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一、项目名称:高能束材料连接原位实时监测系统
二、招标编号:S2025067
三、招标人:苏州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凌云楼0904室
邮编:215021 传真:*开通会员可解锁*
联系人:丁老师 电话:*开通会员可解锁*,67504359
电子邮箱:dingy@suda.edu.cn
技术联系人:彭老师 电话:*开通会员可解锁*
电子邮箱:pengjingjing@mat-jitri.cn
四、招标货物品名、数量及主要性能参数要求
高能束材料连接原位实时监测系统 1套
(一)主要技术参数及配置要求
1. 系统总体要求
1.1 本系统拟构建一套基于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的高能束材料连接原位实时监测系统,通过整合多维度环境模拟与高精度成像技术,打造覆盖材料制备-性能演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性研究平台,形成“成像-环境-分析”闭环。
1.2系统具体配置要求包含7个模块,包含1个成像系统,1个联用系统,5个环境模拟原位系统:
①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作为整个平台的成像核心结构,提供高分辨率、宽能量范围的三维成像能力。
②电弧激光复合高能束焊接-增材联用系统:在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中耦合高能束焊接、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热-冶金耦合环境。
③极端环境多场耦合原位系统:与成像系统耦合使用,可模拟高温、低温、力学载荷(拉伸、压缩)等多场耦合的极端工况。
④超高温高压烧结原位模拟系统:与成像系统耦合使用,实现粉末材料在高温(1200℃)、高压条件下的烧结过程动态监测。
⑤材料端面摩擦磨损原位模拟系统:与成像系统耦合使用,精准控制摩擦副接触压力、转速、温度等参数,实时追踪磨损界面微观演化。
⑥多场耦合腐蚀环境原位模拟系统:与成像系统耦合使用,结合力学载荷与液体腐蚀介质,模拟材料在复杂腐蚀环境中的失效过程。
⑦材料动态载荷疲劳原位模拟系统:与成像系统耦合使用,可模拟材料疲劳环境,实现疲劳过程原位动态监测与三维结构演化追踪。
表1 系统构成
序号 |
构成 |
数量 |
1 |
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 |
1套 |
2 |
电弧激光复合高能束焊接-增材联用系统 |
1套 |
3 |
极端环境多场耦合原位系统 |
1套 |
4 |
超高温高压烧结原位系统 |
1套 |
5 |
材料端面摩擦磨损原位系统 |
1套 |
6 |
多场耦合腐蚀环境原位系统 |
1套 |
7 |
材料动态载荷疲劳原位模拟系统 |
1套 |
1.3 系统以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为核心成像基础,为其它环境模拟系统提供了成像支撑,使整套平台突破传统X射线成像“静态快照”的局限,具备4D原位表征能力,可记录材料在外界环境作用下的微观结构变化过程。
1.4 系统打破材料研究中“制备-测试”分离的传统模式,可以实现全流程可视化与原位分析:在材料制备阶段,可对高能束焊接、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熔池流动、晶粒生长、缺陷形成等关键现象进行可视化研究,为工艺参数优化提供直接依据;在性能分析阶段,能够对材料在极端复杂环境(如热力耦合、应力腐蚀、超高温高压烧结、动态疲劳等)下的结构演变过程进行原位无损三维追踪,揭示材料从微观损伤到宏观失效的内在机理。
1.5 系统集成双能级成像技术,通过两套不同性能的X射线源实现精准适配,针对低密度、小尺度样品,可切换至低能高分辨率光源(空间分辨率≤2μm),捕捉微观组织细节;针对高密度、大尺寸样品,可切换至高能高穿透光源(最高管电压225kV),确保穿透深度。
2. 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
2.1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具有①微焦点高精度X射线光源;②微焦点高功率X射线光源;③高精度阵列式CMOS探测器、④瞬态捕捉二级光学成像系统、⑤高精度大理石机械运动平台、⑥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站、⑦全流程CT数据处理软件(包含控制及数据采集软件、CT重建软件、原位加载控制系统)、⑧屏蔽结构八个模块。
2.2 微焦点高精度X射线光源
