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本级]江西广播电视台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播出控制、整备、等保系统项目(第二次)
招标
发布时间:
2025-11-20
发布于
江西南昌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项目预算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内容:

[省本级]江西广播电视台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播出控制、整备、等保系统项目(第二次)

投资项目代码:

江西广播电视台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播出控制、整备、等保系统项目(第二次)

项目概况

江西广播电视台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播出控制、整备、等保系统项目(第二次) 招标项目的潜在投标人应在 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址:***********) 获取招标文件,并于 *开通会员可解锁* 09点30分 (北京时间)前递交投标文件。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编号:JXTC2025020330C1

项目名称:江西广播电视台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播出控制、整备、等保系统项目(第二次)

采购方式:公开招标

预算金额:********.00 元

最高限价:********.00 元

采购需求:

采购条目编号 采购条目名称 数量 单位 采购预算(人民币) 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
赣购2025B000110735 视音频系统改造 1 ********.00元 详见公告附件

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30个日历日内完成主要设备交付,180个日历日内完成施工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

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1.1 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1.2 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1.3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 1.4 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 1.5 参加政府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 1.6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2.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投标人,不得参加同一合同项下的采购活动。为本采购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不得参加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 3.供应商被“信用中国”网站列入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或被“中国政府采购网”网站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处罚期限尚未届满的)的,不得参加本项目的政府采购活动。 4.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 4.1 中小企业政策:本项目不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 4.2 如本项目采购的产品属于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的,投标文件中必须提供《参与实施政府采购节能产品认证机构名录》中的对应产品认证机构出具的节能产品认证证书; 5.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无。

三、获取招标文件:

时间:*开通会员可解锁* 00:00 至 *开通会员可解锁* 23:30(提供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

地点: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址:***********)

方式:网上确认和下载招标文件。(详见其他补充事宜)

售价:0.0元

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

*开通会员可解锁* 09点30分 (北京时间)(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不得少于20日)

地点: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3088号泰豪科技广场)

五、公告期限: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

六、其他补充事宜:

1.潜在投标人必须在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网址:***********)注册并办理江西省CA数字证书和电子签章。具体要求详见“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服务指南-投标单位”(网址:***********)。潜在投标人未使用本单位CA数字证书在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下载招标文件的,视为未获取招标文件,不得参加本项目的投标活动; 2.本项目采用“不见面开标 ”系统开标,投标人无需到达开标现场,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1小时内进入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不见面开标大厅进行线上签到(具体操作详见《江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见面开标系统投标人操作手册(政府采购)》(网址:***********)。注意事项详见招标文件第二章;投标人应仔细阅读有关不见面开标的内容,如有疑问请联系新点工作人员,联系电话:********; 3.本项目采购国内产品,不允许提供进口产品参与采购活动; 4.本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监狱、戒毒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等政府采购政策(不适用者除外); 5.本项目不采用远程异地评标。

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

1.采购人信息

名称: 江西广播电视台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洪都中大道207号

联系方式: ********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

名称: 江西省机电设备招标有限公司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省政府大院北二路92号(咨询大厦)招标2部203室

联系方式: ********

3.项目联系方式

项目联系人: 徐鑫

电话: ********

采购需求.docx 采购公告.pdf

二、采购需求

(一)技术需求

1.项目说明

1.1项目简况

江西广播电视台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涵盖8个高标清同播频道的硬盘播出系统,本项目为江西广播电视台建设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播出控制、整备、等保系统。其中,江西卫视频道按照1+1的模式配置备份频道,其余5个频道按照5+1的模式配置备份频道。

系统配置一致性比对系统,对进入四选一倒换开关的前级信号进行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及异常告警,并根据比对结果自动切换至正常播出链路,确保播出安全。

各频道系统链路图见下图。

主硬盘

备硬盘HD

响度控制器视分HDHD

CCTV1主切换台

四选一末级视分

CCTV1备

垫片

总控信号1

总控信号2

HDHDHD

键混器响度控制器视分

切换器四选一末级视分

YTR2

HD编码

下变换器SD

SD

末级视分SD编码

DSD主路

HD编码

SDSD

下变换器

四选末级视分S编码

SD备路

图1.1卫视频道、卫视+1频道链路图

主硬盘

备硬盘HD

键混器响度控制器视分HDHD

切换器

CCTV1主

四选一末级视分

CCTV1备

垫片

总控信号1

总控信号2

HDHDHD

键混器视分

切换器四选一末级视分

VTR2

HD编码

SD编码

HD编码

SD编码

图1.2其他频道链路图

系统网络拓扑采用核心+接入网络架构,交换链路全部采用双链路方式。依据业务功能和安全需求,系统划分为整备域、播出域、监控域、安全管理域及总控域等多个安全域。以整备系统作为送播节目的汇聚中心,与非编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广告系统等实现安全、高效的互联互通。系统网络拓扑图见图1.3。

新闻网

制作网缩编网广告系统

播出控制子系统

频道1:卫视频道

第三整备数据库

主备整备数据库内容管理服务器Web应用服务器

/流程监控主备视频服务器二备视频服务器主备播出控制工作站

审片工作站应急上载

S

频道2

应急上载

整备存储整备管理服务器媒体处理ACTOR二备视频服务器主备视频服务器二备视频服务器主备播出控制工作站

一审片工作站

J.B

万兆防火墙

整备接入交换机

频道3、4

一致性比对、信号监测报警、监录制监录存储盖控系统应急上载

万兆防火墙备视频服务器二备视频服务器主备播出控制工作站

服务器审片工作站

播出核心交换机

SDI

频道5、6主备视频服务器二备视频服务器主备播出控制工作站应急上载审片工作站-
频道7、8主备视频服务器二备视频服务器主备播出控制工作站应急上载审片工作站一

二级存储、数据库

上载、导入子系统上载控制工作站播出存储

播出数据库

有卡应急上载

终端安全管理堡垒机

图1.3网络拓扑图

本项目中播出系统以硬盘播出为主,特殊情况下可使用录像机应急播出。

本项目选址位于江西广播电视台裙楼二楼数字播控中心机房(C201、C206、C207、C208、C209、C210、C211,约400平方米)。

1.2招标货物要求

(1)投标方需依据本需求书所明确的系统功能、技术指标及工艺要求,开展播控、整备、等保系统深入设计工作,并提交完整的项目设计方案书,投标文件中提供项目设计方案书。

(2)投标方须提供摆渡系统、边界防火墙、内网防火墙、日志审计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端点安全管理系统、态势感知平台、运维审计系统(堡垒机)、漏洞扫描、IDS入侵检测网络安全产品5年原厂软硬件质保及免费升级维护服务的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3)投标方须提供摆渡系统5年杀毒软件病毒库免费升级的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4)在项目竣工后,系统须由具备等保测评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进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测评,定级、备案、整改、测评费用由中标方负责,投标方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满足上述要求的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5)根据本项目的交货和建设周期,根据交货时三个月前市场计算机主流配置与招标方协商后对计算机硬件产品配置进行相应调整,不低于投标时的产品配置及性能,投标方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6)投标人须提供一份*开通会员可解锁*至投标截止日期间完成的同类项目合同关键页扫描件(须含产品清单页),并加盖投标人公章。产品清单中须明确列示播出控制软件或播控软件相关字样,且合同乙方(或供货方)名称及所盖公章均须与投标人名称一致,以证明为投标人自身实施的案例。所有关键信息须清晰、完整,不得有涂改。

(7)投标人应承诺中标后提供源代码级技术支持,并在质保期内承担免费功能升级责任,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满足上述要求的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8)系统建设完成后,相关技术指标需经国家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测试,系统检测、验收费用由中标方负责。投标方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满足上述要求的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9)系统建设完成后,涉及本项目的所有科技成果需经国家广播电视主管部门认定或备案,或者行业学会、协会认可的第三方专业权威机构进行评价。评价(鉴定)所产生的全部费用由中标方承担。费用包括但不限于评价(鉴定)活动的专家评审费以及评审专家的食宿、交通等差旅费用。投标方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满足上述要求的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10)系统建设完成后,投标方须承诺,中标后为采购人定制开发的所有功能,其相关的软件著作权(三项以上)、专利等知识产权在开发完成后均无条件归属江西广播电视台所有。中标方有义务提供一切必要文件,积极配合采购人完成知识产权的申报与登记事宜,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费用。投标方须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满足上述要求的承诺函并加盖投标人公章。

1.3软件版权及使用授权

系统所使用的软件全部由中标方开发或采购,必须保证是正版产品,并授权招标方在系统运行期内不再支付任何费用使用该软件,且提供系统存续期内的免费升级服务。

除投标人在投标书中明确知识产权权属的产品外,所有本项目中开发的应用软件成果应归招标人所有,投标人应提供全部源代码、使用说明书等完整文档。中标人应保证采购人在使用软件或软件的任何部分时不受任何关于侵犯所有权和工业产权、著作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指控。如果任何第三方提出侵权指控,中标人承担一切与之有关的责任。

服务器及工作站必须部署最新正版授权操作系统。系统上线前需完成所有高危漏洞修复(依据CVE或NVD漏洞库评级),提供第三方漏洞扫描报告及补丁安装记录。

软、硬件防火墙及信息安全产品在投标时应尽可能包含较长时间(5-8年)的升级费用,如超出服务期限需另行支付升级费用的应详细标注出升级方式和费用。

1.4硬件功能及使用授权

本系统投标时,所有设备、板卡等的功能一般情况都默认为对全部功能的使用进行授权,如投标方在方案中只授权部分功能,需将该设备或板卡的其他全部功能或选件详细列出清单并标注出价格供招标方选择,如标注不全或未进行标注,将视为对该部分功能免费予以授权使用。

各设备、板卡等的功能授权招标方在系统运行期内不再支付任何费用使用,且提供系统存续期内的免费升级服务。

本方案中对于计算机硬件产品的配置要求仅为系统最低配置要求,投标方须承诺根据本项目的交货和建设周期,根据交货时三个月前市场计算机主流配置与招标方协商后对计算机硬件产品配置进行相应调整。

1.5投标方工作范围

投标方需按本文件的要求完成系统的设计选型、运输、装卸、现场安装、调试及试运行、售后服务等工作。按工作顺序提交所需的技术资料,所有资料必须符合本文件的要求,无论其是否在合同文件中明确列明。

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包括以下工作内容,但不仅限于以下:

(1)根据采购人需求,定制安全可靠、科学完整且具有先进性的技术方案。

(2)按采购人提供的要求在投标时单独提供综合系统图、设备配置图、设备连接系统图、网络拓扑图等。

(3)在设备就位、安装之前须提供详细的构造图、设备样本和使用操作说明书等。

(4)投标方须按采购人的要求和认可负责设备安装、调试及试运行。

(5)提供设备和系统的验收标准,检测办法,验收标准应符合中国有关的国家、行业的标准,经采购人确认后作为验收的依据。

(6)投标方应负责提供货物完整的电子版及纸质版中文操作维护使用手册,纸质版至少两份。

(7)本文件仅对原则性问题提出框架性要求,内容未涵盖所有技术细节。投标方须确保设计全面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技术规范与标准,并承担相应责任。

(8)整套设备及主要部件原产地必须明确地标明在相应文件中。

(9)投标方需对产品的专利及软件的著作权负责,并保证不伤害采购人的利益。在法律范围内,所有文字、商标和技术侵权造成的相关费用,采购人概不负责。

2.总体要求

本项目应满足《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的要求,系统技术指标必须达到国家或广电行业的标准,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2.1安全可靠性要求

对电视的播出系统而言,第一位的是其安全可靠性,因此,在系统设计建设的全过程都必须把安全可靠性放在首位。

一是设计建设完善的冗余备份体系,避免单一崩溃点,应急手段完备,保障系统端到端的安全,例如,在播出通道上的设备,必须采用1:1热备份工作方式,置于不同的机箱,具有掉电保持(旁通)和记忆功能,并有双电源、双风扇等冗余备份措施。

二是涉及操作层面上,要做到易学易用、安全可靠。

2.2科学性、先进性要求

播出系统设计要求科学先进,要采用国内外先进、成熟的技术,在实用和安全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

2.3升级扩展性能要求

为契合技术发展趋势、满足业务升级需求,系统所采用的软件和硬件均须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性能,具备向4K超高清扩展的能力。同时,系统应具备灵活的互连互通能力。一方面,要与台内现有的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广告系统等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要预留充足的接口与兼容性,以便与台内今后规划建设的各类系统进行深度融合,为江西广播电视台节目文件化、网络化、数智化播出提供坚实支撑。

3.设计目标及设计原则

本平台的建设要符合江西广播电视台技术发展规划,以构建一套基于全台制播一体化的网络化、文件化、数智化播总控平台为目标。该平台需全面适配未来电视节目制作与播出的发展方向,充分满足信号调度、节目高清播出以及全台制播一体化等多方面业务需求,实现多频道节目播出功能,并具备良好的前瞻性、可扩展性与高兼容性,确保在较长时间内满足业务发展需求。

系统设计需遵循安全可靠性、高可用性与高可维护性、标准化、方便扩展、经济性、符合国内外数字电视的相关标准等原则。

实施要求方面,投标方需依据本需求书所明确的系统功能、技术指标及工艺要求,开展播出系统深入设计工作,并提交完整的项目设计方案书。同时,负责所有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工作,确保最终交付的系统稳定可靠运行,各项功能与性能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工艺流程合理高效。

3.1设计目标

3.1.1系统应满足本项目8个高标清同播频道的播出要求。

各频道节目按照7×24小时播出进行设计。

3.1.2播出系统应满足应急播出的要求。

硬盘播出系统在一般情况下使用播出服务器播出,在特殊的场合需要使用P2卡、蓝光盘、移动存储等介质播出,例如无法及时上载迁移到播出服务器的节目,只能使用应急播出,因此硬盘播出系统必须满足应急播出要求。如果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节目需要应急播出的情况,也必须保证实现零帧切换播出。

3.1.3系统应满足直播要求。

目前江西广播电视台的播出节目中,直播的节目占有一定的比例,因此播出系统应满足江西广播电视台现有的9个演播室和台外直播的要求。同时必须为直播现场提供充足的信号通道、监视条件和延时播出手段,满足直播的各种特殊要求。

3.1.4硬盘播出系统应有完善的应急切换措施和信号监视手段。

硬盘播出系统的各级在出现故障时,通过简单的处理能实现应急播出。对于输入、输出的各种信号,都有全面的监视手段。

3.1.5本项目必须实现播控系统与广告系统之间安全、高效、稳定的互联互通,实现制播全程文件化、网络化、数智化。

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电视广告中心位于台C栋2楼(距离播出机房直线距离约0.5公里)。江西广播电视台多个频道的广告素材上载、编单等工作均在广播电视广告中心机房完成,广告素材将通过光缆传输至播出服务器或备播存储。在设计、建设时必须满足广告素材的上载、传输、播出及素材管理。

本项目需承担播控系统与广播电视广告中心之间的光缆的铺设(万兆单模),包含熔接、测试、保护管敷设及冗余链路设计,并提供光缆传输性能测试报告。提供广告上载、传输等功能的软件、设备及系统集成。

3.1.6本项目必须实现播控系统与非编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之间安全、高效、稳定的互联互通,实现制播全程文件化、网络化、数智化。

