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根据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起草了《关于支持德江县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您可在*开通会员可解锁*前通过以下渠道反馈:
1.通过邮箱反馈:2985705506@qq.com。
2.通过信函反馈,邮寄地址: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镇化科(金滩半岛豪苑一号楼)。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万林,*开通会员可解锁*。
附件:关于支持德江县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稿)
铜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开通会员可解锁*
附件:
关于支持德江县建设市域副中心城市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
(公开征求意见稿)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主要领导来德江调研和对德江发展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将德江建成铜仁市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德江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点支持措施
(一)夯实“两个”新时代发展基础
1.夯实新时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基础。加快启动德江10年综合交通枢纽发展规划,全面畅通德江至铜仁主城区、德江至省域副中心城市、德江至成渝经济圈骨干交通路网,构建德江东承铜仁、西接遵义、北融重庆的1小时经济圈,打造德江与周边5县(印江、思南、沿河、凤冈、务川)半小时经济圈。织密陆空路网,实施“6248”路网工程。争取德江机场开通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关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6条空中走廊。支持毕黔、涪柳铁路过境德江并加快前期工作,争取纳入国家和省级“十五五”规划并开工建设,将德江打造成黔东北承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城市。规划建设德江机场至周边‘高接高’连接路网,研究推进德江至印江高速,争取沿河至务川高速过境德江,待国家政策允许后适时启动实施。加快德江县内8条交通骨干路网、机场连接线S203德江关口至露青公路、乌江三级航道扩能工程及白果坨大桥改建等项目建设,提级改造G326国道德江段,修建完善德江环城路。力争G326德江县水车坝至煎茶、G326德江县煎茶至梅子坳、德江共和港集疏运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纳入国家、省、市级规划,将‘德江-石阡-思南-沿河’乌江旅游公路纳入市级规划,规划建设德江机场至钱家火车站快速干道、德江县共和港口至德江机场公路、共和港口至钱家火车站公路。把德江共和港建设为乌江中游智慧港口。
2.夯实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争取省级层面指导德江县编制黔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专项规划,加快启动德江县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构建“一轴两翼、两屏两带、四大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加快启动区划调整,调整优化城镇开发边界,鼓励德江在经营城市、管理城市、城区治理等方面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将德江打造成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示范城市,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加快实施德江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支持德江大力发展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加大保障性住房政策支持力度,帮助引进更多优质企业、优质房开落户德江。优化城镇功能和城镇空间布局,拓展县城到周边重点集镇通道,加快形成以县城为中心、周边12个乡(镇、街道)为重点的“15分钟”城市化发展集聚区、“30分钟”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继续支持德江创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发展示范县”,推进美丽集镇建设。推动武陵灌区煎茶水库、长丰水库灌渠建设,打通煎茶、长丰、观音滩水库等大水网连通工程,加快推进沙滩水库开工建设,保障复兴集镇供水安全。
(二)加快“三个”现代产业发展
3.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农业。立足德江气候条件和资源禀赋,重点支持德江建设肉牛奶牛、生态茶叶、天麻花椒、现代烟叶、果蔬食用菌、生态渔业六大产业基地,加快建设黔东北绿色生态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绿色生态农产品研发加工中心,创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支持德江按照国家标准、欧盟标准、有机茶认证标准分类巩固提升18万亩茶叶基地,重点打造德江白茶品牌,将德江建成黔东北碾茶中心。充分利用德江天麻“国家地标产品”优势,支持德江开展天麻药食同源产业化试点。开展天麻、脐橙、茶叶、花椒等10个生态绿色农特产品“产地认证”和“湾区认证”,挖掘桶井麻糖水、楠杆熬熬茶、煎茶牛肉干、泉口灰豆腐等8个生态食品制作工艺,为农特产品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市场奠定基础。加快德江农村规模化供水项目建设,巩固脱贫攻坚饮水安全成果。
