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科学技术局关于州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1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
2025-10-29
发布于
--
收藏
公告内容
项目编号
立即查看
立即查看
采购单位
立即查看
供应商
立即查看
采购代理
立即查看
公告详情
您当前为:【游客状态】,公告详情仅对登录用户开放,
登录/注册
后查看完整商机。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888-7022

高寒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州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的建议

建强农业产业创新链,提高农业科技供给能力。围绕黔南州农业“1+6”重点产业,由州科技局牵头制定、州政府办印发了《黔南州深化产业创新链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黔南府办发〔2025〕4号),该《方案》组建了粮油、茶、刺梨、中药材、精品水果、蔬菜、畜禽7条产业创新链专家团队,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担任链长,并在链长之下设置不同技术细分领域若干技术专家团队,由链长带领协调专家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及成果转化。为承接省级专家团队服务落地,州科技局从州农科院、黔南师院、黔南职院等聘请专家组建“黔南州承接专家团队”,共同参与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发展工作。目前,黔南州共有农业产业创新链专家团队78个,其中省级53个,州级25个。2024年-2025年,组织实施科技攻关与成果转化项目24项,支持经费420万元,支持贵州嗯呐农业公司实施“山地农业轻型通用动力平台研制”、罗甸兆丰农业公司实施“几种主要果树橘小实蝇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贵州山王果公司实施“磁力杀菌改善刺梨饮品活性成分及防褐变关键技术研究”、贵定恒丰农业公司实施“基于无人机多源遥感的水稻氮营养诊断与定量施肥技术研究与示范”、贵州鲟源农业公司实施“鲟鱼人工控温繁育高产养殖及尾水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等项目。

2024年全州落实资金1281万元,用于开展农业先进适用主推技术应用、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建设、基层农技人员能力提升、示范主体培育、实施特聘农技员等。2024年一是州级完成推介发布主导品种35个、农业主推技术47项,(县级根据自身情况遴选发布主导品种189个次、农业主推技术111项次)全州发放明白纸14.5万份;二是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1095人,人;三是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49个,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户实地观摩82场次、4244人次;四是特聘农技人员65人;五是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832个;六是全年开展农业技术服务、指导,服务指导农民或经营主体3.9万余人次,服务对象满意度达90%以上。2025年争取资金1402万元,2025年目标任务需完成基层农技人员培训830人,特聘农技人员54人,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31个,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950个,目前资金方案刚下,正在编写实施方案。

二、关于“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围绕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州内企事业单位围绕黔南农业特色重点产业,积极申建农业科技创新平台,提高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助力我州农业现代化发展。近年来,新增认定各类农业科技创新平台19个,其中:州级重点实验室9个、技术创新中心5个、公共创新平台5个(具体名单祥见附表)。通过农业创新平台建设,带动了州内外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资源向农业产业汇聚,为我州农业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提供科技供给。

加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建设,助力提升农业产业发展水平。2024年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49个(省级8个、县级41个)、基地性质(自有10个、租赁11个、合作28个)、基地产业(粮油类22个、园艺类21个、畜禽类1个、水产类2个、其他类3个)、示范主导品种54个、主推技术68项等。通过在基地开展课题试验、研究,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模式典型、科技示范成果转化效果显著的发展格局。2025年将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1个,目前正在编写实施方案。