江西广播电视台非编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的节目素材将通过光缆传输至备播存储。在设计、建设时必须满足节目素材的上载、播出及素材管理。

本项目需承担播控系统与非编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之间的光缆的铺设(万兆单模),包含熔接、测试、保护管敷设及冗余链路设计,并提供光缆传输性能测试报告。提供节目上载、传输等功能的软件、设备及系统集成。

3.1.7硬盘播出系统应有完善的节目技术质量监查、节目内容审看以及节目交接等管理手段。

在整个硬盘播出系统中,要有完善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流程,保证对播出节目的全面监控。

3.1.8整个播出系统采用数字音频嵌入方式,嵌入标准符合GY/T161-2000《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高清频道系统链路支持DolbyE通过,可采用双声道(立体声)和5.1环绕声方式进行播出。

3.2设计原则

3.2.1安全可靠性原则

3.2.1.1播出系统操作需要逐级把关、相互确认,从而保证系统工作正常、稳定。

3.2.1.2播出系统设计应严格保证通道安全,保证播出信号具有主、备路输出,并具备主、备路应急倒换的功能。

3.2.1.3播出系统必需考虑新旧系统的平稳过渡,制定完善的系统过渡、交割计划,保证过渡、交割过程中系统的安全、稳定。

3.2.2高可用性与高可维护性原则

建立全新的工艺系统的目标之一是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系统设计和实施中,要以生产实际为基础,既要避免系统功能单一,无法与其他系统连接,又要避免系统过于复杂,给系统的部署实施带来负面影响。

对于电视工艺中的节目播出系统而言,稳定可靠尤其重要,核心的工艺系统设计应注重减少安全隐患、有利于日常维护、具备应对突发事故及抗干扰的能力。工艺设计应降低系统建设的风险,对于没有先例的系统和设备的采用,应持谨慎科学的态度。

3.2.3标准化原则

标准化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标志之一。建立与新业务相适应的标准化的生产和管理体系是新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以技术创新带动机制创新,将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标准化的管理相结合,创造和实现最高的生产效能和服务水平。

3.2.4方便扩展原则

按照系统的设计原则,方案必须考虑系统的升级能力和扩展能力。播出系统应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结合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进行相应的规划,使系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2.5经济性原则

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期限的先决条件下,工艺建设还应注重经济性的原则。需充分利用有效的投资,通过简洁、合理、功能明确的工艺系统设计,达到较高的系统功能性价比。

3.2.6系统应符合和支持的技术标准

系统设计建设要求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相关标准和有关安全播出管理的规定进行。要求符合国际、国内数字电视的通行标准,必须满足(但不限于)以下标准或规范。若标准之间存在冲突或偏差,以国内标准作为参考依据。

1、《GB/T17953-20124:2:2数字分量图像信号的接口》

2、《GB3174-1995PAL-D制电视广播技术规范》

3、《GB/T20157-2006信息技术软件维护》

4、《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5、《GB/T14857-1993演播室数字电视编码参数规范》

6、《GB/T37001-2018高清晰度电视节目素材交换格式》

7、《GB/T41809-2022超高清晰度电视系统节目制作和交换参数值》

8、《GB55040-2024广播电视制播工程项目规范》

9、《GB55041-2024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络工程项目规范》

10、《GB/T18018-1999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11、《GB/T18019-1999信息技术包过滤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12、《GB/T18020-1999信息技术应用级防火墙安全技术要求》

13、《GB/T22239—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14、《GB/T25070-201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安全设计技术要求》

15、《GB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16、《GB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17、《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18、《GB50169-200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19、《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20、《GB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1、《GB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22、《GB50303-200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3、《GB50168-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24、《GB5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25、《GB/T50311-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26、《GB/T50312-2000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27、《GY/T155-2000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交换用视频参数值》

28、《GY/T156-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参数》

29、《GY/T157-2000演播室高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信号接口》

30、《GY/T158-2000演播室数字音频信号接口》

31、《GY/T160-2000数字分量演播室接口中的附属数据信号格式》

32、《GY/T161-2000数字电视附属数据空间内数字音频和辅助数据的传输规范》

33、《GY/T162-2000高清晰度电视串行接口中作为附属数据信号的24比特数字音频格式》

34、《GY/T164-2000演播室串行数字光纤传输系统》

35、《GY/T165-2000电视中心播控系统数字播出通路技术指标和测量方法》

36、《GY/T193-2003数字音频系统同步》

37、《GY/T212-2005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编码器、解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38、《GY/T224-2007数字视频、数字音频电缆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39、《GY/T243-2010标准清晰度电视数字视频通道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40、《GY/T263-2012响度和真峰值指示仪表技术要求》

41、《GY/T262-2012节目响度和真峰值音频电平测量算法》

42、《GYJ42-1989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容许噪声标准》

43、《GY/T5043-2013广播电视中心技术用房室内环境要求(温度、湿度、照明)》

44、《GY/T340-2020超高清晰度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双刺激连续质量标度法》

45、《GY/T347.1-2021超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实时串行数字接口第1部分:多链路10Gbit/s光接口(10比特字容器)》

46、《GY/T347.2-2021超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实时串行数字接口第2部分:多链路10Gbit/s光接口(12比特字容器)》

47、《GY/T347.3-2021超高清晰度电视信号实时串行数字接口第3部分:单链路和多链路6Gbit/s、12Gbit/s和24Gbit/s光和电接口》

48、《GY/T330-2020超高清高动态范围视频系统彩条测试图》

49、《GY/T323-2019AVS24K超高清编码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50、《GY/T365-20234K超高清晰度电视节目文件格式规范》

51、《GY/T420-2025超高清音视频编码码流网络传输封装技术要求》

52、《GY/T371-2023超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播用监视器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

53、《GY/T416-2024IP制播系统视频流量整形和分发时序》

54、《GY/T417-2024IP实时流媒体数据的无缝保护切换》

55、《GY/T211-2005广播影视网络专有IP地址规划》

56、《GY/T337-2020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57、《GY/T352-2021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58、《电视台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白皮书(2007)》

59、《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电视中心实施细则

60、SMPTEST2059-1GenerationandAlignmentofInterfaceSignalstotheSMPTEEpoch

61、SMPTEST2059-2SMPTEProfileforUseofIEEE-1588PrecisionTimeProtocolinProfessionalBroadcastApplications

62、SMPTEST2022-7:2013SeamlessProtectionSwitchingofSMPTEST2022IPDatagrams

63、SMPTEST2110-10:2017ProfessionalMediaOverManagedIPNetworks:SystemTimingandDefinitions

64、SMPTEST2110-20:2017ProfessionalMediaOverManagedIPNetworks:UncompressedActivedVideo

65、SMPTEST2110-21:2017ProfessionalMediaOverManagedIPNetworks:TrafficShapingandDeliveryTimingforVideo

66、SMPTEST2110-30:2017ProfessionalMediaOverManagedIPNetworks:PCMDigitalAudio

67、SMPTEST2110-40:2018ProfessionalMediaOverManagedIPNetworks:SMPTEST291-1AncillaryData

68、SMPTEST2082-10:********-lineand1080-lineSourceImageandAncillaryDataMappingfor12G-SDI

69、SMPTE供10比特4:2:2分量使用的串行数字接口SDI,及工作在4:2:2601推荐级别下的625行电视数字分量,即SMPTE125M规定的数据电气接口标准

70、SMPTERP168为实现同步视频切换,关于场消隐切换点的规定

71、SMPTE259M标准清晰度电视使用的串行数字接口标准

72、SMPTE274M1920×1080图像分辨率、在各种帧频宽高比都为16:9,隔行和逐行扫描的图像取样结构的规定

73、SMPTE292M高清晰度电视使用的串行数字接口标准

74、ITU-RBT.601-3-1992数字电视编码标准

75、ITU-RBT.624对模拟复合输出监视的规定,及SMPTE170M规定的数据电气接口标准

76、ITU-RBT.711供分量数字演播室使用的同步基准信号

77、IEEE1588-2008PTP:PrecisionTimeProtocol(PTP:精确时间协议)

78、EN50173关于ClassE六类布线的最新要求。

79、模拟分量、模拟复合视频格式及相关的接口及电气特性要求。

80、平衡式模拟音频格式及相关的接口及电气特性要求。

81、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其他有关超高清、高清及标清数字电视设备系统的标准。

82、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其他有关省级电视台建设的标准。

83、国家关于电器设备使用的其他有关标准。

84、国家其他相关标准。

以上法规或标准如有更新或废止,一律以最新标准版本为准;系统中所有设备的实测指标需符合或优于该设备说明书中的描述。

4.招标货物技术规格、要求

(1)播出控制系统

包括播出控制、应急上载、文件管理、一致性检测、播出智慧监控、应急播出录像机、二备视音频服务器、垫片视音频服务器、总控传输智慧监控等系统所需硬件、软件。

(2)整备系统

包括上载、编单、技审、备播存储等系统所需硬件、软件,以及为播出系统与全台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广告系统等对接所需硬件、软件。

(3)等保系统

包括网络安全设备等相应软硬件及网络连接设备等。

(4)项目系统集成要求与等保安全服务等

包括项目系统集成要求,等保安全服务,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检测、验收服务,第三方科技成果评价服务,知识产权登记服务。

5.播出控制系统

5.1系统要求

5.1.1播出控制系统包含所有与播出相关的软件(播出、应急上载及文件管理等系统功能软件)及实现软件功能的硬件设备(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RS422控制矩阵、控制卡等)。

投标方在投标时应将所有软、硬件及人员的费用计算在内。

5.1.2中标方需根据采购人的工作流程和使用习惯等对播出软件的功能、界面等进行现场修改,并在系统运行后一年时间内留有开发人员随时对软件进行完善。一年后,软件系统出现故障的现场响应时间为12小时。投标方须在方案中列出将参与本项目的相关软件人员名单及介绍,重要岗位须承诺在系统开始建设后在江西广播电视台常驻,关键性岗位须承诺常驻在江西广播电视台项目实施、建设服务不少于60个日历日时间。项目负责人未经采购人同意不得随意更换。

5.1.3系统设计与设备部署应遵循现有的广电总局相关制播系统的接口规范和工程实施规范。

5.2系统说明

5.2.1投标方必须结合江西广播电视台业务需求,将节目播出、应急上载、素材技审、延时播、垫片播出、矩阵控制、授时、系统监控等各子系统软件按照要求有效结合,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播出控制软件。

节目播出应急上载数据库素材技审

延时播垫片播出矩阵控制授时

系统监控节目编单

图5.1播出系统各子系统

5.2.2系统的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必须能满足7×24小时稳定运行要求,必须具有完善的硬件热备、自动数据热备份、节目播出热备份和无单一崩溃点功能。系统应具有简单、有效、完善的应急方案和措施,能够在线维护系统设备,提供实时的系统状态监测与报警。

5.2.3满足开放性要求,系统要提供开放式标准接口,可充分满足播出网与全台各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广告系统无缝衔接的需求。

5.2.4满足可扩展升级要求,播出节目迁移管理及控制软件应采用开放式和模块化结构,易于升级。

5.2.5满足便于维护、便于操作的要求,播出节目迁移调度灵活、高效。播出节目迁移管理与控制软件的界面要简单清晰,易学易用。系统总体布局合理有效,系统设备硬件的连接直观简单,便于维护。

5.2.6系统的组成及设计应科学合理,并从实际情况出发,整个系统无单一崩溃点,组网安全合理。

5.2.7所有设备可在线升级扩展,合理配置冗余,系统文件、信号可共享。

5.2.8软件操作系统采用最新正版软件,中标供应商配置的系统版本为采购人指定系统版本(中标供应商接采购人通知后安装系统,具体版本号以现场实际应用为准),并通过业务软件与硬件平台的兼容性测试。应急上载、频道播控等所有工作站(需内置声卡)配置21英寸液晶显示器并集成音箱,人工审核工作站额外配置外置音箱(数量按照实际需求+10冗余),并配备34英寸以上液晶显示器。各子系统的工作站采用统一的基本配置与操作系统(除特殊标注外),服务器架构均为标准机架式部署。各子系统的工作站软件如若不足,由中标方免费提供。

5.3软件及控制系统

5.3.1播出数据库系统

5.3.1.1数据库系统是播出控制系统支撑的核心,是最为关键的系统平台软件,必须满足安全、稳定、高效的要求,支持查询、更新、事务管理、索引、高速缓存、查询优化、安全及多用户存取控制等服务。

自动应用切换手动应用切换

实时镜像半小时归档

主机备机第三备机

图5.2播控系统数据库系统

5.3.1.2数据库服务器内部采用磁盘容错技术,冗余、可热插拔的电源、风扇等技术手段来确保主机可靠安全,确保7×24小时不间断运行能力。

5.3.1.3本方案采用主、备、二备三台数据库服务器,其中主备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部署双机热备软件进行数据的实时备份,二备数据库采用发布订阅的方式,每半小时与主备数据库进行一次数据同步。

5.3.1.4要求配置企业级高可用数据库双机热备软件,软件安装于数据库服务器上,能协调两台主机的工作,工作模式采用双工方式,当一台主机宕机时,另外一台主机立即接管工作,确保数据库系统实现7×24小时不间断的运行连续性。

根据文件XML

广告上载编单

信息将素材信息整备存储

导入数据库

根据文件XML根据文件XML根据文件XML

播出二级存储信息将素材信息信息将素材信息信息将素材信息

导入数据库导入数据库导入数据库数据库

图5.3数据库连接示意图

5.3.1.5数据库可支持多用户(300个以上)同时访问。

5.3.1.6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采用最新正版软件,中标供应商配置的系统版本为采购人指定系统版本(中标供应商接采购人通知后安装系统,具体版本号以现场实际应用为准),并要求通过与操作系统及硬件平台的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3.1.7要求配置播出数据库服务器3台,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各3套,并提供双机热备软件1套。

5.3.2节目播出控制系统

节目播出按照主、备、二备的方式进行。其中主、备播出工作站为主备热备份,利用RS422接口控制播出主链路、备链路的相关设备如切换台(切换器)、视音频服务器、录像机等工作。

二备播出工作站利用网络接口或RS422接口控制二备视音频服务器播出。

5.3.2.1播出控制软件

5.3.2.1.1每台播出控制终端要求能够同时控制对应频道的视音频服务器、切换设备、录像机、字幕机以及键混等设备,并根据播出串联单完成各频道节目的播出和台标、字幕叠加工作。

5.3.2.1.2支持7×24小时不间断播出。

5.3.2.1.3考虑到今后高清播出过渡为超高清播出,所有频道播出软件能分别适应高清和超高清的播出需要。

5.3.2.1.4各频道的节目素材在播出前需通过整备系统进行自动技审和人工审核,审核通过后方可播出;紧急情况下,素材可通过应急上载通道上载,经自动技审及人工复核后播出。播出控制软件与一致性检测系统可实时关联并显示审核的相关信息。