2.2.1光源为开放式,高压发射器一体结构免维护,满足材料级中小样品的高精度检测需求。
2.2.2最大管电压:160kV;最大管功率≥80W。
2.2.3空间分辨率≤2μm。(需提供证明材料)
2.2.4配置有自动滤波片切换器,可通过软件切换滤波方案,有效调节射束硬化现象。
2.3微焦点高功率X射线光源
2.3.1光源为开放式,具有更高穿透性,满足较零部件级大尺寸样品的扫描需求。
2.3.2最高管电压:225kV;最大管功率≥320W。
2.3.3空间分辨率≤4μm。(需提供证明材料)
2.3.4配置有自动滤波片切换器,可通过软件切换滤波方案,有效调节射束硬化现象。
2.4高精度阵列式CMOS探测器
2.4.1像素矩阵≥ 2300×2800。
2.4.2像素尺寸≤50μm×50μm。
2.4.3成像面积≥110×140mm²;帧率(fps)≥9;动态范围≥14 bit。
2.4.4具有内部屏蔽设计,保护传感器和相机电子设备免受辐射干扰。
2.5瞬态捕捉二级光学成像系统
2.5.1瞬态捕捉二级光学成像系统可将X射线高效转换为可见光,以极高帧率捕捉材料制备过程关键阶段,由影像增强元件、高速摄像元件等构成。(需提供详尽技术方案书)
2.5.2影像增强元件采用具有极细柱形结构的厚输入屏和具有抗反射涂层的输出窗。
2.5.3影像增强输入视野≥50mm。
2.5.4影像增强输入屏材质:Al。
2.5.5摄像元件最大帧率≥100000fps。
2.5.6分辨率≥ 1024×1024。
2.5.7传感器尺寸≥ 18 mm×18 mm;像素尺寸≥18μm×18μm。
2.6高精度大理石机械运动平台
2.6.1精密调节机构整体基座采用大理石。
2.6.2最大样品容纳尺寸≥Φ500mm×1000(高)mm。
2.6.3射线源可进行上下调节,样品台可进行左右、前后两轴调节,探测器可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全方向多轴调节。
2.6.4射线源与样品台之间最小距离≤10mm,最大距离≥200mm,射线源与探测器之间最小距离≤50mm,最大距离≥1000mm。(需提供包括基于设计图或实物的行程参数技术方案书)
*2.6.5样品台采用无线旋转结构设计,滑环自带电通路,在进行原位实验时,连接所投极端环境多场耦合原位系统接口,仍可进行360°×N (N≥5)旋转,且电通路线不会缠绕。(需提供包含滑环实物结构与旋转演示视频)
2.7 数据采集与处理工作站
2.7.1包含前端采集工作站和专业处理工作站2套计算机。
2.7.2前端采集工作站包含鼠标、键盘和24英寸显示器;内存≥16G;SSD≥128G;HDD≥1T;具有1块独立显卡:不低于NVIDIA T600;具有Windows10/64位以上专业版操作软件。
2.7.3专业处理工作站包含鼠标、键盘和24英寸显示器;内存≥128G,SSD≥256G,HDD≥4T;具有2块独立显卡:不低于NVIDIA RTX A4000;具有Windows10/64位以上专业版操作软件。
2.8全流程CT数据处理软件(包含采集软件、重构软件、原位加载控制系统)
2.8.1系统配备有全流程CT数据处理软件,该软件体系包含采集软件模块、重构软件模块、原位加载控制系统,软件均为全中文正版软件,原厂自主研发,具有国内知识产权。
2.8.2采集模块具有DR、锥束CT、偏置扫描、有限角扫描、变步长扫描、续点扫描、抖动扫描等多种扫描模式;具有帧叠加功能,提升样品采集图像质量;具有一键归零功能,减少调参时间。
2.8.3采集软件具有扫描操作监视功能,可实时显示操作及状态参数,参数包括但不限于采集电压、电流、滤波片、射线源位置、曝光时间等,为全中文正版软件,具有国内知识产权。(需提供软件技术方案书、《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级证书》证书复印件)
2.8.4重构模块具有吸收衬度、相位衬度双衬度成像功能,提升低密度样品检测效果具有GPU加速快速重构功能;具有一键式重建和根据需要自行设定重建参数,以获得更好的图像。
2.8.5重构软件具有多种针对性的图像伪影校正功能,包括环状伪影校正、射束硬化伪影去除等,为全中文正版软件,具有国内知识产权。(需提供软件技术方案书、《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等级证书》证书复印件)
2.8.6重构软件具有三维可视化功能,可在数据重构完成之后在本软件查看3D和三个方向的切片图像,且可以虚拟切片,逐层查看,及时确认重构结果的质量。(需提供软件技术方案书)
2.8.7原位加载控制系统为全中文正版软件,可控制热力耦合原位系统环境、热压烧结原位系统环境、摩擦磨损原位系统环境,实现整套集成。
2.8.8原位加载控制系统具有加载模式、载荷量程、相机像素尺寸、测温模式、镜头放大倍数5个维度参数可配置;具有11个样品相关参数,其中样品形状、升温模式、载荷加载速度均可自选;监视区≥5个。
2.8.9原位加载控制系统支持一键加载、卸载环境,并可以实时记录测 试数据,保存到指定路径;具有应力-应变测量功能,可在使用热力耦合原位系统进行拉伸实验时实时展示应力-应变曲线走势。(需提供软件技术方案书)
