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项目申报书模板
发布时间:
2025-10-17
发布于
--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综合说明

项目背景

按照《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集中力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体系,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与现代农业协同推进,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乡村振兴作出贡献。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现实要求;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的需要。

XX县经过农田建设的地区,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深受项目区受益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鉴于此,县、乡(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2022年度农田建设项目,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项目有关事宜,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并与项目区群众代表等相关人员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场论证,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集中连片投入,整体推进,达到投一片建一片的目的”的要求,在严格对照《XX县20XX-20XX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统一上图入库》资料进行筛选的基础上,筛选2011年以来未实施过高标项目的区域,拟定在XX镇、XX镇、XX镇等三个乡镇内实施“XX市XX县XX镇等3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2年度)”2.1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亩)。XX县所在地各部门2011-2019年在本项目涉及镇、村已实施的上图入库情况见表1.1-1。

表1.1-1 项目区 2011-2019 年已上图入库情况统计表

乡镇名

行政村名

自然村名

耕地面积(亩)

合计

已上图入库面积(亩)

水田

旱地

XX镇

毛家岗村

马家村

918.9

1040.3

1959

李家村

1608.9

825.6

2434

兴隆村

1416.0

590.3

2006

小计

3943.8

2456.2

6399.9

XX村

杨家村

1908.0

1248.5

3157

3415

汉泗村

1938.8

1245.8

3185

复兴村

1739.3

895.0

2634

小计

5586.1

3389.4

8975.4

黄林堰村

南江村

2527.3

1250.2

3777

108

黄林村

1464.1

570.2

2034

小计

3991.4

1820.4

5811.8

合计

13521.27

7665.91

21187.18

毛家岗镇

清泉村

青泉村

4154.9

2743.9

6899

小计

4154.9

2743.9

6898.8

XX镇

金坪村

金坪村

3987.0

1886.9

5874

1274

长安村

1684.0

1133.2

2817

小计

5671.0

3020.1

8691.1

合计

23347.2

13429.9

36777.1

4797

XX县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16万亩,经XX县农业农村局委托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投标,XX院设计中标XX市XX县XX镇等3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0年度)初步设计编制任务。我院(公司)组织精干设计团队,对建设项目进行了认真的调研、勘测、设计、评估论证,编制完成了XX市XX县XX镇等3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2年度)(以下简称“项目”)初步设计.

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填写本段等涉及建后管护的内容,无需填写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XX县经过农田建设的地区,有力地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改进了农业生产方式,优化了农业种植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进程,深受项目区受益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鉴于此,县、乡(镇)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项目建后管护,根据建成的高标项目和自然资源部门完成移交的垦造水田项目,拟定在XX镇、XX镇、XX镇等三个乡镇内实施“XX市XX县XX镇等3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项目(2022年度)”2.16万亩(其中垦造水田项目后期管护面积1000亩)。

项目名称

项目的全称:(XX市XX县XX镇XX村(片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建后管护项目(2022年度))。

主管部门

项目主管部门的全称:(XX市XX县农业农村局)。

项目区范围、任务、主要建设内容及工期

(a) 项目区范围

项目实施地点位于XX镇的XX、XX岗、X村;XX镇的X村;XX镇的X村,共3个镇5个村。项目区北面以X村为界,该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9′86″,北纬29°31′44″;西部以XX村为界,该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48′18″,北纬29°30′72″;东部以黄林堰村为界,该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64″, 北纬29°31′14″;南部以金坪村为界,该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18″,北纬29°28′44″。项目区国土面积53.58平方公里。

(b) 建设任务与目标

(1)建设任务

XX市XX县XX镇等3个乡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为2.16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0.1万亩。

(2)建设目标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统筹规划田、土、水、路、林、电等高标准农田的相关建设内容,以行政村为基本单元,集中连片、规模开发,整体推进,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16万亩。

1)土地平整。合理确定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合理划分和适度归并田块,平整土地,减小农田地表坡降,合理确定田块的长度和宽度。建成后,实现田块相对集中,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cm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20cm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

2)土壤改良。通过施用生石灰、深耕、改善灌排条件等措施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施用农家肥、秸杆还田、种植绿肥、种植肥用油菜等措施,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级。

3)灌溉与排水标准。灌溉设计保证率达9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6;水稻区10年一遇的3d暴雨,3d排至作物的耐淹深度;旱地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的1d暴雨,1d排至田面无积水。

渠系建筑物配套完整,满足灌溉与排水系统要求。项目区有效灌溉面积增加,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排水能力提高,渍、涝、洪、旱灾减轻。

4)高效节水灌溉。设计管道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90,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6。

