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立项分析及2026年选题建议
发布时间:
2025-11-05
发布于
云南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实体公司经营|经验学者服务|

咨询微信: KYGW009

咨询QQ: 3362893057

|老客户进一步优惠,新客户赠课题范文一套|

一、2025年立项概述

2026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申报截止时间是*开通会员可解锁*,而2025年立项通知时间为*开通会员可解锁*,共立项210项,其中重点项目25项、一般项目98项、青年项目64项、培育项目23项。经大数据统计分析和专家们的预判,以下就2025年本部课题的立项情况和2026年的选题建议做一简报,仅供参考借鉴。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立项名单

二、2025年选题高频词

高质量发展、跨境、背景、产业、治理、风险、农业、乡村、经济、云南民族、少数民族、交融、协同、特色、旅居、边境、区域、融合、现代化、文学、命运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等等。

课题服务,咨询微信:KYGW009

三、2025立项重点领域

根据2025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的立项结果,我们分析认为这次立项的重点领域为八个方面,具体如下:

1.边疆治理与跨境合作研究

关键词:跨境、边境、口岸、协同治理、沿边、稳边固边

研究聚焦云南作为边疆省份的核心区位特征,探索如何有效治理边境地区、深化与周边国家的跨境合作。研究内容涉及跨境经济合作(如农业、文旅、数据流动)、跨境公共事务协同治理(如公共卫生、安全、生态)、边境地区社会治理现代化(如托管机制、社区韧性、协商治理)、口岸经济发展以及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等核心议题。目标在于提升边疆治理效能,服务国家周边外交与安全战略,促进沿边地区繁荣发展。

例如:《云南边境地区与周边国家开展农业跨境合作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和《构建中越命运共同体的云南方案:现实基底与实践进路研究》等。

2.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发展研究

关键词:数字技术、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产业转型、数据要素、智慧化

研究高度关注数字技术对云南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作用。重点探索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金融)如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制造业、农业、健康养老、文旅等)、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破解发展难题(如农业增值与农民收入不匹配)、优化资源配置(如口岸经济、资源经济、养老资源)。核心在于挖掘数字红利,推动云南经济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例如:《数字技术应用破解云南省农业增值与农民收入不匹配问题的机制与政策研究》和《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云南数字产业体系新格局构建研究》等。

3.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文化、文化认同、文化符号、民族关系

研究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探索在云南多民族聚居背景下,如何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研究内容包括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日常生活、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如非遗、节庆、谱牒、服饰、医药、文学)及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历史记忆;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例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高校教育实践研究》和《云南各民族神话中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研究》等。

4.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

关键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绿色发展、生态安全、生态产品、绿色转型

研究围绕云南作为生态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的地位,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容涵盖高原湖泊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应对气候变化风险(如干热河谷)、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资源型经济绿色转型、循环低碳发展(如零碳园区、碳汇)、生态安全协同治理等。目标是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云南路径,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大局。

例如:《云南九大高原湖泊生态环境现代化治理体系研究》和《气候变化风险下云南干热河谷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制创新与政策路径研究》等。

5.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关键词:养老服务、健康保障、社会治理、社区治理、公共安全、民生福祉

研究关注云南社会发展中的突出民生问题和社会治理挑战。重点研究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少子化、县域收缩)背景下的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如资源优化、供需匹配、长期照护、农村养老)、医疗保障与健康服务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如韧性社区、风险治理、基层协商)、公共安全(如消防、防灾减灾)以及特殊群体(如戒毒者、移民、留守儿童、外籍劳工)的社会融入与服务保障。核心在于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效能,增进人民福祉。

例如:《老龄化城乡倒置背景下云南养老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和《云南易地扶贫搬迁大型安置社区韧性建设研究》等。

6.沿边开放与区域辐射研究

关键词:沿边开放、辐射中心、国际通道、区域合作、跨境互联互通、国际传播

研究突出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定位,探索如何深化沿边开放、提升区域辐射能级。研究内容涉及国际大通道(如中老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及其带动效应(如产业、物流、旅游)、深化与东盟及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的全方位合作(如经济、农业、文旅、数据、安全)、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如智库、企业、文化符号)、参与区域治理(如命运共同体、生态安全)以及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投资等。