2.9屏蔽结构
2.9.1具有X射线开启显示系统;内置门机联动安全锁,设备门开启时X射线源立即自动关闭,停止发出X射线。
2.9.2预留有电机柜区域至样品台区域的线缆走线孔,方便集成原位系统;
2.9.3屏蔽结构满足 GBZ117-2022《工业探伤放射防护标准》要求。
3. 电弧激光复合高能束焊接-增材联用系统
3.1该系统由增材制造过程专用软件、增材工业六轴机器人、三维柔性平台、熔丝电源、送粉器、激光器、工艺控制柜、水冷机、熔池监测系统、温度场监测系统、服务器、气瓶组件等部件构成;配置多激光电弧复合沉积头和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具备送丝与送粉功能,可灵活实现电弧焊接、激光焊接、激光电弧复合焊接等焊接工艺,支持电弧增材、激光增材、激光电弧复合增材等增材工艺,可与三维成像系统耦合联用。(需提供详细的技术方案书)
3.2设备的最大成型范围≥Φ500mm×500mm,覆盖从材料级至零部件级样品的完整制造需求;成型效率稳定在50cm³/h~1300 cm³/h区间,可根据零件复杂度灵活调节;成型精度≤±2 mm,确保制造件的尺寸一致性与结构可靠性。
3.3 六路光纤激光同轴送丝系统中激光总功率≥6000 W(6×1000 W),红外光输出,能量分布均匀稳定,能够为焊接与增材过程提供持续且可控的高能束支撑。
3.4 一路光纤激光器,功率≥6000 W(1×6000 W),红外光输出,功率调节范围10%~100%,中心波长1080nm。
3.5多激光电弧复合沉积头具有送丝与送粉功能,送粉容积5L×2,粉末颗粒度20微米~300微米,送粉量0.4g/min~300g/min。
3.6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头最大功率6kW,可实现多种不规则光班,两路送丝。
3.7激光定向能量沉积速度≥0.5kg/h;激光焊接速度>5m/min;重复定位精度≤0.06 m。
3.8配备的增材机器人具有强大的负载能力,有效负载≥60kg,可轻松应对复杂工装与重型打印头的安装需求,保障长期高强度作业的稳定性。
3.9系统内置高精度轨迹规划算法,支持各类复杂曲面、异形结构的焊接与增材成形,无论是镂空网格、变截面零部件还是多曲率轮廓,均能实现平滑过渡与精准复现。
3.10可实现电弧焊接、电弧增材、激光焊接、激光增材、电弧激光复合焊接与增材制造。
3.11熔池监测系统作为过程质量的 “实时眼睛”,可对焊接/增材全过程进行高清可视化监控,其最大分辨率≥1440×1080,最高帧率≥480fps,能清晰捕捉熔池流动、匙孔动态等细微变化;该系统兼容MIG/MAG、TIG、等离子、激光及激光电弧复合等各类焊接和增材工艺,采用即插即用设计,无需复杂调试。
3.12温度场监测系统可在打印过程中对工件表面及内部的温度分布进行全域监测,其分辨率为≥ 640×512,帧频30Hz,能实时生成温度场分布云图;该相机响应波段覆盖8μm~14μm红外光谱,测温范围宽达50℃~2000℃,可精准捕捉熔池凝固、层间温度梯度等关键热过程参数,为工艺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4. 极端环境多场耦合原位系统
4.1该系统专为材料热力耦合过程的动态观测设计,可与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实现深度联用,从而完成热力耦合环境下的原位 CT 扫描实验。
4.2该装置由八个模块构成:①通用加载主机、②力学拉伸工装、③力学压缩工装、④气体冷却工装、⑤气体加热工装、⑥超高温与测温组件、⑦应力应变测量组件,以及⑧控制柜及配套配件。
4.3装置整体温度覆盖范围:-100℃~1200℃;使用气体冷却工装时,可在-100℃~室温的温度区间内自由设定,样品整体降温,控温精度 ≤±5℃;使用气体加热工装时,可在室温~350℃的温度区间内自由设定,样品整体升温,控温精度≤±5℃;使用超高温与测温组件时,可在350℃~1200℃区间内自由设定目标温度,加热区域可控,保证安全性,控温精度≤±10℃。
4.4装置具有惰性气体保护功能,可通保护气体。
4.5装置力学加载可实现最大载荷≥5 kN,通过力学拉伸工装与力学压缩工装分别构建拉伸、压缩两种加载环境,载荷测量精度≤±0.5%;加载速率范围:0.1μm/s~100μm/s,控制模式:恒速加载;传力杆行程≥30mm。
4.6在分别安装气体冷却工装、力学拉伸工装、气体加热工装后,均能严格保证X射线源到样品的最小距离(SOD)≤30 mm(提供包含实物高清展示、完整的安装步骤流程,以及安装完成后SOD数值的精准测量结果的技术方案书)。
4.7力学拉伸工装与力学压缩工装均与同一台通用加载主机紧密耦合,两种工装的切换采用便捷高效的旋拧式操作,无需复杂工具即可快速完成模式转换(提供包含实物细节展示、拉伸与压缩模式的完整切换过程,以及两种模式下样品安装步骤的技术方案书)。