4.大力发展绿色新型现代工业。围绕德江县工业主导产业“一图三清单”,提质改造德江传统工业,推进德江铝制品产业壮大,深度推动生活废料和工业废料综合利用,促进德江垃圾焚烧发电、废旧塑料颗粒、生物质颗粒等产业扩产扩能。加快推进泉口、枫香溪风力发电场项目、集中式、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争取老屋基抽水蓄能项目立项批复,稳步提升工业增量。支持德江大力发展生态食品饮品药品,全面构建农特产品和中药材精深加工产业链,做大做强天麻酸枣仁咀嚼片国食健注号保健品产业,协助天麻酸枣仁咀嚼片申创国家级药准字号,帮助发展德江酒产业,规划建设德江天麻产业园。鼓励德江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先行突破,加快以天麻、花椒等中药材为主的中药饮料、中药制剂、中药药包等系列产品研发,将土家医药纳入医保支持目录,推动大健康医药产品尽快实现量产。坚持“富矿精开”,加快德江重晶石、萤石、砂石矿勘探、开采及加工,建设黔东北重晶石和萤石精深加工交易中心。合理布局德江经开区功能,力争将城北工业园区建成劳动密集型产业及仓储物流配送区,煎茶园区建成精深加工及再生资源利用区,共和园区建成新型建材及乌江经济走廊循环示范区,机场片区建成临空经济发展示范区。
5.大力发展文旅体融合支柱产业。充分利用武陵山区域旅游联盟平台优势,加快推进铜仁西部德江旅游集散地建设。深化乌江生态旅游发展机制,统筹乌江流域文化旅游资源,规划建设“德思沿石”乌江旅游带,协同联动周边区县深度开发“梦幻乌江·生态乌江·渝黔乌江·画廊乌江”文旅品牌。完善拓展新媒体营销,推进五彩洋山河、白果坨国家湿地公园等县内A级景区与周边景区联动发展,实现游客互送、市场共拓、利益互赢。支持五彩洋山河景区申创国家级5A景区、新滩梦屿景点申创国家级3A景区。完善德江县城文化体育设施,支持德江建成黔东北体育赛事承办地。深度挖掘整理德江思州遗址、龙泉坪长官司等历史文化,傩文化、龙文化等民俗文化,枫香溪会议、黔北工委等红色文化,加大对傩堂戏、德江炸龙习俗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精品打造德江傩文化节、火龙节、水龙节三大节庆文化品牌,支持德江傩堂戏博物馆建设。启动德江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全面推进德江民族特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支持打造以“贵州音乐时光”为主的文创品牌和文创产品研发生产,构建德江地标元素的旅游商品体系。支持德江探索创新文旅体融合发展模式,积极向上争取更多赛事和文化活动在德举办,持续打造带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文旅体活动。
(三)建设“五个”区域性中心
6.高质量建设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和城乡学位配置,巩固德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成果,支持德江县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试验区建设,支持德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提升德江一中省级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支持德江县第四高级中学申创省级特色示范性高中(艺体)。支持贵州工程职业学院扩容提质,立项建设新一轮省级“新双高”职业院校,申创本科层次职业大学。
7.高品质建设黔东北区域性医疗康养中心。巩固提升德江县人民医院、民族中医院“三甲”医院创建成果,重点在编制床位数、临床重点专科名额、高级职称职数配置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德江县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整合全市资源力量帮助德江县集中打造18个省级重点专科,全面提高区域服务能力。加快德江县人民医院精神病院区建设。争取国家一流医院重点帮扶德江县医疗机构,支持德江县民族中医院申报贵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加快建设德江县黔东北区域卫生检验检测检疫中心。加快推进德江县托育服务中心项目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城乡托幼服务体系。以第一批省级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德江县民族中医院为切入点,加快推进德江县人民医院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加快完善德江县城乡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养老事业和老年健康协调发展,着力打造黔东北区域康养中心。积极争取跨省收养评估项目,支持德江县儿童之家建设及服务能力提升,指导德江县做好殡葬服务设施专项规划,争取资金支持德江县明确申报的殡葬服务设施建设。
8.高起点建设黔东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支持德江建设黔东北区域大型商圈和高端品牌商场,打造美食街区、省级商圈或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建设黔东北区域休闲娱乐中心,全面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完善物流支持配套政策,加快现代物流主体引进和培育,将德江共和港建成为乌江中游客货集散重点港口。规划建设黔东北快递物流分拨中心、德江机场客货集散中心、钱家铁路客货集散中心、共和水上客货综合服务区,打造铜仁西部数智交通中心。支持德江规划建设黔东北成品油、天然气、电力、通信、粮油等战略物资储备基地,打造黔东北战略物资储备中心。加快德江智慧仓储、多式联运、流通加工、物流咨询等物流服务发展,支持德江煎茶物流园发展,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物流枢纽辐射能力。
9.高规格建设黔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做强区域中心金融功能,积极协调中国建设银行铜仁分行、中国银行铜仁分行在德江设置分支机构。支持引导市级金融机构加大对德江县信贷投放力度,鼓励市级融资担保公司与德江县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业务合作。鼓励德江优先承接国家、省级金融改革试点,先行先试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支持德江立足资源禀赋,积极引进融资租赁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10.高标准建设黔东北区域性生态发展中心。强化乌江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建立完善乌江流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机制和德江水上安全联合巡逻工作机制,加快乌江生态产业一体化发展,推进美丽乌江德江段建设。强化德江枫香溪山脉、羊子岭山脉、沙溪山脉绿色屏障保护,推进德江美丽山川建设。推进新时代德江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支持德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培育发展绿色生产力,壮大生态产业集群。因地制宜开展森林质量提升整村推进试点,加快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碳汇、水权、林票、碳票交易等资源性指标交易,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加大德江花椒、油茶、山桐子等特色林业产业以及林下天麻、林下养蜂等林下经济扶持力度,推进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性奖补项目建设,着力将德江建设成乌江生态经济走廊发展重要增长极。