三、关于“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建议

组织科技人员积极参加揭榜挂帅,大力推动良种良法。2024年创新创业行动全州共有1961名农技人员参与,共认领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1980个,“揭榜挂帅”榜单275个。其中包含891个粮油类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111个粮油类“揭榜挂帅”榜单。通过创新创业行动,加大良种、良法推广应用,持续提升全州粮食单产水平。2025年全州共有1959个基础性示范服务榜单,其中粮油类榜单926个,经济作物榜单362个,畜牧水产类榜单670个;共有创新性服务榜单235个,其中粮油类榜单98个,经济作物类榜单42个,畜牧水产类榜单95个。目前,技术服务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夯实农业县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技术推广。2024年县级开展遴选主推技术111项次,应用到示范基地、示范主体中涉及保粮保供重点产业的主推技术99项次。如:惠水县推广集成应用水稻—油菜轮作周年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稻油两季作物平均单产比非项目区提高5%以上,带动全县同类作物平均单产较上年提高2%以上;三都县推广水稻种植采取全程机械化生产和水稻钵苗育秧技术示范,水稻钵苗育秧和传统的温室两段育秧、旱地育秧相比,具有用工少、省水、省秧田等节本增效,秧龄弹性大,水稻有效生长季长,秧苗素质高,移栽大田活棵早,发根多,分蘖快,低位分蘖多,增产作用明显等优点,2024年项目实施投入622.5万元用于水稻钵苗育秧生产,完成水稻钵苗育秧3.5万亩(可移栽大田面积)比去年0.98万亩增加3.5亩。例如:大河镇蔬菜种植基地,水稻种植以晚稻为主,采取异地钵苗集中育秧,群众种植番茄、辣椒采收期可延长20-30天,增加群众收益。同时晚稻增产效果显著,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反馈效果好,利于水稻钵苗育秧推广。长顺县示范基地应用水稻无纺布钵苗育秧技术、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技术和水稻“两增一调”高产高效技术农业主推技术开展建设工作,*开通会员可解锁*,经贵州省农作物技术推广总站、黔南州农业农村局长顺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代表组成的专家组对长顺县水稻科技攻关示范展示基地田块开展测产验收工作,平均亩产为736.39公斤,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农业主推技术下一步大面积推广提供参考依据。罗甸县兴隆村建立试验示范点,示范面积500亩。开展了辣椒、白菜、韭菜等多种瓜果蔬菜的新品种的引进鉴选及试验示范,“辣-稻-菜”一年三熟的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示范,整个示范基地应用了种子消毒、土壤杀菌、施用生物菌肥、性诱剂、黏虫板及诱虫灯诱杀,银灰双色膜驱虫增光等高效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对照地块按照当地传统种植管理措施进行管理。示范点辣椒亩产量为2771.8公斤,对照辣椒亩产量为2645.7公斤,示范点较对照亩 增产126.1公斤;按当月出田均价4元/公斤,示范点辣椒亩产值为11087.2元,对照辣椒 亩产值为10582.8元,示范点较对照经济效益提高4.77%。荔波县通过2021-2024年连续四年的试验示范及技术推广,集成运用马铃薯晚疫病预警防控技术、贵州马铃薯小型机械化生产技术、冬作早熟马铃薯增产增效栽培技术6万多亩。2024年,荔波县省级马铃薯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展示基地加权平均马铃薯亩产量3000公斤以上,亩产值7000-10000元,实现了项目效益最大化,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2024年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1.67万亩,实现0.45万吨(折粮)产量,占全县夏粮总产量的86.75%。2025年将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31个,目前正在编写实施方案。

四、关于“强化农业科技人才支撑”的建议

持续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2025年,选派147名省级科技特派员以“一县一团”方式,组团式服务黔南12县(市)农业产业发展;同时选派100名州级科技特派员作为省级科技特派员承接力量,形成省、州协同开展科技助农的机制。科技特派团围绕各县(市)主导产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培养帮带技术能手或致富带头人等服务。截止目前,科技特派员累计开展技术培训3000余人次,技术咨询500余次,农业新技术示范示范推广80余项,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120余个,帮扶企业、合作社220余家,培养帮带技术能手300余人。