4.8装置能基于应力应变测量组件,在实验中实时展示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应变分辨率达10-2。
4.9采用被动旋转模式,即样品、原位装置与样品台三者保持同轴心同步旋转状态,这种协同设计能有效保证运动步调的高度一致,避免因相对位移产生的成像伪影,确保扫描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4.10该装置与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为同一生产厂家,统一交付统一售后,装置具有相应知识产权文件和公开发表的论文案例(提供知识产权文件和相关论文)。
5. 超高温高压烧结原位模拟系统
5.1该系统专为材料烧结过程的动态观测设计,可与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实现深度联用,从而完成粉末烧结环境下的原位 CT 扫描实验。
5.2装置由加载主机与上端工装组合构成。上端工装内置热压烧结坩埚,选用耐高温、高强度的石墨材质,坩埚内径≤3mm。
5.3装置尺寸精巧,与成像设备耦合后光源到样品的最小距离(SOD)≤20 mm。
5.4装置具备极端环境模拟能力,最高温度1200℃,温控精度: ±0.5%。
5.5最大载荷≥1 kN,加载速率范围:0.1μm/s~100μm/s,满足不同材料在高压烧结过程中的应力需求。
5.6支持在烧结过程中充保护气体以防止样品氧化。
5.7装置的运行控制通过X射线显微CT成像设备配置的原位加载控制系统完成全流程操作。
*5.8该装置与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为同一生产厂家,统一交付统一售后,装置具有知识产权文件和公开发表的论文案例(提供知识产权文件和相关论文)。
5.9采用被动旋转模式,即样品、原位系统与样品台三者保持同轴心同步旋转状态,这种协同设计能有效保证运动步调的高度一致,避免因相对位移产生的成像伪影,确保扫描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6. 材料端面摩擦磨损原位模拟系统
6.1该系统专为材料摩擦磨损行为的动态研究设计,可与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实现精准耦合使用,能真实模拟各类材料在摩擦过程中的复杂环境。
*6.2系统的控制通过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配置的原位加载控制系统完成操作。可实时展示当前压力、当前扭矩、当前温度、当前圈数等实验参数。(需提供软件演示视频)
6.3系统具备精准的力学参数调控能力,最大载荷≥80N(精度0.5%),能精确模拟不同接触压力下的摩擦工况;加载方式采用稳定的恒速加载模式,加载速率范围 0.1μm/s~100μm/s;支持样品尺寸:底部直径≤3mm,顶部接触部分直径≤1 mm;动态损管理:可编程圈数(3000/10000转),扭矩范围0~1 N·m;集成了温控功能,可实现最高温度200℃。(需提供含有实物照片的技术方案书)
6.4采用被动旋转模式,即样品、原位系统与样品台三者保持同轴心同步旋转状态,这种协同设计能有效保证运动步调的高度一致,避免因相对位移产生的成像伪影,确保扫描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7. 多场耦合腐蚀环境原位模拟系统
7.1 系统由性能稳定的试验主机、精密定制的夹具与集成化的控制台共同构成,可复现材料在应力与腐蚀双重作用下的复杂工况。
7.2整套系统的核心优势在于能真实模拟材料所处的应力腐蚀环境,其特制夹具可与双源X射线 CT系统实现高精度耦合,成像过程中样品、夹具与样品台保持严格的同轴旋转状态,避免因相对位移产生的成像伪影,为原位观测提供清晰、可靠的图像数据。
7.3 系统配备的腐蚀容器具有充足的容纳空间,直径≥ 60 mm,可满足不同尺寸样品的测试需求;容器内的腐蚀环境为液体介质,且支持根据实验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适配各类腐蚀性溶液体系;温度调控范围:室温至80 ℃;最大载荷≥3kN,控制模式:恒载荷拉伸、慢拉伸交变载荷;载荷测量精度达0.5%。(需提供技术方案书)
7.4 系统的夹具设计采用先进的自锁结构,样品安装后可实现自动锁紧,无需额外工具即可保证夹持的稳固性,避免测试过程中因样品松动导致的实验误差,简化了上样操作流程。
7.5软件界面直观易用,可实现对腐蚀环境参数与力学加载参数的调控,用户能快速上手开展实验。(需提供含实物照片和软件演示的技术方案书)
8. 材料动态载荷疲劳原位模拟系统
8.1该系统专为材料载荷疲劳力学行为的动态研究设计,可与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实现精准耦合使用,能真实模拟各类材料的力学疲劳工况。