二、保障措施
11.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市支持德江建设市域副中心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市有关部门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加强服务指导,全力予以支持,形成政策合力。德江县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组建工作专班,明确专人负责有关工作,并对照《意见》中提出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细落实。
12.强化协作配合。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按照职责分工细化支持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不得设定不合理限制和隐形阻碍,全力服务指导,形成政策合力。德江县要主动与有关部门和周边地区加强沟通对接,确保本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13.强化要素保障。在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中央资金和省预算内资金时,优先支持德江县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积极支持协作德江县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在均衡性、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民族地区转移支付等资金方面得到更大支持。将德江重大工程项目申报纳入省、市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名单,积极争取在用地需求、用能保障、重大事项等方面给予支持。市级统筹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向德江倾斜。
14.强化人才支撑。每年选派教育、农业等领域专家人才帮扶或支持德江重点产业和领域发展。利用市内高校资源,深化校县合作,推动德江县内高校学生实训基地建设。支持德江建立高层次人才库,实现市、县人才资源共建共享,将德江县取得省、市级优才卡的人才,纳入省、市级优才卡明确的教育、住房、医疗、旅游等服务范围;根据铜仁市每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聘)报名缴费实际人数,优先支持德江县作为铜仁考区德江考点设立。
15.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营商环境大改善三年行动,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审慎开展优惠政策清理,做好优惠政策兑现,落实预防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推动重大项目“5+3”和服务民营企业“周六会客厅”工作机制,严格规范涉企执法和涉企行政检查,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持续擦亮“贵人服务·一视铜仁·以德聚人”营商品牌。
名词解释
“两个”新时代发展基础:夯实新时代综合交通枢纽发展基础、夯实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发展基础。
“三个”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绿色新型现代工业、大力发展文体旅融合支柱产业。
“五个”区域性中心:黔东北区域性教育中心、黔东北区域性医疗康养中心、黔东北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黔东北区域性金融中心、黔东北区域性生态发展中心。
“6248”路网工程:
“6”:德江机场开通全面打通铜仁融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关中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6条空中走廊。
“2”:支持毕黔、涪柳2条铁路过境德江。
“4”:规划建设德江机场至周边“高接高”连接路网,开工建设德江至印江高速,争取沿河至务川高速过境德江,力争规划建设德江环城高速。
“8”:支持德江县内8条交通骨干路网建设,326国道德江段提级改造(煎茶—县城段改为一级公路)、S303钱家—龙泉—楠杆—丰乐段、S203关口—黄土—角口—泉口段、S204复兴—合兴—机场段提级改造、S506德江共和经潮砥至思南凉水井公路、德江钱家至德江县城公路工程、德江县关口至打磨丫公路工程、德江机场至共和港口公路。
“一轴两翼、两屏两带、四大组团”:
一轴:乌江路、北京路大动脉贯通南城、北城,形成城市功能拓展轴。
两翼:向南、向北拓展形成的南翼关口片区和北翼良家坝片区。
两屏:中心城区西部假角山、茶子山和东部大犀山形成的生态屏障。
两带:中心城区玉溪河和马蹄河组成的滨水生态带。
四大组团:北城组团、关口(堰塘乡)组团、良家坝(龙泉乡)组团、火车站(钱家乡)组团。
“新双高”:办学能力高水平、产教融合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旨在深化产教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8个省级重点专科”:
1.德江县人民医院重点打造7个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骨科、消化内科、急诊科。
2.县民族中医院重点打6个中医专科:造针灸康复、老年医学、糖尿病、治未病、皮肤、肛肠。
3.县妇幼保健院重点打造5个特色专科:乳腺科、更年期保健、儿童早期发展、孕产保健、新生儿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