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浏览:0 来源:怒江州生态环境局 作者: 语音阅读正文
索引号 015108276-2025-268372 发文机构 怒江州生态环境局 公开目录 行政审批事项 主题分类 环境监测、保护与治理 文 号 公开日期 *开通会员可解锁* 11:47:21怒江州生态环境局2025年9月9日拟审批建设项目环评信息公开表 |
|||||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及信息公开要求,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作出审批意见,公示期为:*开通会员可解锁*至*开通会员可解锁*(3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开通会员可解锁*、*开通会员可解锁*(兰坪分局);传 真:*开通会员可解锁* 通讯地址:怒江州泸水市新城区怒江州生态环境局;邮 编:673199 |
|||||
项目名称 |
兰坪县沘江河下游(金凤村—金鸡桥)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
建设地点 |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沘江河金凤村至金鸡桥 |
建设单位 |
怒江州生态环境局兰坪分局 |
环评文件类型 |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云南清蓝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
项目概况 |
|||||
概况: 兰坪县沘江河下游(金凤村—金鸡桥)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位于兰坪县金顶镇,沘江河下游河道及流域东西两侧,主要包含三个工程内容:1、点源污染治理工程。新建截污主管道管网6488m,其中DN1200的高密度聚乙烯(HMWHDPE)双波峰缠绕管4862m,配套检查井189座(其中沉泥井66座,检查井123座),D1200*12钢管1626m,配套钢筋混凝土支墩271座。村寨内部截污管道管网为27750m(管径为DN300-DN400的高密度聚乙烯(HMWHDPE)双波峰缠绕管),配套检查井693座(其中沉泥井250座,检查井443座)。2、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新建沘江河治理流域范围两岸农田生态截污沟约6.722km,新建生态隔离带23094.01m²。3、河道生态治理工程。治理长度11.271km,新建人工湿地总面积约为5435.1m²;三维土工网垫护坡生态治理21194.25m²,预制砼六角块护坡生态治理13172.25m²,新建格宾石笼生态格网护岸2491.45m。工程总投资1326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87.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0.66%。 |
|||||
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
|||||
环境影响: 废气: 1、施工期 施工期废气主要为施工扬尘、土方临时堆放扬尘、物料堆放扬尘、清淤淤泥废气,以及运输车辆、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期间在各施工区设置围挡,土石方开挖、回填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对临时堆放的表土、土石方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清淤淤泥经箱式污泥运输车运至兰坪勇胜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内填埋处置,不在河岸堆存,车辆为密闭运输,施工期扬尘产生量较少,对大气环境及保护目标影响可接受。 2、运营期 运营期废气主要为管道沉泥井和人工湿地淤泥废气。污水检查井和污水沉泥井设置于地下,人工湿地定期进行清淤,清淤淤泥不在项目区及周边进行堆置。废气污染治理措施可行,可满足达标排放要求,项目大气环境影响可接受。 废水: 1、施工期 施工期废水主要为基坑排水、管道闭水试验废水、混凝土养护废水等。施工期产生的初期基坑排水利用水泵进行抽水,基坑经常性排水采取基坑内静置沉淀后用于施工洒水降尘,闭水试验废水和混凝土养护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项目洒水降尘或周边绿化,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沘江;河流周边区域施工避开雨季,采用分期围堰导流方式,围堰紧邻岸边,占用的行水道很小,项目施工对沘江下游水质、水文情势影响较小。 2、运营期 工程拟建的人工湿地位于兰坪县污水处理厂内,净化规模为350m3/d,采用“水平潜流湿地+垂直潜流湿地+表流湿地”工艺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进一步净化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后通过兰坪县污水处理厂排放口排入沘江,以减少兰坪县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沘江的影响。项目实施后,沘江治理河段两侧村庄生活污水得以收集至兰坪县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削减沘江的入河污染物总量,人工湿地进一步削减兰坪县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污染物,缓解了沘江河的水环境压力,可使区域水功能区水质稳定达标,具有环境正效益。 声环境: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推土机、挖掘机、潜水排污泵、空压机、运输车辆等,声源在70dB(A)~90B(A)之间,项目夜间不施工,根据预测,单台施工机械运行时,昼间噪声影响范围距施工场界为50m外可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昼间标准限值要求,即:昼间≤70dB(A);多台设备同时施工,昼间在100m外可满足标准要求;施工噪声对沿线50m范围内的河西岸金凤村、锌业小区、罗锅坪、樱桃树等声环境保护目标会产生影响。