I

技审信息

播出工作站软件l

1

I

I

素材文件自动技审人工复审节目播出

I

I

I

审核信息

一致性检测

I

I

I

I

I

图5.4素材审核工作流程

5.3.2.1.5每频道配置2台播出工作站播出控制终端实现主备热备份,所有频道共享2台二备工作站,主、备、二备工作站中的播出表数据需要时刻保持同步。

5.3.2.1.6支持主备视音频服务器通道故障自动倒换功能,如果主视音频服务器出现故障,能够自动控制切换台(器)倒换到备视音频服务器通道播出。

5.3.2.1.7支持多种播放方式,如:定时播放、触发播放、顺序播放、定时插播、触发插播、顺序插播、触发跟播、定长插播等。其中,触发播放方式优先级高于定时播放方式,播出的节目要能做到零帧精度的切换。

5.3.2.1.8支持应急录像机、视音频服务器、线路节目混合的播出方式,能自动控制录像机进行TC码预卷或CTL码预卷及播出。支持与上载录像机共享,可以连接或者释放录像机的控制权,要求对共享录像机的连接配置简单。按照各频道共享配置应急播出录像机2台,卫视频道额外配置2台利旧新闻应急备播录像机(本项目不涉及新采购)进行设计。

5.3.2.1.9支持对播出软件所控制的设备进行状态检测并能通过声光方式报警。实现设备状态的检查、提示和报警,包括的内容有:切换台、切换器、矩阵、四选一倒换开关、视音频服务器、备播录像机、待播硬盘素材、其它可控外设、网络系统、系统时间、切换前10秒的声讯提示等。

5.3.2.1.10支持对打开的播出表进行合法性检测,包括检测节目的开始时间、节目长度、素材属性等以确保播出表符合要求。对于播出列表中的素材,要能对其进行存在性检测,提供即将播出的多条节目素材(参数可设定)的多种属性的轮询检测功能,一旦发现素材不存在、素材长度不足等错误,能及时给出声音报警和界面报警指示。

5.3.2.1.11支持分级警报,能根据异常情况的轻重缓急,对警报进行分级,提供不同的报警手段和警示界面。可以定制报警的级别、报警方式和忽略方式,可通过设置使各频道的报警声音都各不相同便于区分。

5.3.2.1.12支持对在线的播出表进行编辑,可以实时修改、添加、插入、复制单条素材或者多条素材,支持节目的拖放功能,在节目窗口之间、素材窗口之间可以随意的拖动节目。

5.3.2.1.13定义完善的串联单修改策略,播控软件调出串联单之后除在本频道播控软件上外其他任何软件禁止对播出串联单进行任何修改。

5.3.2.1.14支持素材组播出,并能根据素材的插播点进行插播。

5.3.2.1.15支持自动校时,以保证播出时间的准确。在节目进行切换时刻要能提供倒计时音,界面中提供北京时间、正计时、倒计时等播出时间显示区域。

5.3.2.1.16能够自动控制切换台或者键混器进行上下键操作。

5.3.2.1.17界面中要具有必要的人工应急控制功能,并能对操作界面进行强制锁定,以避免误操作。

5.3.2.1.18对于已播、待播、插播的节目能给予不同的颜色指示,并能对这些颜色进行设置。

5.3.2.1.19要求软件界面设计简洁、美观,操作方便。对录像机、切换台(切换器)、键混等控制设备有易操作的仿真界面,做到能在软件上对它们进行操作控制。

5.3.2.1.20要求软件支持各类切换台(切换器)、录像机、视音频服务器等设备,支持多种控制协议。对各相关设备的控制要求必须达到帧精度。必须接受系统统一授时。

5.3.2.1.21提供保持、手动切换、主从切换、垫片播出等多种手动干预手段。

5.3.2.1.22对播出中的各种操作有详细的权限管理,对可能中断播出的操作提供密码保护。

5.3.2.1.23支持操作日志和设备日志功能及其查询统计功能,随时记录操作者的各种操作并记录播出控制终端和受控设备出现故障的时间和原因。

5.3.2.1.24要求配置播出控制终端16台(主8台、备8台),MOXA串口通信卡18块。每台终端配备21英寸液晶显示器,内置集成音箱。

5.3.2.1.25要求配置播出控制软件主、备各8套。

5.3.2.2二备播出控制软件

5.3.2.2.1软件和业务架构上,二备播出链路与主备播出链路完全松耦合架构,当主备链路出现故障,需要二备链路独立承担播出业务进行应急的时候,二备播控程序具备调单、改单、台标叠加、简单字幕叠加、外来信号切换等全部功能,可以实现Allinone播出。

5.3.2.2.2应急情况下,可以在备播控上另外单独开启1个二备的控制界面,来控制该频道的二备播出。

5.3.2.2.3二备播控可以自动从主备播控同步节目单,然后控制视音频服务器按播出单自动播出。出于安全考虑,不具备反向同步节目单给主备播控。

5.3.2.2.4无二备播控的情况下,二备视音频服务器也可以从主备播控或者数据库进行自动调单、本地驻单、自动播出。

5.3.2.2.5二备播出控制终端软件界面、功能必须与主、备播出控制终端保持一致。

5.3.2.2.6本项目中所有频道的二备播出控制软件既可单独部署,也可集中部署。

5.3.2.2.7硬件、操作系统要求与播出控制终端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2.2.8要求配置二备播出控制终端2台,二备播出控制软件8套,MOXA串口通信卡2块。

5.3.3矩阵控制系统

5.3.3.1总控矩阵控制系统应提供自动切换、手动切换、目的节点加解锁、组合切换、快速信号源定位机制的智能矩阵调度功能。

5.3.3.2总控调度系统为电视行业专业播出切换软件产品。采用在线冗余方案,确保接口服务7×24小时稳定运行。

5.3.3.3提供预定义任务机制,基于任务的矩阵自动调度和管理机制,并同时支持手动干预。能控制各矩阵定点定时切换,能预先设定所需切换内容,实时删除和增加切换内容。

5.3.3.4切换前要求有声讯提示,声讯提示时间可调。

5.3.3.5动态资源分配,提供在线增加设备,在线配置功能。可视化图形显示。完整的切换日志记录,任务和工作量统计。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可安装多个客户端,统一管理多个矩阵。

5.3.3.6手动切换方式支持多级分组,支持自环设备,支持切换锁定(可设置时间自动解锁)。

任务切换方式支持批量任务(设置开始日期、结束日期、星期自动生成批量任务),支持自环设备,任务切换时自动锁定和解锁。

5.3.3.7具备完备用户管理,可对所有操作人员进行权限管理。根据用户实际使用需求进行定制功能开发。

5.3.3.8要求提供总控矩阵控制系统1套,包括调度软件1套、控制服务器1台、MOXA串口通信卡1块等能满足控制功能要求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

5.3.4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

5.3.4.1要能查询、打印某一天的播后记录,并自动形成工作日志和播后统计表。

5.3.4.2要能统计某条节目或某种类型的节目的播出时间、播出次数、上载时间等。

5.3.4.3系统需支持按频道统计节目上载量,支持按操作人员统计节目上载量及审核工作量。所有统计结果可生成标准化报表并支持按需打印输出。

5.3.4.4要能查询、统计出各个用户登陆软件和退出软件的时间。

5.3.4.5对于播出过程中设备的故障信息要能集中统计并打印。

5.3.4.6担负所有数据的管理工作,用户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查询播出节目单、素材信息、报警记录和操作记录,统计某些栏目的播出时间或播出次数、人员工作时间等等。

5.3.4.7可对当前网络系统中所有终端计算机的操作信息进行查询,这些操作信息包括计算机执行的节目准备、上载采集、迁移、播出、控制、设备/信号报警错误信息、节目单发送/接收等。

5.3.4.8系统对操作人员的各项操作,须写入操作日志,供随时查阅。同时对系统内的相互通讯,也应写入系统日志供发生故障时分析。各子系统中的日志需要汇总在数据库服务器,便于进行故障分析、排查。

5.3.4.9播出表分为实际播出表和计划播出表,具有归档查询的能力。

5.3.4.10提供详细的播出日志,能够完整地记录下播出全过程,对播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

5.3.4.11日志包括上载日志、素材管理日志、播出日志等所有涉及到的功能操作。日志的记录应不影响各个应用程序的正常工作。日志的查询可以按照多种方式检索,查询期间不影响正常日志的记录。对于正常的日志记录,可以按照设定的天数或在对管理员进行提示并确认的条件下自动删除,也可根据用户需求对系统中的错误日志长期保留。

5.3.4.12可定期自动或手动对数据库中的日志、播出表、上载表、素材信息等进行清理。

5.3.4.13为避免在数据库清理时出现误操作,对于近3个月产生的数据进行清理时需提供系统管理员密码保护。

5.3.4.14可对值班员对报警信息响应情况进行分析、统计。

5.3.4.15要求配置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2台,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软件2套。

5.3.5延时播出系统

5.3.5.1延时时间从服务器支持的最小延时播出时间到任意长度,延时播出软件可应用于需要长时间延时播出,可进行简单在线编辑(删播和插播)。

5.3.5.2满足2路高清信号延时播出的需求。

5.3.5.3每台延时播出工作站同时控制1个编码通道、1个解码通道。

5.3.5.4采用可视化的录制时间线和播出时间线工作模式。

5.3.5.5可以实现在线编辑、延时、插入素材的功能。提供对录制线剪切、插入、替换、覆盖、标记等编辑功能。

5.3.5.6可进行定时录制、手动录制、延时回放、定时回放、手动回放、受控回放等。

5.3.5.7允许单条节目和多条节目的插入、替换、覆盖等操作。

5.3.5.8支持节目的完整预览,对完成删播、插播等编辑操作的时间段,能够在预览通道上进行完整的节目预览。

5.3.5.9对每个编辑动作记录到操作表。

5.3.5.10能与素材管理软件进行对接,能检索素材库并能发起素材迁移请求。

5.3.5.11节目的延时时间要能做到零帧精度。

5.3.5.12接受系统统一授时。

5.3.5.13延时播出工作站硬件、操作系统要求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5.14要求配置延时播出工作站2台,延时播出软件2套,MOXA串口通信卡2块。

5.3.6用户及设备管理系统

5.3.6.1能够对系统中的用户进行添加、删除和修改操作,支持灵活设定用户的使用权限。

5.3.6.2对系统中的用户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人具有不同的使用权限。

5.3.6.3各个软件终端都要能对软件的使用者进行权限认证,防止越权操作。

5.3.6.4对与软件相关的所有设备类型进行统一管理,包括其控制模式、设备属性、设备的控制端口、设备共享状态、设备使用状态等。其他相关软件(播控软件、上载软件、延时播出软件)根据设备管理软件中注册的设备类型进行设备配置。

5.3.6.5对当前网络系统中所有的终端计算机进行管理,终端计算机的信息包括序号、计算机名称、IP地址、说明、软件使用权限等,通过对终端计算机的管理(增加、删除或修改),可以使管理员对网络中所有的终端计算机进行统一的维护。

5.3.6.6系统具有严格的用户管理。各数据库系统设置一个系统管理员,负责各子系统的进入密码、子系统管理员的任命、各频道的硬盘空间分配等工作,子系统管理员负责建立本系统内的操作员。

5.3.6.7具有严格的数据管理体系,各频道的管理员及操作员只能涉及与本频道有关的数据,对其它频道共享过来的数据只能读出,而不能进行修改删除。对设定了共享的素材(数据),在进行修改时,需及时通知其它部门,当删除时,给出明确的警示信息。用户管理包括个人管理、用户组管理、身份管理等3个部分。

5.3.6.8对所有进入硬盘播出系统的用户进行管理,包括设置用户的基本属性、管理权限、操作权限等,在系统中每一个用户都从属于某一个用户组。

5.3.6.9对播出系统中的所有用户组进行统一管理,用户组信息包括组的基本信息、管理权限、操作权限等,对于每一个用户组而言,都有自己的用户。

5.3.6.10对所有进入硬盘播出系统中的用户身份进行定义,在设置用户的信息时,其中有一项就是必须设置用户的登录身份,再根据用户的身份来设置用户的管理权限和操作权限。

5.3.6.11用户及设备管理工作站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共用,要求配置用户及设备管理软件2套。

5.3.7垫片循环播系统

5.3.7.1需要为播控系统所有频道配置垫片循环播系统1套作为应急播出信号源。垫片循环播系统支持循环、列表顺序播出等方式。各频道可共用该垫片循环播信号。

5.3.7.2垫片循环播系统控制视音频服务器通道输出1路垫片信号。

5.3.7.3对于垫片循环播,可以实现与通用版播出软件相近的功能。

5.3.7.4垫片循环播工作站硬件、操作系统要求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7.5需配置垫片循环播工作站1台,垫片循环播软件1套,MOXA串口通信卡1块。

5.3.8网络授时系统

5.3.8.1要求时钟服务器以主、备方式进行工作,时钟授时系统提供足量EBU、NTP等时钟发布接口,要求网络授时软件自动接收时钟信息,对服务器进行自动锁时,当检测到主时钟服务器出现故障能够自动倒换到备时钟服务器并报警提示。

5.3.8.2网络授时工作站硬件、操作系统要求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8.3需配置网络授时工作站2台,网络授时软件2套。

5.3.9RS422控制矩阵

5.3.9.1播出通道的RS422控制矩阵按照主备配置,要求互为主备的受控设备连接到不同的RS422控制矩阵设备。

5.3.9.2支持8个以上输入输出通道,兼容RS232和RS422协议。

5.3.9.3主备通道通过高性能的继电器进行切换,主通道具有掉电直通功能。

5.3.9.4支持本地手动控制、自动远程控制及上位机串口控制三种模式;具备双冗余电源,看门狗监测,掉电记忆等安全功能。

5.3.9.5在实现链路切换时,还具有审计功能,可通过按键选择对任一通道进行审计。

5.3.9.6按照系统需求合理配置数量,各频道之间不可混接同一台RS422控制矩阵,至少配置18台。

5.3.10一致性检测

播控系统中,信号链路的优先级为1主通道、2备通道、3二备通道、4垫片通道,这4个通道信号同时输入给四选一倒换开关,通过一致性检测系统对信号进行智能控制倒换。

一致性检测系统需要通过对播出分控链路进入四选一倒换开关的主、备、二备、垫片等多路信号实时的检测和比对,及时发现信号差异,对常见的停播、劣播情况及时做出报警,并且能够按照预设的场景实现控制四选一倒换开关自动应急切换。

5.3.10.1可对信号静帧、黑场、静音、彩场、彩条等进行报警提示;支持对台标、字幕图文、音频相关性、主备内容不一致的情况进行报警提示;报警提示速度可达帧级。

5.3.10.2应具备高检测灵敏度,支持内容比对功能,并通过综合分析算法显著降低虚警率。报警策略可灵活配置。应结合播出串联单进行报警过滤;不同频道、不同栏目、不同时段、不同节目可使用强弱不同的判定阈值,不同故障使用智能报警策略。同理,比对也应采取不同的策略。

5.3.10.3内容比对发现单路异常时,结合双链路结构,通过四选一倒换开关实现自动倒换。

5.3.10.4从发现故障、分析决策、报警,最终控制四选一倒换开关实现应急倒换,应在1-2秒内完成。

5.3.10.5其它复杂故障若不满足倒换条件,应快速报警提示,提供详细准确故障说明给值班员做决策参考。

5.3.10.6卫视频道及+1备份频道按照各频道支持4路HD-SDI信号、4路SD-SDI信号实时监测,其他频道按照各频道支持4路HD-SDI信号实时监测,监测指标覆盖信号丢失、中断及同步状态异常等。