5)田间道路畅通。路网布局科学,路面宽度合理,丘岗冲垄区田间道路通达度达到90%,满足农业机械化需求。

6)林网建设适宜:防御风蚀能力提高,水土流失减少,农田生态环境改善。造林当年成活率达到95%以上,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90%以上,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7)科技推广措施。在项目区推广先进适用技术,重点是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加强对项目区受益农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适当支持具有技术推广服务功能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项目区推广使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

8)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30kg/亩以上。

9)灌溉水源质量保证年限不低于20年,田间基础设施不低于15年,输水管道及其配套设施工程质量保证年限不少于15年。

(c) 主要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区存在的问题,本项目涉及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和科技推广措施等六大工程。

(1)土壤改良工程

土壤改良总面积1.96万亩,其中:贫瘠土壤改良面积1.67万亩,酸性土壤改良面积0.29万亩。

(2)灌溉排水工程

1)水源工程:加固改造堰塘66座(其中项目区外填平补齐14座),改造电灌站1座。

2)输排水工程:改造灌排沟渠47条1.96km,其中改造田间渠(QT)7条0.13km,灌渠(QG)13条0.98km(其中4条骨干灌渠),灌排渠(QP)20条0.65km。

渠系建筑物:新建人行桥116处,机耕桥57座,节制闸85处,过路圆涵121处,分水口293处,下河踏步82处,跌水31处。

(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新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面积0.1万亩,铺设输水管道1.9km,配套闸阀井14处,给水栓井39处。

(4)田间道路工程

新修、整修机耕路36条15.13km;配套下田坡道119座,会车道52处。

(5)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新建护路护沟(渠)林2973m,人居环境整治5处(堰塘护岸、绿化、修建行人漫步道)。

(6)科技推广措施

推广使用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100套。

(d) 建设工期

本项目建设期为9个月,其中:工程筹建期安排在2022年的7月1日至*开通会员可解锁*;主体工程施工期从*开通会员可解锁**开通会员可解锁*;工程扫尾从*开通会员可解锁*至3月31日;竣工验收从*开通会员可解锁*至4月30日。

概算和资金筹措

项目概算投资总额为XXX万元,全部来源于财政资金,资金分配比例见表1.3-1。

表1.3-1 项目资金分配比例表

序号

明细措施名称

投资(万元)

合计

占比(%)

总投资

1

土地平整

2

土壤改良

3

灌溉排水

4

高效节水灌溉

5

田间道路

6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

7

农田输配电

8

科技推广措施

10

其他工作及措施

效益分析和综合评价

(e) 经济效益

1.4.2社会效益

通过配套与完善项目区农田水利设施,培育基础地力,项目建设区中低产田使其达到高产稳产粮田标准,增强防灾抗灾能力和技术承载能力;同时在项目区推广是良种、良法等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并加强对项目区受益农民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其社会效益显著。

(f) 生态效益

通过农田排灌渠系的配套与完善,机耕道的建设与维修,可显著增强农田保水能力,有效防治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和农业条件,增强项目区抵御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

(g) 经济评价

本项目总投资为xxx万元,调整后投资(影子投资)为xxx万元,经过经济现金流量计算,项目实施后,经济净现值xxx万元,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为xx,经济内部收益率为xx%,投资回收期Ts为xxx年(含建设期),各项经济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作为社会公益性质的农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可行。

组织实施与管理

(h) 组织实施机构和管理

对建设项目实施项目法人或业主负责制,XX县农业农村局为该项目法人单位,由项目法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和建设管理。工程施工建设管理包括施工质量管理,项目财务管理,竣工验收管理及档案管理。本项目必须由项目法人单位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对项目建设进度控制、资金拨付、财务资料、工程档案资料、工程质量等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i) 实施后管护制度

项目实施后,办理工程移交,以受益村为单位,在XX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各村对所属的工程进行管护,确保工程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

项目选址

选址要求

从用地、交通、安全、场区布置、保护环境和生态等方面概述项目建设对选址的原则性要求。选址地点与位置应符合城镇发展规划,满足工程建设和生产工艺要求,并与周边环境相适应。

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标准第5条建设区域的要求,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应遵循以下要求:

1.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应相对集中、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无潜在土壤污染和地质灾害,建设区域外有相关完善的、能直接为建设提供保障的基础设施。

2.高标准高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包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整备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努力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建设区域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示范县,水利、农业、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依据GB/T 28407评定成果确定的县域内等别较高耕地的集中分布区域。

3.高标准农田建设限制区域包括:水资源贫乏区域,水土流失易发区、沙化区等生态脆弱区域,历史遗留的挖损、塌陷、压占等土地严重损毁且难以恢复的区域,土壤轻度污染的区域,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沿海滩涂、内陆滩涂等区域。在前述区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需提供国土、水利、环保等部门论证同意的证明材料。