工程选用噪音低、振动小的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物料运输时间,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施工区域采取围挡施工、夜间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等措施,噪声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施工期噪声对声环境及保护目标的影响可接受。 2、运营期 运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太阳能一体化提升泵站和人工湿地内水泵,声源在80dB(A)~85B(A)之间。在安装设备时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的非正常运转造成设备噪声增大;对设备采用减震基础等降噪措施。根据预测,运营期厂界噪声最大值昼间、夜间均能达到《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2类标准,即昼间≤60,夜间≤50。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可行,噪声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对周围声环境影响较小。 固体废物: 1、施工期 施工期固体废物主要为废弃土石方、淤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其中废弃土石方和淤泥、建筑垃圾均清运至兰坪勇胜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内处置,河道清理的生活垃圾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堆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置率100%,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小。 2、运营期 运营期固废主要为人工湿地植被日常维护及收割植物和清淤淤泥,以及污水管道沉泥井产生的污泥。工程湿地植物一年收割一至两次,利用空地堆放,晒干后运送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也可作堆肥综合利用;人工湿地清淤淤泥不在项目及周边区域堆置,由第三方单位清淤拉运;污水检查井和污水沉泥井的污泥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固废能得到合理的处置,运营期固废对环境的影响可接受。 生态环境 1、施工期 (1)水生生态 项目涉水工程施工对河道的扰动会对沘江水质和水文情势造成影响,进而对水生生物及其生境产生不利影响。项目采用单边河道分段施工方法,即在河道内沿基坑外设置纵向分段围堰,该施工方法不会阻断河流,不会明显改变河流水文情势;工程施工期避开雨季,施工废水及基坑废水均处理后回用,不排入沘江;项目不涉及重要水生生物及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施工期鱼类可迁移到合适的生境,河道治理后水植物和漂浮植物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施工活动对沘江水生生物及其生境影响较小。 (2)陆生生态 工程永久占地为河道治理工程区、生态截污沟、生态隔离带、人工湿地、太阳能一体化提升泵站,主要占用其他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建设用地,共计37.13hm2;村寨内截污管网施工临时占用1.43hm2交通运输用地。工程施工活动限制在工程区用地范围,项目不涉及占用自然植被、天然林等,不涉及重要物种,施工结束后对施工扰动区及临时占地区采取生态恢复措施,种植绿化植物,生态将逐渐恢复,不会对评价范围内的植被、植物、动物等产生影响,项目施工活动对陆生生态影响较小。 (3)生物多样性 项目位于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滇西北高山峡谷针叶林区域-1.3云岭山脉寒温性-暖温性针叶林区),区域重点保护对象以油麦吊云杉、胡黄连、子宫草、滇金丝猴、云豹、小熊猫、无棘溪蟾、双团棘胸蛙、刘氏棘蛙、腹斑倭蛙、金江湍蛙等为代表。项目用地不涉及占用该区域的重点保护生态系统、植物、动物,施工期采取了植被植物、陆生动物保护措施、生态恢复等措施,且通过工程实施,沘江水质得到改善,有利于水生生物生存和繁殖,从而带动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的提高,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影响较小。 2、运营期 项目建成后提升了水体水质,增加了水体自净能力,将使项目所在区域自然环境得到改观,并有利于上下游水系的综合治理。河道清淤不会改变原有的地表形态以及合理的天然河道走向,河道清淤后相比治理前,河段泥沙含量将减少。人工湿地运行期间,种植的芦苇、菖蒲等植物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废水中的不溶性有机物通过湿地的沉淀、过滤作用。项目整治后有利于促进区域建设,有利于改善区域环境。 环境风险分析: 施工期涉及的风险物质主要为机械设备及车辆中的柴油,项目环境风险潜势为Ⅰ。施工期机械设备外委修理单位检修,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施工设备,定期检修设备及运输车辆,加强日常巡逻,可防范突发环境事件发生,项目施工期环境风险可控。 运营期环境风险主要为人工湿地运营期突发性进水超标、防洪抢险等风险,工程在运行前应制定设备台账、运行记录、定期巡视、交接班、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图、操作和维护规程等应示于明显部位,运行人员应按规程进行系统操作,并定期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应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并定期对检测仪器、仪表进行校验。人工湿地植物管理维护可采用以下措施:a)人工湿地栽种植物后即须充水,为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初期应进行水位调节; b)植物系统建立后,应保证连续提供污水,保证水生植物的密度及良性生长;c)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缺苗补种、杂草清除、适时收割以及控制病虫害等管理,不宜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总体可行,项目环境风险总体可控。 |