例如:《西部陆海新通道驱动云南乡村产业振兴的效应评估及提升路径研究》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云南省口岸经济发展与跨文化传播政策创新研究》等。

7.历史文脉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

关键词:历史研究、文献整理、文化传承、地域文化、学术史、文化遗产

研究致力于挖掘、整理、阐释云南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内容包括云南地方史、民族史、边疆治理史、历史人物、古籍文献(如方志、笔记、谱牒、诗稿、档案)整理与研究;民族文化(如医药、建筑、艺术)的深度调查与知识生成;地域文化(如文学、方言、学术)的演进与互动;文化遗产(如古道、碑刻、地图)的保护与价值挖掘。目标是夯实云南文化软实力的历史根基。

例如:《碑刻所见明清时期滇池周边移民村落的宗族建设与乡村治理研究》和《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调查研究史》等。

8.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研究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文化主体性、科学家精神、红色文化、文化认同

研究聚焦于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和价值引领在云南的实践。研究内容涉及巩固文化主体性、讲好中国故事云南篇章(如“五个故事”、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英模形象)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如抗战记忆、红色家书、联大精神)与科学家精神;运用新技术(如AIGC、博物馆、短视频)增强文化认同和共同体意识培育的实效性;以及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

例如:《讲好云南“五个故事”常态长效融入学校思政课建设研究》和《博物馆赋能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研究》等。

课题服务,咨询微信:KYGW009

四、2026年选题建议

根据党的二十大、四中全会等重大会议和国家重要文件精神,分析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研究的前沿趋势,基于实现问题导向,征询有关专家意见,我们认为2026年本部课题的选题应侧重在以下八个方向,具体如下:

1.边疆治理协同机制创新研究

聚焦跨境治理中的制度性障碍,探索边境地区政府、社会组织、边民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新模式。研究内容包括跨境突发事件联合响应机制(如公共卫生危机、自然灾害)、边境社区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跨境民族事务协商制度设计,以及口岸通关便利化与安全监管的平衡策略。通过实证分析跨境合作中的权责界定与资源调配矛盾,提出适应云南边境复杂性的治理框架,服务"稳边固边"战略。

例如:以中老铁路沿线跨境疫情防控合作为案例,分析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如何建立双边信息共享与应急物资调度机制,探索将临时性协作转化为常态化制度的路径,为边疆安全治理提供标准化模板。

2.绿色双碳目标下的产业数智转型研究

突破单纯技术应用视角,重点研究数字经济如何驱动云南"资源型经济"向"绿色低碳经济"的系统性转变。内容包括:高耗能产业(如磷化工、有色金属)的数字化减碳路径设计;农业碳汇监测与交易平台的构建;绿色数据中心能源效率优化;基于区块链的清洁能源跨境交易模式。结合欧盟碳边境税(CBAM)等国际规则,探索云南特色产业的绿色竞争力重塑机制。

例如:剖析云南某光伏企业通过AI优化硅料生产过程,降低单位能耗并接入全国碳市场的实践,提炼"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政策工具包,为边疆资源型省份提供双碳转型范式。

3.跨境民族语言保护与文化认同研究

针对云南25个跨境民族的语言濒危现象,从文化基因视角探究语言保护与中华文化认同的互构关系。研究涵盖跨境民族语言档案数字化建设、双语教育中共同体意识植入策略、民间口传文学(如创世史诗)的多模态传播创新,以及语言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化利用。注重比较中越、中缅边境同源民族的母语传承差异,提炼文化认同强化路径。

例如:以西双版纳傣文与泰老文字兼容性研究为基础,开发跨境语言学习APP及文创产品,实证分析数字媒介如何促进傣族青少年对中华傣族文化的归属感,为多民族地区文化安全提供新方案。