4.高标准农田建设禁止区域包括:地面坡度大于25°的区域,土壤污染严重的区域,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退耕还林区、退耕还草区,河流、湖泊、水库水面保护范围等区域。

选址现状

说明项目选址的现状情况,分地点建设的应分别说明。

地点与位置

说明项目选址地点的具体位置,并提供地理位置图。

(1)建设地点在城镇的,应说明所在地街道门牌号。

(2)建设地点在乡村的,应说明所在乡镇或村队及具体地块位置。规模化的种植业生产项目,应说明所在农田的具体位置。

土地性质及规划

(1)说明建设范围、占地面积及周边情况。

(2)说明场址所在地土地权属和用地解决方案,按照自有土地、已征(租)地、拟征(租)地等情况分别详细说明,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作为附件。

(3)分别说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对该地块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的审查意见作为附件。

土地利用

(1)说明选址地块现使用状况,包括地表(下)建(构)筑物、农业田间工程及设施、农作物种植及其他开发利用等情况。

(2)改扩建项目选址应详细说明场地现有建(构)筑物、各项设施等的基本情况。

(3)新增用地的项目应详细说明项目用地情况,并提出节约用地措施。对占用耕地的设施农业用地建设项目,应说明耕地占用与补充落实的情况。

项目概况

项目区概况

1)XX镇

XX镇地处XX县近郊和西南门户,靠嘉山、傍X河,总面积86.12平方千米,辖7个村,4个社区,1.2万余户2.86万人。经济以传统农业为主,辅以特色种养殖业和三产服务业,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重点镇、XX省特色景观旅游名镇、XX省安全生产示范镇、XX市美丽城镇建设试点镇。

2)XX镇

XX镇地处XX县东南端,北与XX镇毗邻,南接XX镇,西临省第二大淡水湖——XX湖,与XX县、XX区两县接壤,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全镇由X河包绕。下辖15个村(社区),总人口4.3万人,区域总面积118.6km2,耕地面积8.27万亩。其中,水田5.43万亩,旱地2.81万亩,林地1.52万亩。2018年,全镇粮食总产量41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398万元,年人均收入14259元。

3)XX镇

XX镇位于XX县西南方,东与XX镇隔岸相望,南XX乡,西与XX县XX乡、XX县XX镇毗邻,北与XX乡接壤,XXXX、中、北三大湖泊延伸其中,属丘陵山区。全镇共有15个自然村,2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8万人,总面积92km2,耕地面积4.22万亩。是XX县最大的乡镇,也是全省有名的“鱼米之乡”、“特产之乡”。

(j) 地形地貌

XX县属XX山余脉向XX湖盆地过渡地带,地形以X河为天然分界线,X河西南岸为XX山余脉,东北岸为XX中下游平原的边地,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由低缓丘岗逐步向平地转变。地表差异升降明显。最高点为棠华红颜寨,海拔377.1米,最低点为XX镇建国村,海拔23米。北部为澧阳平原,地势平坦,河湖纵横,海拔32~24米。南部沿南、西、北边缘地带为丘陵岗地,呈"E"字形结构。东部边缘与XX平原相接,大小湖泊串珠密布。市境地貌属流水、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岗地、平原地貌类型。

(k) 国土面积、耕地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人口数量

本项目涉及村国土面积合计Xkm2,总耕地面积X万亩,其中纳入本项目建设范围的耕地面积X万亩,项目区总人口X万人。详见表2.1-1:

表2.1-1 项目区基本情况一览表

乡镇

行政村

国土面积(km2)

耕地面积(亩)

有效灌溉面积(亩)

纳入项目区耕地面积(亩)

总人口(人)

劳动力人口(人)

XX镇

XX村

...

合计

社会经济

(l) 农业生产水平

随着中央对农村特别是粮食主产区支持力度逐年增加,支农惠农政策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经济质量逐步提升,农业生产稳步发展。 2019年,项目区内耕地面积3.68万亩,播种面积5.88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8万亩,粮食总产量1.87万吨,亩产392公斤;油料播种面积0.8万亩,油料总产778吨,亩产97公斤;其他蔬菜等小宗经济作物种植面积0.32万亩;农业总产值13797万元。

(m)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2019年,XX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57.7亿元,增长8.0%;规模工业增加值53.3亿元,增长8.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6.2亿元,增长1.3%;财政总收入7.9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亿元,增长10.8%;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0.9亿元,增长2.5%。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3.5亿元,增长2.7%。农作物播种面积69.9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7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3.15万亩,增长4.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3055元、15471元,分别增长7.8%、8.5%。

(n)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状况

项目区内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较为健全,形成了以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为纽带的“四级一户”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四级为市、乡、村、组,一户为科技示范户),科学技术入户率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高,特别是近年来,依托健全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广良种良法,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2019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32156台,比上年增加297台;总动力20.19万千瓦,比上年增加0.27万千瓦。

