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龙南市新都片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二标段)
一、主体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龙南市新都片区,改造范围北至滨江路、南至 G535 国道、龙鼎大道以东及新都学校周边区域,总投资 2204.03 万元,计划工期 215 日历天。工程类型为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范围涵盖强弱电管线入地、雨水、道路、绿化、照明灯、消防设施、垃圾收储、新增停车位、健身器材及适老公共服务设施等,按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全面实施。
二、重点难点与对应措施
(一)重点难点
改造区域涉及老旧小区,周边居民密集,施工干扰因素多,且需保障居民正常生活与出行安全。
工程包含多专业交叉施工(如管线改造、道路施工、绿化种植等),协调难度大,需把控施工衔接节奏。
部分施工区域地下管线情况复杂,可能存在未知管线,易引发施工风险。
需在 215 日历天内完成多类改造内容,工期紧张,关键节点把控要求高。
(二)对应措施
制定详细的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划分施工区域,采用分段分时施工模式,避开居民主要出行时段作业;设置安全围挡、警示标识,配备专人维护现场秩序。
建立专业协调小组,定期召开交叉施工协调会,明确各专业施工顺序与衔接节点,确保工序衔接顺畅。
施工前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地下管线探测与排查,绘制详细管线分布图;施工中采用人工探挖方式谨慎作业,避免破坏现有管线。
优化施工流程,优先推进关键线路工程;合理调配人材机资源,预留缓冲时间,针对关键节点制定专项保障方案。
三、关键工序施工要点(以管线改造工艺为例)
施工准备:核对管线设计图纸,开展现场管线探测,确定管线走向、埋深,划定施工范围,设置警示标识。
沟槽开挖:根据管线类型与埋深选择人工或机械开挖,机械开挖时预留 20-30cm 人工清理层,避免扰动基底土壤;沟槽坡度按规范设置,必要时采取支护措施。
基底处理:平整基底并压实,铺设砂垫层或碎石垫层,确保基底承载力满足要求。
管线安装:按设计要求安装管线,控制接口密封质量,管道坡度符合排水要求;安装完成后进行压力试验或闭水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沟槽回填:采用级配砂石或原土分层回填压实,压实系数符合规范要求,避免管线受外力变形。
四、子分部工程形式(以排水工程为例)
本工程排水工程涉及雨水改造及现状排水设施提升,主要形式包括:
管道排水:采用 DN300 HDPE 缠绕增强管、DN110 U-PVC 加筋管等塑料管,承插橡胶圈接口,部分管道采用混凝土包封防护。
排水构筑物:设置圆形混凝土污水检查井(DN1000mm),配备球墨铸铁井盖及防坠落网;对现状排水检查井、雨水口进行 C30/C35 混凝土井圈加固提升。
排水沟:新建砖砌排水沟,采用 M7.5 水泥砂浆砌筑,内抹 2cm 厚 1:2.5 防水砂浆面层,配备球墨铸铁篦子盖板或树脂沟盖板。
五、关键工期节点
本工程核心工期节点共 4 个,分别为:
2025 年 11 月 27 日:工程正式开工,完成施工准备及现场围挡搭建。
2026 年 1 月 31 日:完成地下管线(强弱电、雨水)改造主体工程。
2026 年 4 月 30 日:完成道路改造、绿化种植及公共设施基础施工。
2026 年 6 月 30 日:完成全部改造内容,达到竣工验收合格标准。
六、临时设施布置安排
办公与生活设施:在改造区域边缘设置临时项目部,包含办公区、会议室及管理人员生活区,采用活动板房搭建,占地面积控制在合理范围,不占用居民主要通道。
施工加工区:划分材料加工区(如钢筋加工、管材切割)和材料堆放区,集中设置在项目边缘空旷地带,分类堆放钢材、管材、砂石等材料,做好防潮、防晒、防盗措施。
临时水电设施:利用周边现有水电接口接入临时用水用电,设置临时配电箱和水表,线路采用架空或埋地敷设,确保用电安全;配备临时消防设施,满足施工及消防要求。
临时围挡:沿施工区域边界设置封闭式安全围挡,高度不低于 1.8m,围挡上张贴施工公告、安全警示标识及项目宣传标语。