5.3.10.7支持4路信号源检测判断,包含且不限于以下视频检测、音频检测和视音频组合检测。

视频检测支持黑场、静帧、视频丢失、彩条、彩场、台标异常、台标丢失、画面卡顿、画面拉条、测试图等。

音频检测支持静音、独立声道检测、电平过高过低、电平差异过大、电平反相等。

5.3.10.8可手动设定检测参数的阈值,支持配置文件复制、备份。

5.3.10.9实现画面任意区域的监测,且支持比对模板创建和技审模板创建,过滤不需要比对的区域,比如台标、字幕包装区域,还原真实异态类型。

5.3.10.10支持多路信号间的延时、差异比对。

5.3.10.11具有自有的检测比对判断算法,检测比对判断性能达到帧级别。

5.3.10.12信号检测比对判断的结果支持用户自定义逻辑的手动/自动等切换模式,自动切换精度要达到毫秒级。该过程中配套报警可通过语音、声光、图像文字等形式对值班人员进行提示。

5.3.10.13一致性检测系统内各软硬件和切换设备在线/离线状态均提供自我监控和声光报警功能。

5.3.10.14一组比对可以同时支持控制多组切换设备,切换逻辑可以相互独立,实现差异化的切换和管控模式。

5.3.10.15在一致性检测系统故障情况时,不能影响切换面板和切换设备的正常工作。

5.3.10.16提供信号检测和比对分析日志的文字记录和截图记录,提供记录的查询、保存和导出功能。

5.3.10.17支持通过灵活直观的界面设置配置信息,查询报警信息。

5.3.10.18不小于150米的远距离、高质量展示各路信号。

5.3.10.19展示的各路信号应满足无抽帧传输,画面展示达到1080/50P分辨率或以上,信号延时小于150毫秒。

5.3.10.20信号质量分析检测和比对分析结果能够集中在同一窗口集中展示,同时能够支持单独故障报警和组合故障报警。

5.3.10.21提供语音、声光报警(报警声音可手动清除)和精准的图像、文字提示。

5.3.10.22能够按频道独立展示4路输入信号及信号异常时的语音、声音报警和图像、文字提示,也能够按照用户要求集中展示多频道组合的输入信号及信号判断异常结果时的语音、声音报警和图像、文字提示。

5.3.10.23画面可以灵活部署,提供链路或平铺等多种呈现模式。

5.3.10.24支持报警日志和操作日志的记录、查询、保存和导出功能。

5.3.10.25应急切换控制面板采用1RU机架式设备,必须配置冗余电源;支持电源的热切换。

5.3.10.26应急切换面板能够控制主备四选一倒换开关,提供详细的工作原理、系统结构图。

5.3.10.27应急切换面板具备稳定可靠的手动应急能力,一切应急操作以手动操作优先级最高。

5.3.10.28在一致性比对平台故障或宕机的情况下,应急切换面板能够独立工作,要求投标方在技术方案中提供详尽的阐述。

5.3.10.29要求为卫视频道及+1备份频道各配置2套一致性比对服务平台、报警客户端及切换面板,为其他5+1频道各配置1套相应设备;同时为央视信号配置一致性比对服务平台、报警客户端及切换面板各2套。

要求在总控区域集中部署10套一致性比对切换面板,与频道级设备形成分布式联动架构,实现全链路信号比对监测与快速切换控制。

综上,系统总计配置一致性比对服务平台12套、报警客户端12套、一致性比对切换面板22套。

5.3.11播出智慧监控系统(自台监控系统频道部分)

播出智慧监控系统配备播出监控、监测数据采集、IT设备监测、AV设备监测、业务流程监测、机房环境监测等模块,实现对IT设备及视音频通道链路设备的性能指标参数监测。具有设备管理、维护管理、用户管理、统计查询、设备信息查询、电子巡检等功能,包括设备监控模块、流程监控模块和统计报告。设备监控模块能够实时检测、记录、分析设备状态、软件运行状态,监测项有异常时实时报警并记录数据供分析。流程监控模块具有监测、分析播控业务系统流程运行状态的功能。统计报告模块能对日常运维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定期发布运维报表,对风险隐患进行预防性提醒。

5.3.11.1播出监控

5.3.11.1.1播出监控是播出系统确保安全播出的重要辅助模块,通过对基带信号检测、硬件设备、IP网络及端口状态、软件运行、业务流程以及环境等重要环节监测信息的策略分析判断等处理,确定系统整体的运行状态;当出现设备或信号故障时,可对故障位置、原因快速定位,并通过与故障内容相关的声光图文即时报警,从而帮助值班人员快速应急、正确处理。通过详细的日志信息,可帮助相关人员对复杂故障问题进行事后分析、排查。播出监控系统可提供各种监测结果。

5.3.11.1.2监控信息的获取来自对设备的轮询或设备主动触发报警,信号流检测信息直接来自信号处理设备或专用检测设备,设备运行信息来自设备对自身部件工作状态的监控,应用软件运行状态监测要求相关业务软件设计时应考虑软件运行监控模块的设计,并采取关联设备相互进行心跳监测等手段,既要求有效监控又要求降低通讯数据量及访问频度。

5.3.11.1.3考虑监控系统的兼容性,要求监控系统支持多协议、可扩展;要求所有系统设备均应支持SNMP协议,并提供可满足基本监测信息需求的MIB,供播出监控系统直接使用,以简化系统设计。支持标准接口与其他系统接口能力。监控模块由监控数据采集、监控策略管理、监控报警展现等部分组成。

5.3.11.2监测数据采集

通过对IT设备监测、AV设备监测、业务流程监测、业务软件监测、系统校时监测、数据库监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播控机房内部中各种设备、信号流、业务流程的汇聚和监控。

5.3.11.3IT设备监测

需采集并监测整备存储、播出存储、应用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设备、信息安全设备等IT设备数据。

5.3.11.3.1需采用图形化的方式对播出系统内的所有关键工作站、服务器(Windows、Linux)、存储、网络设备等实现设备监测,主要设备监测的性能参数包含操作系统、内存使用率、磁盘IO、CPU使用率等,设备运行状态包含CPU温度、电源状态等,网络通信情况包含网口信息、网络吞吐量等。对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并能对发现的报警信息,除进行报警发布外还可自动生成统计图表及统计趋势图和统计柱状图。要求监控系统对所有播出系统内采集到数据、状态的设备情况进行记录,当出现连接时间、响应时间等超出正常范围进行提前预警。

5.3.11.3.2要求支持图形化数据库监测,可用动画、图表等效果展现包括数据库IO速度、事务分发速度、物理读写性能、日志性能、日志文件、数据文件、内存和高速缓存、CPU、会话死锁等信息。可监测数据库类型包括SQLServer等主流数据库,系统可以图形化界面展示数据库多项重要KPI,如会话信息(会话总数、计算机数、活动会话等)、数据库进程(系统进程、用户进程等)、连接总数、数据库内存(缓冲区各数据及命中率)及磁盘存储信息、平均响应时间等,同时可监测数据库的锁、数据库错误日志、维护计划等重要信息,数据库主、备状态,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上限报警。

5.3.11.3.3需监测存储的总体运行状况;系统各个级别(LUN、存储池、磁盘)的容量信息和健康状况信息;CPU、Cache命中率、LUN带宽及响应时间、磁盘带宽及响应时间等性能信息;支持对存储配额使用情况预警;可展示磁盘的物理位置信息并标识出健康状况出现问题的磁盘,出现报警时可以告知设备所在机房和机柜。

5.3.11.3.4需图形化展现交换机的端口界面,直观看出交换机整体运行状态,各端口的使用状态,端口输入输出流量,端口丢包率,端口流量异常告警,端口输入输出流量历史趋势报表等。

5.3.11.4AV设备监测

提供的监控模块应实现对AV设备进行检测、监控和管理的能力。

5.3.11.4.1通过对基带切换矩阵、播出切换台、多功能机箱及板卡、多画面分割器、垫片播放器等周边设备采集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从而获取设备的性能参数、信号状态、设备运行状态、风扇及电源状态等数据。软件对监测数据进行展示并能对发现的报警信息进行报警发布,可自动生成统计图表及统计趋势图和统计柱状图,可对所有播出系统内采集到数据、状态的设备情况进行记录,当出现连接时间、响应时间等超出正常范围进行提前预警。

5.3.11.4.2实现对视音频服务器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包括视音频服务器组成详细名称、模块ID、模块状态、编解码通道状态、物理运行情况,相关内部运行参数,异常情况报警展示等。

5.3.11.4.3实现对末级四选一倒换开关状态的监测,需具备可以通过SNMP或其他协议等方式,对各频道末级四选一倒换开关状态进行独立页面的统一监测,并以直观的方式在链路监测图中反映各频道在播链路。

5.3.11.5播出基带信号监测

5.3.11.5.1支持对所有播出信号状态监控,提供对诸如黑场、静帧、静音、彩场等异常状态的声光报警。

5.3.11.5.2提供查询功能,操作者可输入具体条件,查询并显示符合条件的设备当前信号状态。

5.3.11.5.3可调整具体设备信号输入输出参数。

5.3.11.5.4选择具体设备可提供当前信号状态详细文字说明。

5.3.11.5.5当有信号状态低于或者接近临界安全级别时,应在主界面或者弹出窗口以示提醒,并提供声光报警,提供相关处理方法和建议。

5.3.11.5.6声光电报警后,必须有值班人员按键确认后方可停止消除报警声音,并可以按照周、月等时间来统计、记录值班人员报警响应时间。

5.3.11.5.7监控系统可通过网络或者文件形式获取串联单信息,根据串联单开播结束时间调整具体频道的监控时间。

5.3.11.5.8报警信息可以由用户自行定制。

5.3.11.5.9故障临界值可由用户自行修改。

5.3.11.5.10可与一致性检测系统共用信号输入通道。

5.3.11.5.11各节点信号录制后须保留40天以上,异态信息及信号须保留一年以上。

5.3.11.5.12播出信号监控工作站要求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11.5.13可以监测HD/SD-SDI信号节点190路以上,需配置16通道HD/SD-SDI信号自适应检测设备12台,或8通道HD/SD-SDI信号自适应检测设备24台。以上信号检测输入板卡可与一致性检测板卡共用,但功能及性能必须满足各自需求。

要求配置容量为12TB*16的NAS存储设备2台,须额外配置与在用硬盘同规格的备用数据盘4块;播出信号监控工作站2台,播出信号监控软件2套。

5.3.11.6时钟系统监测

时钟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是播控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石。中标人须对时钟系统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需具备接收不同NTP服务器时间广播的功能,并能够对比不同NTP服务器时间广播的差异,当不同的NTP间出现时间差异时,系统应立即触发报警。

5.3.11.7业务流程监测

以实际业务为主导,以节目单为驱动,以待播素材成功备播实现安全播出为最终目的,实现对全流程业务进行监控。根据播出业务流程设计,可分为播出节目单监测,备播监测,流程监测。

5.3.11.7.1播出节目单监测需按照频道及日期确认播出单上所有节目进入哪个整备环节,通过图形化展现,能直观清晰地表达出各流程活动节点的运行情况,对出错的流程节点,能双击打开节目单查看具体整备错误条目。

5.3.11.7.2备播监测提取节目状态,可设置节目的关门时间,对进入关门时间仍未迁移到播出的节目进行报警。

5.3.11.7.3流程监测需支持监控播出系统服务总线各流程存活、挂起、出错、结束状态,并可查看具体流程所处环节及流程变量。

5.3.11.8业务软件监测

业务软件监测实时监控关键后台服务进程的运行状态,异常时触发报警。对WebService接口、消息服务及数据接口的可用性和响应时间进行监测,当响应时间超过预设阈值时触发超时报警。通过定制化接口协议,对播控软件、节目单编辑软件、备播软件的核心功能模块进行运行状态监测,捕获关键事件及错误日志。汇总所有监测数据,通过统一报警模块实时推送异常事件,并支持错误信息的分类存储与查询。

5.3.11.9监控策略管理

监控系统支持对各信息采集点进行自定义配置,可实时调整信息采集的范围及频度。系统支持对各类状态信息进行自定义采集,具备数据库管理功能,支持定期自动或手动分类清理。系统能够从多个维度根据素材准备情况触发实时报警,并支持按节目单或者按素材方式进行检索、查询、展现及报警。

5.3.11.10机房环境监控

5.3.11.10.1能够实时采集和显示监控数据,支持图形化界面展示。可对机房的环境、安防等进行整体监控,通过图形化的界面帮助用户对其机房环境(温湿度、烟雾、漏水等)进行趋势化分析,实现对机房环境的管理和监控。

5.3.11.10.2对机房内的电源、温度、湿度、门禁、监控摄像、空调、消防等进行监控,可设定某一合理的阈值,当超出该阈值,则进行告警。

5.3.11.10.3可根据实际机房环境,配置除对应的二维机房环境图,并在图上通过红色、黄色、灰色显示该设备或者机柜的使用情况是否正常,并可在界面查看相应的报警和警告信息及实时监测数据。

5.3.11.10.4机房监控系统需集成视频监控,可通过对机房视频、语音、门禁的监控实现对机房安全监控;可通过将电源、PDU、精密空调等纳入到监控系统中,以达到对机房环境的集中管理和监控。

5.3.11.10.5支持通过网络进行远程监控和管理,确保管理人员可以随时随地查看机房状态。具备完善的用户权限管理功能,确保只有授权人员可以访问和操作监控系统。

5.3.11.10.6监控系统应具备高可靠性,采用冗余设计,确保在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提供友好的中文操作界面,支持B/S架构,方便用户操作和管理。

5.3.11.11监控报警展现

系统提供播控智能终端进行报警展现,在播控智能监控端按需要展现所有频道或部分频道的链路图,可按照时间自动或手动切换同一个终端上不同的链路布局图。

5.3.11.11.1报警展现的内容依据重要性支持自定义报警类型,可按照节目单的内容对未使用的信源的报警信息进行屏蔽。可根据各频道节目单,识别停播时间后暂停信号监测报警,开播后恢复信号监测报警。当有效设备或信号出现故障时,可对故障位置、原因快速定位,相关的声光图文在显示终端进行即时报警。

5.3.11.11.2系统需实时在链路拓扑图上关联每个AV设备的监测状态,可将文字报警信息叠加在画面上(如黑场、静帧等所有信号检测项内容)。表现为红色异常,绿色正常,灰色失去连接,并在监测图上叠加文字报警信息。当某信号节点出现故障时,根据链路配置自动分析出故障源和故障影响范围并能给出有效的报警提示,通过报警模块进行报警发布。

5.3.11.11.3能提供从机房、系统图、机架图、机柜图到板卡图的分级监控界面。各界面通过点击能实现具体关联,各报警可逐级往上传递。

5.3.11.11.4通过网络自动发现功能,生成一张真实的二层或者三层网络拓扑图,通过网络拓扑能看到整个网络中的IT设备、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点击拓扑节点查看设备相关监控信息。

5.3.11.11.5可根据时间段、节目单、技审信息以及节目名称等节目信息进行报警过滤。当出现故障时,可在相关联的图形展示界面文字提示、声光报警设备以及短信、移动端进行联动的报警提醒。

