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降碳—回收循环项目申报解读附案例
发布时间:
2025-10-10
发布于
--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十四五” 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 “到 2025 年,主要资源产出率比2020年提高约20%,单位GDP 能源消耗、用水量比2020年分别降低13.5%、16%左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保持在86%以上,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60%,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关于加快推动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支持清单,从废电池回收利用到废塑料循环利用,形成全链条政策支撑网络。这些政策共同指向一个核心逻辑:通过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破解 “降碳与发展” 的平衡难题。

关注我们获得一手信息!

一、回收循环利用

根据政策部署,回收循环利用聚焦 “回收—再制造—加工利用” 三大环节,通过设施升级与技术创新提升资源循环效率:

1. 回收体系建设:智能化与网络化并行

政策明确支持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智能分类回收柜、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物流体系及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建设,推动回收网络从 “分散” 向 “精准” 转型。

补充案例:

朝阳环境建设运营的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将“垃圾处理厂”变身为“城市资源站”,案例入选基地类绿色低碳典型案例。产业园粗油脂供给能力达每年5000吨,再生水回用比例达到100%,资源转化率超过85%。将“垃圾处理厂”变身“城市能源站”,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替代,绿电年上网发电量超5亿度,园区能量自给率达到100%。

2. 再制造:覆盖多领域,突破高端技术

政策分两类支持再制造发展:一是支持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常规装备再制造,二是鼓励航空发动机关键件、工业机器人、医疗影像设备等高端智能再制造,同时配套支持无损检测、增材制造等专业设备生产。

补充案例:

潍柴动力建设工程机械再制造基地,对废旧发动机采用 “拆解—检测—激光熔覆修复” 工艺,再制造发动机性能达新机标准,成本降低 50%,年处理废旧发动机 2 万台,减排二氧化碳 8 万吨;此外,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再制造无损检测设备,可精准识别零部件微小裂纹,已推广至全国 20 余家再制造企业。

3.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从 “粗拆” 到 “精深加工”

政策支持报废飞机、汽车、家电精细化拆解,以及废钢、废有色金属、废旧动力电池、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等再生资源的精深加工,尤其关注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废弃物循环利用。

补充案例:

2021年,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项目落户宜昌高新区,布局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目前每年可回收废旧动力电池15万吨,生产6万吨磷酸铁、1.9万吨碳酸锂。其中,磷酸铁回收、合成生产线为全球首条,除了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外,磷酸铁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工具、储能、通信等领域。宜昌邦普全链条一体化产业园全部投产后,未来每年可回收利用30万吨废旧动力电池。

二、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

政策围绕 “园区—固废—绿色替代” 三大维度,支持循环经济项目落地,以资源循环带动碳减排,多个园区及固废利用项目已纳入专项支持范畴:

1.园区与基地建设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 “城市矿产” 示范基地和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同步推进规模化规范回收站点、绿色分拣中心建设,强化 “回收—加工—利用” 产业集聚。

补充案例:

赤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通过构建 “绿电供应 + 固废利用 + 能碳监测” 体系推动降碳,其循环化改造项目获得专项政策支持。园区重点开展铜尾渣铁、硅、铜综合利用及锌冶炼危废资源化工程,配套建设碳达峰综合能碳监测管理平台,目标到 2030 年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较 2020 年降幅达 52%。目前已联合国家电投建成 80% 绿电供应的微电网,年减排二氧化碳超 30 万吨。

2.废弃物循环利用:覆盖废钢铁、废塑料、废旧汽车、废旧电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退役风电光伏设备等,同时支持尾矿、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补充案例:

“浦发·零碳绿谷”是一座以处理浦东固体废弃物为目标建设的现代化生态产业园,作为浦东北部最大固废资源再生中心,该园区以“固废资源化再生为核心,积极探索LNG冷能利用、区域集中供热等零碳共享体系建设项目。其中,供热动线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为周边向阳工业园减碳赋能。同时,园区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已构建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等五大废物处理产业链,固废日处置规模达5000吨。

3.农业循环经济:支持以农林剩余物资源化利用为主的项目,如秸秆还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需达标排放)。

补充案例:

新疆国杰“零碳”农业科技示范园位于乌鲁木齐县水西沟镇平西梁村,通过构建“植物-动物-微生物”三物循环系统,连续三年获得有机认证,并成功获得新疆首个“零碳农产品(8.090, 0.07, 0.87%)”认证。园区每年资源化利用农业及养殖废弃物400多吨,土壤有机质提升60%。

4.绿色替代推广: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产品生产应用,以及 “以竹代塑” 基础设施建设与产品推广。

补充案例:

浙江安吉推进 “以竹代塑” 项目,建设竹制餐具生产线,年产能 10 万吨,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 8 万吨,配套竹材回收体系,实现全生命周期碳减排 6 万吨。

三、申报要点

项目需紧扣《2026 年环资领域支持方向》中 “循环经济助力降碳”“回收循环利用” 条目,优先选择政策明确的细分领域(如高端再制造、废旧动力电池回收),申报时需提供资源利用率、碳减排量等核心数据。

若你需要补充某类细分领域(如退役光伏回收、可降解塑料)的专项案例,或对案例的申报细节进一步拆解,欢迎随时联系我们。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