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齿公司搬迁改造项目:战略升级与城市发展的共赢典范
发布时间:
2025-11-04
发布于
--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齿公司”)的整体搬迁改造项目,是一次基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与城市功能布局优化双重考量的成功实践。该项目通过从大同市区迁址至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不仅彻底解决了原有厂区的发展瓶颈与环境压力,更实现了企业生产能力、技术装备、质量管控与工艺水平的全方位跨越式提升,成为传统制造业通过搬迁改造实现转型升级的标杆案例,为国有企业改革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一、 项目背景与战略动因 大齿公司的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大同齿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国家大型二类企业,历经数十年发展,在我国齿轮制造领域奠定了坚实基础。1997年公司完成改制,*开通会员可解锁*正式加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标志着公司发展进入了依托国家级汽车集团平台的新纪元。 加入中国重汽后,随着集团整体业务的迅猛发展,对大齿公司作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配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深陷大同市主城区的原厂区,已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搬迁改造势在必行。其动因主要源于三个方面:1. 产能瓶颈与土地限制: 原厂区占地仅386亩,空间狭小,布局局促,无法为扩能所必需的技术改造和新生产线建设提供足够的物理空间。原有的汽车变速箱年产10万台的能力,已远不能满足中国重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2. 环境保护与城市冲突: 作为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原厂区的燃煤锅炉及各生产车间产生的污染物,对大同市区的环境空气质量构成了持续压力。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城市发展定位的提升,企业与城市环境功能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3. 交通物流与运营效率: 厂区位于市区,职工上下班通勤、生产原材料及成品的大型车辆运输,加剧了本就拥挤的城市交通。同时,高昂的物流成本和交通管制,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控制。 基于此,中国重汽集团从全局战略出发,与大同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与科学规划,共同做出了对大齿公司实施“整体搬迁、改造升级”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不仅顺应了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也与大同市“退城入园”、优化产业布局、改善民生的城市发展规划高度契合。二、 项目规划与合规建设 在集团与地方政府的共同推动下,搬迁改造项目被提升至战略高度,并严格按照国家法规和产业政策稳步推进。· 科学选址与园区规划: 大同市政府决定在距市区约15公里的周士庄镇,规划建设总面积达19.5平方公里的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大齿公司等优质制造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大齿公司新址位于园区内,占地达917亩,为企业未来的扩张预留了充足空间。· 完备的审批流程: 项目于*开通会员可解锁*获得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正式备案(晋发改备案【2009】245号)。随后,遵循国家《环境影响评价法》,委托具有权威资质的山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了《环境影响报告书》,并于*开通会员可解锁*获得山西省环保厅的正式批复(晋环函[2010]453号)。这一系列严谨的行政审批程序,确保了项目从立项到建设的合法合规性。· 系统化的项目构成: 搬迁并非简单的物理位移,而是一个系统性的升级工程。项目整合了“整体搬迁改造升级”、“变速箱生产能力填平补齐”、“提升发动机齿轮生产能力建设”和“轻型车变速箱项目”等多个子项,旨在实现产品结构优化与综合产能的跃升。 项目于*开通会员可解锁*正式破土动工,至2011年,历时约两年,大齿公司高效完成了整体搬迁,并迅速在新厂区恢复并提升了产能。三、 搬迁改造带来的全方位提升 搬迁改造为大齿公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全面飞跃,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核心层面:第一,规模与产能的跨越式增长。新厂区占地面积从原有的386亩大幅扩展至917亩,为企业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资产总值达到21.3亿元,新建生产厂房及配套设施28万平方米。产能提升是此次搬迁最直接的成果:· 变速箱: 年生产能力从10万台跃升至22万台,覆盖轻、中、重型商用汽车,产品谱系更加完整。· 发动机齿轮: 年产能从100万件提升至150万件,进一步巩固了其在核心零部件领域的优势。· 新增业务: 开辟了工程机械齿轮新业务线,形成年产能60万件,实现了产品多元化,增强了市场抗风险能力。第二,技术装备的现代化与智能化升级。公司累计投资3.1亿元用于设备更新换代,生产设备从1126台扩充至1515台,并果断淘汰了101台落后设备。更关键的是,装备的“质”实现了革命性突破:· 自动化生产线: 新增了包括轴齿轮自动加工线、牧野加工中心柔性箱体自动生产线、轴磨加工自动生产线在内的多条国内先进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总数由96条扩充至132条,大幅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一致性。· 国际一流设备集群: 引进了德国胡尔特剃刀磨、瑞士莱斯豪尔、德国卡普和利勃海尔磨齿机等世界顶级的齿轮加工设备,确保了产品的超高精度。同时,拥有ACV变速箱装配线、易普森和爱协林全自动热处理生产线,构成了国际一流的硬件制造体系。· 尖端检测与质量保障: 配备了美国MM3525齿轮检测中心、法国JY公司ICP光谱仪、德国莱兹三坐标测量仪等先进进口检测设备,实现了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精密监控,为生产高质量产品提供了可靠保障。第三,质量管控体系的精益化重构。 搬迁不仅是硬件的升级,更是管理理念和体系的革新。· 优化布局,减少损伤: 通过全面优化厂内物流布局,产品物流路径缩短了50%,有效降低了零件在流转过程中的磕碰伤,从源头上提升了产品外观质量。· 精益生产,全员质控: 全面导入精益生产模式,以“一次装配合格率、零公里故障率、市场反馈的质量频次”这“三个结果”为核心考核标准,强化质量体系运行。通过开展TPM(全员生产维护)和QCD(质量、成本、交付)改善活动,将质量意识融入每一个生产环节。· 强化责任,追溯到底: 实行严格的质量责任制,对任何质量事故坚持做到“四不放过”(原因不明不放过、责任不清不放过、没有措施不放过、不追查责任不放过),形成了“质量红线不可触碰”的强大文化约束力。第四,生产工艺与运营模式的革命性进步。 新厂区的生产线规划彻底摒弃了传统模式,全面采用国际先进的精益理念。· “U”型布局与节拍生产: 所有128条生产线均实现了“U”型布局,极大地减少了物料搬运距离和等待时间。全线按照精确的工艺节拍组织生产,实现了高效的拉动式、均衡化生产模式。· 思想变革与效率提升: 在一线员工中成功树立了“不按节拍生产、多干是浪费”的现代生产理念,操作人员严格按需保质保量生产。这种思想上的转变,是精益管理能否落地的关键。· 资源集中管理: 实现了工装刀具的集中管理与统一配送,取消了操作工自行刃磨刀具的环节,不仅缩短了辅助时间,更保证了刀具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了加工质量与效率。四、 项目的综合效益与深远意义 大齿公司搬迁改造项目的成功实施,产生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其意义远超企业自身。· 对企业而言: 实现了“五个提升”(装备、工艺、质量、产能、管理),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得到质的飞跃,在中国重汽体系内以及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更加巩固和明显。· 对城市而言: 原厂区搬迁后,大大减轻了市区的环境压力和交通负担,为改善大同市空气质量、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做出了直接贡献,是“产城融合”与“退二进三”战略的成功范例。· 对行业而言: 大齿公司通过本次搬迁,成功探索了一条传统制造业通过搬迁实现技术升级、管理创新和绿色发展的路径,为国内同类型老工业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中国重汽集团大同齿轮有限公司的搬迁改造项目,是一次高瞻远瞩的战略抉择,也是一次精准高效的执行典范。它完美地诠释了如何将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通过科学规划、大规模投入和管理创新,将搬迁的挑战转化为跨越发展的机遇。该项目的成功,不仅重塑了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齿轮制造企业,也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传统工业城市转型升级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