5.3.11.11.6报警分多种级别,监控级别要有主次优先,监控优先级设定的目的是为了将重要的设备和信号进行重点保护,做到重点监控(频繁轮巡)、第一时间报警、特殊方式显示等,优先处理和显示级别较高的错误。

5.3.11.11.7具有针对报警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故障程度、剖析故障发生原因、确定故障部位的功能。

5.3.11.11.8报警设置信息应记录设置时间、内容、处理人的姓名等,故障报告应由系统自动生成,应记录故障产生时的相关设备状态、该通路信号的状态、故障发生时间、发生原因等。

5.3.11.11.9报警信息管理模块应能设定信息保存时间,并提供按时间段、按设备类型、按信号路由等多种信息查询方式,并具有对查询结果统计及打印的功能。

5.3.11.11.10系统应该具有完备的日志记录手段。该日志全面记录涵盖所监控系统故障信息,计算机基础网络的各种威胁、警告、报警信息。日志应利于管理与查询。

5.3.11.11.11系统应具有开放的控制协议或者提供系统对外接口,并允许第三方通过该协议或者接口实现与监控系统的对接,以保证未来全台监控平台的统一建设。

5.3.11.11.12能够输入所有设备的工作安全状态(比如电源、网络状态等),后期监测可将设备实时状态与前期所设定的安全状态进行比对,判断设备实时安全级别和故障程度。

5.3.11.11.13可监测矩阵与矩阵自动调度系统软件的工作状态。

5.3.11.11.14监控主界面应实时显示低于或者接近临界安全级别的设备列表,选择具体设备可提供详细文字说明,并提供相关处理方法和建议。

5.3.11.11.15系统提供学习功能,可记录前期正确的设备故障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性地为后期处理提供建议。

5.3.11.11.16针对近期频繁发生故障的设备可设立专用区域用于显示。

5.3.11.11.17提供查询功能,操作者可输入具体条件,查询并显示符合条件的设备当前工作状态。

5.3.11.11.18支持为用户指派登录系统的用户功能权限。可配置系统管理权限,可以设置监测管理权限、可进行告警内容查询管理权限。支持登录监测系统平台查看详细监测信息的权限,各个分系统只能看到各自分系统的设备。

5.3.11.11.19播出监控服务器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与接口及策略管理服务器一致,监控展示工作站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11.11.20要求配置播出监控服务器4台,配置实现以上所有功能的集中监控软件4套,监控采集软件2套,流程监控组件2套,信号监控组件2套,以及实现播出智慧监控系统所需的其他功能软件。同时配置监控展示工作站1台,监控信息接入交换机2台。

5.3.12播后监录系统

5.3.12.1对所有频道播出最终信号,提供播后监录功能。

5.3.12.2采用多路MPEG4或H.264视频采集方式,根据每天的播出节目单实现自动启动和停止,自动按节目单分条完成播出情况的录制。

5.3.12.3监录必须具有分频道或所有频道汇总查询、统计和智能报表的功能。必须具有统计和视频显示链接的功能,即某频道在某段时间出现的黑场、静帧、音频丢失、台标丢失等信号故障的统计次数。

5.3.12.4监录系统可根据来自于播出系统的节目单信息,进行播出情况的查询,并提供事后的素材查询和统计。

5.3.12.5所有频道播后监录信号文件保留6个月以上。

5.3.12.6监录系统支持对SD-SDI和HD-SDI信号进行高压缩比硬件同步压缩、压缩码率可调,能将实时压缩码流记录至硬盘,并提供实时视频监视与音频监听、本地监录文件回放、实时网络传输、远程文件回放及下载功能。

5.3.12.7要求采用硬件编解码卡,高标清兼容,支持HD-SDI/SD-SDI信号输入,单机支持8/16路编码。支持冗余电源,冗余风扇,系统盘和素材盘均支持硬件RAID技术。

5.3.12.8播后监录工作站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同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12.9须对本项目8个频道的主、备播出信号进行监录,共20路信号。信号监录输入板卡可与一致性比对或播出信号监控输入板卡共用,但功能及性能必须满足各自需求。

与播出信号监控系统共用NAS存储设备。

要求配置播后监录工作站2台,播后监录软件2套。

5.3.13应急播出录像机

5.3.13.1采用嵌入式系统+FPGA架构,稳定性高,防病毒能力强。

5.3.13.2单机支持≥4个HD通道,4个HD通道为2录2放。设备在2个录制通道工作时,2个播放通道可同时进行文件列表播放工作。

5.3.13.3支持≥2路SDI信号输入,支持SDI信号环出,其中≥1路可配置为CVBS输入。支持≥1路HDMI信号输入。支持≥2路SDI播放通道,每路播放通道至少配备2个BNC接口。

5.3.13.4支持HDMI和SDI多画面监看输出。支持≥4声道模拟音频输入和输出,≥4声道AES音频输入和输出,2声道耳机监听。支持≥1路REF输入和输出,≥1路LTC输入和输出,≥4个RS-422,≥2个千兆网口,≥1个USB3.0,≥2个USB2.0,≥1组GPI/O接口。

5.3.13.5要求HD-SDI接口输出信号在10Hz高通滤波下的抖动不超过0.2UI。

5.3.13.6自带≥2个热插拔的SSD槽位,支持直接录制到SSD中或播放SSD中的文件。支持外接NAS存储,支持直接录制到NAS中或直接播放NAS中的文件。设备自带USB3.0接口,支持外接USB存储,支持直接播放USB存储中的文件。

5.3.13.7支持多台设备帧精度同步录制,多台设备录制的文件时码、时长均一致。支持文件播放和列表播放,支持对播放列表中的条目编组,支持多种播放策略,支持向正在播放的列表新加文件及调整播放顺序,支持将正在录制的文件添加到播出通道进行播放或编辑。支持将剪辑的多个镜头合成输出为一个成品节目。

5.3.13.8支持扫描NAS中的指定目录,并将NAS中的文件自动迁移到本地SSD,迁移过程中可根据设备的录制、播放状态自动限速。

5.3.13.9主机前面板具有液晶屏,支持显示设备状态信息及配置菜单。

5.3.13.10标配冗余电源(110-240V,50-60Hz)。

5.3.13.11要求配置应急播出录像机2台。

5.3.14人工审核系统

5.3.14.1配置人工审核软件,用于对自动技审的结果进行人工确认。支持添加人工审核信息,人工标记包含审核错误类型、时间范围、审核意见等内容。

5.3.14.2支持图形化时间线轨道方式的技审信息的查看,详细记录故障时间区域、类型,支持对错误区域自动定位,对文件技审异常区域进行再次审核确认。支持列表方式查看技审信息,支持双击技审问题点自动跳转到问题画面入点。

5.3.14.3支持根据节目单、节目单技审状态、素材管理器、素材文件等多种条件进行素材查询,支持筛选“未通过自动技审”的素材。

5.3.14.4具有对文件系统层的封装格式、文件大小、播放时长、码率、压缩包等的检测能力。保证文件格式符合播出服务器要求格式。

5.3.14.5支持在软件界面展示文件编码格式、色域、动态曲线类型、分辨率等参数,支持展现文件结构层分析内容,包括GOP结构、长度分析、元数据内容以及帧类型,支持检测展示视频编码格式、图像尺寸、码率、帧率、宽高比等信息,支持检测展示音频编码格式、音轨、声道、采样率等信息。

5.3.14.6人工审核的结果需保存到数据库,作为重要的节目信息,服务于后续应用。可将技审报告导出为外部文件。

5.3.14.7要求配置人工审核工作站8台,配套外置音箱8组,每台工作站配备34英寸液晶显示器。工作站硬件配置(液晶显示器除外)及操作系统需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保持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并配置对应的文件导入、上载和审核等业务软件8套。

5.3.15预播系统

为确保节目单中的素材都已迁移到位、素材内容完整及视音频服务器可正常播出,对视音频服务器就位的待播素材进行自动预播任务。

5.3.15.1可控制高清主备播出服务器以及高清主备、二备播出服务单元通道实现自动/手动播放审看。

5.3.15.2支持按照播出节目单进行审片操作管理。

5.3.15.3可灵活配置节目审片的起始和结束位置,每条素材可审查多段(如片头处、片名处、片尾处),时长可配置。

5.3.15.4对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配置不同的审查方式(如所有广告素材全审、电视剧只审头中尾20秒)。

5.3.15.5详细的头尾审看报告,故障点快速查看。

5.3.15.6对节目单中重复的素材条目,只播放一次。

5.3.15.7审查参数可配置,可单独审查确定类型的素材(如广告)。

5.3.15.8自动预播模式下,自动依据节目到位顺序进行任务安排。

5.3.15.9审片信号支持与信号检测联动获取。

5.3.15.10支持合并文件技审、播前信号检测的两级结果进行复审。

5.3.15.11要求预播工作站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15.12要求配置4台预播工作站,每台工作站配备21英寸液晶显示器、独立显卡以及专业外置音箱。并配置通道审片、预播等业务软件4套,MOXA串口通信卡4块。

5.3.16应急上载/通道审片系统

5.3.16.1播出上载以文件导入为主,同时具备采用播出视音频服务器的编解码通道对节目进行应急上载功能。

5.3.16.2支持蓝光、P2、移动硬盘、本地硬盘等各种介质的媒体文件导入、支持打点剪辑导入、支持本地文件转码批量导入。

5.3.16.3支持控制视音频服务器通道进行SDI信号上载、审片工作,支持的录像机控制达到帧精度,审片支持对素材入点、出点标记,审看通过的素材可入播出数据库保存。

5.3.16.4支持查询节目代码库中的素材信息生成上载或导入任务,通过上载任务上载的素材可实现节目单自动关联。

5.3.16.5支持手动创建上载任务,支持单条及批量素材上载,支持定时上载,通过审片可进行素材元数据信息的修改,如素材名称、所属频道、素材类型、播出日期等,支持播出库查询,支持多条件组合搜索。

5.3.16.6支持控制视音频服务器解码通道,对硬盘素材进行快速审看,支持按节目单批量审看或单条审看,可以审看头、中、尾各5秒(时长可配),或者1:1审看,控制达到帧精度,支持过滤线路信号、未到位素材、重复素材、已播节目等素材类型。

5.3.16.7上载/通道审片工作站的硬件及操作系统要求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16.8要求配置应急上载/通道审片工作站4台。并配置相应的上载和审片业务软件4套,MOXA串口通信卡4块。

5.3.17上载监视器

5.3.17.1屏幕尺寸≥21.5英寸,屏显比例:16:9,分辨率≥1920×1080,色深:16.7M,视角:178°H×178°V,亮度≥250nits,对比度≥1000:1。

5.3.17.2支持2路3G/HD/SD-SDI输入,2路SDI环出,支持SMPTE425-AB4:4:412bit信号处理,图像无延迟。

5.3.17.3支持不低于1路HDMI输入,1路DVI输入,兼容HDMI/VGA转换输入,1路YPbPr分量信号输入与环出,1路复合Video信号输入与环出。

5.3.17.4支持PBP和PIP双画面显示,PIP子窗口可调大小位置,双画面极速交换功能。

5.3.17.5支持标准色彩空间(Rec.709/EBU/DCI-P3/DCI-P3D65/Rec.2020)。

5.3.17.6支持标准EOTF:Gamma2.0,2.2,2.4,2.6。

5.3.17.7支持标准HDR模式:ST2084PQ/(softroll),HLG(1.03/1.11/1.16/1.20/1.27/1.33)。

5.3.17.8支持16通道嵌入式音频表,任选两通道输出,支持音频相位图。

5.3.17.9支持信号警报(无信号、黑场、静帧、无音频、音频电平高低、EDH错误、CRC错误)。

5.3.17.10支持静态和动态UMD/IMD显示(支持TSL3.1/4.0/5.0协议),时间码显示支持VITC1/2,LTC。

5.3.17.11支持GPI控制远程开启Tally、辅助功能、信号切换,支持608/708CC隐藏字幕功能。

5.3.17.12铝合金机壳,内置扬声器,Tally指示灯,双电源输入:DC直流电源和内置220V交流电源,电源状态断电记忆功能。

5.3.17.13要求配置上载监视器4台。

5.3.18上载监听设备

5.3.18.1要求配置19英寸标准机架设备。

5.3.18.2支持2路自适应SD/HD/3G-SDI信号输入,支持16路嵌入音频;具备前面板显示屏,可显示16路音频电平表及信号状态;具备视频监看功能;具备2路XLR接口平衡模拟输入;具备1路BNC接口AES输入;具备1路HDMI输出,可显示SDI1或SDI2输入的视频图像;具备2路线路输出;带有实时Web同步音频显示和状态预设。

5.3.18.3要求配置上载监听设备4台。

5.3.19专业蓝光盘驱动器

5.3.19.1便携式、紧凑型、高性能HD系列专业蓝光驱动器。

5.3.19.2支持四/三/二/单层专业光盘介质。搭配四层介质使用(一次写入)时,能在单张光盘上提供≥128GB的容量。

5.3.19.3可处理HD422、高清和SD格式的媒体文件。还可以将PC数据文件录制到同一专业光盘介质的“用户数据”文件夹中。

5.3.19.4支持大容量四层专业光盘,支持四层一次写入(PFD128QLW)、三层(PFD100TLA)、双层(PFD50DLA)和单层(PFD23A)专业光盘,具备高容量和新型工作流能力,能以HD42250Mbps的速度进行超过四小时的录制。

5.3.19.5支持高速读/写,具备4通道的双通道磁头驱动技术。支持通过USB3.2、3.1、3.0或2.0直接连接访问专业光盘上的文件。

5.3.19.6支持USBType-C供电,直接连接到支持USBType-C供电(20V3A60W以上)的PC,无需交流适配器即可工作。可以水平或垂直运行。

5.3.19.7要求配置蓝光驱动器2台,要求为原厂正品。

5.3.20USB安全隔离器

5.3.20.1所有USB移动存储的素材必须通过USB安全隔离器白名单比对检测后上载。

5.3.20.2系统采用专用的过滤机制,可有效地隔断来自外部的各种网络威胁。

5.3.20.3定制开发的操作系统,系统自身运行安全稳定。

5.3.20.4采用基于白名单深度解析的过滤方式检测文件数据,能够有效拒绝病毒文件数据、夹带文件。

5.3.20.5可防止数据和恶意代码篡改文件数据,实现安全隔离。

5.3.20.6白名单支持广电常用的非编工程文件格式、视频格式、音频格式和文本文档格式。白名单支持过滤格式包括但不限于txt、tga、bmp、jpg、mpg、rm、m4v、asf、mov、avi、swf、wav、mp3、mp4、mid、ac3、jif、png等几十种。

5.3.20.7需配置1个1000MRJ45接口,≥4个USB3.0,≥2个USB2.0,网络带宽≥1000Mb,传输速度≥100MB/s。

5.3.20.8要求配置USB安全隔离器20个(含站点导入8个、广告上载2个、应急上载4个、字幕系统4个、备份2个)。

5.3.21播出网管/运维管理工作站

播出网管/运维管理工作站用于播出系统中系统监控、配置维护、日常巡检、播出数据管理等。

要求播出网管/运维管理工作站的硬件及操作系统与数据统计及日志管理系统工作站一致,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要求配置播出网管/运维管理工作站2台,播出网管/运维管理软件2套。

