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大科技年产 15 万吨生物肥生产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8-21
发布于
--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1、项目投资概况

本项目实施主体为农大科技,项目建设期 12 个月,总投资为 11,003.20 万元。本项目利用公司现有生产场区,购置先进生产线设备,依托公司现有技术及人才优势,进行生物有机肥、菌种肥及增效剂的规模化生产。项目建成后,可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有助于推动我国生物肥行业快速发展及农业施肥结构优化。

2、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1)促进施肥结构优化,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在肥料生产、销售和施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如重化肥,轻农肥、中微量元素肥料、有益元素肥和生物肥的施用;部分地区化肥施用量超标,施肥的盲目性、随机性问题仍较为常见;肥料利用率低,新型肥料品种的研发进展相对缓慢等。农业施肥结构失衡问题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了肥料增产效果的发挥,另一方面阻碍了农业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及经济效益的增长。

生物肥又称微生物菌肥,是基于土壤微生态学、植物营养学以及现代“有机农业”理念而研制的,以活性可繁殖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改良土壤、提高化学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的一种新型肥料制品。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积极推广生物有机肥、菌种肥与传统化学无机肥料配合施用,对作物稳产、高产、培肥地力、增强农业后劲,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缓解化肥比例失调,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绿色食品具有重要意义,是促进我国农业施肥结构优化,实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丰富公司产品结构的需要

与化学肥料相比,生物肥的营养元素更为齐全,长期使用可有效改良土壤,调控土壤及根际微生态平衡,提高作物抗病虫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在当前国家提倡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背景下,生物肥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及相关基础性研究的推进,通过现代分子生物技术手段,深入探究微生物肥料的作用机理成为可能。但目前行业参与企业由于技术水平及研发实力差异,我国生物肥料的生产存在管理不规范、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生产设备和技术落后等问题,需要通过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研发先进技术设备,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工艺条件及相关流程等,研发出更多高品质的生物肥料。

公司主营业务为新型肥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目前已经形成品类众多、层次清晰的产品体系,主要产品包括腐植酸增效肥料、控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中微量元素肥料等。公司在不断深化主营业务发展、巩固公司市场领先地位的同时,亦高度重视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致力于完善产品线。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进一步扩大公司生物肥的规模化生产能力,丰富和优化公司产品结构,有效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及盈利能力。

3、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本项目符合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受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

生物肥是一种以生物质为原料,经过发酵、堆肥等过程制成的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等,是一种天然、环保的肥料。

农业生产中施用生物有机肥,一方面有助于减少传统化学肥料的用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微生物之间或与植物之间的互作来增强植物的抗病与抗逆能力,对于提高农作物品质及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生物有机肥作为减施化学肥料的替代选择,符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重点围绕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等方向,推出一批新一代农业生物产品;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中将“价值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列为鼓励类产业;农业农村部《到 2025年化肥减量化行动方案》提出多元替代减量增效技术路径,合理利用有机养分资源,推进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推动有机无机结合,激发土壤养分有效性,替代化肥投入。综上,本项目实施受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

(2)生物肥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生物肥是一种天然、有机、营养丰富的肥料。生物有机肥不仅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和经济效益,而且作为一种无公害的有机肥料,可以改善、提高农产品的品质。近些年,随着绿色、有机食品的发展,生物有机肥在一些生态示范区、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整体来看,目前我国生物有机肥施用量不及肥料总施用量的 5%,且主要应用在蔬菜、水果、茶叶等高附加值作物种植领域。

作为农业大国,近些年国内生物有机肥受国家政策及下游需求推动影响,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据中经产业信息研究网报告,2018 年我国生物有机肥行业需求量为 177.64 万吨,至 2022 年增加为242.34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 8.1%;市场规模由 2018 年的 40.38 亿元,增长至 2022 年的 59.18 亿元。未来,随着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生物有机肥的市场应用前景将日益广阔。