水文气象

(o) 气象

项目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热量资源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18℃,气温稳定通过10℃的持续日数240~260天,其积温为5100~5600℃;高于15℃的持续日数160~200天,其积温为3800-3820℃。无霜期265~310天,全年日照1300~1800小时,年总辐射量100~110千卡/平方厘米。优越的光热资源条件为品种繁多的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适生环境。项目区多年平均降水天数为142天,多年度平均降水量1282.3mm,多年平均蒸发量1200mm,极端最高气温40.5℃(*开通会员可解锁*)极端最低气温-20℃(2008年元月28日),多年平均日照1672小时,适宜于发展农业生产。

XX县气象灾害繁多,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灾害天气有:春季低温阴雨,夏季暴雨洪涝,多有高温,而冬季低温冷寒,并有冰冻。尤以旱涝为甚。

(p) 水资源

XX县地处XX4大水系之一的X河下游,东濒XX湖、南临XX,北近XX,西北X水、X水、X水回绕,X河干流横贯全境,河岸长达76公里。境内有大小湖泊21个,河流11条,水库29座,水塘8038口,总共水面1.2万公顷。南部0.4万公顷面积的XX湖为XX省的第X大淡水湖。X河干线由西往东入XX湖,北出XX河沟通XX,形成为四通八达的水道网。

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主要有区域内产水、客水、灌溉还原水、过境水。全市水资源总量4.29亿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总量3.7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88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0.83亿立方米,可供水总量2.1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供水量2.15亿立方米,地下水可供水量0.04亿立方米。

(q)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

境内过境水系有X河,X河自西向东横贯市区,至小渡口南折,沿市境东部边缘注入XX湖,将境域分为两个部分。项目区主要位于X河西岸,地势总趋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区内大小河流整体上从北至南汇入毛里湖,地貌主要为冲积相堆积平原,地层组成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粉质粘土、粉砂层、砂卵砾石层等组成,具有典型的冲积平原相地层二元结构,地势比较平坦,海拔地坪标高大约为48.0~32.0m,略向南部倾斜。区内河网水系发育,沟渠水塘纵横交错,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区内村庄居民众多,人为活动影响较大。

参考区内其他项目工程建设地勘成果,场地内埋藏的地层主要有人工填土层、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第四系更新统冲积层,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基岩为第三系粉砂岩,埋深达数十米;南部的崔家桥段基岩为梵净山组板岩,埋深较浅。各地层的野外特征由新至老依次描述如下:

(1)人工填土(QS):褐黄色、黄色粉质粘土为主,松散-稍密,可塑-硬塑状,成份复杂,切面无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中等,局部含植物根茎、细砂、有机质等。揭露的最大厚度6.80m。

(2)第四系全新统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l):灰色,灰褐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稍湿-湿,结构松散,软塑状,切面无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低,是工程场地内最主要的下卧土层,厚度较大,厚度8.0~12.0m。

(3)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al):灰褐色粉质粘土,稍湿,可塑状为主,切面稍有光泽,韧性和干强度中等,厚度3.8~5.6m。

(4)第四系全新统粉砂层(Q4al):灰褐色粉砂,颗粒较粗,含水饱和,结构松散-稍密状,分选性一般,厚度3.10~6.80m。

(5)第四系全新统统砂卵石层(Q4al):杂色,结构稍密,成份复杂,以长石砂岩、石英砂岩为主,夹少量灰岩,中风化。磨圆度较好,次圆-浑圆状。粒径一般10~30mm为主,卵石含量在70%左右,其余泥砂充填,经现场动力触探实验,击数一般在11~23击。

土壤与植被

(r) 土壤

项目区土壤成土母质为第四纪红色粘土和XX湖沉积物,土壤类型主要以红黄泥,浅红黄泥,青隔红黄泥,紫潮泥土,棕红土,棕红菜园土为主,其PH值5.5-7.5之间,以偏酸面积大;土壤养分含量丰富,有机质含量2%以上,含氮量0.11%,速效磷含量9.8-11.2ppm,速效钾112-153ppm。根据XX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测土配方资料,项目区耕地地力等级如表2.5-1

表2.5-1 项目区耕地地力等级分布情况表

村名

耕地等级

合计

一级地

二级地

三级地

四级地

五级地

六级地

七级地

XX

629.2

606.2

2428.0

511.7

900.8

1294.2

474.4

6844.5

毛家岗

844.3

58.6

1018.2

523.0

238.5

1250.9

1369.3

5302.8

黄林堰

1363.0

234.4

787.2

1707.7

937.3

714.2

1359.9

7103.8

清泉

486.6

100.3

923.1

935.1

266.7

2352.6

775.1

5839.5

金坪

630.9

211.2

1892.6

1483.1

446.0

952.4

1713.9

7330.1

合计

3954.0

1210.7

7049.1

5160.6

2789.3

6564.3

5692.7

32420.7

(s) 植被

XX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大力实施国土绿化,发展绿色产业,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19年末,全市森林覆盖率24.47%。