5.3.22高清字幕包装系统

5.3.22.1字幕图文数据库

5.3.22.1.1采用数据库主、备双机热备份的架构。

5.3.22.1.2主、备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部署双机热备份软件进行数据的实时备份。

5.3.22.1.3一般情况下主服务器工作,备服务器时刻检测主服务器状态,一旦发现主服务器工作不正常,则自动接替主服务器的工作,不需要人工干预,客户端也不需要任何操作。主服务器恢复正常后,可自动或者手动接管备服务器的工作。

5.3.22.1.4数据库可支持多用户(300个以上)同时访问。

5.3.22.1.5部署播控串联单接收软件,字幕机系统与播控系统之间通过串口协议接收播控系统串联单信息。

5.3.22.1.6素材库、场景模版、包括节目单、字幕单等数据信息都保存在数据库里。

5.3.22.1.7当有应急信息需要发布时,只需一次场景制作,可以实现多频道分发,提高工作效率和时效性。

5.3.22.1.8对于需要字幕系统长期保留的字幕播后数据、操作日志等信息,投标人需提供详细的设计方案。

实现播后数据、操作日志从字幕数据库的数据迁移到不同库体、截断并收缩,要求查询数据库时具备快速切换数据库指向、查询数据并导出等功能,保证播出数据库维持在健康运行水平的同时,播后数据等信息能够长期保存(不低于3年),并支持实时查询。

5.3.22.1.9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和数据库软件采用最新正版软件,中标供应商配置的系统版本为采购人指定系统版本(中标供应商接采购人通知后安装系统,具体版本号以现场实际应用为准)。并要求通过兼容性测试,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5.3.22.1.10要求配置数据库服务器2台,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各2套,并提供双机热备软件1套。

5.3.22.2在线包装编单制作站点

5.3.22.2.1要求利用卫视频道原频道字幕图文编单制作工作站硬件,升级编单制作站点。

5.3.22.2.2自带图文制作能力。字幕制作时要求所见即所得,并能实现播放预览。所有素材文件统一保存到字幕素材库,供字幕编单软件和播出字幕系统调用。支持BMP、JPG、TIFF、TGA、PNG、PSD、EPS等通用图像文件格式;支持FLG、FLC、FLI、FLASH、SWF、TGA序列等动画文件格式;支持3Dmax、Maya及SoftImage等的三维模型数据输入、编辑;支持MPEG1、MPEG2、MPEG4、DivX、VOB、DV、AVI、ASF,以及WMA、MP3等视音频文件。

5.3.22.2.3支持基于时间线的关键帧动画,支持漫色功能、半透明色彩和Alpha通道。

5.3.22.2.4支持模板管理,频道、栏目风格的播出模板一次性制作,每次修改只需变更替换部分字幕内容即可,避免每次重复制作,变更的内容支持多种数据源格式文件自动导入。

5.3.22.2.5可获取播出系统对应频道的节目单,解析相关预播节目单中的数据并将其继承为该频道字幕单的对应元素,从而实现可实现图文内容与自动播控系统节目单的精准匹配。

5.3.22.2.6要求配置1套在线包装制作及编单软件,并提供软件安装服务。

5.3.22.3高清晰度电视在线包装工作站

5.3.22.3.1要求为卫视频道及+1频道配置高清晰度电视在线包装工作站。配置广播级3GSDI字幕卡,输入Genlock,支持不低于2路3GSDI输出。

5.3.22.3.2可通过串口和网络接口获取实时播出串联单信息,能够与现有播出系统联动,包括自动播控系统字幕播出单与节目播出单实时联动实现字幕条目与播出条目能够精确匹配播出,还可以获得播控程序的HOLD、TAKE命令,实时的根据命令,自动的按照播控的操作方式操作,自动的根据播控单子的变化,实时的调整,真正实现播控联动。

5.3.22.3.3可对实时输入的视频和本地播放的视频文件进行DVE编辑,调取完成三级审核后的字幕节目单进行播出,同时能够实时获取自动播出系统的实际播出节目单,根据节目单的调整自动调整字幕单的内容,最终按统一授时系统的时间精准播出。

5.3.22.3.5具有单条字幕内容暂停播出,拖动至手动表或自动表后支持在线临时修改的功能。

5.3.22.3.6具有节目单自动校验功能,包括素材检查、时间逻辑等检查校验功能。

5.3.22.3.7须记录用户对软件进行的操作、记录各个字幕条目的播出情况,并将相关的信息汇聚到数据库当中以供查询。

5.3.22.3.8支持多层字幕对象同屏同时播出,不低于10层字幕叠加字幕制作与编单软件要求。

5.3.22.3.9要求配置2套高清晰度电视在线包装工作站,2套字幕图文播出包装软件,配置21英寸液晶显示器。并提供软件安装服务。

5.3.22.4字幕图文编单制作站点

5.3.22.4.1要求利用其他频道原频道字幕图文编单制作工作站硬件,升级编单制作站点。

5.3.22.4.2要求提供三维字幕制作软件、三维网络字幕编单软件。三维字幕制作软件要求所见即所得,并能实现播放预览。

5.3.22.4.3所有素材文件统一保存到字幕素材库,供字幕编单软件和播出字幕工作站调用。

5.3.22.4.4支持BMP、JPG、TIFF、TGA、PNG、PSD、EPS等通用图像文件格式。

5.3.22.4.5支持FLG、FLC、FLI、FLASH、SWF、TGA序列等动画文件格式。

5.3.22.4.6支持3Dmax、Maya及SoftImage等的三维模型数据输入、编辑。

5.3.22.4.7支持MPEG1、MPEG2、MPEG4、DivX、VOB、DV、AVI、ASF,以及WMA、MP3等视音频文件。

5.3.22.4.8字幕单编排要求系统支持提前编单,可导入播出系统预播单,自动生成字幕粗编单,支持预编单中的占位节目。

5.3.22.4.9字幕编单软件可接收自动播控系统发来的节目单进行编辑,可以按栏目的播出逻辑编排,支持定时播、广告插播、跟播、手动播等,设置自动播出列表,支持循环播,循环间隔可设,并且支持字幕条目的预览功能。

5.3.22.4.10要求配置5套三维字幕制作软件及三维网络字幕编单软件,并提供软件安装服务。

5.3.22.5字幕图文播出包装站点

5.3.22.5.1要求为其他频道配置字幕图文播出包装站点。配置提供广播级高端专业图形图像处理板卡以及高性能硬件平台。

5.3.22.5.2角标广告节目单可按日期及栏目进行编排;角标广告可绝对定时播出,可根据栏目开始时间相对定时播出;一个栏目中允许多条角标广告,播出时间可交叉;能够设置快捷键,以实现按键式播出;拥有播出预览,可随时查看已编辑好的动画效果;

5.3.22.5.3可以在不影响当前播出的情况下,添加新的播出素材,可以修改或删除处于待播状态的素材;

5.3.22.5.4支持自动、手动播出,并可设置自动播出列表,支持循环播;可以与播控节目单联动播出。

5.3.22.5.5支持临时手动停止、暂停、修改、插播等功能;制作和编单站点的故障不能影响播出站点的正常播出。

5.3.22.5.6专业输入输出板卡,提供至少一路VGA输出,至少两路SDI信号输出(键信号+填充信号);支持1路模拟预监输出;支持在播出中修改播出单的未播部分内容。

5.3.22.5.7支持与其现有的自动播控系统通过接口服务实现节目单联动,中标方负责相关软件开发。

5.3.22.5.8要求配置5台高清字幕机,字幕图文播出包装软件5套,配置21英寸液晶显示器。配置接入交换机1台。

5.3.23可移动维护工作站

配置可移动维护工作站可对系统中各节点设备灵活进行参数配置、监控及运维等工作。

5.3.23.1搭载多核高性能处理器,主频≥2.2GHz,单核最高睿频≥5.8GHz;采用24核心/32线程设计,三级缓存≥36MB。

5.3.23.2配置≥16GBDDR5内存(单条16GB×1),频率≥5600MHz;支持双通道扩展,最大可升级至64GB(提供两个内存插槽)。

5.3.23.3配置独立显卡,显存容量≥8GBGDDR7。

5.3.23.4采用1TBPCIe4.0×4NVMe固态硬盘,预留一个M.22280插槽,支持用户自行扩展第二块硬盘。

5.3.23.5配备16英寸IPSLCD屏幕,分辨率≥2560×1600(2.5K),亮度≥500nits,刷新率≥150Hz,响应时间≤3ms,覆盖100%DCI-P3色域,支持DC调光。

5.3.23.6要求配置可移动维护工作站5台。

5.3.24播出系统网络

采用核心+接入网络架构,交换链路全部采用双链路方式,确保单点故障时业务仍然可用。根据不同业务选择接入万兆或千兆接入方式,播出系统内高吞吐类播出视音频服务器、迁移服务器、技审服务器、导入工作站等连接万兆接口。接口服务器、消息管理交换等服务器采用千兆接入方式,进行交互的主要方式包含接口调用、文件拷贝等几种模式。

要求网络架构安全可靠,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及相关行业标准;保证网络设备的业务处理能力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提供通信线路、关键网络设备和关键计算机设备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可用性;网络设备应预留部分计算处理能力与端口供未来新增设备或系统局部改造使用;网络交换机应包括但不限于核心交换机、接入交换机等;主备设备网线应分接不同交换机;要求所有交换机要统一品牌,方便维护管理。

5.3.24.1播出核心交换机

5.3.24.1.1交换容量≥2.56Tbps,包转发率≥1080Mpps。

5.3.24.1.2整机要求配置≥48个1/2.5/10GESFP+接口,≥2个40GEQSFP+接口,≥2个扩展插槽;配置≥48个万兆多模光模块,≥2个40G多模光模块,40GQSFP+3m电缆≥1根。

5.3.24.1.3支持VXLAN(VirtualExtensibleLAN,虚拟扩展局域网),VXLAN通过将虚拟机发出的数据包封装在UDP中,并使用物理网络的IP/MAC作为outer-header封装后在物理IP网上传输,到达目的地后由隧道终结点解封并将数据发送给目标虚拟机,解决了地理分散的数据中心之间远距离虚拟机迁移问题,可支持EVPN模式。

5.3.24.1.4支持Telemetry技术,可通过GRPC协议将交换机的实时资源信息与告警信息上送至运维平台,运维平台针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可实现网络质量回溯,故障排查。

5.3.24.1.5支持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通过将两台物理设备在转发层面虚拟成一台设备来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

5.3.24.1.6支持纵向虚拟化技术,通过802.1BR技术将接入设备作为远程接口板加入主设备系统,在纵向维度上将核心层设备和接入层设备虚拟为一台逻辑设备。

5.3.24.1.7支持MACsec安全加密功能。

5.3.24.1.8支持IPv4/Ipv6静态路由、支持双栈,支持OSPFv1/v2,OSPFv3,支持BGP4,BGP4+forIpv6,支持IS-IS,IS-ISV6。

5.3.24.1.9支持设备级和链路级的多重可靠性保护。采用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过热保护技术。

5.3.24.1.10配置双电源、双风扇。

5.3.24.1.11要求配置播出核心交换机2台。

5.3.24.2播出接入交换机

5.3.24.2.1交换容量≥680Gbps,包转发率≥200Mpps。

5.3.24.2.2端口配置≥48个10/100/1000Base-T自适应以太网端口,≥6个1/10GESFP+口;配置≥2个万兆多模模块。

5.3.24.2.3支持Telemetry技术,可通过GRPC协议将交换机的实时资源信息与告警信息上送至运维平台,运维平台针对实时数据进行分析,可实现网络质量回溯,故障排查。

5.3.24.2.4支持虚拟化技术,将多台物理设备互相连接起来,使其虚拟为一台逻辑设备。

5.3.24.2.5支持丰富的管理接口,例如Console口、带外网管口,支持SNMPv1/v2/v3。

5.3.24.2.6支持基础网络保护机制功能,支持多种类型的防护,如ARP防护,当ARP速率超过攻击水线,对有攻击行为的用户进行隔离。

5.3.24.2.7采用专业的内置防雷技术,支持业界领先的10KV防雷能力,使其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也能极大的降低雷击对设备的损坏率。

5.3.24.2.8采用最新节能芯片以及创新的架构设计方案,实现千兆交换机的最低功耗,给用户带来绿色、环保、节能的全新网络接入产品,降低用户维护成本。

5.3.24.2.9支持G.8032以太网环保护协议ERPS,切换时间≤50ms,可兼容其他支持该协议的产品。

5.3.24.2.10配置双电源,双风扇。

5.3.24.2.11要求配置播出接入交换机6台(含播控/远程控制4台、广告系统1台、编单/缩编网1台)。

5.3.25播出存储

播出存储系统作为播出流程中节目素材文件中转、存储、分发的重要环节,要求稳定、可靠、能提供大数据量文件读写带宽,有完备冗余备份措施,确保7×24小时正常工作。

播出存储系统必须针对广电行业大容量、大数据块I/O吞吐的特点进行设计。可完成素材的文件级技审、转码、MD5校验功能。可完成内容浏览(文件级审看)功能,支持素材高码率审看,完成串联单内播出素材的关联工作。

5.3.25.1提供软硬件一体机产品(或服务器与分布式软件统一品牌),不接受纯软件+第三方服务器投标。

5.3.25.2每节点CPU主频≥2.2GHz,≥24核,内存≥256G,系统盘≥2*480GSATASSD硬盘,缓存盘≥2*3.2TNVMeSSD硬盘,数据盘≥14*16TSATAHDD硬盘,网卡≥4个10GE光接口并配置相应的光模块,网卡≥4个千兆电接口。

5.3.25.3支持Scale-out横向扩展的分布式架构,最高支持8192节点。节点间完全对称,无独立的元数据物理服务器或索引服务器;元数据、数据均采用集群方式部署,满足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不影响数据的正常访问功能。

5.3.25.4支持多副本保护机制,可选择2-8副本,允许用户在线调整副本数量;支持纠删码特性,支持N+1到N+4的纠删码保护,最大支持任意4个节点故障而数据不丢失、系统不停机。

5.3.25.5支持统一存储,在一个三节点池内可以同时提供块、文件、对象、大数据四种存储服务。可提供RBD、iSER、iSCSI标准块存储接口,FTP、HTTP、NFS和CIFS\SMB等文件存储接口,CSI容器标准化接口,S3标准对象存储接口、HDFS存储接口。

5.3.25.6支持硬链接功能(文件零拷贝),支持同一个文件被不同用户通过不同路径访问,通过链接指针瞬间拷贝文件。

5.3.25.7支持iSER、iSCSI及RBD块存储接口,兼容Windows、Linux、UNIX、MacOS、VmwareESXi等操作系统,兼容KVM、vSphere、Xen、Hyper-V等虚拟化平台。

5.3.25.8支持异步复制功能;提供增量Failback能力,保障在主LUN异常情况下,从LUN可读写,并支持从LUN增量反向同步;支持在线设置异步远程复制pair的数据复制速率策略,支持复制策略可设置。

