应报当地环保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
③施工运输路线应尽量避开居民区,利用周边道路用于施工材料的运输路
线,应调整作业时间,防止对原有交通造成干扰。
④施工各阶段噪声按《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12523-2011)
中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的要求控制。
⑤施工场界四周设置硬质围挡。
3 水环境保护措施
(
1)建筑材料特别是易流失的筑路材料如黄沙、土方和施工材料如油料等
有害物质堆放场地应尽量远离河道,并应具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做好用料的
合理安排以减少堆放时间。
(
2)表土堆场应设置蓬盖,并做好用料的合理安排以减少堆放时间,废弃
后应及时清运。
(
3)施工场地、表土堆场等应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中的防治方案妥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69 —
善防治,以减少施工场地、表土堆场等的水土流失对沿线水体水质的污染。
(
4)围堰填筑可采用袋装粘土方式,避免河水冲刷,造成河水浑浊;桩基
施工所用护壁材料,设置沉淀池,严禁直排河道。
(
5)施项目施工期,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杜绝设备污油的泄漏
和含油废水的产生。本项目不在施工场地设置维修厂,减少含油废水的产生。
(
6)施工人员租用附近村庄民房,充分利用现有污水处理设施。
(
7)施工场地要求设置沉淀池,施工废水经沉淀后达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
GB/T 18920-2020)中的相应标准后,用于场地抑尘洒水。
严谨排入龙绕溪。
(
8)为减轻施工期对河道行洪的影响,桥梁施工应避开主汛期(4 月 15
日至
7 月 15 日)。
(
9)本工程的三座桥梁建设将占用水域面积 20.5m2,占用水域容积为
101.6m3。本工程河道从 25m 拓宽至 40m 后,将增加水域面积 7646m2,增加水
域平均深度
4.9m,相应增加水域容积 37465m3。使用河道拓宽增加的水域进行
补偿后,本工程建设仍将增加水域面积
7625.5m2,增加水域容积 37363.4m3。
3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①施工作业时,应采取边施工边洒水等防止扬尘污染的作业方式;
②加强运输管理,保证汽车安全、文明行驶。科学选择运输路线。运输道
路应定时洒水。粉状材料应罐装或袋装,粉煤灰采用湿装湿运。土、水泥、石
灰等材料运输禁止超载,并盖篷布;
③加强汽车维护,保证汽车正常、安全运行。加强对施工机械的科学管理,
合理安排运行时间,发挥其最大效率;
④工地周围设置连续硬质围挡。施工现场必须实行封闭管理,设置进出口
大门。施工现场围挡设置应根据施工合同工期长短,合理选用固定式围挡、快
装快拆式或临时钢护栏围挡。
⑤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场内道路、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应采用混凝
土或沥青混凝土硬化。
⑥建筑垃圾、渣土运输车、商混车等车辆驶出建筑工地之前,必须采取封
闭措施、必须冲洗洁净,防止运输过程中沿途抛、洒。滴。漏,污染周边环境。
⑦施工现场材料必须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图堆放,分门别类、布置合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0 —
理。4、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废主要来源于拆除的建筑垃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土石方及施工
人员生活垃圾等。
(
1)项目土石方开挖总量6.45 万m³,填筑总量23.57 万m³,自身利用
6.45 万m³,借方17.12 万m³,均为宕渣,自合规料场商购;无余方。
(
2)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应分类收集,并做到日产日清,由环卫部
门统一清运处理。
运营
期生
态环
境保
护措
施
1 声环境保护措施
①加强停车区车辆管理,限制车速,控制鸣笛。防止因管理混乱而引起游
客噪声增大影响周围住宅区。
②水泵、空调外机等机械设备加强检修。
③建议东侧靠近敏感点控制建筑距离,在场界四周布置绿化(如种植乔木
等),以降低营运期噪声对住宅区的影响。
2 水环境保护措施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主要为生活污水以及桥面径流。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
油池预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进入常山县天马污水处理厂处理。
为减缓桥面径流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建设单位应加强对路面和桥面
的日常维护与管理,保持桥面清洁,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可接入初期
雨水池,不得直接排入龙绕溪。
本项目运营期间,污水产生环节较为简单,均采取了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
避免污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环境空气保护措施
(
1)综合体厨房油烟废气通过油烟净化设备处理后高空排放;