项目区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现状植被分布于山丘、干渠、道路两侧,居民区周围人工种植有水杉、杨树等。项目区耕地主要农作物为双季水稻、油料及蔬菜等。

项目区基础设施情况

(t) 水利工程现状

(1)水源工程现状

项目区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农业灌溉水源主要依靠水库、山塘、河坝等工程。

根据XX县水利设施统计资料,项目区内有小(Ⅰ)型水库3座,均已进行除险加固改造;另有部分小(Ⅱ)型水库,为减轻防汛压力已被销号,一般都存在病险,蓄水严重不足,详见表2.5-1

表2.5-1 项目区水库工程基本情况

序号

水库名称

位置

总库容

(万m3)

兴利库容(万m3)

集雨面积(km2)

备注

1

XX水库

XX村

216

167

1.63

小(Ⅰ)型

2

XX水库

清泉村

401

280

2.15

小(Ⅰ)型

3

XX水库

金坪村

629

377.4

7.336

小(Ⅰ)型

4

谢家湾水库

XX村

11.2

7

0.3

小(Ⅱ)型,已销号

5

皮公堰水库

毛家岗村

21.4

15

0.75

小(Ⅱ)型,已销号

6

王家大堰水库

XX村

13.3

9.8

0.65

小(Ⅱ)型,已销号

7

茶湾水库

XX村

12.5

10.5

0.43

小(Ⅱ)型,已销号

8

周家水库

XX村

20.8

11.5

0.65

小(Ⅱ)型,已销号

项目区堰塘有487座,一部分汇集坡面径流,为山平塘;一部分拦截小溪沟筑坝,为堰塘。两种型式的塘堰当地均称为堰塘,也是灌溉的主要水源。大部分堰塘未设底涵,需水的时候采用倒虹吸或自备潜水泵提水,目的是为了节约用水,提高堰塘水的利用率。

(2)灌排沟渠现状

项目区内小沟渠数量较多,控制面积绝大多数在300亩以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渠道多为土渠,维护措施不到位,渠道损毁严重,出现边坡坍塌、渠底漏水的现象,无法达到灌排需求;二是渠道内部杂草丛生,泥土淤积,水力输送能力差,往往是上游漫堤的水位都到不了下游;三是渠道淤塞,排水能力不足达不到排涝标准。

表2.5-2 项目区灌排系统田间设施现状统计表

编号(名称)

渠道长度(m)

总计(m)

灌水渠

排水渠

长度(m)

控制面积(亩)

长度(m)

控制面积(亩)

XX镇

XX村

47510

20360

<100

12220

<100

6120

100~300

3820

100~300

2720

300~500

2270

300~500

毛家岗村

39100

27280

<100

16360

<100

8180

100~300

5120

100~300

3640

300~500

2520

300~500

黄林堰村

31200

21560

<100

12940

<100

6480

100~300

4060

100~300

3160

300~500

2160

300~500

XX镇

清泉村

34600

24840

<100

14920

<100

7460

100~300

4660

100~300

2300

300~500

3620

300~500

XX镇

金坪村

48520

35620

<100

35620

<100

10700

100~300

10700

100~300

2200

300~500

3290

300~500

(u) 项目区交通与电力情况现状

项目区对外交通极为便利,XX村西侧有南北向二广高速出口,新建东西向安慈高速穿毛家岗、清泉、黄林堰过,项目区内县道X015、X028与乡村道路网连通,各村级公路大部分已硬化,交通便利。

项目区内已进行农电整改,农村低压电网遍布各项目村,能够满足项目区农民生产生活用电。

(v)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现状

项目区现有农业机械3200台,农机总动力20190kw,以农用运输机械、收割机及小型耕整机等为主,农机总数相对于项目区耕地面积,项目区农机总数属于较好状况,基本能够满足项目区农业生产需要。农机服务设施齐全,项目区内设有农机销售、维修服务点多处,可极大程度地保证项目区农业机械的正常运转。

其他基础设施

(w) 田间道路

项目区已实现村主要道路全硬化,能满足村民生产生活和要求;田间机耕路则多为土路,路面宽度2.5m~3.0m;由于村民关注的重点是水利基础设施,田间道路数量不多,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机械化的使用需求。

项目区道路交通设施现状统计表

序号

乡镇、行政村名

机耕道

生产道路

长度(km)

路面宽度(m)

长度(km)

路面宽度(m)