8.2系统的控制通过双源微焦点X射线原位超高速成像系统配置的原位加载控制系统完成操作。
8.3系统最大载荷≥5 kN;疲劳加载频率最高10Hz。(需提供技术方案书)
8.4采用被动旋转模式,即样品、原位系统与样品台三者保持同轴心同步旋转状态,这种协同设计能有效保证运动步调的高度一致,避免因相对位移产生的成像伪影,确保扫描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9.外观要求
9.1 颜色过渡自然,比例协调。
9.2 极端环境多场耦合原位系统的加载主机应采用全包围一体式外壳,无引出飞线,无裸露电机,无外露通风装置,电气接口可与CT样品台电路相连。(需提供实物展示视频)
9.3超高温高压烧结原位模拟系统的加载主机应采用全包围一体式外壳,无引出飞线,无裸露电机,无外露通风装置,电气接口可与CT样品台电路相连;粉末烧结工装应有透明视窗,便于观察内部石墨坩埚情况。(提供实物演示视频)
(二)质保期不少于12 个月(设备调试验收合格后起算)
(三)验收标准及付款方式
1. 验收标准及验收程序
设备在用户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后进行一次性终验收,验收内容包括:空间分辨率、管电压、成像帧率、激光功率、增材成型精度、温控范围、腐蚀容器直径、疲劳加载频等参数符合要求,并完成全部系统功能测试及工艺验证后,签署验收单即视为终验收合格。
2. 付款方式
2. 1合同签订后,支付合同总额60%的预付款;
2.2 供方发货至需方指定地点,设备在需方指定地点安装调试并验收合格后,支付合同总额30%的终验收款;
2. 3验收合格后稳定运行1年且产品无质量问题,支付合同总额10%的尾款。
2.4 每次付款前,中标单位均须提供对应的等额增值税专用发票。
(四)履约保证金
中标单位须在签订合同后15天内缴纳合同金额的5%作为履约保证金,验收合格并稳定运行1年后无息退还。
五、投标单位资质要求
(一)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二)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四)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五)近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六)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六、评分标准
本次招标采用综合评分法,总分为100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针对中小企业、残疾人福利企业和监狱企业的评审(加分):
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号)、《江苏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的通知》(苏财购〔2022〕45号)、《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和《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的有关规定,对于符合上述文件规定情形的小微企业、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及监狱企业报价给予10%的扣除,用扣除后的价格参与评审,如扣除后的价格为最低价的,则作为评标基准价,中标金额则以实际投标报价为准。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属于小型、微型企业的,不重复享受政策。
小微企业提供《中小企业声明函》;监狱企业提供由省级以上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具的属于监狱企业的证明文件;残疾人福利性单位提供《残疾人福利性单位声明函》。
注:
①填报“中小企业声明函”需严格按“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通知中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进行。
②若供应商提供的声明函或认定证明为虚假材料,按“政府采购法”相关规定处理并报请政府监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 号)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 号),本采购标的对应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所属行业为:工业。