加大农村基层农业技术培训,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2024年全州投入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1195.3万元,开设培育班75个,完成培育人数3472人,其中经营管理型1158人、专业生产型1644人、技能服务型620人、农民讲师50人。二是特聘农技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从省内外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人员中招募特聘农技员,2024年,特聘农技人员65人,其中农技员55人、动物防疫员10人。三是开展相关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提供人才保障。例如2024年依托长顺油菜制种基地,开展油菜制种培训,培训农民100人。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化肥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目标,开展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培训7期,496人次。按照时令季节开展田间管理和技术服务,实现了主推“3+2”“4+2”种植模式,“一增五改”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全覆盖。各县(市)积极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培训,培训509期,培训22067人次。开展农业机械操作培训、机收减损技术培训、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秧技术、油菜机械化精量播种技术培训等34期1343人次。加强规范渔业用药培训,全州开展渔民培训17班(次),培训渔民、养殖户486人等。2025年全州争取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552万元,培训任务1800人,目前刚刚收到资金方案,正在编写实施方案。

五、关于“推动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建议

围绕县域经济发展重点,加快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一是推动粮油产业发展。整合国家制种大县、高标准农田、水利等项目资金,升级改造长顺县国家级(油菜)良种繁育基地现有加工设备,完善仓储、检验检测等设施,不断提升种子生产能力。发挥国家油菜育种创新平台优势,建立科研、生产、加工、推广全产业链油菜基地。2024年长顺油菜制种基地制种面积突破2万亩,生产全省油菜种植所需优良1/3以上。二是推动生猪产业发展。聚焦罗甸皮埃西(黔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PIC种猪繁育,开展良种种猪繁育技术优化,持续向社会提供优质祖代种猪1.95万头,扩繁影响带动487.5万头商品肥猪品种改良。锚定贵定爱科欣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种猪育种,科学开展种猪选育及测定,实施育种方案本土化,成功打造首个核心GGP生猪养殖种猪育种场。三是推动绿壳蛋鸡产业发展。以种质资源保护项目为抓手,持续开展长顺绿壳蛋鸡资源开发利用,完善重要性状评估评价,逐步扩大优质种源种群,实现新增种鸡660只,选育出三代之内没有血缘关系家系不少于60个。四是推动水产品产业发展。加大地方土著鱼都匀红鲤研究推广,依托都匀市甲登村清水江村集体经济合作社、都匀市杨里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都匀红鲤繁殖基地,开展优质“都匀红鲤”繁育鱼苗300万尾;通过贵州峪丰源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石蛙繁殖,产幼蛙30万只、蝌蚪400万尾,建成全省最大的石蛙繁殖基地;在贵州省科技支撑项目“贵州土著名特鱼类——斑鳠人工繁殖技术研究”的支持下,加强与贵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依托贵州省罗甸县名贵鱼类生态养殖有限公司,两批人工催产共获得斑鳠受精卵3万余粒,第一批2000余尾鱼苗已经孵化,成功实现了对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斑鳠的人工繁殖。2025年种业创新攻关好中向优。完成100份茶树资源基因组测序,筛选出20份优势资源,为都匀毛尖本地种选育、红茶品种改良及抗性品种培育提供了关键基因支撑。围绕优质、抗病、高产目标,持续开展水稻新品种研究,累计选育水稻、玉米新品种37个。利用前期收集的种质资源,经多代筛选杂交,创制出水稻强恢复系材料QN2017、G140和G57等。此外,积极开展功能性水稻研究,如富铁水稻、特色黑米、红米等,以满足市场对健康营养大米的需求。目前,已初步开展低GI大米、高γ-氨基丁酸大米、高β-葡聚糖大米的选育工作,富铁水稻已达F4代,低铬大米选育至F5代,遗传性状基本稳定。

下一步,州科技局将持续联合州级职能部门共同做好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一是组建“黔南州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融通平台,为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二是持续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省、州联动作用,共同为基层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积极争取资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服务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基地引领带动作用。四是开展好农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揭榜挂帅”工作,让农技人员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

最后,十分感谢您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欢迎您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黔南州科学技术局

  *开通会员可解锁*

合作机会