5.3.25.9文件存储支持NFS/CIFS/SMB/FTP/HTTP/S3协议。

5.3.25.10支持视频智能容错,当硬盘或节点故障超出系统冗余度上限时,仍然能够保证视频业务不中断。

5.3.25.11提供鉴权认证功能,包括本地鉴权、匿名鉴权、AD鉴权、LDAP认证;支持开启双鉴权,可以同时让AD用户和本地用户访问CIFS共享。

5.3.25.12支持对象生命周期管理策略,通过转低频、转归档、转蓝光、过期删除等操作,释放高性能介质,合理利用存储资源。可设置整桶生效、指定前缀生效和匹配对象标签键值生效。支持数据覆盖,即超过指定时间或容量后,后面写入的数据会自动覆盖最老的数据。支持配置策略执行时间。

5.3.25.13提供存储内部交换机。单台交换机交换容量≥2.5Tbps,包转发率≥720Mpps;端口≥24个1/10GESFP+端口,≥2个40GEQSFP+端口(每个QSFP+端口可拆分为4个10GE端口),≥2个slot扩展插槽;支持≥2个独立电源插槽,支持≥2个独立风扇框插槽;前/后通风,风道可调;支持VxLAN二层网关、支持VxLAN三层网关、支持EVPN;整机最大MAC地址表≥128K;路由表容量≥64K;支持IPv4静态路由、RIPV1/V2、OSPF、BGP、IS-IS;支持IPv6静态路由、RIPng、OSPFv3、BGP4+、IS-ISV6;支持IPv4和IPv6环境下的策略路由;支持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支持跨设备链路聚合;支持SNMPV1/V2/V3、RMON、SSHV2;配置双电源、双风扇;≥6个万兆多模光模块,≥1条40GQSFP+3m电缆。

5.3.25.14提供所投硬件产品3年7×24小时原厂本地服务,4小时响应。

5.3.25.15要求配置完整的分布式集群NAS存储系统1套,包含物理节点数≥3个,并授予不限容量的块、文件、对象存储服务的永久软件功能授权许可。要求配置存储内部交换机2台,具体技术参数详见对应设备清单,须额外配置与在用硬盘同规格的备用数据盘5块。

5.3.26接口及策略管理服务器

5.3.26.1定制与整备系统之间的互联接口。

5.3.26.2配置辅助支撑软件,对播出节目素材分级存储体系建立相应的策略机制,如迁移、存储管理、删除等策略。实现对设备和磁盘空间等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实现频道资源的划分和管理,同时能够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并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和统计功能。支持节目素材信息的查询功能,在软件界面上可手动提交迁移、技审、删除等任务,对已提交的任务可进行重置。

5.3.26.3提供播控系统运行的素材管理授权、数据自动调度、播出软件数据调度接口等功能模块。并包括系统配置工具、消息服务、网络校时服务、接口服务、日志管理、用户配置及权限管理等辅助模块。

5.3.26.4要求配置接口及管理服务器2台。服务器需配套部署接口互连、策略管理软件各2套。

5.3.27同步迁移服务器

5.3.27.1配置系统同步迁移管理软件,实现对素材管理任务的统一分发和管理。

5.3.27.2配置同步迁移软件,实现对节目素材的同步和迁移。

5.3.27.3同步迁移管理服务器、同步迁移服务器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同接口及策略管理服务器,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5.3.27.4要求配置同步迁移管理服务器2台,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同接口及策略管理服务器,且必须为同一品牌,同步迁移管理软件2套;同步迁移服务器4台,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同接口及策略管理服务器,且必须为同一品牌,同步迁移软件4套;配置万兆短波光纤以太网卡7块(用于备份及与制作端互连)。

5.3.28键鼠切换器

5.3.28.1要求四合一带8口PS/2+USB混接机架型LCDKVM,两组控制端(单一总线)可管理8台服务器,配备17英寸及以上LCD,支持OSD菜单导航与热键切换双操作模式,最终部署数量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足量提供。

5.3.28.2支持Windows,Linux,Mac,andSun等操作系统,支持多媒体USB键盘(PC、Mac及Sun),支持外接式USB鼠标,可通过热键与OSD开启/关闭警示音。

5.3.28.3通过菊式串接线,同步为所有串接的KVM多电脑切换器进行固件更新。

5.3.28.4最高视频分辨率要求达到1280x1024@75Hz。

5.3.28.5播控系统要求配置8口键鼠切换器4台。

5.3.29键鼠延长组件

5.3.29.1单模单芯,VGA通过一根光纤传输20KM。

5.3.29.2支持分辨率可达1920*1080P@60,兼容电脑常规分辨率,支持VGA随路音频同步传输。

5.3.29.3光口可定制FC/SC,无延时,视频清晰还原。

5.3.29.4实现计算机外设(鼠标、键盘、显示器、音箱等)对工作站主机的远程操作。

5.3.29.5支持7×24小时工作,无明显发热问题。

5.3.29.6需配置电信级皮线光纤跳线SC-SC室外单模单芯光缆,长度100米。

5.3.29.7需配置USB外置声卡及监听音箱组件。

5.3.29.8播控系统要求配置键鼠延长组件70套。

5.3.30二备视音频服务器系统

5.3.30.1二备视音频服务器应用AllinOne设计理念、采用纯IT技术架构,具有广泛的兼容性、稳定性,灵活的扩展性、以及模块化。

5.3.30.2具备丰富的输入输出模式、强大的格式处理及兼容能力,高质量的CG特效合成能力,部署方便且配置简单,在满足电视播出需求的同时能够减少设备数量从而降低成本投入。

5.3.30.3采用X86架构。可运行在Windows或者Linux操作系统之上。内部由输入模块、解码模块、编码模块、输出模块组成。

5.3.30.4标准2U机架式服务器,配备冗余热插拔双电源,系统磁盘采用RAID1保护机制,素材磁盘采用不少于6块6TB企业级SATA硬盘,RAID5保护。网络集成四口以上千兆网口,可做网口聚合。HD-SDI播出提供4个标准75欧姆BNC接口。具备不少于四口RS422控制接口。支持7×24×365不间断运行。

5.3.30.5支持BS管理客户端,在网络中任意实现监控、设置;应提供专业的视音频服务器监控页面,对服务器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投标人应提供界面截图。

5.3.30.6自有开发针对大文件上传优化FTP服务,独享FTP带宽,FTP带宽须达到60MB/s以上,保证播出安全。

5.3.30.7FTP程序内置MD5功能,配合上层控制软件,可以保证素材上传完整性、准确性。

5.3.30.8内部程序模块化,单频道崩溃不影响其他频道播出,提高播出安全性。

5.3.30.9支持BB同步信号输入。

5.3.30.10支持时长最小为5S的短素材播出。

5.3.30.11支持台标、时钟、角标、游走字幕、DVE开窗等图文字幕包装功能。

5.3.30.12支持高标清同播,可实现本地素材与外来信号在HD-SDI、SD-SDI接口上同步播出。单台视音频服务器采用4入4出架构,即配置4路外来信号输入接口,4个编解码双向通道用于播出,单台服务器可满足3个频道应急播出需求。

5.3.30.13支持本地高清素材自动转换为标清格式输出,以及外来HD-SDI信号实时下变换为标清信号输出。

5.3.30.14控制方式优先采用RS422控制方式,VDCP控制协议,也支持IP网络控制的方式。

5.3.30.15支持受控解码播出、台标叠加、简单的字幕叠加、外来信号切换。

5.3.30.16本项目中作为二备视音频服务器,日常情况具备无人值守工作模式。

5.3.30.17也可以不配置二备播出控制工作站,二备视音频服务器可自动调单、服务器本地驻单。应急情况下,可以在备播控上另外单独开启1个二备的控制界面,来控制该频道的二备播出。

5.3.30.18无二备播控的情况下,二备视音频服务器也可以从主备播控或者数据库进行自动调单、本地驻单、自动播出。

5.3.30.19要求配置二备视音频服务器4台,须额外配置与在用硬盘同规格的备用数据盘10块。

5.3.31垫片视音频服务器系统

5.3.31.1参数要求同5.3.30。

5.3.31.2要求配置垫片视音频服务器2台。

5.3.32总控传输智慧监控系统(自台监控系统总控传输部分)

建设一套总控传输智慧监控系统,包含综合网管系统、自台监测系统和编码传输一致性比对系统,实现对广播电视编码传输信号的监测报警及关键链路、关键设备的监测处置,以提高整体安全播出水平,保障传输质量。

5.3.32.1总控传输综合网管系统

5.3.32.1.1综合网管系统完成对总控传输链路上所有设备进行链路展示、设备报警、设备状态监控等智慧运维功能,对接的主要设备包括编码复用设备(约10台,不同品牌型号)、码流切换设备(约4台)、卫星接收解码设备(约10台,不同品牌型号)、光传输设备(约30对)等四大类产品。网管系统应对所有频道的编码传输通道链路进行全方面监测,实现整体监测管理。

5.3.32.1.2对各类信号关键性指标进行监控,并对采集到的监控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监控对象的数据采集、存储、监测指标、告警指标等内容可进行自定义调整。采用模块化架构设计,支持后期功能扩展和升级。采取图形化方式布局设计,信号链路和系统设备运行管理情况的直观展示。

5.3.32.1.3系统可具体实现检修计划、备品备件管理、资源管理等功能;实现运行图管理、链路管理等功能;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值班管理、文件管理等功能;完成统计分析设备运行历史、设备告警信息、报表统计分析等功能。

5.3.32.1.4实现设备协议适配,可根据不同对接设备的数据协议提供定制化开发,并完成相关设备的数据对接。

5.3.32.1.5完成现有自台监测系统设备的利旧与升级改造。利用现有设备硬件,实现对主楼20楼发射机房2台发射机、2台编码器、1台SDI切换器、1台ASI切换器、2台光收机、4台激励器及1台UPS主机的数据采集及监控管理。

5.3.32.1.6要求配置综合网管系统软件1套,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设备3台,综合网管客户端1台,网管交换机2台,监听音箱1套。

5.3.32.2总控传输自台监测系统

5.3.32.2.1完成对32路ASI码流及16路高清/标清SDI信号进行采集监测和异态报警。

5.3.32.2.2完成31套高清节目(8个播出频道主路8套、备路8套、二备8套,卫视频道AVS+编码主路1套、备路1套、二备1套,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主路1套、备路1套、二备1套、三备1套)和24套标清节目(8个播出频道主路8套、备路8套、二备8套)的原始码流录制,实时录制保存7天,异态录制保存365天。

5.3.32.2.3完成对不少于150套高清电视节目的音视频监测、异态报警以及转码录制,实时录制存储30天,异态录制存储365天。

5.3.32.2.4支持多路节目解码、音视频质量监测、画面组合视频上屏展示。系统能汇总所有监测信息,分析各环节提交的监测数据、状态与报警信息,实时进行信息显示和报警发布。支持SDI信号监测,支持SD-SDI、HD-SDI信号采集,高标清自适应;支持ASI信号采集、码流分析、PCR监测、带宽监测、PID监测、TR101-290监测等功能。

5.3.32.2.5完成现有自台监测系统设备的利旧与升级改造。利用现有自台监测系统设备及新增采购DTMB监测模块,实现主楼20楼发射机房的自台监测功能。可完成8路SDI信号监测,8路ASI信号监测及1路DTMB信号监测,要求上述监测节目的音视频信号实时录制保存15天,触发录制保存90天。

5.3.32.2.6要求提供综合监测仪机箱1台,SDI监测模块2块,ASI监测模块2块,DTMB监测模块1块、采集控制器1台,嵌入式多画面设备Ⅰ2台,嵌入式多画面设备Ⅱ1台,码流录制设备1台。

5.3.32.3编码传输一致性比对系统

5.3.32.3.1一致性比对系统能实现对9套高清节目(含1套央视综合频道高清节目)和8套标清节目的主路、备路、二备路的比对监测。可以准确发现节目之间的视音频内容不一致问题,精确到帧级别,并能实时分析视音频内容不一致原因。

5.3.32.3.2支持自适应比对节目的时延,可支持的时延间隔不短于6秒。系统支持比对时延的测量和显示。视频支持逐帧比对,辅助区域(包括台标、字幕)位置及大小支持按照坐标像素配置,可手动进行辅助区域的大小、位置选择,比对时可设置多个排除区域。系统支持视频比对异常的最短发现时间不长于2秒,音频比对异常的最短发现时间不长于3秒。支持为每个比对任务设置独立的比对参数门限及灵敏度,应提供可视化的配置页面,支持对节目的视频、音频分别独立开启比对。在支持视频及音频比对的基础上,内置对视频丢失、解码异常、黑场、静帧,音频丢失、静音等常见故障类型的一体化监测。系统应具备录制功能或支持与录制系统进行联动。在发生比对异常时,可直接以双播放器比对查看的方式回溯两个比对节目的故障录像,支持H.264、AVS+编码的视频流的直接播放查看。

5.3.32.3.3要求提供节目比对管理设备4台,节目比对系统软件4套。

6.整备系统

6.1整备系统功能要求与建设内容

整备系统作为数智全媒体播总控平台的关键组成部分,需要实现与非编制作网、缩编网、新闻网、广告系统等互联互通;通过网络化、文件化、数智化的业务流程,将台内多个节目生产系统中的待播素材文件迁移到整备存储中,实现待播节目的汇聚,支持节目收录缩编,涵盖制作交片管理、缩编交片管理、节目转码审核、节目签播、节目上下载、节目管理、迁移送播,以及广告整备、直播节目整备等功能;实现基于频道和基于栏目的节目权限管理、播出节目内容管理、调度与传输,实现整备存储、播出存储、播出服务器系统之间的数据迁移、调度和控制管理,确保节目资源的安全访问与使用;实现按照业务需求,将节目成品文件和元数据备播到核心播出库,完成节目备播管理。应充分考虑将来的升级和扩展需求,为未来新建业务系统预留标准化接口,并实现高清和超高清节目的多版本管理。涉及到的软件应用如采用B/S架构,则要求使用HTTPS等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技术提高安全性。

整备系统包括分布式存储、存储交换机、网络交换机、应用服务器、业务工作站、网络及安全设备,播出整备的网络主干布线,以及按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相关要求进行系统网络安全整体集成建设,含定级、整改和测评验收等工作;同时包括现址两个播出机房利旧安全设备的搬迁、部署及安装调试。

原有机房利旧设备包括防火墙2台、安全管理中心平台1台、日志审计系统1台、堡垒机1台、入侵检测系统(IDS)1台、终端准入控制系统1台等。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建设过程中,需将利旧设备纳入整体规划,与新系统的安全设备协同联动,建立覆盖播出业务全流程的安全防护体系及配套应急响应机制,确保业务连续性及端到端网络安全。

6.2整备数据库系统

6.2.1参数要求同5.3.1。

6.2.2要求配置整备数据库服务器3台,配置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各3套,并提供双机热备软件1套。

6.3整备存储

播出整备系统作为播出流程中节目素材文件中转、存储、分发的重要环节,要求稳定、可靠、能提供大数据量文件读写带宽,有完备冗余备份措施,确保7×24小时正常工作。

播出整备存储必须针对广电行业大容量、大数据块I/O吞吐的特点进行设计。

6.3.1提供软硬件一体机产品(或服务器与分布式软件统一品牌),不接受纯软件+第三方服务器投标。

6.3.2每节点CPU主频≥2.0GHz,≥12核,内存≥256G,系统盘≥2*480GSATASSD硬盘,缓存盘≥4*3.2TNVMeSSD硬盘,数据盘≥35*16TSATAHDD硬盘,网卡≥4个10GE光接口并配置相应的光模块,网卡≥4个千兆电接口。

