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查,我单位拟对本项目作出审批意见。
为保证此次审查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拟作出审批意见的环境影响报告表基本情况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开通会员可解锁*—*开通会员可解锁*(5个工作日)
听证权利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意见要求听证。
联系电话(传真):*开通会员可解锁*
通讯地址:赣州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3号楼1楼(赣县区赣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稀金大道16号)
邮编:341100
| 项目名称: |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高功率稀土基光纤预制棒制备与掺杂调控项目 |
| 建设地点: |
赣江创新院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储潭镇科学院路1号(赣江创新院科学之门南楼S106) |
| 建设单位: |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 |
| 环评机构: |
江西水韵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 建设项目概况: |
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高功率稀土基光纤预制棒制备与掺杂调控项目属于扩建。项目位于赣江创新院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储潭镇科学院路1号,地理位置坐标为东经114度57分35.328秒,北纬25度55分23.433秒。主体工程占地面积为102㎡,主要建设改进型化学气相沉积实验室及环保设施等,基础设施依托创新研究院一期新建项目,固废暂存间依托现有项目《稀土资源开采利用能力提升综合研发平台项目》。为了实现以应用端性能反馈原材料关键杂质需求指导超纯稀土化合物及金属关键纯化流程的确立与优化,拟在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科学之门S106建设高功率稀土基光纤预制棒制备与掺杂调控项目,方案采用MCVD工艺制造光纤预制棒。本项目科研人员已包含在一期项目常驻人员内,不新增人员;全年工作270天,每日工作时间约8h。项目总投资 7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30万元,约占总投资的4.29%。项目新水由市政供水管网供给,用水量10m3/a;用电由市政电网接入,耗电量126万kW·h/a。 |
|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废水处理:本项目冷却水、水磨水循环使用,不外排,定期补充损耗。外排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隔油池+化粪池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三级标准及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取较严值)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尾水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后排入贡江。 2.废气处理:废气主要为实验废气(氯气、粉尘、二氧化硫),实验室为无尘洁净实验室,收集后的废气通过二级碱性喷淋塔处理后经25米高排气筒排放。废气经二级碱液喷淋塔处理后,排放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相关标准限值。 3.固废处理:项目产生的生活垃圾交由环卫定期清运;一般固废如金属边角料、废包装材料、不合格品等收集后外售至资源回收公司;危险废物如废润滑油、废含油抹布、废活性炭、液压油等暂存于危废暂存间,定期交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处置。项目一般固体废弃物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执行,危险废物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7-2023)。 4.噪声处理:项目噪声主要为设备运转产生的噪声,噪声源强约70~90dB(A)。项目应选用低噪声设备,采取基座减震、厂房隔挡、距离衰减、日常维护保养等降噪措施,使厂界噪声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3类标准。 |
| 公众参与情况: |
新建项目在报批阶段进行了一次公示。无单位或个人反对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