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交警智能交通综合管控平台项目技术方案
(标书版)
第一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与建设目标
1.2 建设依据与参考标准
1.2.1 国家标准:《安全防范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 28181-2016)
1.2.2 行业标准:《公安交通集成指挥平台通信协议》(GA/T 1049)等
1.2.3 地方标准与规范
1.3 设计原则:先进性、可靠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展性
第二章 总体设计方案
2.1 平台总体架构设计
2.1.1 逻辑架构(感知层、传输层、数据层、平台层、应用层)
2.1.2 技术架构图(含信令流、媒体流、数据流示意)
2.1.3 网络拓扑架构(明确公安信息网、视频专网、外部网络边界)
2.2 平台核心组成模块
2.3 平台关键技术路线(微服务架构、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
第三章 平台核心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3.1 指挥调度子系统
3.2 信号控制优化子系统
3.3 交通态势分析与预警子系统
3.4 交通违法监测与处理子系统
3.5 车辆大数据研判(云析)子系统
3.6 运维管理子系统
第四章 平台对接集成方案
4.1 对接总体要求与架构
4.1.1 对接原则为确保平台对接的规范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遵循以下原则:
标准先行原则:所有对接均优先采用国家和行业标准协议(如GB/T 28181),确保互联互通。
安全可控原则:
严格遵循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所有跨网络边界的数据交换必须通过指定的安全设备进行审计和隔离,确保核心数据安全。
数据融合原则:
通过对接,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跨平台数据的统一汇聚、治理和关联分析,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业务协同原则:
对接不仅是数据通道的打通,更是业务流程的协同,如跨区域指挥调度、多部门联动处置等。
4.1.2 总体对接架构平台对接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清晰界定了各平台所处的网络环境、相互关系及数据流方向。
4.2 上下级平台联网交互方案
4.2.1 对接目标实现本级平台与上级(如省总队、部局)交通指挥平台的无缝级联,满足上级平台对本级平台设备管理、视频调阅、信号控制、数据采集等业务的管控需求。
4.2.2 技术实现路径本级平台与上级平台的联网架构采用信令流和媒体流相分离的结构,具体流程如下:
1.信令流(控制通道):
协议:基于 SIP(会话初始协议) over TCP/UDP。
路由路径:上级平台信令网关(中心服务器)通过联网网关(负责路由寻址和协议转换)发现并连接至本级平台的信令网关。
功能:上级平台通过SIP协议的标准方法(如INVITE用于点播、MESSAGE用于设备控制)向下级平台发送指令,实现设备目录同步、实时视频点播、云台控制、录像检索与回放等。
2.媒体流(数据通道):
协议:基于 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控制协议) over UDP。
传输模式:
级联模式:媒体流从前端设备 -> 本级平台流媒体服务器 -> 上级平台流媒体服务器。
直连模式(跨级抽取):在信令协调下,上级平台流媒体服务器直接向本级平台的前端设备请求媒体流。
控制:媒体流的建立、切换、释放均由SIP信令控制。
4.2.3 安全与网络设计
在上下级平台互联的网络边界处部署防火墙,仅开放SIP信令端口(如5060、5061)和RTP媒体流端口范围。
采用IPSec VPN或数字证书方式建立安全加密隧道,保障数据传输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4.3 联网平台与本级共享平台对接方案
4.3.1 对接目标实现公安视频专网内的交警联网平台与公安信息网内的视频共享平台的安全数据交互,为网内其他警种(如刑侦、治安)提供交警的视频资源,同时可获取公安信息网内的其他数据资源。
4.3.2 技术实现路径此对接是典型的跨网络边界(视频专网 vs. 公安信息网)数据交换,必须通过边界安全接入平台(网闸)进行。其核心是 “数据摆渡、协议剥离”。
1.信令流:
本级联网平台(视频专网侧)的信令网关向边界安全接入平台的视频摆渡模块发起SIP连接请求。
边界安全接入平台对SIP信令进行深度包解析(DPI)、内容过滤和病毒查杀,确认安全后,将“干净”的信令重组并转发至公安信息网侧的共享平台信令网关。
2.媒体流:
共享平台流媒体服务器根据信令指示,向边界安全接入平台请求从联网平台拉取视频流。
媒体流在边界处被剥离RTP/UDP协议,将其内容(H.264/H.265码流)提取出来,通过专用的数据摆渡通道(非TCP/IP协议)传输到公安信息网侧,再重新封装成RTP流发送给共享平台。
此过程实现了网络的物理隔离,仅允许纯视频数据通过。
4.3.3 安全设计
严格遵循“单向推送、受控共享”原则。通常由视频专网向公安信息网推送数据,且经过严格的审批授权。
边界安全接入平台具备完善的安全审计功能,记录所有访问日志。
4.4 本级视频专网共享平台与社会资源平台对接方案
4.4.1 对接目标整合社会面(如学校、医院、商场、小区)自建的视频监控资源,纳入公安视频监控体系,拓展监控覆盖面,赋能智慧交通和城市治理。
4.4.2 技术实现路径强制要求社会单位将其平台或前端设备改造为支持 GB/T 28181-2016 标准的国标平台或国标设备。
1.信令流:
共享平台作为上级平台,社会资源平台作为下级平台。
共享平台信令网关通过防火墙主动发现并注册社会资源平台的信令网关,实现社会资源的统一目录管理、状态监测和远程控制。
2.媒体流:
采用单向推送模式。社会资源平台的流媒体服务器将指定的视频流主动推送至共享平台指定的流媒体服务器。
防火墙策略应设置为仅允许社会资源平台的IP地址和端口访问共享平台的特定服务端口,严禁反向访问,最大限度降低安全风险。
4.4.3 安全管理
安全准入:对社会资源平台的接入进行严格审批和备案,签订安全责任书。
网络隔离:社会资源平台接入区与视频专网核心区域之间部署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IDS),实时监测并阻断恶意攻击。
权限控制:对社会资源视频的调阅权限进行严格划分,避免数据滥用。
4.5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设计(可选)
4.5.1 与GIS地图服务接口(WMS/WFS)
4.5.2 与大数据平台数据服务接口(RESTful API)
4.5.3 与第三方算法服务接口(gRPC/HTTP)
第五章 数据资源规划
5.1 数据分类与来源(过车数据、违法数据、视频数据、信号数据、GPS数据等)
5.2 数据存储架构(关系型数据库、NoSQL数据库、分布式文件存储、对象存储)
5.3 数据治理与融合方案(数据清洗、标准化、关联融合)
5.4 大数据分析平台设计
第六章 安全体系设计
6.1 网络安全(网络区域划分、VLAN隔离、访问控制策略)
6.2 数据安全(数据传输加密、数据存储加密、数据脱敏)
6.3 应用安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操作审计、日志管理)
6.4 管理安全(安全管理制度、运维操作规程)
第七章 软硬件配置
7.1 硬件配置清单与技术要求(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
7.2 软件配置清单(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平台软件)
7.3 平台性能指标要求
系统可用性:≥99.99%
视频调阅延迟:≤3秒
平台并发处理能力:≥10000路视频
数据查询响应时间:<5秒(亿级记录)
第八章 项目实施与质量管理
8.1 项目实施计划(甘特图)
8.2 团队组成与分工
8.3 质量保证体系与测试方案(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
8.4 培训计划与售后服务方案
第九章 附录
9.1 相关资质证明
9.2 主要设备技术白皮书
9.3 类似项目成功案例
深化标书响应的要点
1.标准与协议的明确性:
在第四章中,反复强调以 GB/T 28181 为核心,确保不同来源、不同网络的平台能用“同一种语言”对话,这是实现互联互通的基础。
2.安全边界的清晰界定:
针对三个不同的对接场景,明确指出了必须使用的安全设备(防火墙、网闸、边界接入平台)和安全策略(数据摆渡、单向传输),这符合公安系统严格的网络安全要求,是技术方案能否通过评审的关键。
3.技术描述的精确性:
不仅说明了“要对接”,更详细描述了对接的“技术路径”,如信令使用SIP协议、媒体使用RTP协议,明确了数据流的方向和控制逻辑,体现了技术深度。
4.架构的可扩展性:
采用微服务架构,使得平台各个功能模块和对接模块可独立部署、升级和扩展,能够适应未来新增的对接需求。
原创声明 :本文仅供学习交流,未经作者书面授权不得用于商业目的。 朝阳市慧铭达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