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S314天四线新宁坡至四更段改建工程东方审批局_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行政审批
发布时间:
2025-09-24
发布于
海南海口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发布时间:*开通会员可解锁* 文章来源:东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省道S314天四线新宁坡至四更段改建工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无

通讯地址:东方市体育广场政务大厅

邮编:572600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项目名称: 省道S314天四线新宁坡至四更段改建工程
建设单位: 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海南省省直辖东方市大田镇俄龙村委会海南省东方市大田镇俄龙村
环评单位: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里程16.505km(其中改建0.625km,新建14.85km,完全利用段0.97km); K0+000.00~K0+500.00段为大田镇二横路完全利用段,设计车速路基宽度为30m,双向两车道;K0+500.00~K0+640段为大田镇二横路延长线完全利用段;K0+640~K0+820段为改建市政二横路段,双向两车道,路幅宽度18.0m;K0+820~K16+000段为新建二级公路,双向两车道(其中K3+650.00~K3+980.00为大田互通完全利用段);K16+000~K16+505段为改建路段,设计车速60km/h,双向两车道。 本项目占地47.49公顷,其中永久占地33.52公顷,临时占地13.97公顷。
主要环境影响结论: 项目建设的施工期和运营期都对环境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项目建设的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对现有占地类型的改变、土地的占用引起的生物量损失以及施工产生的地表扰动、污水、噪声、固体废物对沿线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道路交通噪声和俄龙道班污水、餐饮油烟和行驶汽车尾气排放对周边居民点的影响。项目建设在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并全面落实本评价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后,可使该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得到减缓或控制。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符合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开通会员可解锁*实施),本项目属于“鼓励类二十四、公路及道路运输”中“1、国省干线改造升级”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根据《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25年版)》,本项目不属于《海南省产业准入限制禁止目录(2025年版)》中的限制类和禁止类项目,因此该项目建设是符合海南省产业政策的。本工程虽在北黎河涉及生态保护红线,但工程属于有限人为活动,满足生态保护红线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属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目施工期固体废物和污废水均进行妥善处理,不直接排放,不污染水域,工程建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通知(试行)》(自然资发〔2022〕142号)和《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2022.5.31修正)、《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准入管理目录(修订)的通知》(琼府办〔2023〕4号)的要求。
选址合理性: 项目新建北黎河大桥(K4+223.960~K4+360.40)段占用的生态保护红线类型为其他区域,主要功能为北黎河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占用方式为桥梁跨越。项目生态保护红线路段的生态影响主要表现在桥梁占地和施工对其主要功能的影响。 (1)北黎河水文、水质的影响 桥梁跨径对北黎河径流过程、水量、水温、水面宽和冲淤变化等水文要素影响较小,对河流水文条件基本不产生影响;桥梁建设不会阻断北黎河的水力联系,桥墩占地相对河流面积小,仅轻微改变局部的水文情势,不会对整个北黎河水文情势产生影响;桥梁建设产生的固体废物经运出河流范围外进行无害化处理后,不会淤塞河道而影响河床形态。因此,桥梁建设对北黎河水文的变化很小,不会影响河流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 桥梁施工对北黎河水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桥墩建设增加施工区局部水域SS浓度。根据桥梁施工工艺,桥墩下部结构施工主要采用桩基础,桥梁基础施工采用钢围堰,桥墩桩基施工造成施工区局部水域SS增大而影响水质,围堰插打和拆除产生的悬浮泥沙高浓度区主要集中在围堰附近局部范围,影响范围很小,影响时间很短,且随施工结束而消失。因此,桥梁建设对北黎河水质的影响很小,不会影响河流的水源涵养。 (2)北黎河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北黎河大桥建设对北黎河底栖生物造成的损失量较少,对其中的浮游生物造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时限性,而鱼类等游泳生物具有一定的回避能力,桥梁建设对鱼类等影响较小;施工结束后,随着河流水文、水质得到恢复,其中水生生物资源会得到逐渐恢复。北黎河大桥建设占用的水生生物生境面积小,未改变河流水生态系统结构,桥梁施工和运行对河流水生态系统结构影响小;加上桥梁施工时间短,施工一旦结束,桥梁建设造成的生态不利影响会得到显著改善直至消失,不会对北黎河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进而不会对北黎河生态功能造成较大影响。 综上,北黎河大桥建设对北黎河水生生物资源影响较小,施工和运行对北黎河水生态系统结构影响较小,不会对北黎河生态功能造成生较大影响,且这些不利影响限于施工期,故对北黎河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进而不会对北黎河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造成影响。 (3)小结 北黎河大桥桥墩占地面积相对河流小,仅轻微改变局部的水文情势,不会对整个北黎河水文情势产生影响,在有效处理施工废污水和固废后,不会对北黎河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北黎河大桥建设对北黎河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小,进而不会对北黎河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功能造成影响。 总之,北黎河大桥建设占地和施工不会对所涉生态保护红线主要功能造成影响很小,且随施工结束逐渐消失。
清洁生产水平: 清洁水平较高。
排污达标和排污总量控制可行性0: ①有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a、沥青烟和苯并[a]芘的影响分析 沥青搅拌工序为封闭式搅拌,收集的废气引至沥青烟气处理装置,采用“静电除油捕集+活性炭吸附”工艺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沥青烟、苯并[a]芘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和相应高度的排放限值。