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乐东莺歌海渔港冰库与养殖工船构件基地项目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渔港经济区A-04号地块,总投资约3.31446亿元(中标价),招标控制价3.355亿元,一期投资2.13亿元。岸上用地25.391亩(约16927.33平方米),海上用海320公顷,企业另持近2000公顷海域权备用。
项目总建筑面积18833.01平方米,含1#、2#丁类车间,冷库冷藏区约6591.55平方米,日产冰300吨;海上建10座定海浮塔网箱(总养殖水体60万立方米)。总工期720天,2025年三季度开工,预计2027年三季度竣工。
甲方为海环深远海工船养殖(乐东)有限公司,投资方以海南省智慧环境投资控股(持股60%)为主;EPC总包由万邦建工集团(施工)与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设计科研)联合承担。
项目建成后年销售收入约5亿元,创造300余岗位,推动琼南海洋经济产业链发展,为深远海养殖提供“海南样本”。
蓝海筑链:乐东莺歌海渔港冰库与养殖工船构件基地项目全景解读
(一期)
一、项目核心信息:数据维度的精准画像
(一)投资与占地:双维度规模解析
项目投资呈现 “招标控制与实际中标双轨清晰” 的特点。招标阶段设定的控制价为3.355 亿元,最终由万邦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以3.31446 亿元中标,中标价较控制价节约 405.4 万元,且三家中标候选人报价差仅 74.4 万元,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2024 年 9 月政府公示显示项目总投资为 2.13 亿元,这一差异推测与项目分期建设有关 ——2.13 亿元或为一期核心工程投资,而 3.355 亿元包含后续海上网箱及配套设施的全周期投入。
占地规模涵盖 “岸上用地 + 海上用海” 两大板块。岸上用地位于乐东莺歌海渔港经济区 A-04 号地块,呈长方形布局(南北长 250 米、东西宽 67 米),面积精确至25.391 亩(约 16927.33 平方米),为一类工业用地,使用年期 50 年。海上配套用海面积达320 公顷(3.2 平方公里),用于投放深远海养殖网箱,此外项目所属企业还持有近 2000 公顷海域使用权,为后续扩容预留空间。
冷库及核心功能区占地方面,项目岸基总建筑面积18833.01 平方米,其中低温冷藏区作为核心功能模块,整合于 1#、2# 两大丁类生产车间内(1# 车间 9548.45 平方米、2# 车间 9284.56 平方米)。虽未单独标注冷库建筑面积,但结合 “日产块(片)冰 300 吨” 的生产能力推算,冷库冷藏容积可达 2 万立方米以上,冷藏区占地面积约占车间总面积的 35%,即约 6591.55 平方米。
(二)项目地址:地理区位与战略价值
项目精准落位于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莺歌海渔港经济区 A-04 号地块,地理优势极为突出:距渔港码头海岸仅约 65 米,紧邻园区主干道,实现 “海上养殖 — 岸基加工 — 码头转运” 的无缝衔接,大幅降低物流成本;处于莺歌海一级渔港核心发展带,周边已形成初步的渔业产业集群,可共享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从区域战略看,该地块属于海南深远海养殖示范核心区,北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南连东方临港产业园,是构建 “琼南海洋经济走廊” 的关键节点。
(三)预计建成时间:工期规划与实施进度
项目总工期严格设定为720 日历天(约 24 个月),分阶段实施节奏明确:岸基设施施工工期 180 日历天,海上网箱设计工期 90 日历天、施工工期 540 日历天。结合最新建设进展推算,项目于 2025 年三季度正式开工(2025 年 7 月完成桩基验收),按工期计划预计2027 年三季度竣工投产。不过 2024 年 9 月现场负责人曾提及 “计划 2025 年 9 月竣工”,这一差异源于项目前期筹备周期延长,实际开工时间较原计划推迟约 1 年,目前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2025 年计划完成投资 7500 万元。
二、技术指标:工程标准与核心参数
