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模板
★▼▲◆10(20)千伏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接入系统方案模板
一、项目地址
1.项目业主:
2.详细位置:填写项目所在地的详细物理地址,精确至市、区(县)、街道(镇)、村及具体坐标。
3.接入变电站/线路:明确计划接入的公共变电站名称及10(20)千伏出线间隔编号,或计划T接的公共线路名称与杆塔号。
二、发电量使用情况
1.运营模式:明确发电量是“全额上网”、“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或“全部自用”。
2.消纳范围:描述电力的主要消纳对象(如:园区内企业、公共建筑、本地负荷等)。
3.电量预测:提供首年及运营期内的年均发电量预测值(单位:千瓦时),并简要说明预测依据。
三、发电设备容量
原有容量:______kW(若为扩建项目,需填写已建成并网的容量)
新增容量:______kW(本项目计划新建的发电装机容量)
合计容量:______kW(原有与新增容量之和,即项目建成后的总装机规模)
四、设计依据和原则
1.法律法规:列出所依据的国家及地方能源政策、电力法律法规。
2.技术标准:引用最新的国家标准(GB)、电力行业标准(DL/T),如《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技术规定》、《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等。
3.设计原则:阐述方案设计遵循的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标准统一、易于调度运行等基本原则。
五、电力系统现状
1.公共电网现状:
描述项目所在区域的电网结构、主要电压等级、变电站分布及主变容量。
分析区域电网的总体负荷水平、负荷特性及可再生能源消纳情况。
2.接入点的电网现状:
详细描述计划接入的变电站或线路的当前状况,包括:主变负载率、出线间隔利用率、线路型号、载流量、当前负载水平、短路容量等。
提供接入点相关的电气一次、二次设备配置情况。
六、电力需求(接入区域周边的用电需求)
1.负荷现状:分析接入点供电范围内的历史与当前负荷数据及增长趋势。
2.负荷预测:预测未来5-10年该区域的电力需求增长情况。
3.项目作用:阐述本新能源项目的接入对满足区域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缓解供电压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七、接入系统分析
1.发电工程概况:
介绍项目类型(如光伏、风电等)、建设规模、总平面布置、主要发电设备选型及技术参数。
说明项目预计的年利用小时数、出力特性及运行方式。
2.电力系统接入方案:
电气一次方案:提出具体的接入系统方案(单回路/双回路、专线/T接),绘制电气主接线示意图,进行潮流计算、短路电流计算,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并校验相关设备的通流能力和动热稳定性。
3.系统影响评估:分析项目投运后对电网电压、电能质量、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4.继电保护:
配置原则与方案,包括并网点开关保护、逆功率保护、频率电压异常保护等。
分析与电网侧保护的配合关系,确保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和可靠性。
5.系统调度自动化:
明确项目的调度管辖关系。
规定远动信息(遥测、遥信、遥控、遥调)的采集范围和传输要求。
提出自动化子站设备(如RTU/测控装置)的配置要求。
6.远动方式:明确远动信息的传输通道方式(如电力专用通信网、无线专网等)和信息传输网络。
7.电能计量:
明确计量点位置(通常设在产权分界点)。
规定电能计量装置的配置方案(精度等级、功能要求,如双向计量、分时计量、数据远传等)。
说明计量装置的校验、安装及管理要求。
8.通信通道要求:
提出生产控制业务(如调度电话、远动信息)所需的通信通道数量、传输速率、可靠性要求。
建议或确定采用的通信方式(如光纤专网、电力线载波、无线等)及接口要求。
9.投资分界:
清晰界定项目业主(甲方)与电网企业之间的资产投资和建设责任分界点。通常以接入点开关或线路塔杆的特定位置为界,分界点一侧由甲方投资,另一侧由电网企业投资(或按政策规定执行)。
10.其它:
涉及系统接地方式、过电压保护、对时系统(如北斗/GPS)、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配置等补充性技术要求。
必要的环保、消防等辅助说明。
八、接入系统方案相关附图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区域电网地理接线图;电气主接线图(现有及接入后);保护配置及配合逻辑图;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图;通信系统组织图;计量系统配置图等。
★▼▲◆380(220)伏非自然人投资新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系统方案
本方案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编制,具体实施时需根据电网公司要求进行调整完善。非自然人投资项目需特别注意备案主体要求,不得以自然人名义备案。
一、项目地址
项目业主:
项目应位于电力负荷中心或新能源资源丰富区域,优先选择短路容量大、电压稳定的电网节点。根据《新能源并网技术规范》,接入点选择需综合考虑电网结构、负荷分布等因素,建议优先选择当地负荷中心附近的变电站作为接入点。
二、发电量使用情况
项目发电量应优先满足本地负荷需求,余电可上网销售。根据《XX省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管理办法》,项目需明确自发自用比例和上网电量比例,并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三、发电设备容量
设备类型 |
原有(kW) |
新增(kW) |
合计(kW) |
光伏发电 |
- |
- |
- |
风力发电 |
- |
- |
- |
其他新能源 |
- |
- |
- |
四、设计依据和原则
1.国家标准:遵循《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低压直流系统及用例》(IEC TR 63534:2025)国际标准。
2.行业规范:符合《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3.设计原则:
安全稳定原则:确保电网和设备安全运行。
经济高效原则:优化系统配置,降低投资成本。
技术先进原则:采用成熟可靠的新技术。
五、电力系统现状
1、公共电网现状
描述接入区域公共电网的电压等级、网络结构、短路容量等基本情况。根据《新能源并网技术规范》,380V电压等级偏差允许值为±7%,220V电压等级偏差允许值为±10%。
2、接入点的电网现状
详细说明接入点现有设备容量、负载率、电压水平等参数。建议选择电压稳定、短路容量大的节点作为接入点。
六、电力需求(接入区域周边的用电需求)
分析周边区域用电负荷特性、增长趋势和消纳能力。根据《XX省绿电直连实施方案》,负荷与电源布局原则上应在同一县(市、区)范围内。
七、接入系统分析
1、XX发电工程概况
包括项目类型(光伏/风电等)、装机规模、预计年发电量、主要设备参数等。非自然人投资项目需以企业名义备案,不得以自然人名义备案。
2、电力系统接入方案
接入电压等级:380/220V低压接入。
接入方式:T接方式或专线接入。
保护配置:过流、过压、防孤岛保护等。
控制策略:有功/无功功率自动调节。
3、继电保护
配置过流保护、过压保护、防孤岛保护等装置,符合《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要求。
4、电能计量
安装双向计量电能表,分别计量自发自用电量和上网电量。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服务告知书》,需提供银行账户资料用于电费结算。
5、投资分界
明确业主与电网企业的投资分界点,通常以产权分界点为界。根据《青海省绿电直连实施方案》,直连专线原则上应由负荷、电源主体投资。
6、其它
包括环境影响评估、施工组织设计、运行维护方案等内容。
八、接入系统方案附图
电气主接线图;一次系统图;二次保护配置图;平面布置图;地理接线图,等等。
★▼▲◆新建电源接网并网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