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中附录A中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参考表,本项目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中附录 A中“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b、骨料烘干粉尘 骨料烘干过程产生的粉尘废气由配套引风机抽送至布袋除尘器内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排气筒中烘干废气的颗粒物可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炉窑》(HJ1121—2020)中附录A中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参考表,本项目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工业炉窑》(HJ1121—2020)中附录 A中“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c、矿粉筒仓 矿粉筒仓配套安装布袋除尘器,颗粒物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通过排气筒有组织排放,颗粒物排放浓度满足《水泥工业污染控制标准》 (DB46/524-2021)中表1的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源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限值要求。 根据《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中附录A中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参考表,本项目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符合《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HJ1119—2020)中附录 A中“废气污染防治可行技术”。 ②无组织排放环境影响分析 本项目料场设置在封闭车间内,加装喷雾降尘装置2套,以降低由于碎石装卸所产生的粉尘废气量;通过采取综合防尘、抑尘措施后进行降尘。建设单位通过对料场采取封闭厂房形式设计,并对生产区内地面派专人定期进行路面清扫、洒水,以减少道路扬尘。综上所述,项目无组织粉尘废气在采取以上措施后,项目厂界扬尘浓度可满足《水泥工业污染控制标准》(DB46/524-2021)表3中的标准。 ③排气筒设置合理性分析 项目沥青储罐呼吸废气、成品仓卸料过程、回收料烘干产生的沥青烟气经过 静电除油捕集+活性炭吸附处理后通过15m高排气筒排放,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低于15m” ,因此,沥青拌和站排气筒高度设置符合环保要求; 烘干滚筒燃料废气与骨料(碎石)烘干、筛分粉尘经过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通过15m高的排气筒排放,根据《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中“各种工业炉窑烟囱最低允许排放高度为 15m” 与《水泥工业污染控制标准》(DB46/524-2021)中“其他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并应高出本体建(构)筑物 3m 以上”。 本项目生产区主楼高8m,因此,项目沥青拌和站排气筒高度设置符合环保要求;矿粉筒仓呼吸粉尘经过布袋除尘装置处理后通过 34m高的 DA002 排气筒排放,根据《水泥工业污染控制标准》(DB46/524-2021)中“其他排气筒高度应不低于15m,应高出本体建(构)筑物 3m 以上”。因此,项目排气筒高度设置符合环保要求。 综上所述,采取以上措施后,拌合站产生的废气对周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较小,且施工期对周边环境空气的影响是暂时的,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 (5)路面摊铺沥青烟气影响 沥青烟气影响较大的阶段为路面摊铺阶段,为了了解和评价路面摊铺阶段沥青烟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沥青混凝土摊铺过程中,会有少量沥青烟气产生。沥青混凝土铺摊是公路建设的后期工程,这一工程对某一路段来说时间短暂,项目产生的沥青烟气可能会对施工操作人员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会对沿线大气环境敏感点产生大的影响。为减少沥青烟气对施工操作人员的影响,施工操作人员应注意加强自身的安全健康防护。 (7)施工车辆尾气 据类似公路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50m处CO、NO21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3mg/m3;日平均浓度分别为0.13mg/m3和0.062mg/m3,均能满足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要求。 (8)非道路移动机械废气污染影响分析 施工中将使用各类大、中、小施工机械,主要以汽油、柴油等燃烧为动力,特别是大型工程机械将使用柴油作动力,排放的尾气、烟气对区域环境空气有一定的影响。燃料废气中主要含CO、CO2、NOX、HCH、烟尘等。由于施工场地位于农村地区,施工线场地较开阔,大气污染扩散稀释能力较强,因此,施工期燃油机械产生的尾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 工程环保设计中应优化路线布置、路基和桥梁设计,减少占地。尽量避免穿越成片的林地,尤其是天然次生林。线路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随意扩大施工范围,严禁占用成片林地。 提高施工人员的保护意识,严禁捕猎野生动物尤其是重要野生动物。施工作业期避让重要野生动物的繁殖期和越冬期;避免晨昏进行打桩等高噪声作业,惊扰野生动物尤其是重要野生动物。采取绿色施工工艺;设置桥梁、涵洞作为野生动物通道;林区段采用多设置涵洞,加强公路两侧绿化,临时占地区植被恢复和复耕。科学文明施工。严格按照水土保持方案,做好施工驻地、桥梁预制场、拌合站、取土场、弃土场和临时施工道路水土保持措施。
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区: 根据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2024年度海南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以及现状监测,东方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限值。本项目所在评价区域为达标区。
环境风险控制: 风险主要表现在交通事故和危险品在运输途中突发性发生逸漏、爆炸、燃烧等。事故风险主要是运输石油化工车辆事故。包括车辆对水体产生污染事故类型、危险品对土地、陆域生态、农业生产的影响。公路敏感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的概率较低。但是一旦发生危险品泄漏事故,将会对地表水体、水生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根据预测结果,至营运远期,项目跨越水体的桥梁路段发生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的概率为0.0000007~0.0000198次/年,位于生态保护红线路段发生危险品运输事故概率为0.0000171次/年。 为防范环境风险事件的发生,评价要求在穿越生态保护红线路段建设径流收集处理系统,安装防撞护栏、警示标志,发生环境事件后应急池内污水由有资质的单位运走集中处理,具体按照《高等级公路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及应急能力建设管理指南》(DB45T2320-2021)要求执行。在建设单位采取相应风险防范措施、制定环境风险应急预案的情况下,项目建设产生的环境风险可控。
公众参与意见: *开通会员可解锁*,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委托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开展省道S314天四线新宁坡至四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的要求,在确定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后,建设单位于*开通会员可解锁*在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上进行了第一次公示。*开通会员可解锁*~6月18日,在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海南特区报、项目涉及沿线敏感点公示栏或路口张贴公告三种方式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了第二次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公示期限为10个工作日。*开通会员可解锁*在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网站进行了省道S314天四线新宁坡至四更段改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批前公示,公示期间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未收到反馈意见。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