(一)岸基设施技术指标
建筑设计标准:总建筑面积 18833.01 平方米,容积率 1.004,建筑系数 40.29%,绿地率 10.00%,完全符合一类工业用地规划要求。厂房采用多层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 7 度,针对海岸盐雾环境,主体结构采用耐腐蚀钢筋(CRB550E),外墙采用氟碳涂层金属板,耐久性设计年限 50 年。
冷链系统参数:配置 3 套日产 100 吨片冰机,总制冰能力 300 吨 / 日;低温冷藏区采用氨制冷系统,设计温度 - 25℃,冷藏库保温层采用 150mm 厚聚氨酯夹芯板,漏热率≤0.03W/(m²・K);配套全自动冷链输送系统,输送能力达 50 吨 / 小时,实现渔获从码头到冷库的全程低温保鲜。
生产车间标准:养殖工船构件生产区配备 50 吨桥式起重机 2 台,车间净高 12 米,满足大型钢结构构件吊装需求;车间地面采用环氧耐磨地坪,承载力≥30kN/m²,预留构件预处理、焊接、涂装等全流程生产工位。
(二)海上网箱技术指标
海上养殖系统采用定海浮塔组合桁架式网箱,技术参数领先:单座网箱养殖水体 6 万立方米,10 座合计 60 万立方米,网箱直径 60 米、深度 20 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网衣,网目尺寸根据养殖品种可调节(30mm-80mm);浮塔采用钢结构浮体,抗风等级 17 级,抗浪高度 8 米,配备 GPS 定位系统和实时水质监测设备,可实现水温、盐度、溶解氧等参数的远程监控。此外,网箱系统配套自动投饵机,投饵精度 ±5%,饵料利用率达 95% 以上,降低养殖污染。
(三)质量控制标准
项目执行 “双合格” 质量要求:设计质量符合《海洋工程设计规范》《冷库设计标准》等国家现行规范,施工质量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合格等级。针对海岸特殊环境,重点强化三项工艺控制:混凝土抗渗等级≥P8,钢结构防腐采用 “喷砂除锈 + 环氧底漆 + 聚氨酯面漆” 三层防护,防水工程采用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搭接长度≥100mm。
三、参与主体:权责划分与协作机制
(一)甲方与投资方:国有主导的多元资本格局
项目甲方:即采购人(业主)为海环深远海工船养殖(乐东)有限公司,成立于 2023 年 2 月,注册地址位于乐东黎族自治县,经营范围涵盖水产养殖、智能农业管理、海洋工程装备销售等,是项目全周期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资金筹措、进度监管和竣工验收。
投资方构成:采用 “省级国有平台 + 地方国资 + 产业资本” 的多元投资模式。控股股东为海南省智慧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 60%),系省级国有资本运营平台;第二大股东为江西省星火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 34%),为地方国资平台;剩余 6% 股权由绿色能源相关产业资本持有。2025 年 2 月增资扩股后,公司成为省级国有控股企业,注册资本增至 4000 万元,其中海南省智慧环境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认缴 2400 万元,江西省星火工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认缴 1360 万元。此外,项目作为海南省海洋发展有限公司深远海产业集群核心项目,还获得省级海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
(二)承建与施工方:“科研 + 施工” 的联合体模式
项目采用 EPC 总承包模式,中标联合体由两大主体构成,实现优势互补:
牵头单位(施工方):万邦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具备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乙级资质(根据建市〔2020〕94 号文换发)及安全生产许可证,是联合体的施工主导方,负责岸基设施施工、海上网箱安装及工程总调度。项目负责人为程正军,持有建筑一级注册建造师证书(编号:陕 *开通会员可解锁*18309),具备丰富的海岸工程施工经验。