XX镇

1

XX村

7.97

2.5~3.0

8.77

1.5~2.5

2

毛家岗村

6.02

2.5~3.0

6.92

1.5~2.5

3

黄林堰村

3.66

2.5~3.0

4.42

1.5~2.5

XX镇

1

清泉村

5.78

2.5~3.0

6.01

1.5~2.5

XX镇

1

金坪村

6.90

2.5~3.0

8.28

1.5~2.5

合计

30.33

34.41

(x) 农电设施

项目区农村电网工程有专项资金实施,已经完成了农电改造,能够满足项目区用电需求。

项目区水量供需平衡及水质分析

项目区水量平衡分析

(y) 项目区现状水源情况及可供水量分析

(1)项目区现状水源情况

根据调查,项目区内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农业灌溉主要依靠水库、山塘、泵站等工程蓄、提水灌溉。

本项目区涉及XX镇、XX镇、XX镇镇三个乡镇5个村共2.16万亩耕地。项目区水源主要是水库和堰塘,有XX、XX和XX三座小Ⅰ型水库,另有堰塘894座,河坝74座。本次水量平衡以水库灌区划分片区,分别为XX水库灌区片,涉及XX村、毛家岗村;XX水库灌区片,涉及清泉村、黄林堰村;XX水库灌区片,涉及金坪村。

1)XX水库灌区片

XX水库坐落在XX镇XX村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Ⅰ)型水库。该库于*开通会员可解锁*动工,*开通会员可解锁*竣工。大坝控制集雨面积1.63平方公里,总库容216.0万m3,正常库容167.0万m3,死库容8.15万m3,坝顶长度217.0m,坝顶高程69.50m,最大坝高17.2m。输水涵管底板进口高程56.00米。区内基础水源有山平塘、河坝,现状水源工程见表3.1-1

2)XX水库灌区片

XX水库坐落在XX镇清泉村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Ⅰ)型水库。该库于*开通会员可解锁*动工,*开通会员可解锁*竣工。大坝控制集雨面积2.15平方公里,总库容401.0万m3,兴利库容280.0万m3,死库容25.0万m3,坝顶长度210m,坝顶高程54.50m,最大坝高14.0m。输水涵管底板进口高程43.00米。区内基础水源有山平塘、河坝,现状水源工程见表3.1-1

3)XX水库灌区片

XX水库坐落在XX镇金坪村境内,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的小(Ⅰ)型水库,该库于*开通会员可解锁*动工,*开通会员可解锁*竣工。大坝控制集雨面积7.336平方公里,总库容629.0万m3,兴利库容377.4万m3,死库容79.0万m3,坝顶长度405m,坝顶高程64.00m,最大坝高14.0m。输水涵管底板进口高程54.86米,水库有效灌溉面积1.0万亩。区内基础水源有山平塘、河坝,现状水源工程见表3.1-1

表3.1-1 水源工程主要特性表

项目片区

水库

山塘

河坝

数量(座)

兴利库容(万m3)

集雨面积(km2)

数量(口)

有效塘容(万m3)

数量(座)

集雨面积(km2)

XX水库灌区片

1

167

1.63

212

445

10

4.3

XX水库灌区片

1

280

2.15

196

412

8

3.2

XX水库灌区片

1

377.4

7.336

56

118

5

1.1

(2)设计代表年选取

1)基础资料

项目区内无雨量站,有关水文参数套用XX县气象局数据,对XX县近50年(1969—2018)的作物生长期(4~10月)降雨资料排频,选定设计保证率代表年,见表3.1-2。

表3.1-2 XX县降雨资料排频情况表

年份

降雨量(mm)

保证率(%)

年份

降雨量(mm)

保证率(%)