(
2)做好场区内绿化工程的维护工作。
4 固体废弃物防治措施
生活垃圾收集暂存于垃圾房,由环卫部门及时清运。
5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1 —
1)加强桥梁防撞设施,跨越龙绕溪的桥梁设置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并设置
应急池收集事故废水。
参照《道路突发事故液态污染物应急收集系统技术规范》(
DB33/T
2567-2023)、《道路突发事故液态污染物应急收集系统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龙绕溪两座桥梁单个应急池容积不低于
144.6m³。
事故应急池总容积按式(
1)~(4)计算:
1
2
3
V V V V
(
1)
2
V
Q t S
(
2)
3
3
10
V q t F
(
3)
F W L
(
4)
式中:
V
——事故应急池总容量,单位为立方米(m³);
V1
——事故发生区域内一个或多个罐组装载的物料量(最大值以公路荷载
计),单位为立方米(
m³)。主要风险源是一般货车油箱(容积为 0.4m³);
V2
——处理事故时预计产生的消防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³);
V3
——事故发生时可能进入系统的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³);
Q
——每小时每平方米消防用水量(建议值为 0.72 m³/h·m²),单位为立方
米每小时每平方米(
m³/h·m²);
t
——消防设施处置事故历时(建议值为2h),单位为小时(h);
S
——消防控制面积(建议值为 100 m²),单位为平方米(m²);
q
——降雨强度,按平均小时降水量计算,单位为毫米每小时(mm/h)。常
山县多年平均降雨量
1725.3 毫米。平均小时降雨量为 0.20 mm/h;
F
——事故区汇水面积(m²),单位为平方米(m²);
W
——敏感路段路基宽(m),本工程单座桥梁宽度 9m;
L
——敏感路段桥长(m),本次收集长度为单座桥梁 60m。
2)危险品运输车辆必须办理危险品准运证,驾驶人员、装卸管理人员、押运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2 —
人员需经所在地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取得上岗资格证。
3)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管理部门应运输化学危险品的车辆进行严格安检,
车辆上需设置有明显标志。
其他
1 环境管理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环境管理,使本工程建设符合国家要求的经济
建设、社会发展和环境建设的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和同步实施的方针,使环境
保护和污染防治环保措施得以具体落实,使环保主管部门具有监督和管理的依
据。通过环保措施的实施来减缓和消除工程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带来的不利环境
影响,使工程建设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方面得以协调持续地发展。
施工期环境管理工作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共同承担。运营期间环境管理
职能全部由建设单位承担。
2 环境监测计划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必备的一种手段。环境监测计划的实施在工程建设项
目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工程建设前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资料监测,
第二阶段是工程在施工期间的污染监测,第三阶段是项目投入营运期后的污染
监测。第一阶段的监测一般由建设单位委托环境评价单位在项目前期阶段完成,
第二阶段的污染监测可委托第三方检测单位完成,由建设单位支付必要的监测
费用。第三阶段的监测可由建设单位自己组建的监测机构监测,或者委托当地
环保监测站进行监测。具体环境监测内容可参照表
5-1。
表
5-1 项目环境监测计划一览表
实施
阶段
监测内
容
监测时间及频率
监测地点
监测项目
施
工
期
空气
施工高峰期
1 期 3
天
畈头村
TSP、PM10、PM2.5
噪声
施工高峰期每期
1
天,昼夜各
1 次
施工厂界,畈头村
LAeq
废水
施工高峰期
1 期三
天
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出口
COD、DO、pH、SS、氨氮、总磷、石油类
生态环
境监测
施工期
1 次
施工场地、表土堆场等临时
占地
植被占用、土地利
用、水土流失等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3 —
营
运
期
噪声
客流量高峰期监测
1 天,昼夜各 1 次
场界四周
LAeq
地表水
监测
3 天,每天一
次
龙绕溪
COD、DO、pH、SS、氨氮、总磷、石油类
环保投资
根据本报告拟定的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估算本工程总的环保投资
115 万元,
占工程总投资
25524.39 万元的比例约 0.45%。如表 5-2 所示。
表
5-2 本工程环保投资估算
时期
种类
设施或措施名称
投资费用
(万元)
施工期
废气
洒水、覆盖堆场等
2
废水
临时沉淀池,泥浆循环利用
2
设备冲洗废水隔油、沉淀池
2
噪声
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等
2
固废
生活垃圾收集、固废委托处置
2
跟踪监测
施工期、营运期跟踪监测
5
营运期
废水