4.跨境河流生态补偿与协同治理研究

立足云南作为"亚洲水塔"的生态位,探索跨境水资源治理中的利益平衡机制。重点研究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核算体系、水电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冲突调解模式、跨境污染联合追责制度设计,以及"生态银行"试点中的产权界定问题。结合《昆明-蒙特利尔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提出中国主导的跨境生态治理规则方案。

例如:以红河(元江)流域滇越分段治理为样本,分析双边渔业资源衰退补偿案例,设计基于卫星遥感和区块链的跨境生态数据共享平台,推动"命运共同体"理念在生态领域的实践制度化。

5.沿边县域收缩背景下的养老资源重构研究

针对边境县域人口外流与老龄化叠加的危机,创新提出"口岸跨境养老共同体"模式。研究包括:中老铁路沿线医疗资源整合方案、边民互市政策延伸至养老服务领域的可行性、跨国婚姻家庭养老支持政策、数字化健康驿站建设标准等。通过比较延边、丹东等地的跨境养老实践,提炼云南沿带特殊区位优势的差异化策略。

例如:以某县为例,探索越南籍配偶参与中国社区养老服务的身份认定与培训体系,构建"居家-社区-口岸"三级跨境养老网络,缓解边疆"留守老人"照护缺口并促进边境社会融合。

6.国际陆港枢纽功能提升与产业辐射研究

超越传统通道经济思维,聚焦中老铁路"黄金线路"的枢纽能级跃升路径。研究内容包括:国际班列与沿边产业园区联动模式(如"班列+保税加工")、跨境数据自由港的制度突破、RCEP原产地规则在铁路经济带的应用创新、国际供应链"去中心化"背景下云南枢纽的比较优势重塑。结合东盟制造业向内地转移趋势,提出辐射中心的功能迭代策略。

例如:分析万象赛色塔园区与云南磨憨联动发展案例,设计"前站后园"式跨境产业链分工模型,探索将铁路枢纽优势转化为生物医药、冷链物流等特色产业控制力的政策路径。

7.南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突破单一遗产点保护局限,从线性文化遗产视角重建南方丝绸之路(滇缅印通道)的整体价值。系统梳理古道沿线碑刻、驿站、关隘的考古新发现,运用数字孪生技术复原贸易网络;探究茶马古道与佛教传播路线的重叠性;分析商帮文书中的跨国商贸规则遗产,为"一带一路"规则软联通提供历史参照。

例如:基于保山永昌道最新出土的唐宋时期梵文碑刻,结合缅甸蒲甘同期文物开展对比研究,阐释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宗教艺术互鉴机制,助推中缅印经济走廊文化认同建设。

8.边疆青少年思政教育场景化创新研究

针对边境地区多元文化渗透特点,构建"浸润式"思政教育新范式。研究聚焦:AR/VR技术在国门教育基地的应用、跨境婚姻家庭子女的国家认同培育路径、戍边英模叙事的多语种转换传播、AI伦理教育与反境外网络诈骗教育的融合设计。注重在"游学研学+数字体验"中深化共同体意识。

例如:在某学校试点"中缅胞波"虚拟社区课堂,通过跨境学生协作完成民族手工艺数字博物馆建设,实证评估场景化教学对边疆青少年文化主体性的强化效果。

综上所述,2025年“云南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立项的重点领域有“边疆治理与跨境合作研究、数字经济赋能区域发展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与民族文化传承研究、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研究、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创新研究、沿边开放与区域辐射研究、历史文脉与文化传承创新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价值引领研究”。而针对这些立项领域,我们在2026年课题选题方向的建议包括“边疆治理协同机制创新研究、绿色双碳目标下的产业数智转型研究、跨境民族语言保护与文化认同研究、跨境河流生态补偿与协同治理研究、沿边县域收缩背景下的养老资源重构研究、国际陆港枢纽功能提升与产业辐射研究、南方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边疆青少年思政教育场景化创新研究”。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2026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申报通知(11.28截止) 云南临沧市社科联-2025年度临沧市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申报通知(11.20截止) 云南教育厅-2026年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申报通知(12.8截止) 云南科技厅-科技支撑中药材种业创新发展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11.16截止)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