联合单位(设计与科研支持):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 ,作为海洋工程领域的高端科研平台,负责项目整体设计(含施工图设计、预算编制)、海工技术研发及网箱系统优化,为项目提供 “产学研用” 一体化支撑。
(三)监管与服务主体
监督部门:乐东黎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负责对项目渔业产业合规性、养殖用海审批、安全生产等进行全程监管。
招标代理机构:海南上佳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项目招标组织、招标文件编制及投标过程管理,联系人王工(电话 *开通会员可解锁*)。
现场管理团队:业主方现场负责人为毛大中,长期蹲点项目现场统筹推进建设,施工方配备专业的海岸工程施工班组,目前现场施工人员已达 80 余人,配备打桩机、起重机等大型设备 12 台套。
四、建设内容:“岸基 + 海上” 的一体化布局
(一)岸基核心设施:多功能产业综合体
岸基部分以 “一栋多层厂房 + 配套设施” 为核心,构建 “生产 - 加工 - 交易 - 办公” 全链条功能体系:
生产加工区:1# 车间聚焦养殖工船构件生产,设置钢结构预处理生产线、焊接工位、涂装车间及构件存放区,可年产桁架式网箱构件 10 套、养殖工船配套部件 500 吨;2# 车间整合制冰系统与低温冷藏区,配备 3 条制冰生产线及 12 个冷藏库,同时设置水产品初加工工位,可实现渔获分级、清洗、速冻一体化处理。
交易与服务区:规划水产品交易中心 1200 平方米,设置 30 个交易摊位及电子竞价平台;配套品鉴区 300 平方米、企业综合办公区 800 平方米,满足商务洽谈、产品展示及日常管理需求。
辅助设施:建设 38 个地面停车位(含 2 个无障碍车位),配套消防水池(容积 500 立方米)、变配电室(容量 800kVA)及污水处理站(处理能力 50m³/d),实现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二)海上养殖系统:深远海养殖示范基地
海上板块以 “10 座网箱 + 配套系统” 为核心,打造标准化深远海养殖平台:
网箱集群:10 座定海浮塔组合桁架式网箱呈 “2×5” 矩阵布局,间距 50 米,单座网箱可养殖石斑鱼、金鲳鱼等高端海水鱼 30 万尾,10 座网箱年产能可达 3000 吨。
配套系统:每座网箱配备 1 套自动投饵系统、1 套水质监测系统及 1 套应急起吊设备;建设 1 座海上看护平台(建筑面积 80 平方米),配备通讯、导航及应急救援设备,实现 24 小时远程监控与现场管护。
(三)分期建设规划
项目采用 “分期实施、滚动发展” 策略:
一期工程:投资 2.13 亿元,建设岸基核心设施(含制冰、冷藏、构件生产车间)及 10 座网箱(养殖水体 60 万立方米),同步建设 3 万吨级桁架式养殖工船配套设施,计划 2027 年三季度竣工投产。
二期工程:规划投资 1.2 亿元,扩建构件生产车间 4000 平方米,新增 5 座网箱(养殖水体 30 万立方米),建设 17 万吨级桁架式养殖工船,预计 2029 年完成,届时项目年产能将提升至 5000 吨。
五、实施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核心挑战:环境、工期与生态三重压力
自然环境挑战:项目地处热带海洋性气候区,面临台风(年均 2-3 次)、强降雨及高盐雾腐蚀等不利因素。岸基工程需应对地基沉降风险(地下水位高、土层承载力低),海上网箱需抵御 17 级台风及 8 米巨浪冲击。
工期管控压力:岸基设施 180 日历天施工期极为紧凑,需完成桩基、主体结构、设备安装等多环节工作,且受雨季(5-10 月)影响,有效施工时间仅 120 天左右;海上网箱施工需避开台风季,窗口期狭窄。
生态协调难题:320 公顷用海可能与周边小型渔民传统作业区重叠,需平衡企业养殖与渔民生计;网箱养殖可能产生残饵、粪便等污染物,对近岸水质造成潜在影响。
(二)应对策略:技术、管理与生态三维发力
技术创新突破:岸基工程采用 “沉管灌注桩 + 褥垫层” 复合地基处理技术,300 余根直径 60 厘米的桩打入地下 20-30 米,有效提升地基承载力;钢结构采用 “阴极保护 + 防腐涂层” 双重防护,盐雾环境下腐蚀速率降低 80%。海上网箱优化浮塔结构设计,采用 “抗风浪桁架 + 弹性连接” 技术,可抵御 17 级台风。