(3)公司有生物肥相关自主核心技术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

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及技术积累,公司目前掌握有生物菌防控、腐植酸活化及土壤条理等为代表的相关自主核心技术,并建有国内唯一的“农业农村部腐植酸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公司以引起各种重茬病害的病原菌为靶标,从植物根际及体内筛选分离促生拮抗菌,并实现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的批量筛选,构建作物高亲和性的复合菌群,以达到促生防病、自毒物质降解的目的,实现农药减施增效、土传病害绿色防控及土壤质量修复与提升。公

司现有常用功能菌种 94 株,已应用于微生物肥料、微生态制剂等系列产品的规模化生产。目前,公司生物肥相关自主技术已应用于规模化产品生产及销售。

综上,公司掌握有生物肥生产相关自主技术,并已实现生物肥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及销售,为本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4、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使用计划

本项目总投资为 11,003.20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10,791.14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 212.06 万元。

5、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实施期拟定为 12 个月。项目建设进度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厂房装修改造、设备购置与安装、试运行、竣工验收等。

6、项目选址及土地情况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山东省肥城市高新区创业路 249 号,利用公司现有生产厂区土地,改造利用厂区现有车间作为项目生产建设场所,拟新建生产车间 6,338 平方米。

7、项目实施涉及的立项及备案程序

2024 年 2 月 4 日,本项目经山东省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备案通过,取得了《山东省建设项目备案证明》,项目备案代码为 2402-37*开通会员可解锁*-390320。

8、项目实施涉及的环保情况

(1)施工期间的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本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包括粉尘、噪声以及废水和固体废物等污染物。针对施工期不同的污染物,公司拟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其中针对粉尘拟采取施工现场四周建设 1.5~2.0m高的界墙、定点堆放、洒水防风、搭盖篷布等措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针对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通过修建沉淀池、化粪池等方式集中处理后,回用于现场或达标后排放。

针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采取定点堆放、围护遮盖、及时清运、定点处置等措施妥善处理。对于项目区施工开挖的土壤,应有计划的分层开挖、分层回填,并尽量将表土回填表层。对于破坏的植被,待施工完成后,尽快按项目区绿化方案恢复植被,降低建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项目生产期间的环境影响及治理措施

项目建成后,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及噪声产生,公司将相应配套投资环保处理设施,严格遵守相关各项污染物排放标准,落实各项污染治理措施,促进清洁生产,确保各项污染物的达标排放或无害化处理。具体如下:

①废气治理

项目混料、破碎、烘干、筛分等工序产生的粉尘经布袋除尘器收集处理后经 15 米高排气筒高空达标排放;同时加强车间通风换气,并要求工人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②废水治理

项目范围内污水、雨水采用分流制排放。运营过程中生活污水经厂区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项目范围内的雨水可定点贮存,用于冲刷厕所或绿化用水。

③噪声治理

项目运行进程期间,生产设备滚筒混合机、搅拌机噪声是主要噪声源,通过加装消音器、安装防震垫、独立封闭隔音间、合理布局及厂区绿化等隔声降噪措施降低影响。

④固体废弃物治理

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包装袋及职工办公、生活垃圾。废包装物由厂家回收再利用;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定点设置垃圾箱,实行集中存放,定期运往垃圾处理场等措施。项目运行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经处置后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9、项目投资效益评价

本项目运营期内预计可实现年均实现营业收入 19,810.00 万元,年均净利润为 3,441.87 万元,项目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 27.09%,所得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 4.53 年(含建设期)。本项目财务评价指标较好,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此报告为摘录公开部分。定制化编制政府立项审批备案、IPO募投可研、国资委备案、银行贷款、能评环评、产业基金融资、内部董事会投资决策等用途可研报告可咨询思瀚产业研究院。

关 于 我 们 思瀚产业研究院 Chinasihan.com 中国产业研究领导者 添柴鹏城 未来之城 创新之都 励精图治 报告订购定制化联系方式: · 联系电话: *开通会员可解锁* *开通会员可解锁* · 客 服 微 信: g1536103560 5 · 客 服 Q Q : 454058156 · 邮箱: chinasihan@126 . com

·官方网站: Chinasihan.com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