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在生态环境执法实践中,准确认定建设项目的"总投资额"是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的关键环节。总投资额的认定直接关系到行政处罚的合法性和适当性,需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和认定标准。
一、法律依据与基本原则
1. 主要依据文件
- 《关于生态环境执法中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认定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环政法〔2018〕85号)
- 《关于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认定有关意见的复函》(环办法规函〔2019〕338号)
- 《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三十一条
2. 认定基本原则
- 客观公正原则:认定过程必须客观公正,避免主观臆断
- 证据充分原则:认定结论必须有充分证据支持
- 程序合法原则:严格遵循法定认定程序和要求
二、认定方法与证据要求
1. 禁止采用的认定方式
- 不得仅凭企业工作人员自认作为认定依据
- 禁止协商执法、人情执法等不规范行为
- 避免增加失职渎职风险
2. 现场勘察要求
- 对主体工程进行详细勘察和记录
- 对生产设施现状拍照、录像固定证据
- 对环保设施建设情况进行核查
- 对公用设施进行详细记录
3. 书证收集要求
- 项目发包合同及相关附件
- 设备采购合同及付款凭证
- 施工合同及工程款支付记录
- 各类款项发票和收款收据
- 资金支付记录和银行流水
三、调查取证程序
1. 询问调查对象
- 建设单位负责人
- 项目管理人员
- 财务负责人
- 施工负责人
- 采购及供货相关人员
2. 调查询问重点
- 项目建设规模及实际完成情况
- 工程施工进度及资金投入情况
- 资金给付方式及支付凭证
- 各环节资金使用明细
3. 证据固定要求
- 分别进行询问调查,确保证言独立性
- 在细节上相互印证,形成完整证据链
- 调查过程全程录像,留存备查
四、认定文件制作
1. 建设单位提供材料
- 项目建设清单
- 资金支出明细表
- 相关证明材料
- 签字盖章确认
2. 执法机关制作文书
- 现场勘察笔录
- 调查询问笔录
- 证据材料清单
- 认定结论报告
五、风险防范要点
1. 程序风险防范
- 严格遵循认定程序
- 确保证据收集完整
- 避免程序违法风险
2. 证据风险防范
- 多种证据相互印证
- 确保证据链完整
- 防止证据缺失或矛盾
3. 法律风险防范
- 准确适用法律规定
- 严格把握认定标准
- 确保处罚适当合法
结语
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的准确认定是生态环境执法工作的重要基础。执法人员应当严格遵循认定程序,全面收集证据材料,确保认定结论客观准确,为行政处罚提供可靠依据,切实维护环境法律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