|||||
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
环境影响保护措施: 1、施工期: (1)废气:施工期间在各施工区设置围挡,土石方开挖、回填过程中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对临时堆放的表土、土石方采用防尘网进行覆盖,清淤淤泥经箱式污泥运输车运至兰坪勇胜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内填埋处置,不在河岸堆存,车辆为密闭运输 (2)废水:施工期产生的初期基坑排水利用水泵进行抽水,基坑经常性排水采取基坑内静置沉淀后用于施工洒水降尘,闭水试验废水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项目洒水降尘或周边绿化,施工废水全部回用不外排沘江;河流周边区域施工避开雨季,采用分期围堰导流方式,围堰紧邻岸边。 (3)噪声:选用噪音低、振动小的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物料运输时间,在距离居民点较近的施工区域采取围挡施工、夜间不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等措施。 (4)固废:废弃土石方和淤泥、建筑垃圾均清运至兰坪勇胜矿业有限公司尾矿库内处置,河道清理的生活垃圾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堆放,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置。 (5)生态:项目采用单边河道分段施工方法,即在河道内沿基坑外设置纵向分段围堰,该施工方法不会阻断河流,不会明显改变河流水文情势;工程施工期避开雨季,施工废水及基坑废水均处理后回用,不排入沘江;施工结束后可通过科学投放土著鱼等措施降低对土著鱼的影响。禁止超范围占地;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杜绝乱砍滥伐、捕猎野生动物等非法活动;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扰动区域进行生态恢复,树种和草种尽量选用当地种。 (6)环境风险:施工期机械设备外委修理单位检修,加强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员培训,规范操作施工设备,定期检修设备及运输车辆,加强日常巡逻。 2、营运期: (1)废气:污水检查井和污水沉泥井设置于地下,人工湿地定期进行清淤,清淤淤泥不在项目区及周边进行堆置。 (2)废水:对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进行日常养护(包括植株修剪、植株收割、杂草清除、补种、病虫害防治、养护垃圾清运等),根据水质情况对填料进行及时更换,定期清淤。人工湿地与兰坪县污水处理厂共用1个废水排放口,对湿地出水水质定期采样进行监测。 (3)噪声:在安装设备时在设备选型上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加强维护、定期检修,保持设备运行正常,避免因设备的非正常运转造成设备噪声增大;对设备采用减震基础等降噪措施。 (4)固废:工程湿地植物一年收割一至两次,利用空地堆放,晒干后运送至垃圾处理场填埋处理,也可作堆肥综合利用;人工湿地清淤淤泥不在项目及周边区域堆置,由第三方单位清淤拉运;污水检查井和污水沉泥井的污泥交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置。 (5)生态:在河道两侧加强绿化、及时进行植被种植和绿化,增强地表的固土能力,可以有效减轻施工扬尘和水土流失的发生。同时确保种植植物、恢复陆生水生物种均为当地物种,禁止引进外来物种,同时种植挺水植物时应注意对行洪的影响。加强绿化后科学管理和维护,保证种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成活率。对本项目工程影响区实施生态恢复的监控,保证生态恢复的预期效果。加强营运期管理,定期清理垃圾,避免污染区域环境。 (6)环境风险:工程在运行前应制定设备台账、运行记录、定期巡视、交接班、安全检查、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图、操作和维护规程等应示于明显部位,运行人员应按规程进行系统操作,并定期检查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应定期检测进出水水质,并定期对检测仪器、仪表进行校验。人工湿地植物管理维护可采用以下措施:a)人工湿地栽种植物后即须充水,为促进植物根系发育,初期应进行水位调节; b)植物系统建立后,应保证连续提供污水,保证水生植物的密度及良性生长;c)应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进行缺苗补种、杂草清除、适时收割以及控制病虫害等管理,不宜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 |
|||||
公众参与情况 |
|||||
无 |
|||||
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 |
兰坪县沘江河下游(金凤村—金鸡桥)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全文公示承诺 |
||||
拟审批意见 |
|||||
拟审批意见 |
|||||
注:项目基本情况、项目主要环境影响、项目预防及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公众参与情况、建设单位或地方政府所作出的相关承诺文件部分由建设单位填写。拟审批意见、公众反馈意见联系方式部分由行政审批机关填写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