(二)技术参数、配置及整体综合性能分(50分)
1.技术参数及配置(35分)
投标人需提供反映该术参数的技术支持资料(测试报告或产品说明书)等作为评标依据,否则视为偏离。
(1)所投标产品多项不满足招标文件要求(偏离),或参数偏离超出用户教学、科研可接受范围的,经评标委员会评审可作为无效投标。
(2)所投产品不满足招标文件标注“*”技术条款要求的(偏离)、配置不详、技术参数不清或缺漏项的,每处扣5分。
(3)所投产品不满足招标文件未标注“*”技术条款要求的(偏离)、配置不详、技术参数不清或缺漏项的,每处扣3分。
2.综合性能情况(15分)
(1)所投产品性能参数优于招标文件中技术条款要求情况(评委会认为超出指标有意义的)(6分)。其中优于项,每处加2分。
(2)所投产品的市场反馈情况(9分)。根据所投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同行业为主)、现有用户的反馈情况、使用投标产品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等综合评定。
(三)价格分(30分)
1.评标基准价: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评标基准价为满分30分;
2.其他投标供应商的投标报价得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投标报价得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30分。
(四)综合商务(20分)
1. 投标人业绩(8分)
投标人应提供自*开通会员可解锁*以来的同类工业装备或焊接类设备供货业绩。每提供1个同类项目业绩得1分,累计最多计8分。(提供合同扫描件,否则不予认可)
2. 投标人实力(6分)
认证体系: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ISO 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证书,每提供一项得2分,不提供不得分。
3. 质保期(3分)
投标人对投标产品的质保期每增加1年加1分,最多加3分。
4.其它优惠措施等(3分)。
根据投标人提供的在招标文件要求范围以外,评标委员会认可的优惠措施综合评定。
七、本次招标采用一次性报价方式,投标人应按完成本项目全部工作内容报出最终总价,不得另行分项或额外加价。报价应包括所投仪器设备、配套辅机、配套软件、必要零配件,以及设备运行所需的水、电、气和废水、废气等环保处理设施的供给与接入所涉及的全部费用,同时涵盖设备地基施工、运输、安装、调试、验收测试、现场培训、运行维护及相关税费(含美国产品被加征关税)、国际国内运输及保险费用等,确保设备在安装调试后能够满足安全、环保及正常生产运行的各项要求。
八、投标文件的组成
(一)投标文件一
1、投标函
2、投标报价表
3、详细配置及分项报价清单
(二)投标文件二(文件中不得出现所投产品报价及配置分项报价,否则作废标处理)
1、投标基本情况一览表
2、详细配置清单、技术规格偏离表和投标产品彩页
3、技术方案、服务承诺、培训承诺
4、资格证明文件
特别说明:
1、“投标文件一”和“投标文件二”应分别装订和密封,并加盖投标单位公章
2、“投标文件一”,正本一份,副本一份
“投标文件二”,正本一份,副本五份
3、相关材料及填写规范按照《苏州大学招标采购仪器设备投标人须知》第三条“投标文件”中的具体要求执行。
九、货物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安装、调试、验收以及售后服务等相关商务要求,按照《苏州大学招标采购仪器设备投标人须知》第21条中的要求执行。
十、各投标人在投标前,须认真阅读《苏州大学招标采购仪器设备投标人须知》和本招标公告,完全了解并接受其所有条款及要求,并在*开通会员可解锁*12:00前将报名函(格式见附件4)发送邮件至采购人处(dingy@suda.edu.cn)。
十一、递交投标文件相关事宜:
(一)顺丰快递邮寄方式(建议优先采用)
1. 寄达时间:*开通会员可解锁*9:00前;
2. 收件人信息:
收件人:丁老师
联系方式:*开通会员可解锁*
收件地址: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苏大东校区(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
(二)现场递交方式
1. 递交时间:*开通会员可解锁*8:30~9:00
2. 递交地点:江苏省苏州市东环路50号苏州大学东校区东大门
十二、投标截止时间:*开通会员可解锁*9:00。
十三、开标时间:*开通会员可解锁*9:00。
招标公告 附件.r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