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近日,江西省水投江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河信息”)承担的市级科技重大攻关项目——《基于5G+北斗蜂巢系统的智慧水利测站关键技术研究》以全指标达标、技术创新性突出的优异表现顺利通过南昌市科学技术局验收,圆满完成项目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全流程闭环,为智慧水利高质量发展再添新成果。
攻克行业痛点:以技术创新破解传统水利监测难题
项目自*开通会员可解锁*启动以来,始终围绕传统水利测站存在的四大核心痛点展开攻关:一是运维成本高昂,传统设备故障需整机返厂维修,导致数据中断率居高不下;二是通信链路单一,偏远地区测站仅依赖北斗备份信道,传输效率受限;三是数据价值未充分挖掘,测站仅能完成基础采集上传,缺乏智能分析决策能力;四是安全保障体系薄弱,难以应对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要求。公司团队以“一体化、标准化、模块化、智能化”为核心设计理念,深度融合5G、北斗三代、物联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成功研发出具备多场景适配能力的智慧水利测站系统。经过三年技术攻坚,项目团队不仅突破了三大关键技术瓶颈——综合测站模块化设计、5G+北斗+LoRa融合组网、水利专用AI边缘计算,更构建了“三可”测站技术体系:硬件实现即插即用式模块替换,通信支持信道智能切换,功能可按需扩展,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测站“功能孤岛、运维低效”的旧有模式。
全指标达标:技术实力经权威验证
根据项目验收报告及第三方检测结果,该智慧水利测站的11项核心技术指标全部达到或优于合同约定,部分指标实现突破:
供电与续航:针对水利监测场景的供能多样性需求,设计了多种供电模式,有效覆盖偏远无电区域与常规监测点位。同时,通过低功耗技术优化,在无额外供能的情况下仍能维持长时间稳定工作,充分满足水利行业对监测设备“不间断运行”的核心需求,为长期监测任务提供可靠能源保障。
通信与传输:测站整合了多类型通信方式,可根据现场信号强弱、环境复杂度动态切换,既适配信号良好区域的高速通信需求,也能在偏远山区、信号薄弱地带通过特殊通信技术保障数据传输不中断,实现“断网不断传”的稳定效果。其中,关键通信功能已通过北斗领域专业检测机构认证,进一步验证了其在复杂环境下的通信可靠性,有效解决传统水利测站“通信链路单一、数据传输易中断”的痛点。
采集与存储:测站配备了全类型采集接口,采用防干扰设计避免信号干扰影响数据准确性,可兼容水利监测中的多种核心要素采集需求,实现对水利场景关键信息的全面获取。在数据存储方面,支持存储容量弹性扩展,能满足长期数据本地留存需求,防止因数据丢失影响监测分析的连续性,为后续水利业务决策提供完整的数据支撑。有效解决传统水利测站“数据利用率低、安全保障弱”等核心痛点
环境适应性:测站具备高防护等级,可在极端温湿度条件下稳定运行,无惧暴雨、高温、高湿等恶劣天气影响。其环境适应性已通过水利部南京水文仪器质量检测中心等水利行业权威检测机构认证,能充分适配江河湖泊、水库大坝、偏远山区等多样化水利监测场景,为户外长期监测提供硬件保障。
成果丰硕:知识产权与应用落地双丰收
截至验收完成,项目已形成“技术-专利-标准-应用”的完整成果链:
知识产权:累计申请专利21项,获授权18项(含4项发明专利),涵盖“多信道轮询数据传输系统”“自弹式自锁按键装置”等核心技术;获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制定《水利监测物联网通信规约》1项企业标准,其中《江西省水利大坝安全监测数据通信规约》已应用于全省中小型水库大坝监测平台;
场景应用:测站已在江西省智慧水利先试先行示范项目、小型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能力提升工程等场景落地,服务超500个监测点位,为防汛抗旱、大坝安全预警、水资源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支撑,运维效率提升60%;
行业认可:项目核心技术“智慧水利5G+北斗监测关键技术应用”获2023年度“赣鄱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蜂巢智能综合测站(型号:JH-FC100-A)入选《江西省产设备新产品供应清单(第三批)》,技术成熟度与行业影响力持续领跑。
项目顺利通过验收,不仅是对江河信息技术研发能力的权威认可,更为智慧水利前端感知体系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江河信息蜂巢方案”。作为江西省智慧水利建设项目法人,江河信息将以此次验收为新起点,进一步优化信息采集和传播技术,推动成果在数字孪生水利“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体系中深度应用,不断拓展农业、应急等跨行业应用场景为推进水利管理现代化、保障水安全贡献更多“江河力量”。
来源:产业服务部、系统集成部
图文:黄珍飞、李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