化粪池
5
废气
油烟净化设备
5
噪声
设备维护、减震
5
固废
生活垃圾环卫部门收集清运;危废委托
处理
10
生态
生态护岸
55
环境风险
桥面径流收集系统
20
合计
115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4 —
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
内容
要素
施工期
运营期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环境保护措施
验收要求
陆生生态
明确施工范围和施工期车辆运行路线;临时工程的临时防护措施;临时工程土地复耕;生态恢复等。
满足水土保持方案要求
主体工程防护措
施、生态恢复措施
等
满足水土保持
方案要求
水生生态
无
无
无
无
地表水环
境
施工废水经沉淀池、隔油池等处理后回用,不直接向龙绕溪排放废水;施工
材料堆放场地应远离河
道,具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做好用料的合理安排以减少堆放时间;生活污
水依托现有农村污水处
理设施。
满足环评提出的环保措
施要求
应加强对桥面的日常维护与管理,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预处理后纳
管;
满足环评提出的环保措施要
求
地下水及土壤环境
无
无
无
无
声环境
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高噪声设备的管理,施工
期场界四周设置硬质围
挡。
满足《建筑施
工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
准》
(
GB12523-
2011)
加强停车区车辆管理,限制车速,控制鸣笛;水泵、空调外机等机械设备加强检修;建议东侧靠近敏感点控制建筑距离,在场界四周布置绿化(如
种植乔木等)。
敏感点满足
《声环境质量
标准》
(GB3096-2008)
的
2 类标准,
项目场界满足《社会生活噪声环境排放标
准》
(
GB22337-20
08)中的相应
标准
振动
无
无
无
无
大气环境
施工现场洒水降尘,保证车辆清洗,渣土车辆表面
覆盖等
满足《大气污
染物综合排
放标准》
(
GB
16297-1996)
安装油烟废气净化
设备。
油烟废气处理
效率达到
85%
以上
固体废物
生活垃圾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根据水保方案,本工程施工期无余方产生。
满足《一般工
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
准》
(GB18599-20
20)
垃圾集中收集后委托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危险废物交由
资质单位处理。
处理率
100%
电磁环境
无
无
无
无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5 —
环境风险
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
工,做好环境防护措施
落实环评提出的各项环
保措施
加强危化品车辆管理、编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备案
环境监测
见表
5-1
按要求落实
见表
5-1
按要求落实
其他
无
无
无
无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6 —
七、结论
浙赣合作省际窗口枢纽站配套工程
-服务综合体(南区)符合《衢州市综合交通运
输发展
“十四五”规划》、《常山县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符合产业
政策等相关的法律法规。
本项目为服务区配套建设项目,沿线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项目施工和运营期间将
会对工程沿线区域产生一定不利环境影响,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及环境标准,
严格采取本项目环评报告提出的施工期及运营期各项污染防治对策及保护措施,使其对
环境的影响符合相关标准或规范的要求。本项目环境影响可接受且环境风险可控,符合
常山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方案管控要求。
从环境影响角度而言,本工程是可行的。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7 —
附图
1 本项目地理位置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8 —
附图
2 本项目平面布置总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79 —
附图
3 常山县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80 —
附图
4 常山县声环境功能区划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81 —
附图
5 常山县水环境功能区划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82 —
附图
6 衢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区划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83 —
附图
7 本项目与“三区三线”生态保护红线位置关系图
./tmp/9be9a341-7731-4dfe-b014-2a461967d022-html.html— 84 —
附图
8 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