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 战略深入推进与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地的背景下,循环经济作为产业低碳转型的核心路径,获得国家政策的高度聚焦与资金倾斜。中央预算内投资与超长期特别国债作为两大关键政策资金支持渠道,为 循环经济项目 落地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结合最新政策要求,系统拆解两类资金的支持重点、申报标准与匹配逻辑,为项目方精准对接政策红利提供专业指引。
中央预算内投资:聚焦固废利用与绿色产品,强化降碳示范
中央预算内投资针对循环经济助力降碳项目,核心支持方向集中于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环保型产品创新推广,旨在通过示范项目带动产业整体降碳能力提升。
【核心支持领域】
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 重点支持尾矿(共伴生矿)、煤矸石、粉煤灰、冶金渣(赤泥)、工业副产石膏、煤气化渣等工业固废,以及农林剩余物等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置项目。 绿色环保产品推广:支持可降解塑料、可循环快递包装等环保产品的生产及应用场景拓展,同时覆盖 “以竹代塑” 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产品生产应用推广。
【关键申报参数】
资金支持比例: 项目补助标准统一为核定总投资的 20%,为项目初期建设与技术落地提供稳定资金保障。 项目核心要求: 需符合国家循环经济与降碳产业政策导向,具备明确的环境效益与示范价值,前期审批、规划、用地、环评等手续需齐全合规。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聚焦体系建设与精深加工,推动产业升级
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围绕循环经济助力降碳目标,重点支持回收体系升级、再制造产业发展与再生资源精深加工,着力构建规模化、智能化、高效化的循环经济产业生态。
【三大支持方向】
回收体系建设: 支持再生资源绿色分拣中心、智能分类回收柜等智能回收设施布局,推进生产企业逆向回收物流体系搭建,鼓励 “互联网 + 回收” 模式创新与落地,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 再制造产业培育: 覆盖多领域废旧装备再制造,包括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工业设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以及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医疗影像设备关键件、盾构机等高端智能装备的再制造项目。 再生资源加工利用 : 支持报废飞机、报废汽车、废旧家电等产品的精细化拆解,聚焦废钢、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的精深加工,同时涵盖废旧动力电池拆解与梯次利用、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回收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以及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
【关键申报参数】
资金支持比例: 三大支持方向的项目补助比例均不超过核定总投资的 15%,资金使用强调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提升产业规模化发展水平。 项目核心要求: 优先支持具备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特征的项目,需符合行业规范标准,注重技术创新与产业链协同,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效率。
精准匹配策略与申报核心要点
【渠道选择逻辑】
适配中央预算内投资: 若项目聚焦单一固废资源化利用、绿色产品生产或 “以竹代塑” 相关领域,且具备技术示范属性,优先选择中央预算内投资渠道,其 20% 的补助比例更适配项目初期建设需求。 适配超长期特别国债: 若项目涉及回收网络搭建、跨领域再制造、再生资源精深加工等系统性、规模化建设内容,或采用 “互联网 +” 等创新模式,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支持方向更契合项目发展定位。
【申报实操要点】
合规性核查: 两类资金均对项目合规性有严格要求,申报前需确认项目已完成全部前期审批手续,未列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且未重复申报其他中央财政资金。 材料精准适配: 根据所选资金渠道的支持重点撰写申报材料,突出项目与政策导向的契合度,明确项目的技术路径、环境效益、规模化潜力等核心指标。 关注地方细则: 省级发改部门会结合区域产业特点细化申报要求,项目方需密切关注地方政策动态,按要求完成市级审核、省级汇总等申报流程。
循环经济项目的政策红利获取,核心在于资金渠道与项目属性的精准匹配。建议在申报前开展全面的项目评估,确保申报材料符合政策要求,最大化提升申报成功率。
文章来源:申报攻略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