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发布时间:*开通会员可解锁* 文章来源: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拟对省道S229马松线金江大桥至松涛段新改建工程(省道S229马松线金江至松涛段新改建工程)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 现将拟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在公示期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书面提出听证申请。
传真:65236825
通讯地址:海口市美兰区美贤路9号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放管理处
邮编:570203
传真:
通讯地址:
邮编:
| 项目名称: | 省道S229马松线金江大桥至松涛段新改建工程(省道S229马松线金江至松涛段新改建工程) |
| 建设单位: | 海南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 建设地点: | 海南省省直辖澄迈县、儋州市、琼中县 |
| 环评单位: | 海南金鸿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 建设内容及规模: | 项目起点位于金马大道与G225海榆西线交叉处,终点为G9813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松涛互通,主线长度75.541km,利用段里程5.584km,新改建长度69.957km,其中改建51.675km,新建18.282km,项目沿线设置桥梁20座,主线线共设置涵洞106道,沿线与等级公路交叉7处,与等外路交叉277处。项目采用双向两车道一级/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 km/h,部分受限设计速度20~40km/h,路基宽度12m,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总投资144115.6059万元。 |
| 主要环境影响结论: | 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25年版)》《海南省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版)》《海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海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海南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等,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及国土空间的“三区三线”。项目建设有助于完善海南省公路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项目建设具有必要性,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 项目工程是生态影响兼具污染影响型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施工期间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等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只要严格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认真落实报告提出的各项环境保护措施要求及建议,项目实施过程所产生的负面环境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减缓的。在运营期,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实施“占一补一”措施,做好生态环境绿化恢复,防治交通噪声影响,特大事故发生的环境风险概率很小,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重大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公路建设单位或公路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范、应急措施。因此,在确保各项污染防治措施有效实施,充分落实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和环境管理制度的情况下,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
|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符合性: | 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海南省产业准入禁止限制目录(2025年版)》《海南省自由贸易港鼓励类产业目录(2024年版)》《澄迈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空间类2021-2035)》《儋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海南省普通省道网布局规划(2020年—2035年)》《海南省“十四五”交通运输(公路水路)发展规划》《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及国土空间的“三区三线”等,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准入条件要求。 |
| 选址合理性: | 项目在起点、终点与部分路段比选分析,从整体而言,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符合相关规划,从前期规划调整避让,尽可能避让生态保护红线等环境保护目标。遵循生态优先、节约用地的前提下选址用地,充分利用现有公路用地,尽量减少新增用地,通过部分改线,尽可能避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与环境敏感点的影响。项目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选址较为合理。 |
| 清洁生产水平: | / |
| 排污达标和排污总量控制可行性0: | 项目在运营期基本上无污水、固体废物产生,通过采取环保措施,减少交通废气、噪声的影响,其对环境影响小。项目运营不设排污总量,其控制措施是可行的。 |
|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行性: | 生态保护措施应遵循“避让、减缓、治理修复和补偿”的等方面内容顺序要求,做好项目的生态保护工作。项目建设用地的各项审批手续,对于项目涉及到的林地应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办理用地审核、林木采伐手续,避开公路两侧的古树名木,在无法避开的情况下,应对路线进行微调,避让古树名木。严格控制公路施工红线,在公路红线外禁止开挖、堆放物料,禁止将施工污水、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开挖现有路基的混凝土废料堆放、倾倒在公路沿线两侧现有的农田、林地、农用地,做好补偿占用的永久基本农田。应优化施工方案,抓紧施工进度,尽量减少工期,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禁止施工人员在公路沿线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和项目区外的水域内捕鱼和捕食其他水生生物。加强公路红线内两侧的绿化工作,加强运营期公路绿化植被维护和管理。公路两侧应营造多层次结构的绿化林带,绿化物种以本乡土物种为主,防止外来生物入侵,损害林地的生态环境。施工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处理后进行回用及场地洒水抑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隔油池等处理,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理清运处理。设置工地围挡、洒水、遮盖挡护、拌和与预制场棚做好封闭处理及除尘措施,加强公路路面清扫,加强公路两侧绿化防护,加强运输车辆管理,加强公路路面的养护与维修等措施。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进行小范围内线段微调,避免从村庄中间穿过,选用低噪声设备和工艺,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文明施工,限制车速,运输车辆经过噪声敏感点时,需减速并禁止鸣笛。养护好路面,减少路面噪声,可适当控制低速限行,禁鸣喇叭等,公路绿化良好,通过距离衰减交通噪声影响,减少声源,降低声源强,工程声屏障(现有实体围墙)隔声降噪处理,效果明显,提高防治效果。生活垃圾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建筑垃圾通过联系当地相关部门进行清运处理。水土保持措施以及防治措施应根据项目的水平土保持报告的要求进行实施,按照其报告提出的各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具体落实。做好防洪措施,如遇特殊天气如台风暴雨天气,应提前做好撒离、加固等安全防范措施。跨越河流的桥梁设置横向排水管道,同时在桥两头设置收集池,桥梁路段设置安全警示、限速、保护水体提示等级的标示或标牌以及工程防护措施等,制定完整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与应急措施。 |
| 环境质量与环境功能区: | 项目环境空气属于二类区,项目涉及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的水质相应为Ⅱ类或Ⅲ类水质目标,乡村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城镇区域如金江镇、中兴镇、昆仑场部等执行2类标准,公路沿线边界50米范围内的区域为4a类区。根据海南省空气质量发布系统的数据,项目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现状优良。监测点的南渡江的现状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大桥水库、水南河、兰洋河、大塘河、绿现河、南报河等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其现状水质良好。公路沿线村庄的监测点位昼间、夜间部分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1类标准要求,部分超过1类标准,但均可达到2类标准。而对于思源路段学校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其噪声监测点部分超标,公路沿线的交通噪声监测点位纵向线上50米范围内的昼间、夜间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应4a类标准要求。 |
| 环境风险控制: | 项目在桥梁路段可能发生的特大事故概率很小,但是也不能完全排除重大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发生的可能,公路建设单位或公路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的防范、应急措施。在桥梁路段,完善公路安全警示、限速、保护水体提示等级的标示或标牌以及工程防护措施等,制定完整的环境风险应急预案,在严格各项上述风险防范、应急措施,严格落实本报告提出的风险应急预案,项目环境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
| 公众参与意见: | 项目完成公众参与调查与有关公示,项目在公示期间均未收到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和建议。公路沿线居民的调查对象全部持有赞成态度,支持项目建设,对建设项目无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