1969

1054.4

76.5

1994

1271.6

43.1

1970

1505.5

17.6

1995

994

84.3

1971

1060.4

74.5

1996

1560.5

11.8

1972

1394.9

29.4

1997

1114.6

62.7

1973

1286.1

41.2

1998

1105.4

66.7

1974

980.9

88.2

1999

1399.5

27.5

1975

1111.9

64.7

2000

910.6

92.2

1976

1631.9

7.8

2001

1952.3

3.9

1977

971.8

90.2

2002

1365.6

33.3

1978

1208.3

52.9

2003

1017.6

80.4

1979

1103.5

68.6

2004

981.8

86.3

1980

1296.1

39.2

2005

1812.6

5.9

1981

881.4

94.1

2006

1365.3

35.3

1982

1150.3

58.8

2007

1247.9

49

1983

1963

2

2008

875.8

96.1

1984

1147.8

60.8

2009

1081.2

72.5

1985

1482.1

23.5

2010

1186.2

54.9

1986

1503.2

19.6

2011

1518.8

15.7

1987

1015.3

82.4

2012

1040.5

78.4

1988

865.9

98

2013

1261.6

45.1

1989

1259.1

47.1

2014

1090.8

70.6

1990

1164.44

56.9

2015

1490.6

21.6

1991

1233.8

51

2016

1391.7

31.4

1992

1594.1

9.8

2017

1438.2

25.5

1993

1336.7

37.3

2018

1545.2

13.7

2)设计代表年的选取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表3.1.2可知,以水稻为主的水资源丰富地区灌溉保证率为80%~95%,项目区农作物水田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本次设计保证率取90%。从排频情况可知,频率在90%左右的年份有有1974年(P=88.2%),1997年(P=90.2%),2000年(P=92.2%),综合考虑全年降雨量月分配和作物生育期降雨量情况,选定1977年(P=90.2%)作设计典型年。

(3)可供水量分析

径流系数是采用《水利工程实用水文水利计算》P152中“XX省小河径流系数表”中径流成果,降雨资料XX县气象站*开通会员可解锁**开通会员可解锁*实测降雨资料。项目区产水量用下式计算:

W=0.1*α*Y月*F(万m3)

式中:α-径流系数

Y月-月降雨量(mm)

F-集雨面积(km2)

项目区不同月降雨量对应径流系数见表3.1-3,项目区设计代表年月降雨水量分配见表3.1-4。

表3.1-3 项目区不同月降雨量对应径流系数表

月降雨量(mm)

≤30

30.1~50

50.1~100

100.1~200

200.1~300

300.1~400

≥400

径流系数

0.07

0.18

0.32

0.56

0.62

0.68

0.72

表3.1-4 项目区设计代表年月降雨量分配

年份

1973年

1974年

年降雨(mm)

月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月降雨

38.3

38.1

23.6

38.5

294.2

108.9

121.2

171

84.9

11.1

35.9

15.1

980.8

1)水库可供水量

项目区小水库来水量按当月径流深来推求来水过程。以径流深乘以水库的集雨面积,可得年径流量:

式中:W——径流量,万m3;

R——径流深,m;

F——集雨面积,km2。

设计代表年项目各片区区水库产水量见下表3.1-5:

表3.1-5 项目区设计代表年水库逐月产水量 单位:万m3

月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 计

月降雨量(mm)

38.3

38.1

23.6

38.5

294.2

108.9

121.2

171

84.9

11.1

35.9

15.1

980.8

径流系数

0.18

0.18

0.07

0.18

0.62

0.56

0.56

0.56

0.32

0.07

0.18

0.07

XX水库

1.12

1.12

0.27

1.13

29.73

9.94

11.06

15.61

4.43

0.13

1.05

0.17

75.77

XX水库

1.48

1.47

0.36

1.49

39.22

13.11

14.59

20.59

5.84

0.17

1.39

0.23

99.94

XX水库

5.06

5.03

1.21

5.08

133.81

44.74

49.79

70.25

19.93

0.57

4.74

0.78

340.99

合计

13.12

13.05

4.55

13.19

226.64

65.22

72.58

113.4

50.89

0.83

6.92

1.13

581.53

2)山平塘可供水量

采用复蓄系数法计算山平塘年产水量,山塘供水量计算公式:

式中:W——山塘供水量,万m3;

N—复蓄系数,取0.8;

V—山塘有效容积。

通过加固、防渗、扩容等工程措施的山塘有效蓄水量可提高30%左右,本次项目山平塘改造数量较多,按总塘容的5%计算增量塘容。经项目实施前后山塘可供水量见表3.1-6:

表3.1-6 项实施前后山塘可供水量 单位:万m3

项目片区

数量(口)

有效塘容(万m3)

可供水量(万m3)

XX水库灌区片

实施前

212

445

356

实施后

212

467

374

XX水库灌区片

实施前

196

412

329

实施后

196

432

346

XX水库灌区片

实施前

56

118

94

实施后

56

123

99

3)河坝可供水量

项目区小溪沟数量众多,河坝大部分以堰塘的形式存在,堰塘既提高了水位,保证下游自流灌溉,又能拦蓄坡面径流,发挥山平塘的作用。河坝产水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符号同前;

η——河坝水利用率,取0.65。

项目区河坝可供水量计算成果见表3.1-7

表 3.1-7 项目区河坝可供水量 单位:万m3

月份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小 计

月降雨量(mm)

38.3

38.1

23.6

38.5

294.2

108.9

121.2

171

84.9

11.1

35.9

15.1

980.8

径流系数(d)

