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关于市政协三届五次会议第1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08-28
发布于
--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袁清云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优化毕节市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的提案》收悉。感谢您对我市旅游产业化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旅游+”发展情况

2025年以来,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聚焦“两大提升”,深入推进“四大行动”,持续深化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一是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依托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了“自然凉 毕燃嗨”火把避暑季、“响水滩音乐季”等两个文旅品牌IP,带动全市避暑旅游发展,活动IP已初步打响。二是全力拓展农旅融合。现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镇)81个,茶旅融合乡村旅游示范点10余个,新增民宿市场主体85家。三是全力推进体旅融合发展。发布推出“磅礴乌蒙·花海毕节”山地康养体育旅游黄金线路,推出攀岩、溯溪、越野车赛道等体旅融合新项目。四是积极推进交旅、酒旅、康旅等融合发展。建立“高铁+景区直通车”便捷交通接驳体系,推出“直通车+网约车+客运车+出租车”服务模式和100余个高端小车小团产品,持续金沙酱酒文化旅游景区酒旅融合项目建设,不断推进百里杜鹃医养中心提质升级,逐步推出系统医疗康养服务,推动“医疗+康养+旅游”跨界融合发展。持续打造花都里化屋野奢度假营地、贵州之巅·阿西里西露营基地、大方崔苏坝国际露营基地等热门露营产品。五是积极推动“旅游+旅游”发展。出台引客入毕奖励政策,刺激旅行社串联全市旅游景点,推动全市旅游景区协同发展。同时,进一步完善“景景联动”“景城联通”服务体系,实现一票玩多景,构建“景区+景区”、“景区+城区”、景城乡联动发展模式。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百里杜鹃、织金洞等2个龙头景区辐射带动优势,沿线布局民宿、餐饮、露营、研学、体旅、亲子等业态,联动“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升级,打造“百里杜鹃-乌江源百里画廊-织金洞”旅游产业集群,力争实现一二三产协调发展。同时,全力推进赫章韭菜坪、威宁草海等景区景点提质升级,不断“串链成珠”,带动当地小黄牛、可乐猪、火腿等农特产品发展,发展“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等模式,打造赫章—威宁高原观光和体育健身旅游产业集群。

(二)加大“+旅游”模式的开发力度。强化商务、交通、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单位的联动,积极探索“+旅游”模式。一是着力构建“乡村振兴+旅游”发展体系。依托城市周边“1小时”度假圈,优选产业基础好、文化底蕴深等有优势的乡村,指导完善基础设施,加大农特产品开发,帮助开展宣传引流,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三是着力构建“交通+旅游”发展模式。持续在机场、高铁站等重点旅游接驳点开通重点景区直通车,重点融入全省“支支串飞”线路,持续完善“小车小团”产品,完成重点4A级以上景区微交通优化提升。三是着力构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以百里杜鹃为试点,探索实施EOD生态旅游项目,并探索“避暑+旅游”发展模式。四是严格执行旅游项目立项审批制度。联动发改、自然资源、林业等部门,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项目严格按程序审批,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进行保护。

(三)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康养”方面,依托百里杜鹃温泉、金沙温泉、赫章九股水温泉,打造温泉康养产品;组织实施苗族、彝族等民族文化中医药健康旅游项目,深度开发针刺艾灸、拔罐药浴、医药疗养、药膳美食等养生保健旅游产品,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旅游+研学”方面,丰富产品供给,进一步开发培育地质科考型研学、花卉知识科普型研学、红色教育研学等多元化研学主题产品,形成研学旅游产品体系。“旅游+体育”方面,常态化举办马拉松、山地越野等赛事,推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旅游+党建”方面,依托七星关绝壁天渠、鸡鸣三省、毕节市博物馆等红色景点,做大党建活动业务。“旅游+文创”方面,按照“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标准化”要求,市级层面重点培育1-2个毕节文创公共品牌。重点推动七星关区同心步行街、黔西市金街、织金县市井织金街区等3个街区建设为旅游商品集聚区。“旅游+演艺”方面,打造一台全景式呈现毕节文化形象的舞台剧并开展驻场演出,重点推动百里杜鹃、织金县驻场演出,填补我市景区驻场演出空白。以七星关区为试点,持续开展“响水滩”音乐季,并依托同心步行街、南山公园、公园路等商圈,探索打造一批“小而美”的旅游演艺新空间,为游客沉浸式文旅消费提供更多选择。   

(四)推进“旅游+旅游”耦合发展。一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以杜鹃花、韭菜花和玉簪花等优势资源为引领,巩固提升百里杜鹃、韭菜坪等以赏花为主打品牌的传统景区的产品体系、接待服务体系。围绕织金洞、九洞天等世界级精品洞穴旅游资源,深度开发洞探、洞潜、洞居、洞养、洞演等洞穴旅游产品。同时,周边进行旅游街区、度假营地、文化体验、高品质民宿等业态布局。力争形成2个5A引领,11个4A支撑、N个乡村旅游点发散等产业集群。二是推动差异化发展。以水西文化、夜郎文化为核心,以文旅融合为主线,利用“火把节”“花坡节”“彝族年”等少数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文化旅游节庆品牌,推动旅游区、博物馆等举办各类民族文化展示和体验活动。加强对撮泰吉、铃铛舞、滚山珠、彝族火把节、苗族跳花节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打造一批文化旅游品牌,差异化推动大方、威宁、赫章旅游产业发展。其中,纳雍县围绕九洞天、总溪河景区旅游资源,用好滚山珠国家级非遗文化,联动发展乡村旅游,打造总溪河—九洞天形成观光、休闲精品旅游带,形成乡村文旅示范区。威宁县围绕草海生态游,大力开发体旅融合产品,举办系列特色文化活动,推出西部体旅融合精品线,打造体旅融合示范区。赫章县聚焦韭菜花、温泉度假、夜郎文化等文化旅游资源,推出夜郎文化产品,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

(五)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进一步整合文化和旅游、公安、交通、气象等部门的相关数据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发布及资讯平台。引导旅游景区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并普及景区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支持旅游景区运用数字技术充分展示特色文化内涵,建设智慧旅游景区。

                             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开通会员可解锁*

(主动公开)

(联系人:张力;联系电话:*开通会员可解锁*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