6.3.3支持Scale-out横向扩展的分布式架构,最高支持8192节点。节点间完全对称,无独立的元数据物理服务器或索引服务器;元数据、数据均采用集群方式部署,满足任何一个节点出现故障,不影响数据的正常访问功能。

6.3.4支持多副本保护机制,可选择2至8副本,允许用户在线调整副本数量;支持纠删码特性,支持N+1到N+4的纠删码保护,最大支持任意4个节点故障而数据不丢失、系统不停机。

6.3.5支持统一存储,在一个三节点池内可以同时提供块、文件、对象、大数据四种存储服务。可提供RBD、iSER、iSCSI标准块存储接口,FTP、HTTP、NFS和CIFS\SMB等文件存储接口,CSI容器标准化接口,S3标准对象存储接口、HDFS存储接口。

6.3.6支持iSER、iSCSI及RBD块存储接口,兼容Windows、Linux、UNIX、MacOS、VmwareESXi等操作系统,兼容KVM、vSphere、Xen、Hyper-V等虚拟化平台。

6.3.7支持异步复制功能;提供增量Failback能力,保障在主LUN异常情况下,从LUN可读写,并支持从LUN增量反向同步;支持在线设置异步远程复制pair的数据复制速率策略,支持复制策略可设置。

6.3.8文件存储支持NFS/CIFS/SMB/FTP/HTTP/S3协议。

6.3.9支持对相应目录开启回收站功能,用户删除的文件会被自动转到回收站。在设定的时间内,可以从回收站找回,还原到原目录,超时后文件会自动删除。支持设置超大文件自动删除。

6.3.10提供鉴权认证功能,包括本地鉴权、匿名鉴权、AD鉴权、LDAP认证;支持开启双鉴权,可以同时让AD用户和本地用户访问CIFS共享。

6.3.11支持对象生命周期管理策略,通过转低频、转归档、转蓝光、过期删除等操作,释放高性能介质,合理利用存储资源。可设置整桶生效、指定前缀生效和匹配对象标签键值生效。支持数据覆盖,即超过指定时间或容量后,后面写入的数据会自动覆盖最老的数据。支持配置策略执行时间。

6.3.12提供存储内部交换机。单台交换机交换容量≥2.5Tbps,包转发率≥720Mpps;需≥24个1/10GESFP+端口,≥2个40GEQSFP+端口(每个QSFP+端口可拆分为4个10GE端口),≥2个slot扩展插槽;支持≥2个独立电源插槽,支持≥2个独立风扇框插槽;前/后通风,风道可调;支持VxLAN二层网关、支持VxLAN三层网关、支持EVPN;整机最大MAC地址表≥128K;路由表容量≥64K;支持IPv4静态路由、RIPV1/V2、OSPF、BGP、IS-IS;支持IPv6静态路由、RIPng、OSPFv3、BGP4+、IS-ISV6;支持IPv4和IPv6环境下的策略路由;支持M-LAG跨设备链路聚合技术;支持跨设备链路聚合;支持SNMPV1/V2/V3、RMON、SSHV2;配置双电源、双风扇;≥6个万兆多模光模块,≥1条40GQSFP+3m电缆。

6.3.13提供所投硬件产品3年7×24小时原厂本地服务,4小时响应。

6.3.14要求配置完整的分布式集群NAS存储系统1套,包含物理节点数≥4个。并授予不限容量的块、文件、对象存储服务的永久软件功能授权许可。要求配置存储内部交换机2台(具体技术参数详见对应设备清单),须额外配置与在用硬盘同规格的备用数据盘5块。

要求与播出存储系统品牌一致。

6.4整备系统网络

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进行播控系统网络的规划、设计、建设。

整备系统网络采用二层网络架构,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核心层与接入层之间采用万兆网连接形成高速传输网。整备系统网络通过接口与播控网络互联互通,整备系统的媒体文件,根据内容管理策略,往播出域迁移。

在系统核心层配置2台核心交换机,采用双机热备与双信道冗余机制;在接入层配置2台接入交换机,实现服务器及工作站接入,并通过交叉上联方式连接至核心交换机。根据系统功能模块划分独立VLAN,启用核心交换机的三层路由功能实现VLAN间路由互通,接入交换机仅配置二层协议并双上行接入核心交换机。

要求项目中所有交换机为同一品牌。

6.4.1整备核心交换机

6.4.1.1交换容量≥100Tbps,包转发能力≥75000Mpps。

6.4.1.2主控板1+1冗余,业务插槽数≥6,支持主控板与业务板混插。

6.4.1.3主控交换卡、电源模块、接口模块、风扇模块、网板等关键部件支持热插拔。

6.4.1.4采用面向融合业务网络的高端多业务路由交换机,兼容40GE/100GE以太网标准,提供不间断转发、不间断升级、优雅重启、环网保护等多种高可靠技术。

6.4.1.5支持1G/10G/25G/40G/100G速率板卡。

6.4.1.6采用全宽主控设计,主控集成业务端口。

6.4.1.7支持FW(防火墙)和IPS(入侵防御系统)业务卡。

6.4.1.8ARP表项容量≥256K,MAC地址容量≥1M,支持ACL条目容量≥122K。

6.4.1.9支持VxLAN分布式Anycast网关,支持VxLANFabric自动化部署,VxLANBridgeDomain(BD)数量≥16K。

6.4.1.10支持四框堆叠及统一管理,最大堆叠带宽≥1.28T(双向)。支持INQA(IPCA)功能,通过直接对业务报文进行标记的方法,实现对网络级和设备级的丢包统计。

6.4.1.11支持硬件BFD,BFD最小探测间隔≤3ms。支持RRPP环网技术。支持HQoS五层调度功能。

6.4.1.12整机需配置双主控引擎、双电源模块(≥1400W)、双风扇模块冗余。配置48端口千兆电接口模块≥1个,48端口万兆以太网光接口模块≥2个,配套万兆多模光模块≥96个、40G多模光模块≥6个、25G多模光模块≥8个、100G多模光模块≥4个;40GQSFP+3m电缆≥2根。

所有光模块需为交换机同品牌方原厂认证型号,禁用第三方兼容模块。投标方需根据端口数量与冗余策略,自行核算光模块实际需求,总数不得低于招标要求。

6.4.1.13要求配置整备核心交换机2台。

6.4.2整备接入交换机

6.4.2.1参数要求同5.3.24.2。

6.4.2.2要求配置整备接入交换机2台。

6.5接口互连系统

6.5.1接口互联要求

6.5.1.1播出系统接口软件包括接口模块、网络管理模块和后台服务模块以及统一管理模块,对接台内节目生产系统,具备实现异构网络之间文件交换和资源共享,可支持全面无带化网络播出。

台内非编制作网、缩编网新间网等节目生产系统

目生产系统

节目管理

系统内部功能

间的接口与服务

播出系统

图6.1接口功能示意图

6.5.1.2能够通过统一的对外交互接口实现节目的网络汇聚送播工作。

6.5.1.3能够实现对网络送播的节目的管理,并实现根据播出业务流程实现节目的自动迁移工作。

6.5.1.4能够提供有效网络互联互通管理,对送播节目数量、类型、送播时间、送播方式可控查。

6.5.1.5提供串联单数据接口,可实现编单系统对外的串联单发布和接收。

6.5.1.6提供文件导入接口、代码绑定功能,实现播出成品文件的迁移入库。

6.5.1.7采用信息交互、数据缓冲存储区取用的方式进行交换。

6.5.1.8媒体数据链路保证万兆以上的数据通过带宽,提供多任务并发机制,保证成品文件的迁移效率。

6.5.1.9互联互通采用非TCP/IP协议进行数据交换。支持双向通讯,必要时可以应用为单向通讯提高安全级别,并支持白名单过滤机制。

6.5.1.10提供文件导入导出接口,实现播控系统与整备系统进行素材交互。需要提供的素材接口服务包括:导入允许服务,数据校验服务,元数据导入服务,导入允许回调服务,数据校验回调服务,查重服务,重复导入允许服务,消息通知服务,元数据更新服务等。

6.5.1.11提供串联单相关接口。播出串联单用来管理节目送播有序的进行,并在播控系统自动播出。要求串联单接口服务能够接收保存播出整备系统提交的播出串联单、广告管理系统提供的广播播出串联单,能够保存发布在线节目单和离线单。

6.5.1.12提供智能监控软件接口,提供各频道当前播出信号源,实现以串联单为核心的监控。

6.5.1.13节目元数据交互通过WebService方式实现,播出系统通过统一的外部接口导入数据,服务包括节目单服务、节目服务、系统信息查询服务等。

6.5.1.14节目文件交换通过整备系统作为系统缓冲,播出系统通过内容导入许可服务、内容导入服务等,完成节目内容从外部系统到整备系统的导入。

6.5.1.15要求配置接口服务器2台,并定制化配置与非编制作网、新闻网、缩编网等多个台内节目生产系统之间的接口互连软件2套。

6.5.2高可用(HA)和负载均衡

6.5.2.1各类服务器均采用集群工作方式,实现高可靠性。

6.5.2.2其中对内、外分别部署两组负载均衡集群。对外接口提供统一虚拟IP,专门对接外部网络的访问。后端接口采用负载均衡方式挂载各类与外网的接口服务。对内的各种接口和Web应用也提供统一虚拟IP。后端接口采用负载均衡方式挂载各类接口服务。

6.5.2.3HAProxy可自动检测后端服务器的可访问性,并将不可访问的服务器自动剔除出调度列表。

6.5.2.4负载均衡集群自身需通过心跳实现高可用。且要求内外分开,满足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关于网络架构安全与访问控制的合规要求。

6.5.2.5所有接口都部署在≥2台应用单元上,通过负载均衡器轮询访问,可以分步进行升级,不会影响整体接口服务的可访问性升级不影响系统整备功能,便于未来部署升级,减少升级对系统安全的影响。

6.5.2.6任意一台损坏负载均衡器会自动使其离线;负载均衡器自身通过心跳实现主备HA。通过以上在线冗余方案,确保接口服务7×24小时稳定运行。

6.5.2.7要求配置负载均衡软件2套,负载均衡服务器2台,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同接口服务器,且必须为同一品牌。

6.6文件化送播

在文件化制播环境下,节目整备的素材来源主要分为自动入库和手动入库两类。自动入库为与节目生产系统通过标准化接口进行互联互通,完成素材文件的自动同步、校验及审核后自动入库;手动入库为通过外来硬盘导入素材,需经病毒查杀、格式转换后,由人工操作完成文件拷贝至存储区并触发审核流程,审核通过后完成入库;针对上述两种方式,系统需分别设计差异化的送播流程。

6.6.1自动入库

入库迁移送播迁移

自动人工

MD5

技审复审

图6.2自动入库流程示意图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入库迁移

采用媒体处理中心ACTOR进行1vs1全速迁移+边迁移边MD5校验。万兆环境下采用CIFS协议,不低于200MB/s速度。

步骤2:自动技审

万兆环境下高清单条自动技审速度为6倍速以上。

支持按照需求实现外来节目的转码,不低于4倍速。

步骤3:人工复审

对MXF在工作站上进行软解码,通过显示器或者监视器审看,也可以利用视音频服务器进行通道审片以及预播。

步骤4:送播迁移

采用媒体处理中心ACTOR进行1:1全速迁移+边迁移边MD5校验。万兆环境下采用CIFS协议,不低于200MB/s速度。

入库迁移自动技审人工复审送播迁移

图6.3文件自动入库线性流程图

文件自动入库正常耗时要求:高清播出素材格式码率50Mbps,以1小时无异态高清素材入库为例,不考虑转码和人工技审的时间,经过从节目生产存储迁移至整备存储、技审、人工技审、迁移至播出存储,总耗时应不超过6分30秒(约10倍速)。

要求配置媒体处理管理服务器2台,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同接口服务器,且必须为同一品牌,并配置媒体处理中心管理软件2套,实现任务的统一调度、分发等。

6.6.2手动入库

对于无法与整备系统进行接口互联的生产业务系统,可通过基于B/S架构的送播软件实现手动文件入库,该架构服务端部署于整备系统Web服务器,客户端通过浏览器访问,无需在导入工作站安装专用软件,简化部署流程。系统支持批量文件连续导入及任务队列管理,对工作站硬件性能要求低。B/S送播用于实现制作发起送播的功能,与整备系统中的媒体处理中心协同完成文件化送播全流程。B/S送播也可作为自动入库送播流程的备份方案。

Step3:可以对自动技审完成的节目在

步骤一:导入操作Step2:对上传文件,执行MD5校验

网页上查看列表结果,也可以双击打

无问题执行后续工作,包括指定源格

开播放器,对二级存储上的该素材只

式素材的转码(可选),已符合播出

读解码审看,人工确认后完成审看,

格式的节目文件的自动技审

可以播出。支持删除重传等流程

防火墙分布式Web服务器

整备数据库

(高安全区)媒体处理中心

+网闸媒体处理中心

整备

导入人员DB

1

I

I

I

I移动硬盘

I

I/共享盘

I

整备存储

I

I

I

整备后台自动处理流程

I

WorksonCombo

Step1:插入移动硬盘,打开chrome浏览器

访问网页登录,可以通过播放器审看入库前

播出数据库

节目和打入出点,可以按节目单/节目代码I

I

查询带上载素材、绑定节目等操作。上传入I

播出I

库时,对格式进行检测,拒绝不规范格式入DB

视频服务器

库,可以做MD5的第一步操作。

图6.4手动入库流程示意图

6.6.2.1后台采用“媒体处理中心”的负载均衡能力,实现高效率计算。操作人员在批量导入后,应能快速看到技审结果。

6.6.2.2支持多种送播方式,可通过查询播出节目单或手动提交文件方式送播。支持通过查询总编室节目代码进行匹配素材送播。

6.6.2.3送播环节支持校验审核人员,确保提交文件已经专人审核通过,保障系统的准确与安全。

6.6.2.4外部数据通讯通过部署在高安全区的Web服务器,文件迁移可以采用FTP,安全管理完全采用成熟IT手段,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要求。

6.6.2.5Web服务器应仅与整备数据库通讯。整备数据库承担了绝大部分读写负载,这种架构设计使得播出数据库得以轻量化运行,提升了其安全性。

6.6.2.6需支持大规模节目文件化上载。应能满足未来扩容需求,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要求配置编单、导入Web应用服务器2台,硬件及操作系统配置要求同接口服务器,且必须为同一品牌,并提供B/S节目单编辑,节目代码分配与管理,入库接口、迁移校验等功能服务软件2套。

6.7内容管理系统

内容管理系统实现对各个存储设备上的节目素材管理功能。对播出节目素材分级存储体系建立相应的策略机制,如迁移、存储管理、删除等策略。

实现对设备和磁盘空间等资源的分配和管理;实现频道资源的划分和管理;同时能够进行详细的日志记录,并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和统计功能。

支持节目素材信息的查询功能,在软件界面上可手动提交迁移、技审、删除等任务,对已提交的任务可进行重置。

不同用户可以分别登录并拥有独立的用户访问权限,实现用户的管理以及用户权限的管理。

内容管理系统提供内容服务平台中所有业务、节目相

潜在客户预测
点击查看详情>
合作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