0.18

0.18

0.07

0.18

0.62

0.56

0.56

0.56

0.32

0.07

0.18

0.07

XX水库灌区片

2.96

2.95

0.71

2.98

78.43

26.22

29.18

41.18

11.68

0.33

2.78

0.45

199.9

XX水库灌区片

2.21

2.19

0.53

2.22

58.37

19.51

21.72

30.64

8.69

0.25

2.07

0.34

148.7

XX水库灌区片

0.76

0.75

0.18

0.76

20.06

6.71

7.47

10.53

2.99

0.09

0.71

0.12

51.1

合计

13.12

13.05

4.55

13.19

226.64

65.22

72.58

113.4

50.89

0.83

6.92

1.13

581.5

(z) 项目区用水情况分析

(1)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

项目区粮食作物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田耕作制度主要为早稻—晚稻—油菜,旱地为旱作物等。现状水平年复种指数取1.5,设计水平年调整了作物种植结构,复种指数取1.7。

项目规划区水稻灌溉制度采用“浅—蓄—湿—晒”,根据XX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开通会员可解锁*发布的《XX省用水定额地方标准》(DB43/T388-2014),XX县属于Ⅲ类分区,考虑项目区地下水补给及湖区地势低洼、农田保水性较好的特点,综合确定XX县主要作物灌溉保证率为90%时的灌溉定额见表3.2-8

表3.1-8 主要作物灌溉定额(P=90%) 单位:m3/亩

作物

月份

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早稻

19.7

122.6

102.6

245

中稻

70.87

135.86

127.93

65.34

400

晚稻

111.5

134.3

131.3

42.9

420

油菜

9.1

18.2

19.5

50.4

22.9

120

(2)各种作物播种面积的确定

项目区分为3个片区,现状水平年选取2019年,设计水平年选取2025年,各水平年分片区作物播种面积详见表3.1-9,表3.1-10。

表3.1-9 现状水平年作物播种面积统计表

序号

项目分片区名称

耕地面积(万亩)

播种作物

播种面积(万亩)

1

XX水库灌区片

0.79

早稻

0.40

中稻

0.32

晚稻

0.32

油菜

0.16

小计

1.19

2

XX水库灌区片

0.77

早稻

0.39

中稻

0.31

晚稻

0.31

油菜

0.15

小计

1.16

3

XX水库灌区片

0.59

早稻

0.30

中稻

0.24

晚稻

0.24

油菜

0.12

小计

0.89

合计

2.16

合计

3.24

表3.1-10 设计水平年作物播种面积统计表

序号

项目分片区名称

耕地面积(万亩)

播种作物

播种面积(万亩)

1

XX水库灌区片

0.79

早稻

0.48

中稻

0.16

晚稻

0.40

油菜

0.32

小计

1.35

2

XX水库灌区片

0.77

早稻

0.46

中稻

0.15

晚稻

0.39

油菜

0.31

小计

1.31

3

XX水库灌区片

0.59

早稻

0.36

中稻

0.12

晚稻

0.30

油菜

0.24

小计

1.01

合计

2.16

合计

3.67

(3)需水量计算

1)农业灌溉需水量计算

项目区以农业灌溉为主体,农业其它需水(林、牧、渔需水)在整个农业需水量中所占比重较小,且分项预测复杂,故不予考虑。灌溉需水量按乡(镇)分区计算。项目区需水量主要考虑农业灌溉需水量,用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W—农业需水总量,m³;

—第i种作物毛灌溉定额,m³/亩;

Ai—第i种作物灌溉面积,亩;

式中:Mi净—第i种作物净灌溉定额,m/亩;

η—现状水平年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55;

η—设计水平年灌溉水利用系数取0.76。

经计算,项目区现状水平年的农业净需水量1024.95万m3,毛需水量1863.55万m3,设计水平年的农业净需水量1047.65万m3,毛需水量为1378.49万m3,见表3.1-11、表3.1-12。

2)其他用水

项目区以农业为主体,农业以外的需水量所占比重很小,集镇工业和农村人、畜生活用水主要依靠当地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自备取水井提供取用水,所以本次需水量分析不考虑农业以外的需水量。

长按识别二维码,一键关注

主办单位

乡村产业发展服务联盟秘书处

执行单位

北京中佳绿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 引智 引资 引流

⊙ 策划、规划、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建设

⊙ 畜牧、都市农业园区、农业旅游园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园、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生态农庄、共享农庄、田园综合体、特色小镇

⊙ 农业综合开发一般产业化经营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农产品加工业等农业专项资金申报

我们的优势

一流平台:乡村产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

三库一池:专家智库 项目孵化库 产业库 资金池

权威专家:中国农科院领域首席专家、科研院所资深专家、各领域实战专家

专业团队:具有多年实操经验的专业团队

全面合作:策划、规划、产业植入、项目建设、招商引资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

陈主任 139-010-20587(微信同号)

李主任 130-012-07327(微信同号)

邮箱: sinoseeds@163.com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