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申请丨建材联合会揭榜挂帅项目前四大方向(节能保温材料)研究思路
招标
发布时间:
2025-10-26
发布于
--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项目预算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与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公布的 “好材料适配好房子”揭榜挂帅项目启动以来,业界对首批十大方向反响热烈。为助力有志于揭榜的单位明晰攻关路径,我们针对榜单中前四个节能保温方向,结合其具体技术指标,深度制定了 可实施的研究路线与研究方案 ,为您的项目申报提供坚实支撑。

方向一:气凝胶等新型保温板及系统——迈向“超低导热”与“高强防火”

【研究目标】开发导热系数≤0.025 W/(m·K)、A2级防火、高强度的气凝胶复合保温板,并形成成熟的外墙保温系统技术与标准,在2年内实现工程应用。

【二年研究路线图】

第一阶段(前6个月):材料配方与核心工艺攻关

研究方案:

配方设计: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硅源为核心,通过分子设计掺杂改性,并筛选与之匹配的增强纤维(如无碱玻璃纤维、陶瓷纤维)和阻燃剂,构建气凝胶复合体系。

工艺优化: 重点攻关常压干燥工艺,研究老化、改性等工序对凝胶网络结构及最终性能的影响,替代高昂的超临界干燥,以控制成本。

性能初测: 制备小样,测试其导热系数、抗压强度与燃烧等级,进行多轮迭代优化,直至核心指标达标。

第二阶段(7-18个月):中试生产与系统构建

研究方案:

中试放大: 建立中试生产线,解决大面积、厚度均匀性控制问题,确定产业化生产的核心设备与工艺参数。

系统适配: 研发专用的粘结砂浆、抹面胶浆和增强网布,通过实验室与户外耐候性实验,验证其与气凝胶板的拉伸粘结强度(≥0.1MPa)及系统整体稳定性。

标准起草: 同步编制产品标准、应用技术标准及标准图集。

第三阶段(19-24个月):工程示范与成果固化

研究方案: 选择1-2个示范工程,完成不少于5000平方米的外墙保温系统施工。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与性能数据采集,形成完整的验收报告与应用案例,最终固化所有技术文件。

方向二:真空绝热板及系统——决胜“核心芯材”与“长效耐久”

【研究目标】攻克超低导热(≤0.006 W/(m·K))与低衰减技术,解决真空绝热板的耐久性与施工适配性难题,建立全套测试评价方法。

【二年研究路线图】

第一阶段(前9个月):芯材与阻隔膜关键技术突破

研究方案:

芯材研究: 制备高孔隙率、低热导的纳米级二氧化硅芯材,并研究其与吸气剂的均匀分散与复合技术。

阻隔膜耐碱研究: 针对碱性施工环境,测试不同材质阻隔膜(如金属箔复合膜)在40% NaOH溶液浸泡168小时后的氧气透过率变化,筛选或开发满足≤0.1 cc/(m2·day·atm)要求的超高阻隔膜。

性能测试: 建立临界气压(≥500 Pa)的测试方法,并验证其与导热系数的关联性。

第二阶段(10-18个月):系统集成与施工技术研究

研究方案:

粘结材料开发: 研发中性(pH值7~9)或低碱性的专用粘结砂浆,确保与VIP板的粘结强度≥0.15 MPa,且不对阻隔膜产生腐蚀。

设计工法研究: 研究VIP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的构造节点(如阳角、窗口处理),开发避免板缝热桥和机械损伤的排版与安装工艺。

现场检测法: 开发适用于施工现场的、非破坏性的VIP板密封性快速检测方法。

第三阶段(19-24个月):标准建立与应用验证

研究方案: 完成所有实验室耐久性测试,编制包含产品、测试、设计和施工的全套标准与技术文件,并在此基础上面向示范工程进行应用验证。

方向三:辐射隔热复合涂料——实现“光谱调控”与“模型量化”

【研究目标】研发太阳光反射比≥0.92、半球发射率≥0.90的高性能涂料,并建立其节能贡献的计算模型,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依据。

【二年研究路线图】

第一阶段(前6个月):功能填料筛选与配方体系构建

研究方案:

填料优选: 重点筛选对可见光、近红外波段具有高反射率的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如金红石型TiO2)和功能性空心微珠,以及具有高红外发射率的填料。

基料适配: 选择耐候性优异的树脂(如硅丙、氟碳树脂),研究功能填料在基料中的分散稳定性与成膜后的空间分布结构。

性能初测: 制备涂料样板,使用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发射率测量仪测试,确保光学性能达标。

第二阶段(7-15个月):节能模型构建与耐久性验证

研究方案:

模型开发: 基于EnergyPlus等建筑能耗模拟软件,输入涂料的反射率、发射率等参数,建立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的节能率计算模型。

耐久性测试: 对涂料样板进行人工气候老化、耐沾污等测试,验证其光学性能的长期保持率。

施工性研究: 优化涂料的涂布率、干燥时间等施工性能。

第三阶段(16-24个月):标准制定与工程示范

研究方案: 编制产品标准与使用说明书,明确其节能设计计算方法。在示范工程中应用,并实测其表面温度与室内空调能耗,与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对校正。

方向四:多功能节能窗系统——追求“性能集成”与“智能调控”

【研究目标】集成打造传热系数K≤1.0、隔声Rw≥40 dB、兼具光伏与调光功能的一体化窗系统,并探索高紫外透过率玻璃。

【二年研究路线图】

第一阶段(前8个月):核心功能部件选型与试制

研究方案:

玻璃选型: 确定采用“三玻两腔”填充惰性气体+双Low-E镀膜”的技术路线以满足K值要求。同时,试制结合晶体硅或薄膜技术的光伏玻璃部件(效率≥11%),以及电致变色或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调光玻璃(SC/T调节范围达标)。

型材与密封: 研发采用多腔室断桥铝合金或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型材,配合多道密封胶条,确保整窗的气密、水密及力学性能。

高紫外玻璃探索: 试验采用石英玻璃或特定掺杂的浮法玻璃,以提升紫外波段透过率。

第二阶段(9-18个月):系统集成与性能优化

研究方案:

系统集成: 将各功能玻璃与型材、五金、密封系统集成,解决电路走线、控制逻辑等问题。

性能测试: 在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整窗的传热系数、隔声量、遮阳系数、可见光透射比及光伏效率的全性能检测与优化。

构造设计: 研究适用于该多功能窗系统的安装节点、与建筑结构的接口处理,编制施工工法。

第三阶段(19-24个月):示范应用与标准建立

研究方案: 在示范建筑中完成安装与应用,并监测其实际运行数据。最终形成包含产品、设计、施工、验收在内的全套技术标准图集。

结语这四条技术路径,不仅是对国家号召的响应,更是对行业技术的实战指南。我们抛砖引玉,期待有实力、有决心的团队,制定更详尽的申报方案,成功揭榜,共同推动中国建筑节能事业迈向新高度!

本文由【工程新材料】编辑部整理撰写,资料来源于官方发布文件,仅供参考,最终解释权归官方所有。

项目指南可参考:基金申请 | 建材联合会:十大方向发布!用“好材料”筑就“好房子”,国家邀您来攻关

潜在客户预测
点击查看详情>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