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10月23日,南通市数据局发布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重新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拟批准公示:
项目名称:高端聚烯烃新材料项目(重新报批)
建设地点: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绿色化工拓展区;
建设单位:蓝海新材料(通州湾)有限责任公司;
环评编制单位:江苏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011146万元,其中环保投资94200万元;
项目概况:根据项目环评结论,在企业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且不突破控制总量的前提下,仅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在拟建地址建设可行。
项目位于江苏省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绿色化工拓展区(主体港)区。项目利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系统内沿海炼化项目的乙烯资源,以中国石油自主技术为主,生产POE、FDPE(溶液法辛烯共聚)、乙丙橡胶和1-己烯/1-辛烯等新材料产品。
项目拟新建1套10万吨/年POE装置、1套10万吨/年1-己烯/1-辛烯装置、1套20万吨/年FDPE装置(溶液法辛烯共聚)、2套2.5万吨/年乙丙橡胶装置、2套1000标立方米/小时电解水制氢装置及配套公用工程、辅助设施。
素材来源 | 搬起shi头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及业内人士投稿,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仅供参考和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炼化产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领域之一,“双碳”目标势必会对我国炼化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双碳”目标指引下,优化炼化产业结构和布局、推进生产系统节能增效、加快用能设备更新和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实施清洁低碳能源替代、推进跨行业耦合提效、提升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是炼化行业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深入挖掘炼化行业节能降碳潜力,持续降低炼化产品单位能耗和碳排放,加快炼化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强化用能设备运行分析,推广应用高效节能设备,进一步提升炼化行业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定于*开通会员可解锁*至19日在山东烟台市召开“2025炼化行业节能降碳技术创新研讨会暨绿色减碳先进产品展示会”。大会将邀请业界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演讲,分享最新的节能降碳技术。同时,还将设立展览区,展示绿色减碳方面的先进技术创新成果。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
邀约单位: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健康安全环保管理部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
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健康安全环保部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安全环保部
支持单位:
中石化节能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中石化碳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冰轮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会议形式:
大会技术报告、优秀论文墙报、产品展览交流
会议交流内容及征稿范围
1.我国炼化企业绿色转型与低碳发展的创新实践
2.炼化行业节能减排现状及节能降碳新路径探索
3.炼化工艺优化与能效提升的最新实践
4.加工流程及核心工艺换热网络集成优化技术
5.蒸汽动力系统、蒸汽网络优化及蒸汽平衡智能化调节技术
6.催化裂化、催化重整、加氢等主要炼化装置节能降碳技术
7.炼油加热炉绿色节能降碳成套技术
8.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
9.生物质清洁高效供热技术
10.高温热泵技术在炼化行业低温余热回收领域中的应用
11.热泵精馏技术在化工行业的应用
12.胺液系统节能与长周期运行成套技术
13.常减压装置减顶抽真空系统节能技术
14.CCUS、多能互补耦合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15.锅炉、电机、变压器等高能效用能设备推广应用
16.烟机、高效加热炉、空气预热器、高效换热器等先进装备应用
17.数字化能源管理和碳排放管理,智慧节能降碳技术
18.蒸汽动力系统在线模拟优化软件
19.新型复合保温材料在蒸汽管道上的应用
20.炼化企业提高电气化率技术进展和项目案例
征稿要求及注意事项
1.应征稿件应观点明确、主题突出、论据充分、公式正确、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可靠、论述严谨、结论明确、文字简练。
2.论文请列出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参考文献,格式符合出版规范。
3.来稿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技术职称、简历以及研究课题等)、单位及所属部门全称、地址、传真、及邮编等。
4.会议评选优秀论文,择优在大会上安排主题交流发言,对优秀论文颁发证书并推荐至核心期刊。
5.论文接收电子稿投稿,投稿电子邮箱为:630082490@qq.com。
6.征文截止日期为*开通会员可解锁*.
展台展示
◈ 现场展位火热预订中 ◈ 先定先得,售完为止! 欢迎有意向参会参展的企业来电咨询! *开通会员可解锁*会议亮点
1.紧扣 “节能降碳” 核心,聚焦炼化转型刚需,技术 + 产品双维度落地; 2.汇聚减碳技术成果与先进产品,兼具研讨交流与展示对接价值; 3.贴合双碳政策与市场需求,为企业提供降碳路径与产品选择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