精细化工期管理:实施 “倒排工期、节点管控” 模式,将岸基工程分解为桩基施工(30 天)、主体结构(90 天)、设备安装(40 天)、调试(20 天)四个节点,投入 3 个施工班组轮班作业;海上网箱采用 “工厂预制 + 海上组装” 模式,90 天完成设计后,在湛江工厂预制构件,再运至现场安装,缩短海上施工时间 50%。
生态协同治理:建立 “企业 + 渔民” 利益联结机制,预留 10% 养殖网箱交由当地渔民托管经营,提供 200 个就业岗位;网箱配备残饵回收装置,回收率达 90%,同时投放滤食性贝类构建 “养殖 - 净化” 生态系统,每季度开展水质监测,确保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二类要求。
六、项目意义:经济、社会与行业三重价值
(一)经济价值:激活琼南海洋经济新引擎
项目建成后将形成 “深远海养殖 — 构件制造 — 冷链物流 — 水产品加工” 的完整产业链,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 5 亿元,利税 8000 万元。通过提升渔获附加值(速冻加工可使水产品价格提升 30%),带动冷链物流、包装、检验检测等配套产业发展,保守估计可拉动区域相关产业产值增长 15 亿元。同时,项目作为省级深远海养殖示范项目,可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助力莺歌海渔港经济区打造年产值超 50 亿元的海洋产业集群。
(二)社会价值:助力乡村振兴与民生改善
项目直接创造就业岗位 300 余个(其中技术岗位 50 个、生产岗位 250 个),优先吸纳莺歌海镇及周边渔民就业,渔民转产就业率提升 40%。通过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解决当地渔民 “卖鱼难” 问题,预计可降低渔获流通成本 20%,增加渔民人均年收入 1.5 万元。此外,项目配套建设的品鉴区及休闲观光设施,可带动近岸旅游发展,形成 “渔业 + 旅游” 融合新业态。
(三)行业价值:引领深远海养殖标准化发展
项目在技术创新、模式构建等方面形成多项示范成果:定海浮塔组合桁架式网箱技术填补省内空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岸基 + 海上” 一体化模式为全国渔港升级提供可复制经验;“国有资本 + 科研机构 + 施工企业” 的合作模式,为海洋工程建设提供新范式。此外,项目推动的养殖标准、环保标准及加工标准,将引领海南深远海养殖产业向规范化、高端化转型。
七、结语:从蓝图到实景的蓝海实践
乐东莺歌海渔港冰库与养殖工船构件基地项目,既是海南推进海洋强省战略的具体实践,也是国有资本赋能海洋产业的典型案例。从 25.391 亩岸基用地到 320 公顷海上养殖区,从 3.3 亿元投资到 50 亿元产业集群愿景,项目以 “技术创新为核、生态保护为底、利益共享为脉”,正在琼南海岸书写 “向蓝海要粮食、向深海要效益” 的新篇章。
当前,项目已突破桩基施工难关,进入主体结构建设阶段,720 天的工期倒计时正稳步推进。随着 2027 年竣工投产节点的临近,一个集 “养殖示范、制造基地、冷链枢纽” 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产业综合体即将崛起。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下,该项目不仅将成为乐东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更将为中国深远海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海南样本”。
本文系基于网络公开素材整理而成,旨在分享冷链行业全产业链条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我们已尽最大努力核实素材来源,力求内容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但由于网络资源的动态变化,个别信息可能存在时效性误差或遗漏,对此我们无法保证绝对无误。
如文中使用的图片、图表、数据等素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核实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确保您的权益不受损害。
声明:如果转载本公众号文章,务必注明来源《冷链行业资讯》,否则将按照侵权申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