七、管线改造阶段施工平面布置与交通组织
(一)施工平面布置情况
按改造区域划分 3 个施工分区,每个分区设置独立的材料堆放点和加工区,就近供应施工用料,减少材料二次搬运。
临时办公区设置在项目中部边缘位置,便于统筹协调各分区施工;临时水电管线沿围挡内侧布置,避免影响施工通道和居民出行。
每个施工分区预留临时施工通道,宽度不小于 4m,确保施工机械通行及材料运输。
(二)交通组织情况
采用 “半幅施工、半幅通行” 模式,保留居民基本出行通道,在施工区域两端设置交通导向标识,指引行人和车辆绕行。
高峰期(如上下学、上下班时段)安排专人指挥交通,避免交通拥堵;禁止施工车辆在高峰时段占用主要通行道路。
施工车辆统一从指定出入口进出,车辆出场前进行冲洗,避免污染周边道路。
(三)设置思路
施工平面布置遵循 “紧凑合理、就近布置、减少干扰” 原则,最大化利用闲置空间,降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
交通组织以 “保障通行、安全有序” 为核心,结合改造区域道路现状,优化通行路线,平衡施工需求与居民出行权益。
八、设计图纸与现场施工矛盾处理流程
现场发现矛盾后,施工单位立即暂停相关部位施工,保护现场原状,记录矛盾具体情况(拍照、测量数据、文字描述)。
施工单位组织技术人员核对图纸与现场情况,分析矛盾原因,形成书面《图纸与现场矛盾情况报告》,附相关佐证资料。
将报告提交监理单位审核,监理单位核实后签署意见,共同报送建设单位(龙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及设计单位。
设计单位收到报告后,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复核,如需修改图纸,出具正式设计变更文件;无需修改的,出具书面澄清说明。
施工单位依据设计变更文件或澄清说明调整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批准后,方可恢复相关部位施工。
九、重要机械设备投入(以道路改造分部工程为例)
土方机械:挖掘机(2 台)、装载机(1 台),用于沟槽开挖、路基平整及余方弃置作业。
压实机械:压路机(1 台),用于路基、路面基层压实作业,确保压实系数达标。
路面施工机械:沥青混凝土摊铺机(1 台)、路面铣刨机(1 台),用于沥青路面铣刨、摊铺作业。
排水施工机械:管道牵引机(1 台)、水泵(3 台),用于管道安装及沟槽排水作业。
十、关键节点人材机投入保障及配套措施
(一)投入保障
人员保障:关键节点前 15 天完成施工班组进场,配备足够的技术工人(如管道工、电工、路面工),并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设置班组责任制,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材料保障:关键节点所需材料提前 30 天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合格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供货时间和质量要求;材料进场前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且储备不少于 30% 的备用材料。
机械保障:关键节点所需机械设备提前 10 天完成调试和维护,确保性能良好;配备专职机械管理员,负责设备日常保养和故障维修,避免因设备故障影响施工。
(二)配套措施
组织措施:成立关键节点专项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牵头,统筹协调人材机资源调配,定期召开进度推进会,及时解决施工中的问题。
技术措施:优化施工方案,采用成熟可靠的施工工艺,缩短施工周期;提前做好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减少返工。
应急预案:针对关键节点可能出现的材料供应延迟、机械设备故障、恶劣天气等风险,制定专项应急预案,储备应急物资和备用设备,确保风险发生时能快速响应。
激励措施:建立奖惩机制,对按时或提前完成关键节点的施工班组给予奖励,对延误工期的进行处罚,调动施工人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